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貝拉美容|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0-10-17 05:00:00| 人氣19,707|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推薦 5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參酌台灣總督府誌重新整彙謹供參閱96.11』
本訊息係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由(維基百科wikipedex)網頁摘錄,並惠請全國各地政事務所主任提供台灣地政歷史文獻資料,及參酌台中縣政府發行由豐原市戶政事務所前主任洪汝茂主編之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叢書及多位地政耆老傳意與指正,重新整理彙輯。歡迎可將本訊息轉貼於 貴所所屬網頁,以供民眾及地政同仁和地政士代書同業參閱。(維基百科wikipedex):
http://zh.wikipedia.org/w/index.php?title=Category:%E5%8F%B0%E7%81%A3%E6%97%A5%E6%B2%BB%E6%99%82%E6%9C%9F%E8%A1%8C%E6%94%BF%E5%8D%80%E5%8A%83&variant=zh-tw    歡迎聯結:
歡迎聯結: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地價圖資展覽室」http://www.fyland.gov.tw/page11.asp 點  閱: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點閱: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點閱:
臺北州(1920-1949)
州轄市 臺北市 - 基隆市 - 宜蘭市
七星郡 汐止街 - 士林街 - 北投庄 - 內湖庄 - 松山庄(1938年併入臺北市)
新莊郡 新莊街 - 鷺洲庄 - 五股庄 - 林口庄
海山郡 板橋街 - 鶯歌街 - 三峽街 - 中和庄 - 土城庄
文山郡 新店街 - 深坑庄 - 石碇庄 - 坪林庄 - 蕃 地
淡水郡 淡水街 - 八里庄 - 三芝庄 - 石門庄
基隆郡 瑞芳街 - 萬里庄 - 金山庄 - 七堵庄 - 貢寮庄 - 雙溪庄 - 平溪庄
宜蘭郡 頭圍庄 - 礁溪庄 - 壯圍庄 - 員山莊
羅東郡 羅東街 - 五結庄 - 三星庄 - 冬山庄 - 蕃 地
蘇澳郡 蘇澳街 - 蕃 地
州轄市 臺北市
(現大安區)轄域內分為興雅、古亭村、大安、三板橋、龍匣口、下內埔 六張犛 七個大字。
(現中正區)轄域內分為龍匣口、古亭村、崁頂、加蚋仔、林口、頂內埔、三板橋、城內、艋舺 九
大字。
(現萬華區)轄域內分為加蚋仔、龍匣口、廈崁、艋舺 四個大字。
(現大同區)轄域內分為大稻埕、牛埔、大龍峒 三個大字。
(現中山區)轄域內分為中崙、三板橋、中莊子、頂厝莊仔、詔安街、牛埔、圓山仔、山仔腳、大直、西新莊子、下埤頭、朱厝崙、上埤頭 十三個大字。
(現松山區)轄域內分為松山、中波、下塔悠、舊里族、上塔悠、中崙、頂東勢、興雅 八個大字。
(現信義區)轄域內分為興雅、三張犛、五分埔、中波、六張犛 五個大字。
七星郡 汐止街 轄域內分為汐止、保長坑、鄉長厝、十三分、橫科、康誥坑、白匏湖、樟樹灣、北港、社後、叭嗹港、鵠鵠崙、茄苳腳、姜子寮、石硿子 十五個大字。
七星郡 士林街 轄域內分為士林、林子口、福德洋、石角、湳雅、洲尾、三角埔、下東勢、公館地、永福、雙溪、坪頂、菁礐、草山、七股、社子、溪洲底、和尚洲、中洲埔 十八個大字。
七星郡 北投庄 轄域內分為地名屬台北州七星郡管轄,置石牌、唭里岸、北投、頂北投、竹子湖、嘎嘮別等 六個大字(大地名)區域,約今日台北市北投區。
七星郡 內湖庄 轄域內分為北勢湖、內湖、新里族、東新莊子、南港三重埔、南港大坑、南港舊、後山、後山坡、山豬窟、四分子 十一個大字。戰後,北勢湖、內湖、新里族組成內湖鄉,其餘大字組成南港鎮,隸屬台北縣。1968年內湖鄉與南港鎮劃入台北市。
七星郡 松山庄 轄域內分為松山、頂東勢、下塔悠、上塔悠、舊里族、中坡、五分埔、三張犁、興雅 九個大字。(1938年併入臺北市)
新莊郡 新莊街 轄域內分為新莊、頭前、中港厝、海山頭、營盤、桕子林、西盛、埤角、十八分坑、頂坡角、山腳、楓樹腳、大窠坑、頂田心子、義學、崎子腳、貴子坑、下坡角 十八個大字。戰後劃為臺北縣新莊區新莊鎮。1950年3月1日成立泰山鄉,範圍包括日治時期上述後8個大字。
新莊郡 鷺洲庄 轄域內分為和尚洲溪墘、和尚洲中路、和尚洲南港子、和尚洲水湳、和尚洲樓子厝、二重埔、三重埔 七個大字。戰後,二重埔、三重埔二個大字獨立組成三重鎮 (今三重市) 。
新莊郡 五股庄 轄域內分為觀音坑、洲子、成子寮、五股坑、石土地公、水碓、更寮、新塭八個大字。
新莊郡 林口庄 轄域內分為南勢埔、菁埔、大南灣、小南灣、瑞樹坑、大平嶺 六個大字。
新莊郡 板橋街 轄域內分為板橋、後埔、四汴頭、湳子、番子園、沙崙、溪洲、深丘、下深丘、埔墘、港子嘴、江子翠、新埔、社後 十四個大字。1920年~1929年間為板橋庄,1929年升格板橋街。
海山郡 鶯歌街 轄域內分為鶯歌、橋子頭、二甲九、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彭福、崙子、圳岸腳、三角埔、猐子寮、潭底、坡內坑、山子腳、石灰坑、三塊厝、石頭溪、桃子腳、溪墘厝、樟樹窟 21個大字。鶯歌街雖以鶯歌為名,但街役場設於彭福,位於今樹林市境內。
戰後,1946年鶯歌、橋子頭、二甲九、尖山、大湖、南靖厝、阿南坑組成鶯歌鎮,其餘十四個大字獨立組成樹林鎮 (今樹林市) 。
海山郡 三峽街 轄域內分為三峽、麥子園、隆恩埔、劉厝埔、公館後、八張、礁溪、十三添、麻園、中埔、鳶山、福德坑、大埔、山員潭子、茅埔、成福、橫溪、挖子、大寮、竹崙、白雞、五寮、插角、東眼 24個大字。
海山郡 中和庄 轄域內分為中坑、漳和、四十張、外員山、員山子、南勢角、永和、龜崙蘭溪洲、潭墘、秀朗 十個大字。戰後,龜崙蘭溪洲、潭墘、秀朗三個大字獨立組成永和鎮 (今永和市) 。
海山郡 土城庄 轄域內分為埤塘、柑林埤、員林、清水坑、廷寮坑、頂埔、媽祖田、大安寮、沛舍坡 九個大字。
文山郡 新店街 轄域內分為安坑、大平林、青潭、直潭、平廣、龜山 六個大字。1920年~1943年間為新店庄,1943年升格為新店街
文山郡 石碇庄 轄域內分為石碇、小格頭、蓬菜寮、烏塗窟、雙溪、楓子林、大溪墘、松柏崎、排寮、新興坑、鹿窟、玉桂嶺、員潭子坑、崩山、火燒樟、乾溝 十六個大字。
文山郡 坪林庄 轄域內分為坪林、坑子口、水聳漆坑、厚德崗坑、大粗坑、九芎林、灣潭、鰎魚、金瓜寮、大舌湖、楣子寮、闊瀨、甘腳坑、鷺鶿岫、鶿魚堀、姑婆寮 十六個大字。
文山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烏來鄉)
淡水郡 淡水街 轄域內分為淡水、小八里坌子、庄子內、竿蓁林、沙崙子、油車口、大庄埔、北投子、三空泉、樹林口、小坪頂、興福寮、水梘頭、中田寮、頂圭柔山、下圭柔山、蕃薯寮、草埔尾、林子、興化店、灰磘子、大屯、水碓子23個大字。
淡水郡 八里庄 轄域內分為大八里坌、小八里坌、長道坑、下罟子 四個大字。
淡水郡 三芝庄 轄域內分為北新庄子、土地公埔、後厝、錫板、舊小基隆、新小基隆 六個大字。
淡水郡 石門庄 轄域內分為頭圍、老梅、石門、下角 四個大字。
基隆市 基隆市 轄域內分為基隆、大沙灣、社寮、八斗子、田寮、深澳坑、田仔尾、獅球嶺、水輕空仔、三坑、石硬港、蚵殼港、內木山、大武崙、曾子寮、陸軍埔、山頂、鬼子坑、火車頭、虎仔山腳、牛椆港、流龍頭、坑子內、外木山、仙洞後、屋塢仔內、杆仔樹腳、火號、白米甕 29個大字
基隆郡 瑞芳街 轄域內分為隆潭堵、柑子瀨、大坑埔、三爪子、四角亭、傑魚坑、九芎橋、猴碉、庚子寮、深澳、鼻頭、草山 十二個大字。
基隆郡 萬里庄 轄域內分為頂萬里加投、中萬里加投、下萬里加投 三個大字。、
基隆郡 金山庄 轄域內分為頂中股、下中股、頂角、中角 四個大字。
基隆郡 七堵庄 轄域內分為七堵、草濫、六堵、五堵、友蚋、瑪陵坑、鶯歌石、港口、碇內、暖暖、八堵 十一個大字。
基隆郡 貢寮庄 轄域內分為貢寮、大石壁坑、長潭、枋腳、下雙溪、遠望坑、田寮洋、澳底、丹裡、撈洞、社裡、雞母嶺 十二個大字。
基隆郡 雙溪庄 轄域內分為雙溪、魚行、三叉港、武丹坑、石壁坑、三叉坑、丁子蘭坑、大平、烏山、溪尾寮、料角坑、石笋、燦光寮、平林、柑腳 十五個大字。
基隆郡 平溪庄 轄域內分為石底、十分寮 二個大字。
宜蘭市 宜蘭市 轄域內分為宜蘭、辛子罕、一結、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四鬮、珍子滿刀金六結 十一個大字。(1940年10月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
宜蘭郡 頭圍庄 轄域內分為頭圍、二圍、福成、金面、中崙、下埔、拔雅林、新興、大坑罟、三抱竹、港澳、梗枋、大溪、大里簡、龜山 十五個大字。
宜蘭郡 礁溪庄 轄域內分為礁溪、車路頭、武暖、辛子罕、一結、二結、四結、六結、七結、十六結、三十九結、大坡、匏杓崙、塭底、大塭、五股、抵百葉、淇武蘭、茅埔、奇立丹、湯圍、林尾、柴圍、番割田、瑪僯、踏踏、白石腳  27個大字。1940年10月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辛子罕、一結併入宜蘭市。
宜蘭郡 壯圍庄 轄域內分為壯二、壯三、壯四、壯五、壯六、壯七、廍後、公館、過嶺、三塊厝、十三股、功勞、南興、霧罕、美福、新興、七張、大福、土圍、新發、古亭笨、五間、抵美23個大字。1940年10月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壯二、壯三、壯四、壯七、七張併入宜蘭市。
宜蘭郡 員山庄 轄域內分為外員山、內員山、三鬮、四鬮、深溝、珍子滿力、吧荖鬱、大湖、結頭分、新城、枕頭山、溪洲、洲子 十三個大字。1940年10月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四鬮、珍子滿力  併入宜蘭市。
羅東郡 羅東街 轄域內分為羅東、阿里史、竹林、十六分、十八埒、月眉、打那岸、北成、歪子歪 九個大字。
羅東郡 五結庄 轄域內分為中一結、中二結、二結、頂三結、下三結、四結、頂五結、下五結、大埔、鼎橄社、松子腳、四百名、一百甲、茅子寮、五十二甲、利澤簡、成興、頂清水、下清水 十九個大字。
羅東郡 三星庄 轄域內分為三星、阿里史、大洲、中溪洲、紅柴林、粗坑、尾塹、清水、九芎湖 九個大字。(原新竹州、新竹郡轄域1920劃歸羅東郡)。
羅東郡 冬山庄 轄域內分為冬山、阿兼城、鹿埔、順安、打那美、員山、太和、香員宅、廣興、小南澳、武淵、九分、武罕、珍珠里簡、埔城地、奇武荖、三堵 十七個大字。
羅東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大同鄉)。
蘇澳郡 蘇澳街 轄域內分為蘇澳、隆恩、馬賽、功勞埔、港口、糞箕湖、猴猴、隘丁、新城、西帽、烏岩、東澳、大南澳 十三個大字。
蘇澳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南澳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全台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台北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台北州所轄三市、九郡、十二街、二十五庄、三番地。
州轄市  臺北市 - 基隆市 - 宜蘭市
九  郡  七星郡、新莊郡、海山郡、文山郡、淡水郡、基隆郡、宜蘭郡、羅東郡、蘇澳郡
十二街  汐止街、 士林街、新莊街、板橋街、鶯歌街、新店街、淡水街、瑞芳街、羅東街、蘇澳街
附記(三):州轄市 臺北市日治時期後,1920年的行政區域改革,以艋舺、大稻埕、城內三市街為基礎,設立台北市,隸屬於台北州;1938年進一步將松山併入台北市。
附記(四):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台北州圖】

