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入不敷支淪常態 理財教育應由幼稚園開始?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理財資訊 - D191007

年輕人入不敷支淪常態 理財教育應由幼稚園開始?

理財資訊

發布時間: 2019/10/07 19:00

分享:

分享:

年輕人入不敷支淪常態 理財教育應由幼稚園開始?

香港青年協會最新調查發現,港青普遍理財認知不足,入不敷支更是常態。本地現時的理財教育欠缺系統化,更應借鑒外地,培養年輕人健康理財意識。

青協「青年創研庫」訪問近千名14至24歲青年,多達38%沒有做財務預算、記錄開支明細的習慣,49%間中乃至經常入不敷支,主要以動用積蓄、打工或借錢等方式解決,更有4%會採取所謂「卡冚卡」信用卡還款的高危方法應對,反映部分人未認清破產的後果。

據青協青年研究中心研究員蔡文傑表示,理財教育並非本港常規課程內的必修科,現時只有透過數學、通識等學科教學習計算利息或分析消費心態等滲透式教學,並無完整概念,促請將理財教育納入其他學習經歷(OLE)中,例如透過活動及體驗式教學,讓高中生重視理財。

【延伸閱讀】近半青年曾入不敷支 大學生:錢不花就貶值

英小學「派錢」 鼓勵經營小生意

外國有政府將理財教育以課外活動形式推出,例如英國政府早自2014年每年推出所謂「5英鎊挑戰(Fiver Challenge)」,向當地小學生派發5英鎊,鼓勵他們用以經營小生意,除了需歸還5英鎊外,餘下盈利全歸兒童管有。

也有如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將其列為必修科,當地前年已推出有系統的理財教育課程大綱,針對幼稚園至12年級(即高中)學生,例如幼稚園生會模擬經營餐廳或商舖,10至12年級生則會接觸稅務、投資及貸款等概念。

美國北卡羅萊納州今年7月成為當地第20個立法規定高中教金融知識(financial literacy),助學生明白怎使用信用卡及理解信用報告,亦要求為授課教師提供培訓。此類課程有一定成效,據聯儲局2014年一項研究發現,學生倘曾接受過理財教育,其信用評分比未接受過相關教育的同輩高7至29分。

【延伸閱讀】年輕人入不敷支有何解救? 專家推介2隻入門級月供股票

收入追不上通脹 港青儲錢難

本地20至24歲具專上教育程度人士的月入中位數,由1997年的1.1萬元升至2016年的1.18萬元,增幅達7.2%,惟同期綜合消費物價指數由82.4點升至103點,累積通脹達25%。收入不及通脹,固然難儲錢,但港青更欠缺的或是長遠的財務規劃,雖然多達67.8%的人有財務目標,但主要都是短期目標,包括旅遊(23.6%)及購買消費商品(18.4%)。

年輕人入不敷支屬更深層次問題,並非單是教育能夠解決,但港青首要是培養健康理財意識,港府更應借鑒外國,推出有系統的理財教育課程。

(節錄)

【原文:入不敷支淪常態 理財教育不宜遲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沈帥青

欄名 : 知多啲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