數學獎得主義教 為基層生免費補習數學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商業 - D161209

數學獎得主義教 為基層生免費補習數學

商業 11:33 2016/12/09

分享:

分享:

鄭卓軒首次參加恒隆數學獎沒有獲獎,但未有放棄,第二次參賽一舉奪得金獎。(冼偉倫攝)

「3、3、8、8」4個數字,怎樣可以用加減乘除,計出答案是「24」?數學除了是一堆複雜的數字,亦能帶來不少樂趣,兩位前恒隆數學獎得主,一位化身義工導師,為基層小學生補習數學;另一位因參賽初嘗合作研究數學的樂趣,立志破解數學界未解之謎。

28歲的鄭卓軒(Jay)現時在政府任職土木工程師,他2004年參加了首屆恒隆數學獎,研究電腦遊戲「踩地雷」怎樣玩較易贏,惟未有獲獎。兩年後他再參賽,用微積分研究水樽擺法,看如何令樽內的水接觸水樽的面積最小,從而減慢水的散熱速度,贏得金獎。

Jay自小學已對數學有興趣,

0至9可以有很多變化,數學的邏輯、條理及嚴謹性都令我着迷。

中學時期,Jay最喜歡的遊戲是「24點」,即從一副啤牌中隨意抽出4張,用加減乘除計出答案是「24」。一直在數學方面拔尖的Jay,遇到大部分組合都能輕易解開,卻有兩組數令他花了很多精力,分別是「3、3、8、8」及「5、5、5、1」(答案見下表),竟牽涉分數才能解開,令他更覺數學的無限可能及趣味。

「24點」遊戲 鍛練腦筋

奪得金獎後,Jay入讀港大土木工程系,用25萬元獎金支付了整個大學階段的學費,及往加拿大交流1年。而他更用所學的數學知識回饋社會,去年起參加恒隆數學義工隊,為基層小學生一對一免費補習數學。

鄭卓軒(右)參與恒隆義工隊舉辦的數學補習班,為基層生補習數學。(受訪者提供)

Jay的學生與他一樣叫「軒仔」,原本沉默寡言,數學成績徘徊在及格邊緣,Jay發現軒仔對汽車很有興趣,於是經常主動找相關話題,打開軒仔心扉,二人建立起友誼,軒仔的成績亦有見進步,

暑假後再回到學校,軒仔一見到我就即刻攬住我,那一刻覺得很開心。

另一得獎者 致力解謎題

2010年恒隆數學獎金獎得主黃靜,參賽時就讀中七,她與同伴自學大學課程,完成關於三角函數的研究。黃靜說,當年首次接觸「數學研究」,覺得很好奇,

數學會沒有答案的嗎?

黃靜稱不是所有數學問題都有答案,卻是數學吸引之處。

她與同伴用課餘時間一起研究,會考後更整個暑假一起撰寫報告,令她得益不少,

以前以為數學家都是在房內『閉關』,孤獨地做研究,參賽的經歷令我明白,有同伴一起研究會更有效。

黃靜現於加拿大修讀數學博士課程,未來會致力研究數學界至今未解的「Ramsey Number」謎題。今屆恒隆數學獎共有240名學生參賽,本月15日(下周四)頒獎。

探索無中生有 推動科技創新

恒隆數學獎執委會主席、中大數學系教授區國強指,很多科學都需要數學基礎,

香港學生在小學及初中階段數學程度不差,但到了高中就落後,主要因為缺乏數學探究。要學已知的數學很容易,但要推動創新,就要透過探索『無中生有』,創辦恒隆數學獎是希望推動探究數學的風氣,帶動科技創新。

區國強說,數學探究與科學創新很相似,都是「無中生有」的過程。

區國強指,2004年甫推出恒隆數學獎時,很多中學生甚至老師都不知道甚麼是「數學探究」,發展至今,愈來愈多參賽者想出有價值的問題作探究。

全文刊於《晴報》,標題經TOPick修改,原題為「數學獎得主義教基層生 數樂趣 」

《晴報》facebook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晴報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