 

新竹州(1920-1949)
州轄市 新竹市(新竹郡香山庄,1941年廢庄,併入新竹市)
新竹郡 新埔街 - 關西街 - 竹北庄 - 紅毛庄 - 湖口庄 - 蕃 地
(舊港庄、六家庄1941年廢庄,兩庄合併成立竹北庄)
中壢郡 中壢街 - 楊梅街 - 平鎮庄 - 新屋庄 - 觀音庄
桃園郡 桃園街 - 蘆竹庄 - 大園庄 - 龜山庄 - 八塊庄
大溪郡 大溪街 - 龍潭庄 - 蕃 地
竹東郡 竹東街 - 芎林庄 - 橫山庄 - 北埔庄 - 峨嵋庄 - 寶山庄 - 蕃 地
竹南郡 竹南街 - 頭分街 - 三灣庄 - 南庄 - 後龍庄 - 造橋庄 - 蕃 地
苗栗郡 苗栗街 - 頭屋庄 - 公館庄 - 苑裡街 - 通霄街 - 四湖庄 - 銅鑼庄 - 三叉庄
大湖郡 大湖庄 - 獅潭庄 - 卓蘭庄 - 蕃 地

州轄市 新竹市
(現新竹市東區)轄域內分為東門、東門外、水田、東勢、赤土崎、溪埔子、金山面、柴梳山、埔頂、南門、南門外、枕頭山腳、客雅(六家庄)二十張犛、九甲埔、(番山庄)青草湖、古奇蜂 十七個大字。
(現新竹市北區)轄域內分為北門、北門外、西門、客雅、崙子、水田、樹林頭、沙崙、吉羊崙、苦苓腳、南雅、舊港庄、槺榔、十塊寮、油車港、舊港 十六個大字。
(現新竹香山區)轄域內分為牛埔、浸水、虎山子、楊寮、香山、香山坑、海山罟、鹽水寮、南隘、笳苳湖 十個大字。
新竹郡 新埔街 轄域內分為南打鐵坑、石頭坑、內立、犁頭山、五分埔、四座屋、樟樹林、旱坑子、田新、枋寮、大平窩、新埔、照門、大坪、汶水坑、北打鐵坑、路鳴坑、大茅埔 18個大字。
新竹郡 關西庄 轄域內分為關西、牛欄河、洪子溝、上南片、店子剛、三屯、十寮、十六張、湳湳、湖肚、新城、苧子園、燥坑、老杜寮、石門、馬武督、錦山、茅子埔、水坑、石岡子、大旱坡、老庚寮、坪林、上橫坑、下橫坑、下南片 26個大字。
新竹郡 竹北庄 轄域內分為舊港、番子坡、豆子埔、新社、馬麟厝、溝貝、麻園、白地粉、溪洲、新庄子、大眉、貓兒錠、六家、鹿場、芒頭埔、十興、隘口、安溪寮、犁頭山下、三崁店、東海窟、斗崙22個大字。(舊港庄、六家庄1941年廢庄,兩庄合併成立竹北庄)。
新竹郡 紅毛庄 轄域內分為福興、青埔子、後湖、崁頂、中崙、新庄子、紅毛、員山、坑子口 九個大字。
新竹郡 湖口庄 轄域內分為上北勢、下北勢、德盛、和興、波羅汶、鳳山崎、番子湖、湖口、羊喜窩、糞萁窩、北窩、長岡嶺 十三個大字。
中壢郡 中壢街 轄域內分為內壢、水尾、青埔、過嶺、大崙、後寮、石頭、興南、芝芭里、三座屋、洽溪子、中壢埔頂 12個大字。為1929年~1945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新竹州中壢郡。1920年~1929年間為中壢庄,1929年升格為中壢街。
中壢郡 楊梅街 轄域內分為楊梅、水尾、老坑、水流東、崩坡、大平山下、秀才窩、上田心、高山頂、草湳坡、上四湖、頭湖、三湖、伯公岡、員笨、上陰影窩、下陰影窩、頭重溪、二重溪、大金山下、矮坪子 21個大字。
中壢郡 平鎮庄 轄域內分為東勢、社子、山子頂、平鎮、北勢、宋屋、雙連坡 七個大字。
中壢郡 新屋庄 轄域內分為新屋、犁頭洲、九斗、上青埔、北勢、石磊子、東勢、埔頂、社子、番婆坆、十五間、大坡、後庄、蚵殼港、笨子港、槺榔、下田心子、崁頭厝、大牛欄、石牌嶺 20個大字。
中壢郡 觀音庄 轄域內分為觀音、茄苳坑、大潭、三座屋、坑尾、坡寮、白沙屯、樹林子、新坡、下大堀、下青埔、草漯、塔子腳、崙坪、上大堀、苦練腳 十六個大字。
桃園郡 桃園街 轄域內分為桃園、大樹林、大檜溪、小檜溪、水汴頭、埔子、中路、崁子腳八個大字。
桃園郡 蘆竹庄 轄域內分為新興、福興、中興、新庄子、大竹圍、蘆竹、南崁下、南崁廟口、南崁內厝、坑子口、坑子外、坑子 十二個大字。
桃園郡 大園庄 轄域內分為大園、竹圍、許厝港、田心子、照鏡、橫山、五塊厝、雙溪口、大牛稠、內海墘、圳股頭、沙崙、埔心 十三個大字。
桃園郡 龜山庄 轄域內分為山頂、兔子坑、新路坑、舊路坑、楓樹坑、塔寮坑、牛角坡、南崁頂、坪頂山尾、坪頂大湖、坪頂菜公堂、坪頂苦苓林、坪頂下湖 十三個大字。
桃園郡 八塊庄 轄域內分為八塊、霄裡、下庄子、大湳、小大湳、茄苳溪 六個大字。
大溪郡 大溪街 轄域內分為新溪洲、舊溪洲、內柵、田心子、大溪、月眉、石屯、烏塗窟、三層、缺子、中庄、埔頂、員樹林、南興、番子寮 十五個大字。
大溪郡 龍潭庄 轄域內分為龍潭、黃坭潭、八張犛、九座寮、烏樹林、竹窩子、四方林、十一分、泉水空、淮子埔、三坑子、大坪、三角林、打鑼圈、三洽水 十五個大字。
大溪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
竹東郡 竹東街 轄域內分為竹東、上坪、燥樹排、員崠子、下公館、上公館、鷄油林、荳子埔、三重埔、二重埔、頭重埔、麻園肚、下員山、柯子湖 十四個大字。1920年~1933年間為竹東庄,1933年升格為竹東街。
竹東郡 芎林庄 轄域內分為鹿寮坑、山豬湖、王爺坑、石壁潭、倒別牛、中坑、水坑、芎林、柯子林、上山崁、下下山 十一個大字。
竹東郡 橫山庄 轄域內分為橫山、頭分林、田寮坑、濫子、大背山、油羅、南河、沙坑、大薦、十分寮、八十分、大平地、大肚 十三個大字。
竹東郡 北埔庄 轄域內分為北埔、水漈子、大湖、南埔、小分埔、南坑、大坪 七個大字。
竹東郡 峨嵋庄 轄域內分為十二寮、赤柯坪、中興、石硬子、藤坪、富興、峨嵋 七個大字。
竹東郡 寶山庄 轄域內分為寶山、雙溪、新城、寶斗仁、鷄油凸、大壢 六個大字。
竹東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尖石鄉)(現今五峰鄉)。
竹南郡 竹南街 轄域內分為竹南、中港、公館子、海口、崎頂、營盤邊、大埔、口公館、塩館前 九個大字。
竹南郡 頭分街 轄域內分為 頭份、田寮、東興、螌桃、斗換坪、興隆、珊珠湖、尖山下、濫坑、竹湳龍 十個大字。
竹南郡 三灣庄 轄域內分為三灣、內灣、羅銅、銅羅、崁頂寮、北埔、下林坪、大河底、大坑林、永和山 十個大字。
竹南郡 南  庄 轄域內分為員林、大南埔、四灣、田尾、南庄、北獅里興 六個大字。
竹南郡 後龍庄 轄域內分為後龍、大山腳、二張犛、新港、苦苓腳、外埔、外尾子、公司寮、後龍底、十班坑、烏眉、頭湖、灣瓦、崎頂、過港 十五個大字。
竹南郡 造橋庄 轄域內分為造橋、赤崎子、大桃坪、牛欄湖、淡文湖、潭內 六個大字。
竹南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南庄鄉 鹿場 北獅里興 部份)。
苗栗郡 苗栗街 轄域內分苗栗、芒埔、維祥、嘉盛、西山、社寮岡、田寮、南勢坑八個大字。苗栗郡 頭屋庄 轄域內分為頭屋、二岡坪、枋寮坑、仁隆、外獅潭、老田寮 六個大字。
苗栗郡 公館庄 轄域內分為公館、麻薺寮、中小義、福基、大坑、出磺坑、石圍墻、五穀岡、鶴子岡、尖山、南河、北河 十二個大字。
苗栗郡 苑裡街 轄域內分為苑裡、瓦磘、房裡、貓盂、社苓、山柑、山腳、石頭坑、南勢林、田寮、苑裡坑、舊社、大埔、芎蕉坑 十四個大字。
苗栗郡 通霄街 轄域內分為通霄、通霄灣、梅樹腳、南勢、北勢、圳頭、福興、土城、南和、五里牌、大坪頂、內湖、北勢窩、烏眉坑、楓樹窩、番社、白沙屯、新埔、內湖島 十九個大字。
苗栗郡 四湖庄 轄域內分為高埔、鴨母坑、二湖、三湖、四湖、五湖 六個大字。
苗栗郡 銅鑼庄 轄域內分為銅鑼、三座厝、樟樹林、九湖、竹圍、芎蕉灣、中心埔、七十分、老鷄隆、新鷄隆 十個大字。
苗栗郡 三叉庄 轄域內分為三叉、雙草湖、魚藤坪、鯉魚潭、拐子湖、雙連潭 六個大字。
大湖郡 大湖庄 轄域內分為大湖、南湖、馬那邦 三個大字。
大湖郡 獅潭庄 轄域內分為獅潭、八角林、桂竹林 三個大字。
大湖郡 卓蘭庄 轄域內分為卓蘭、大坪林 二個大字。
大湖郡 蕃 地(未設街庄地區)(現今泰安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新竹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新竹地方法院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新竹州所轄(現今新竹/市)計有:一市(新竹市)、三郡、五街、十二庄、二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日治時期新竹州所轄(現今桃園縣/市)計有:三郡、四街、八庄、一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四):日治時期新竹州所轄(現今苗栗縣/市)計有:二郡、三街、九庄、一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五):州轄市新竹市1920年9月合新竹、桃園支廳為新竹州,州治設於新竹郡(1930年新竹市自新竹郡分出,州治改新竹市)。(新竹郡香山庄,1941年廢庄,併入新竹市)。
附記(六):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附記(七)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圖重繪為500分之1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類名稱。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所轄各郡役所】          【日治時期臺灣總督府所轄各地方法院出張所】

【新竹州圖】


台中州(1920-1945)
州轄市  台中市、彰化市
州轄市 台中市
(現臺中市 中區)轄域內分為臺中 一個大字。
(現臺中市 東區)轄域內分為臺中、頂橋仔頭、旱溪、東勢仔 四個大字。
(現臺中市 西區)轄域內分為公館、後瓏仔、麻園頭、土庫 四個大字。
(現臺中市 南區)轄域內分為臺中、頂橋仔頭、下橋仔頭、樹仔腳、番婆、半平厝 六個大字。
(現臺中市 北區)轄域內分為後瓏仔、臺中、丘厝子、宮北、賴厝埔、墘溝子 六個大字。
大屯郡 北屯庄 轄域內分為北屯、二分埔、舊社、軍功寮、廍子、水景頭、邱厝子、賴厝廍、乾溝子、四張犁、水汴頭、三分埔、水湳、後庄子、上七張犁、陳平、大坑 十七個大字(段)。
大屯郡 西屯庄 轄域內分為西屯、上牛埔子、八張犁、林厝、水堀頭、潮洋、惠來厝、下石碑、上石碑、港尾子、下七張犁、馬龍潭、何厝 十三個大字(段)。
大屯郡 南屯庄 轄域內分為南屯、土庫、田心、溝子墘、三塊厝、永定厝、新庄子、劉厝、山子腳、鎮平、麻糍埔、水碓、番社腳、麻園頭、知高、同安厝、下牛埔子、下楓樹腳 十八個大字(段)。
豐原郡 豐原街 轄域內分為豐原、大湳、圳寮、鎌子坑口、下南坑、上南坑、翁子、烏牛欄、朴子口、社皮、車路墘 十一個大字(段)。小段烏牛欄、田心仔、車路墘、溝仔墘小字(小段)。
豐原郡 內埔庄 轄域內分為后里、屯子腳、中和、舊社、四塊厝、月眉、圳寮、牛稠坑、七塊厝、中社、公館、新店 十二個大字(段)。小段后里、七星、月眉小字(小段)。
豐原郡 神岡庄 轄域內分為神岡、新庄子、山皮、圳堵、北庄、社口、大社、三角子、下溪洲 九個大字。小段后寮、后壁厝小字(小段)。
豐原郡 大雅庄 轄域內分為大雅、四塊厝、上楓樹腳、上員林、下員林、埔子墘、六張犁、十三寮、上橫山、下橫山、花眉、西員寶、馬岡厝、大田心 十四個大字(段)。
豐原郡 潭子庄 轄域內分為潭子、瓦磘子、頭家厝、甘蔗崙、東員寶、大埔厝、茄苳角、聚興、校栗林 九個大字(段)。小段大埔厝、牛埔仔小字(小段)。
大屯郡 大里庄 轄域內分為大里、詹厝園、番子寮、塗城、草湖、大突寮、涼傘樹、內新 八個大字 (段)。
大屯郡 霧峰庄 轄域內分為霧峰、柳樹湳、吳厝、萬斗六、丁台 五個大字(段)。
大屯郡 烏日庄 轄域內分為烏日、朥月胥、九張犁、五張犁、阿密哩、頭前厝、蘆竹湳、溪心垻、喀哩、同安厝、學田 十一個大字(段)。
大屯郡 大平庄 轄域內分為大平、三汴、番子路、車籠埔、頭汴坑 五個大字。小段車籠埔、黃竹坑小字(小段)。
大甲郡 清水街 轄域內分為清水、社口、大槺榔、秀水、四塊厝、高美、三塊厝、田寮、吳厝、楊厝寮、大突寮 十一個大字(段)。
大甲郡 梧棲街 轄域內分為梧棲、鴨母寮、大庄、南簡 四個大字(段)。
大甲郡 沙鹿街 轄域內分為沙鹿、南勢坑、北勢坑、竹林、公館、西勢寮、鹿寮 七個大字(段)。
大甲郡 龍井庄 轄域內分為龍井、福頭崙、塗葛堀、龍目井、山腳、三塊厝、新庄子 七個大字(段)。
大甲郡 大肚庄 轄域內分為大肚、社腳、王田、汴子頭、井子頭 五個大字(段)。
大甲郡 大甲街 轄域內分為大甲、番子寮、庄尾、橫圳、社尾、營盤口、山腳、外水尾、頂店、日南、日南社、五里牌、九張犁、銅安厝、船頭埔、頂後厝子、西勢、雙寮、新庄子、六塊厝、後厝子21個大字(段)。小段社尾、溪埔、頂山腳、下山腳、九張犁、六股小字(小段)。
大甲郡 外埔庄 轄域內分為六分、馬鳴埔、鐵砧山腳、大甲東、內水尾、磁磘、土城、廍子 八個大字(段)。
大甲郡 大安庄 轄域內分為中庄、南庄、南埔、東勢尾、福興、三塊厝、龜壳、溪洲、牛埔、三十甲、頂大安、田心子、下大安、北汕、海墘厝、下腳踏、頂腳踏、松子腳 十八個大字(段)。
東勢郡 東勢街 轄域內分為東勢、新伯公、大茅埔、石圍墻、校栗埔、石壁坑 六個大字(段)。
東勢郡 石岡庄 轄域內分為石岡、仙塘坪、土牛、社寮角 四個大字(段)。
東勢郡 新社庄 轄域內分為新社、烏銃頭、永居湖、水底寮、大南、七分、馬力埔 七個大字(段)小段 復盛小字(小段)。
東勢郡 番  地 轄域內(即現今和平鄉境內)。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台中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臺中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大屯郡 大里庄、霧峰庄、大平庄、烏日庄、(台中市)北屯庄、西屯庄、南屯庄。
豐原郡 豐原街、內埔庄、神岡庄、大雅庄、潭子庄。
大甲郡 大甲街、清水街、梧棲街、沙鹿街、外埔庄、大安庄、龍井庄、大肚庄。
東勢郡 東勢街、石岡庄、新社庄、蕃地(和平鄉)。
附記(二):台中市 1920年設市時轄境尚未包括現今的北屯、西屯和南屯,此三區直到1947年2月1日才劃入臺中市管轄。
附記(三):臺中州於昭和20年(1945年)終戰當時,管轄二市(台中市、彰化市)十一郡(
屯郡、豐原郡、大甲郡、東勢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竹山郡、能高郡、新高郡)。
附記(四):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字、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
州轄市 彰化市 轄域內分為彰化、南郭 二個大字。
彰化郡 南郭庄 轄域內分為南郭、大埔、西門口、西勢子、莿桐腳 五個大字。1933年12月南郭庄與彰化街、大竹庄合併成立彰化市。
彰化郡 秀水庄 轄域內分為秀水、埔姜崙、馬興、馬鳴山、安東、曾厝厝、下崙、陜西 八個大字。
彰化郡 花壇庄 轄域內分為花壇、口庄、白沙坑、橋子頭、三家春 五個大字。
彰化郡 芬園庄 轄域內分為芬園、社口、舊社、縣庄、下茄苳、同安寮 六個大字。
彰化郡 大竹庄 轄域內分為大竹、番社口、渡船頭、阿夷、牛稠子、快官、田中央 七個大字。1933年12月大竹庄與彰化街、南郭庄合併成立彰化市。
彰化郡 和美街 轄域內分為和美、大霞田、番雅溝、七張犁、頭前寮、月眉、塗厝厝、嘉犁、新庄子、中寮、柑子井 十一個大字。1920年~1943年間為和美庄,1943年升格為和美街。
彰化郡 線西庄 轄域內分為線西、頂犁、下犁、十五張犁、新港、埤子墘、溪底、泉州厝 八個大字。1945年戰後,新港、埤子墘、溪底、泉州厝獨立設伸港鄉。
彰化郡 鹿港街 轄域內分為鹿港、頂番婆、草港中、草港尾、南勢、海埔厝、顏厝、廖厝、溝墘、頂厝、打鐵厝 十一個大字。
彰化郡 福興庄 轄域內分為福興、番社、橋頭、外埔、外中、三汴頭、大崙、菜園角、洪堀寮鎮平、管嶼厝 十一個大字。
員林郡 員林街 轄域內分為員林、三條圳、三塊厝、東山、南平、柴頭井、番子崙、湖水坑、萬年、大饒、田中央、東瓦磘厝 十二個大字。
員林郡 大村庄 轄域內分為大村、茄苳林、加錫、大崙、擺塘、過溝、蓮花池、埤子頭、黃厝九
個大字。永靖庄 轄域內分為永靖、湳港西、湳港舊、陳厝厝、崙子、五汴頭同安宅、竹子腳、獨鰲 九個大字。
員林郡 溪湖街 轄域內分為溪湖、頂寮、西勢厝、汴頭、大突、田中央、三塊厝、四塊厝、崙子
腳、阿媽厝 十個大字。
員林郡 坡心庄 轄域內分為坡心、埤霞、梧鳳、舊館、羅厝、大溝尾、太平、瓦磘厝 八個大字。
員林郡 埔塩庄 轄域內分為埔塩、瓦磘、牛埔厝、三省、南勢埔、崙子腳、南港、廍
子、石埤腳、浸水 十個大字。
員林郡 田中街 轄域內分為田中、內灣、普興、卓乃潭、大平、大紅毛社、外三塊厝、大新、內
三塊厝 九個大字。
員林郡 社頭庄 轄域內分為社頭、枋橋頭、湳雅、石頭公、許厝寮、舊社、崙雅、湳底、張厝 九個大字。
員林郡 二水庄 轄域內分為二水、大丘園、鼻子頭、過圳、十五 五個大字。
員林郡 田尾庄 轄域內分為田尾、溪子頂、饒平厝、海豐崙、打簾、曾厝崙、鎮平、小紅毛社 八個             大字。
員林郡 埤頭庄 轄域內分為埤頭、番子埔、新庄子、斗六甲、路口厝、小埔心、連交厝、崙子、三塊厝、大湖厝、牛稠子、周厝崙 十二個大字。
北斗郡 北斗街 轄域內分為西北斗、東北斗、北勢寮 三個大字。
北斗郡 田尾庄 轄域內分為田尾、溪子頂、饒平厝、海豐崙、打簾、曾厝崙、鎮平、小紅毛社 八個大字。
北斗郡 埤頭庄 轄域內分為埤頭、番子埔、新庄子、斗六甲、路口厝、小埔心、連交厝、崙子、三塊厝、大湖厝、牛稠子、周厝崙 十二個大字。
北斗郡 溪州庄 轄域內分為溪洲、圳寮、西畔、下霸、下水埔、過溪子、舊眉、溪墘厝、三條圳、潮洋厝、水尾 十一個大字。
北斗郡 二林街 轄域內分為轄域內分為二林、犛頭厝、大排沙、萬興、舊趙甲、傭磘、中西、萬和、後厝、竹圍子、山寮、挖子、丈八斗、塗子崙、詹厝子、火燒厝、外蘆竹塘 十八個大字。
北斗郡 沙山庄 轄域內(現今芳苑鄉)分為沙山、頂廍子、新街、後寮、埤腳、溝子墘、路上厝、王功、漢寶園、草湖 十個大字。
北斗郡 大城庄 轄域內分為大城、魚寮、頂山腳、下山腳、下牛埔、公館、西港、山寮、外五間寮、尤厝、潭墘、下海墘厝、頂海墘厝、三塊厝 十四個大字。
北斗郡 竹塘庄 轄域內分為竹塘、五庄子、樹子腳、田頭、番子寮、下溪墘、鹿寮、面前厝、內新厝、九塊厝 十個大字。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台中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臺中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彰化郡 鹿港街、和美街、大竹庄 (1933年廢庄,與彰化街、南郭庄合併成立彰化市)、 南郭庄 (1933年廢庄,與彰化街、大竹庄合併成立彰化市)、線西庄、福興庄、秀水庄、花壇庄、芬園庄。
員林郡 員林街、溪湖街、田中街、大村庄、埔塩庄、坡心庄、永靖庄、社頭庄、二水庄。
北斗郡 北斗街、二林街、田尾庄、埤頭庄、沙山庄、大城庄、竹塘庄、溪州庄。
附記:(三):日治時期台中州所轄(現今彰化縣)計有:一市、三郡、七街、十七庄。
附記:(四):臺中州於昭和20年(1945年)終戰當時,管轄二市(台中市、彰化市)十一郡(大屯郡、豐原郡、大甲郡、東勢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竹山郡、能高郡、新高郡)。
南投郡 南投街 轄域內分為南投、牛運堀、三塊厝、茄苳腳、包尾、西施厝坪、東施厝坪、半山、林子、小半山、草尾嶺、軍功寮、營盤口、內轆 十四個大字。
南投郡 草屯街 轄域內分為草屯、山腳、匏子寮、月眉厝、北投埔、林子頭、牛屎崎、新庄、頂茄荖、番子田、石頭埔、南埔、坪頂、雙冬、北勢湳 十五個大字。1920年~1938年間為草屯庄,1938年升格為草屯街。
南投郡 中寮庄 轄域內分為中寮、八杞仙、後寮、鄉親寮、二重溪、分水寮、龍眼林 七個大字。
南投郡 名間庄 轄域內分為名間、番子寮、下新厝、田子、新街、大庄、濁水、炭寮、皮子寮、赤水、弓鞋、松柏坑、頂新厝、廍下 十四個大字。
竹山郡 竹山街 轄域內分為竹山、竹圍子、下崁、香員腳、江西林、豬頭棕、大坑、埔心子、大鞍、社寮、後埔子、笋子林、勞水坑、桶頭、山坪頂、福興、田子、鯉魚尾 十八個大字。
竹山郡 鹿谷庄 轄域內分為鹿谷、小半天、內樹皮、車輄寮、大水堀、番子寮、大丘園、坪子頂、初鄉、牛轀轆、龜子頭 十一個大字。
能高郡 埔里街 轄域內分為埔里、大肚城、枇杷城、珠子山、挑米坑、生蕃空、烏牛欄、房裡、水尾、牛相觸、牛眠山、福興、史港坑、小埔社、大湳、水頭 十六個大字。
能高郡 國姓庄 轄域內分為國姓、龜子頭、柑子林、墘溝、水長流、北港溪、北山坑 七個大字。
能高郡 番  地 範圍約包含今(南投縣仁愛鄉)等地。
新高郡 集集街 轄域內分為集集、林尾、柴橋頭、隘寮、社子、拔社埔、郡坑 七個大字。戰後,社子、拔社埔、郡坑獨立組成水裡鄉
新高郡 魚池庄 轄域內分為魚池、司馬按、大林、長寮、木屐囒、加道坑、鹿蒿、新城、山楂腳、蓮華池、茅埔、貓囒、水社、頭社、銃櫃、大雁 十六個大字。
新高郡 番  地 轄域即今(南投縣信義鄉)等地。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台中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臺中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南投郡 南投街、草屯街、中寮庄、名間庄。 竹山郡 竹山街、鹿谷庄。能高郡 埔里街、國姓庄、蕃地。 新高郡 集集街、魚池庄、蕃地 。
附記:(二)臺中州於昭和20年(1945年)終戰當時,管轄二市(台中市、彰化市)十一郡(大屯郡、豐原郡、大甲郡、東勢郡、彰化郡、員林郡、北斗郡、南投郡、竹山郡、能高郡、新高郡)。
附記:(三):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附記(四):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圖重繪為500分之1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類名稱。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中州圖】

台南州(1920-1945)
州轄市:台南市、 嘉義市
州轄市 台南市
(現台南市 中區)轄域內分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府城隍、大爺崎、七娘境、八廨內、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嶺後街、三界壇街、溝仔底、中巷、五帝廟街、頂打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三四境、陳子芳、曾厝巷、打銀街、草花街、天公埕、鞋街、麻芝街、鹫嶺、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帽子街、竹子街、金同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觀音亭街、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洪厝埕、火神爺館、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保西宮、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檔、下太道、福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磚仔橋、經館埕  118 個大字。
(現台南市 東區)轄域內分為竹篙厝、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虎尾寮、桶盤淺、大桶街、車埕、開山王 12個大字。
(現台南市 西區)轄域內分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藥王廟街、海安宮、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43個大字。
(現台南市 南區)轄域內分為二府口、經館埕、鹽埕、桶盤淺、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下鯤鯓、灣裡 九個大字。
(現台南市 北區)轄域內分為大統領、三仙國王、三老爺宮、縣城隍、草寮後、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福州公廳、陰陽公、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三分子、鄭子寮、庶鄭子寮 23個大字。
(現台南市 安平區)轄域內分為安平、上鯤鯓、鄭子寮、下鯤鯓、和順寮、安順、溪心寮、媽祖宮、海尾寮、公親寮、學甲寮、土城子、青草崙 13個大字。
斗六郡 斗六街 轄域內分為斗六、海豐崙、大北勢、保長廍、大潭、九老爺、大崙、溝子垻、林子頭、內林、石榴班、咬狗、菜公、竹圍子、林內、九芎林、烏塗子 十七個大字。戰後,林內、九芎林、烏塗子與咬狗之一部分獨立組成林內鄉。
斗六郡 斗南街 轄域內分為斗南、舊社、林子、石龜溪、南勢、阿丹、溫厝角、新庄、田頭、五間厝、大東、小東 十二個大字。1920年~1940年間為斗南庄,1940年升格為斗南街。
斗六郡 古坑庄 轄域內分為古坑、麻園、水碓、高厝林子頭、溪邊厝、新庄、棋盤厝、大湖底、崁頭厝、苦苓腳、崁腳、樟湖、草嶺 十三個大字。
斗六郡 大埤庄 轄域內分為大埤、埔羗崙、田子林、蘆竹巷、舊庄、茄苳腳、埤頭 七個大字。
斗六郡 莿桐庄 轄域內分為莿桐、樹子腳、湖子內、麻園、大埔尾、新庄子、番子 七個大字。
虎尾郡 虎尾街 轄域內分為虎尾、竹圍子、平和厝、埒內、廉使、蕃薯、大屯子、牛埔子、北溪厝、三合、湳子、過溪子、惠來厝 十三個大字。1920年~1933年間為虎尾庄,1933年升格為虎尾街。
虎尾郡 西螺街 轄域內分為西螺、茄苳、新宅、三塊厝、埤頭埧、頂湳、社口、埔心、下湳、吳厝、新社 十一個大字。
虎尾郡 土庫街 轄域內分為土庫、過港、新興、糞箕湖、埤腳、石廟子、大荖、馬公厝、崙內、新庄子、埔姜崙、馬鳴山、龍巖、潮洋厝 十四個大字。1920年~1942年間為土庫庄,1942年升格為土庫街。戰後,埔姜崙、馬鳴山、龍巖、潮洋厝獨立組成褒忠鄉。
虎尾郡 二崙庄 轄域內分為二崙、惠來厝、大義崙、八角亭、番社、油車、大庄、田尾、三塊厝、新庄子、永定厝、港后 十二個大字。
虎尾郡 崙背庄 轄域內分為崙背、五塊厝、舊庄、草湖、貓兒干、大有、阿勸、羅厝、崩溝寮、麥寮、興化厝、沙崙後、橋頭、雷厝、施厝寮、許厝寮 十六個大字。戰後,麥寮、興化厝、沙崙後、橋頭、雷厝、施厝寮、許厝寮獨立組成麥寮鄉。
虎尾郡 海口庄 轄域內分為海口、崙子頂、普令厝、山寮、十張犁、牛厝、丘厝、溪頂、五條港、新興、蚊港、五塊寮、火燒牛稠、東勢厝、牛埔頭、程海厝、路利潭、下許厝寮、番子寮、月眉、同安厝 二十一個大字。戰後初期設海口鄉。1946年原東勢厝、牛埔頭、程海厝、路利潭、下許厝寮、番子寮、月眉、同安厝新設東勢鄉,其餘部分設臺西鄉。
北港郡 北港街 轄域內分為北港、新街、後溝子、草湖、溝皂、番子溝、好收、樹子腳、扶朝家 九個大字。
北港郡 元長庄 轄域內分為元長、客子厝、下寮、頂寮、內寮、鹿寮、子茂、龍岩厝、合和、山子內、後湖、五塊寮、潭內 十三個大字。
北港郡 四湖庄 轄域內分為四湖、蔡厝、下寮、鹿場、羊稠厝、溪底、溪尾、三條崙、內湖、箔子寮、飛沙、林厝寮 十二個大。
北港郡 口湖庄 轄域內分為口湖、謝厝寮、蚵寮、外埔、下崙、新港、牛尿港、竩梧、水井、下湖口十個大字。
北港郡 水林庄 轄域內分為尖山、大溝、食水堀、水林、蕃薯厝、頂烏松、舊子埔、後寮、溪墘厝、春牛埔、西井、土間厝、車巷口、牛挑灣、萬興 十五個大字
州轄市 嘉義市 轄域內分為東門外、東門內、大街內、教場、北門外、盧厝、臺斗坑、紅毛埤、山子頂、西門街、米街、過溝仔、新店尾、府路巷仔、石路仔、舊豬灶、雙`頭廟仔、臺北街仔、店仔尾、大將軍、六軒仔、店仔尾、菜園仔、牛墟尾、車店、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港仔坪、拔仔林、劉厝、柴頭港、大溪厝、南門內、南門外、下路頭、湖子內、北門內、北門外、竹圍仔、埤子頭、竹子腳、後湖、北社尾 44個大字。
嘉義郡 大林街 轄域內分為大林、潭底、中林、頂員林、大埔美、林子前、中坑、甘蔗崙、大湖、下埤頭、排子路、三角、內林、橋子頭、溝背、林頭、北勢、湖子 十八個大字。
嘉義郡 水上庄 轄域內分為水上、湖子內、崎子頭、十一指厝、南靖、外溪洲、柳子林、大堀尾、下塗溝、大崙、巷口、粗溪、下寮、番子寮、牛稠埔、三界埔 十六個大字。
嘉義郡 民雄庄 轄域內分為民雄、東勢湖、番子、竹子腳、雙援、菁埔、牛斗山、江厝店、田中央、  牛稠溪、鴨母坔、崙子頂、好收、頂寮、新庄子、頭橋、大崎腳、松子腳、陳厝寮、林子尾、
葉子寮、北勢子、大丘園、塗樓 二十四個大字。
嘉義郡 新巷庄 轄域內分為新巷、西庄、海豐子、後庄、埤頭、舊南港、板頭厝、大潭、後底湖、古民、埤子頭、崙子、大崙、番婆、大客、潭子墘、溪北、月眉潭、菜公厝、中洋子、三間厝 二十二個大字。
嘉義郡 溪口庄 轄域內分為溪口、頂坪、上崙、崙尾、本廳、厝子、三疊溪、柳子溝、柴林腳、游厝 十個大字。
嘉義郡 小梅庄 轄域內分為小梅、過山、雙溪、大草埔、大半天寮、九芎坑、圳頭、大坪、眼林、生毛樹、科子林 十一個大字。
嘉義郡 竹崎庄 轄域內分為竹崎、瓦厝埔、覆鼎金、緞厝寮、鹿麻產、灣橋、內埔子、樟樹坪、金獅寮、山子門、番子潭、沙坑、獅子頭、羗子科、糞箕湖 十五個大字。
嘉義郡 番路庄 轄域內分為番路、內甕、轆子腳、大湖、公田、下坑、草山 七個大字。
嘉義郡 中埔庄 轄域內分為中埔、樹頭埔、枋樹腳、塩館、灣潭子、石頭厝、柚子宅、白芒埔、竹頭崎、頂六、下六、社口、龍山腳、深坑、頂埔、石弄、三層崎、凍子腳、中崙 十九個大字。
嘉義郡 大埔庄 轄域內分為大埔 一個大字。
嘉義郡 蕃  地 (不設街庄的)。 (現今吳鳳鄉) (現今阿里山鄉)
東石郡 朴子街 轄域內分為朴子、下竹圍、大槺榔、小槺榔、雙溪口、應菜埔、崁前、崁後、鴨母寮、吳竹子腳、新庄、龜子港 十二個大字。
東石郡 六腳庄 轄域內分為六腳、更寮、林內、潭墘、竹子腳、後崩山、下雙溪、灣內、蒜頭、大塗師、三姓寮、港尾寮、雙涵、溪墘厝、六斗尾、蘇厝寮、崙子 十七個大字。
東石郡 東石庄 轄域內分為頂東石、副瀨、港墘厝、頂厝子、塭港、山寮、三塊厝、屯子頭、海埔、型厝寮、栗子崙、塭子、中洲、後埔、掌潭、湖底、港墘、洲子、圍子內、下蔦松、雙連潭、走賊宅、鰲鼓、蚶子寮、溪子下、頂揖子寮、下揖子寮 二十七個大字。
東石郡 布袋庄 轄域內分為布袋、內田、考試潭、前東港、新塭、崩山、菜舖廍、樹林頭、貴舍、過溝、溪墘 十一個大字。
東石郡 鹿草庄 轄域內分為鹿草、山子腳、下半天、中寮、海豐、後寮、麻豆店、後堀、施厝寮、三角子、竹子腳、頂潭、下潭、龜佛山、後庄子、馬稠後、埔心、梅子厝 十八個大字。
東石郡 太保庄 轄域內分為太保、東勢寮、新埤、田尾、溪南、後潭、茄苳腳、崙子頂、頂港子墘、水虞厝、過溝、埤麻腳、管事厝、白鴿厝 十四個大字。
東石郡 義竹庄 轄域內分為義竹、東後寮、西後寮、新庄、龍蛟潭、安溪寮、埤子頭、頭竹圍、牛稠底、角帶圍、新店、北港子、後鎮、過路子、芋子寮、五間厝、南勢竹、牛挑灣、溪洲 十九個大字。
東石郡 蕃  地 (不設街庄的)。(現今吳鳳鄉)。
新營郡 新營街 轄域內分為新營、茄苳腳、太子宮、舊廍、下角帶圍、許丑、埤寮、王公廟、後鎮、土庫、卯舍、鐵線橋、秀才、姑爺 十四個大字。1920年~1933年間為新營庄,1933年升格為新營街。
新營郡 塩水街 轄域內分為塩水、土庫、北竹子腳、南竹子腳、溪洲寮、岸內、下中、舊營、番子厝、田寮、飯店、孫厝寮、天保厝、坔頭港 十四個大字。
新營郡 白河街 轄域內分為白河、六重溪、關子嶺、白水溪、海豐厝、大排竹、竹子門、埤子頭、頂秀祐、下秀祐、客庄內、馬稠後、詔安厝、蓮潭、糞箕湖、崁子頭 十六個大字。
新營郡 柳營庄 轄域內分為柳營、火燒店、八老爺、路東、五軍營、太康、果毅後、新厝、大腳腿、小腳腿、山子腳 十一個大字。
新營郡 後壁庄 轄域內分為本協、烏樹林、安溪寮、菁寮、崩埤、長短樹、竹圍後、新港東、下茄苳、上茄苳、土溝、白沙屯 十二個大字。
新營郡 番社庄 轄域內分為番社、許秀才、田尾、頂窩、吉貝耍、大客、番子嶺、二重溪、前大埔、牛肉崎、下南勢、崎子頭 十二個大字。
曾文郡 麻豆街 轄域內分為麻豆、北勢寮、大山腳、埤頭、寮子廍、溝子墘、磚子井、安業、謝厝寮、麻豆口、海埔、港子尾 十二個大字。
曾文郡 下營庄 轄域內分為下營、茅港尾、麻豆寮、十六甲、大屯寮 五個大字。
曾文郡 六甲庄 轄域內分為六甲、七甲、二甲、水漆林、中社、港子頭、龜子港、林鳳營、菁埔、王爺宮、水流東、九重橋、大丘園、南勢坑 十四個大字。
曾文郡 官田庄 轄域內分為官田、中脇、烏山頭、角秀、二鎮、拔子林、笨潭、三結義、番子田、雙溪子、社子、三塊厝、番子渡頭、西庄、南廍 十五個大字。
曾文郡 大內庄 轄域內分為大內、頭社、鳴頭、蒙正、二重溪 五個大字。
新化郡 新化街 轄域內分為新化、俸口、北勢、洋子、竹子腳、知母義、大坑尾、頂山腳、那拔林、羊子寮、礁坑子、崙子頂 十二個大字。
新化郡 善化街 轄域內分為善化、曾文、六分寮、東勢寮、北子店、茄拔、小新營、坐駕 八個大字。
新化郡 新市庄 轄域內分為新市、新店、社內、番子寮、三舍、道爺、看西、橋頭、大洲、港子墘
大營 十一個大字。
新化郡 安定庄 轄域內分為安定、胡厝寮、蘇厝、港子尾、港口、六塊厝、管寮、海寮、新吉 九個大字。
新化郡 山上庄 轄域內分為山上、大社、北勢洲、牛稠埔、潭頂 五個大字。
新化郡 玉井庄 轄域內分為玉井、鹿陶、竹圍、沙子田、三埔、芒子芒、九層林、口霄里 八個大字。
新化郡 楠西庄 轄域內分為楠西、灣丘、密枝、鹿陶洋、龜丹、茌萊宅 六個大字。
新化郡 南化庄 轄域內分為南化、中坑、菁埔寮、西阿里關、西大邱園、竹頭崎、北寮 七個大字。
新化郡 左鎮庄 轄域內分為左鎮、石子崎、菜寮、內庄子、山豹、岡子林、草山 七個大字。
北門郡 佳里街 轄域內分為佳里、番子寮、下營、溪州、佳里興、子良廟、新宅、塭子內 八個大字。1920年~1933年間為佳里庄,1933年升格為佳里街。
北門郡 西港庄 轄域內分為西港、中州、南海埔、大塭寮、劉厝、下宅子、後營、檨子林、八分 九個大字。
北門郡 七股庄 轄域內分為七股、後港、城子內、篤加、頂山子、下山子寮、大寮、三股子、樹子腳、竹子港、七十二分、十分塭、土城子、青草崙 十四個大字。其中土城子、青草崙於1938年劃入新豐郡安順庄。
北門郡 將軍庄 轄域內分為將軍、漚汪、苓子寮、巷口、角帶圍、山子腳、口寮 七個大字。
北門郡 北門庄 轄域內分為北門、柯寮、渡子頭、溪底寮 四個大字。
北門郡 學甲庄 轄域內分為學甲、學甲寮、宅子港、中洲、溪洲子寮 五個大字。
新豐郡 仁德庄 轄域內分為仁德、虎尾寮、一甲、太子廟、新田、崁腳、田厝、上崙子、港墘、中洲、二橋、牛稠子、十三甲、車路墘、三甲子、大甲 十六個大字。其中1940年虎尾寮併入臺南市。1940年前,牛稠子、十三甲、車路墘、三甲子、大甲原屬永寧庄。
新豐郡 歸仁庄 轄域內分為歸仁南、歸仁北、崙子頂、沙崙、大苓、林子邊、刣豬厝、大潭、八甲、媽祖廟 十個大字。
新豐郡 關廟庄 轄域內分為關廟、新埔、五甲、深坑子、龜洞、布袋尾、埤子頭、下湖 八個大字。
新豐郡 龍崎庄 轄域內分為龍船、崎頂、番社、中坑子 四個大字。事實上,龍崎之名即由龍船、崎頂各取一字而來。
新豐郡 永康庄 轄域內分為永康、網寮、蜈蜞潭、蔦松、三崁店、塩行、六甲頂、大灣、西勢、王田、車行 十一個大字。
新豐郡 安順庄 轄域內分為安順、和順寮、溪心寮、媽祖宮、海尾寮、公親寮、學甲寮、土城子、青草崙 九個大字。其中土城子、青草崙於1920年~1938年間轄屬北門郡七股庄,1938年劃入安順庄。戰後安順庄改為台南縣安順鄉,1946年劃入台南市,改名為安南區。
新豐郡 永寧庄 轄域內分為牛稠子、十三甲、車路墘、三甲子、大甲、鞍子、灣裡、下鯤鯓 八個大字。1940年廢庄,前5個大字併入仁德庄,鞍子、灣裡、下鯤鯓則併入台南市。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台南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臺南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台南州所轄(現今台南縣/市)計有:二市、十郡、十五街、五十庄、一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日治時期臺南州廳1895年日軍進駐臺南市區,並設置臺南縣,後改為臺南廳。1920年臺南廳與嘉義廳改制為臺南州,臺南州廳設立於州轄臺南市。
附記(四):臺南州於昭和20年(1945年)終戰當時,管轄二市(台南市、嘉義市)十郡(斗六郡、虎尾郡、北港郡、嘉義郡、東石郡、新營郡、曾文郡、新化郡、北門郡、新豐郡)。
附記(五):大正九 年(一九二0,民九年)是年第八次改革隸台南州嘉義郡之下 ,開始實施地方自治,嘉義正式成為自治團體的嘉義街,民國 十九年(一九三0,昭和五年)嘉義街改陞為(市),嘉義市 自此 正式誕生。
附記(六):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台南州圖】


高雄州(1920-1945)
州轄市:高雄市 屏東市
州轄市 高雄市  轄域內分為高雄、中洲、大港、三塊厝、林德官、大港埔、前金、苓雅寮、過田子、  戲獅甲、前鎮、內惟 十二個大字。1924年高雄郡廢郡,高雄街升格為高雄市。左營庄 | 楠梓庄 | 燕巢庄 | 仁武庄(1924年廢郡:高雄街升格市,仁武併入鳳山郡,其餘併入岡山街。
高雄街(現高雄市鹽埕區)北也町、鹽埕町、堀江、榮町、入船町 五個大字。
      (現高雄市鼓山區)前峰尾、內惟、桃紫園、磅空口、船子路頭、山角、渡船頭、西子灣、壽         
        山、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車路頂、四枝檐、舊車頭、岸壁
        墘、漁行口 二十個大字。
(現高雄市左營區)左營、埤子頭、廍後、覆鼎金、菜公、桃子園 六個大字。
(現高雄市南梓區)南梓、土庫、後勁、中崎、中路林、鳳山厝、林子頭、橋子頭、仕隆、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 十二個大字。
(現高雄市三民區)大港、三塊厝、覆鼎金、獅頭、灣子內、寶珠溝、本館 七個大字。
(現高雄市新興區)大港埔 一個大字。
(現高雄市前金區)前金  一個大字。
(現高雄市苓雅區)苓雅寮、過田仔、林德官、五塊厝 四個大字。
(現高雄市前鎮區)前鎮、戲獅甲、籬子灣、岡山仔、草衙、佛光、苓仔寮 七個大字。
(現高雄市旗津區)旗後町、綠町、中洲、和平町、田町、桃子園、山下町、北也町 八個大字。
(現高雄市小港區)小港、店仔後、二苓、大人宮、莿蔥腳、空地仔、大坪頂、中芸、二橋、鹽水港、
       中大厝、大林浦、鳳鼻頭、紅毛港、墘仔乾、中林子 十六個大字。
岡山郡 岡山街 轄域內分為岡山、前峰、後協、白米、街尾崙、臺上、後紅、大寮、拕子、五甲尾、前峰子、灣子內、本洲 十三個大字。1920年~1936年間為岡山庄,1936年升格為岡山街。1944年楠梓庄廢庄,橋子頭、中崎、林子頭、仕隆、九甲圍、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 八個大字劃入岡山街,戰後,上述八個大字獨立組成橋頭鄉。
岡山郡 燕巢庄 轄域內分為援巢中、援巢右、千秋寮、深水、湖子內、竹子腳、瓊子林、吊雞林、滾水、滾水坪、角宿、面前埔、鳳山厝、中路林 十四個大字。其中鳳山厝、中路林由1944年廢庄之楠梓庄劃入。燕巢庄於1920年~1924年間轄屬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廢郡,劃入岡山郡。
岡山郡 田寮庄 轄域內分為田寮、南安老、水蛙潭、牛稠埔、狗氳氤、打鹿埔、古亭坑 七個大字。田寮庄於1920年~1932年間屬旗山郡,1932年劃入岡山郡。
岡山郡 阿蓮庄 轄域內分為阿蓮、中路、石案潭、崙子頂、岡山營、九鬮、土庫 七個大字。
岡山郡 路竹庄 轄域內分為路竹、營後、一甲、新園、下坑、下社、大社、鴨母寮、北嶺墘、三爺埤、後鄉 十一個大字。
岡山郡 湖內庄 轄域內分為湖內、大湖、海埔、竹滬、圍子內、頂茄萣、崎漏 七個大字。戰後,頂茄萣、崎漏與圍子內之一部分獨立組成茄萣鄉。
岡山郡 彌陀庄 轄域內分為彌陀、舊港口、塩埕、海尾、漯底、石螺潭、烏樹林、竹子港、港口崙、梓官、大舍甲、茄苳坑、赤崁、頂蚵子寮 十四個大字。戰後,烏樹林、竹子港、港口崙與舊港口之一部分獨立組成永安鄉,梓官、大舍甲、茄苳坑、赤崁、頂蚵子寮獨立組成梓官鄉,石螺潭劃入岡山鎮。
岡山郡 左營庄 轄域內分為左營、菜公、廍後、竹子腳、埤子頭、桃子園、前峰尾、覆鼎金、援中港、下塩田、右沖 十一個大字。左營庄於1920年~1924年間轄屬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廢郡,劃入岡山郡,1940年廢庄併入高雄市。
岡山郡 楠梓庄 轄域內分為楠梓、土庫、後勁、橋子頭、中崎、林子頭、仕隆、九甲圍、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鳳山厝、中路林 十三個大字。1944年楠梓庄廢庄,楠梓、土庫、後勁劃入高雄市,橋子頭、中崎、林子頭、仕隆、九甲圍、頂塩田、五里林、白樹子劃入岡山街,鳳山厝、中路林劃入燕巢庄。
鳳山郡 鳳山街 轄域內分為鳳山、竹子腳、新庄子、道爺廍、七老爺、新甲、五塊厝、五甲、籬子內、灣子頭、過埤子、赤山、牛潮埔 十三個大字。
鳳山郡 小港庄 轄域內分為小港、二苓、大人宮、店子後、塩水港、中林子、鳳鼻頭、大林蒲、紅毛港、中大厝、空地子、莿蔥腳、中廍、大坪頂、二橋、草衙、佛公 十七個大字。
鳳山郡 林園庄 轄域內分為汕尾、中芸、港子埔、王公廟、潭頭、林子邊、溪洲 七個大字。
鳳山郡 大寮庄 轄域內分為大寮、磚子磘、翁公園、山子頂、拷潭、赤崁 六個大字。
鳳山郡 大樹庄 轄域內分為大樹、溪埔、姑婆寮、檨子腳、小坪頂、九曲堂、無水寮 七個大字。
鳳山郡 仁武庄 轄域內分為仁武、前埔厝、烏材林、蛇子形、考潭、灣子內、赤山子、新庄、後庄子、竹子門、五塊厝、八卦寮、大灣、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壇、林子邊 十九個大字。仁武庄於1920年~1924年間轄屬高雄郡,1924年高雄郡廢郡,劃入鳳山郡。戰後,大社、牛食坑、蜈蜞潭、保舍甲、三奶壇、林子邊獨立組成大社鄉。
鳳山郡 鳥松庄 轄域內分為鳥松、灣子內、本館、山子腳、夢裡、崎子腳、十九灣、田草埔、大腳腿、坔埔 十個大字。
旗山郡 旗山街 轄域內分為旗山、北勢、圓潭子、溪洲、磱碡坑、旗尾、手巾寮 七個大字。
旗山郡 美濃街 轄域內分為美濃、中坛、金瓜寮、吉洋、龍肚、竹頭角 六個大字。
旗山郡 六龜庄 轄域內分為六龜、新威、土壠灣、荖濃、新開 五個大字。六龜庄原屬屏東郡,1932
年劃入旗山郡。
旗山郡 杉林庄 轄域內分為杉林、茄苳湖、十張犁、新庄、月眉 五個大字。
旗山郡 甲仙庄 轄域內分為東阿里關、東大邱園 二個大字。
旗山郡 內門庄 轄域內分為觀音亭、中埔、腳帛寮、東勢埔、木柵、內埔、萊子坑、溝坪 八個大字。
旗山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茂林鄉)(現今桃源鄉)(現今三民鄉)
州轄市 屏東市 轄域內分為屏東、歸來、田寮、海豐、崇蘭、頭前溪、大坵園、後庄、耆老、三塊厝、鴨母寮 十一個大字。
屏東郡 長興庄 轄域內分為長興、德協、番子寮、麟洛 四個大字。戰後,麟洛獨立設麟洛鄉。
屏東郡 塩埔庄 轄域內分為塩埔、新圍、彭厝、大路關 四個大字。
屏東郡 高樹庄 轄域內分為高樹、舊寮、阿秡泉、東振新、加蚋埔、田子、埔羗崙 七個大字。
屏東郡 里港庄 轄域內分為里港、搭樓、三張廍、瀰力肚、土庫、武洛、中崙 七個大字。
屏東郡 九塊庄 轄域內分為九塊、下冷水坑、三塊厝、後庄、東寧 五個大字。
屏東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三地門鄉)(現今霧台鄉)
潮州郡 潮州街 轄域內分為潮州、崙子頂、五魁寮、八老爺、檨子腳、四林 六個大字。1920年~1936年間為潮州庄,1936年升格為潮州街。
潮州郡 萬巒庄 轄域內分為萬巒、四溝水、五溝水、佳佐、赤山、新厝 六個大字。
潮州郡 內埔庄 轄域內分為內埔、中心崙、新東勢、老東勢、犁頭鏢、隘寮、新北勢、老北勢、老埤、番子厝 十個大字。
潮州郡 竹田庄 轄域內分為竹田、二崙、南勢、西勢、溝子墘、鳳山厝 六個大字。
潮州郡 新埤庄 轄域內分為新埤、建功、打鐵、南岸、餉潭、糞箕湖 六個大字。
潮州郡 枋寮庄 轄域內分為枋寮、內寮、新開、水底寮、番子崙、北旗尾、大庄、大响營 八個大字。
潮州郡 枋山庄 轄域內分為枋山、莿桐腳、南勢湖、平埔、加祿堂、楓港 六個大字。
潮州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獅子鄉)(現今春日鄉)(現今來義鄉)(現今泰武鄉)(現今瑪家鄉)。
東港郡 東港街 轄域內分為東港、新街、內關帝、大潭新、南屏、下廍、三西和 七個大字。
東港郡 新園庄 轄域內分為新園、五房洲、烏龍、仙公廟、田洋子、瓦磘子、崁頂、力社、洲子、過溪子 十個大字。戰後,崁頂、力社、洲子、過溪子獨立組成崁頂鄉。
東港郡 萬丹庄 轄域內分為萬丹、頂林子、濫庄、下蚶、保長厝、新庄子、後庄子、興化廍、甘棠門、社皮 十個大字。
東港郡 林邊庄 轄域內分為林邊、田墘厝、竹子腳、崡子口 四個大字。
東港郡 佳冬庄 轄域內分為佳冬、葫爐尾、塭子、羗園、大武丁、武丁潭、昌隆、石光見、下埔頭 九個大字。
東港郡 琉球庄 轄域內分為琉球嶼 一個大字。
恆春郡 恆春街 轄域內分為恆春、山腳、鼻子頭、網紗、虎頭山、貓子坑、龍泉水、槺榔林、大樹房、水泉、大平頂、鵝鑾鼻 十二個大字。
恆春郡 車城庄 轄域內分為車城、新街、田中央、海口、保力、射寮、四重溪 七個大字。
恆春郡 滿州庄 轄域內分為滿州、射麻裡、豬朥束、港口、响林、九個厝、九棚 七個大字。
恆春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牡丹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高雄州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高雄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 高雄州所轄(現今高雄縣/屏東縣/市)計有:二市(高雄市、屏東市)、七郡、七街、三十四庄、四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州轄市 高雄市1920年9月,行政區域改革開始,日本人將地名從「打狗」改為「高雄」,並將本市劃為「高雄郡高雄街」,隸屬於高雄州;四年後廢除高雄郡,直接將高雄街改設為「高雄市」,仍隸屬於高雄州。高雄街為1920年~1924年間存在之行政區,轄屬高雄州高雄郡。
附記(四):州轄市 屏東市1920年台灣地方改制,日本以此地位於半屏山之東,將此地易名為「屏東」,設置「屏東街」,1933年改為屏東市。
附記(五):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附記(六)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圖重繪為500分之1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類名稱。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歡迎聯結


【高雄州圖】

花蓮港廳 (1920-1945)
州轄市 花蓮港市 轄域內分為花蓮港、美崙、豊川、佐倉及宮下  五個大字。
花蓮郡 吉野庄 轄域內分為吉野、田浦、南埔、舟津 四個大字。
花蓮郡 壽豐庄 轄域內分為壽、賀田、月眉、豐田、水璉 五個大字。
花蓮郡 研海庄 轄域內分為新城、北埔、平野、加禮 四個大字。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秀林鄉)
鳳林郡 鳳林街 轄域內分為山崎、南岡、林田、北林、見青、平林、水車寮、萬里橋、中心埔、農會池、森板、大觀嶺、上大和、大和、富田 十五個大字。
鳳林郡 瑞穗庄 轄域內分為上大和、富田、大和、瑞穗、舞鶴、鶴岡、奇美、白川 八個大字。
鳳林郡 新社庄 轄域內分為豐濱、戶敷、新社、磯崎、大港口、石梯、靜埔 八個大字。
鳳林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萬榮鄉)
玉里郡 玉里街 轄域內分為玉里、長良、落合、觀音山、春日、三笠、末廣 七個大字。
玉里郡 富里庄 轄域內分為大里、竹田、富里、堺 四個大字。
玉里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卓溪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花蓮港廳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台北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 所轄(現今花蓮縣/市)計有:一市、三郡、二街、六庄、三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
台東廳 (1920-1945)
台東郡 台東街 轄域內分為北町、寶町、新町、南町、榮町、馬蘭、歌島村、旭、橘 九個大字。
台東郡 卑南庄 轄域內分為卑南、利家、日奈敷、初鹿、知本、美和 六個大字。
台東郡 太麻里庄 轄域內分為太麻里、北太麻里、西太麻里、南太麻里、杉原、瀨川、美和、多多良、瀧、大溪 十個大字。
台東郡 大武庄 轄域內分為大武、南大武、客庄、大鳥、大竹高 五個大字。
台東郡 火燒島庄 轄域內分為中寮、南寮、公館 三個大字 。
台東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金峰鄉)(現今達仁鄉)(現今蘭嶼鄉)。
新港郡 新港庄 轄域內分為小馬、都歷、鹽濱、新港、小奏、大濱 六個大字。
新港郡 都鑾庄 轄域內分為大馬、高原、佳里、八里、都蘭 五個大字。
新港郡 長濱庄 轄域內分為樟原、三間、長濱、寧埔 四個大字。
關山郡 關山庄 轄域內分為關山、月野、日出 三個大字。
關山郡 鹿野庄 轄域內分為鹿野、鹿寮、大原 三個大字。
關山郡 池上庄 轄域內分為池上、大坡、大埔、舊移民、新開園、萬安 六個大字。
關山郡 蕃  地(不設街庄的)。(現今延平鄉)(現今海瑞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台東廳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台北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 台東廳所轄(現今台東縣/市)計有:三郡、一街、十庄、二番地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庄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花蓮港廳 台東廳圖】

 

 

 

 

 

 

 

 

 

 

 

 

 

 

 

 

 

 

 

 

 

 

 

澎湖廳(1926-1945)
澎湖廳:馬公支廳 望安支廳
澎湖廳 馬公支廳 馬公街 轄域內分為馬公、火燒坪、後窟潭、西衛、東衛、文澳、紅木埕、大案山、小案山、宅腳嶼、風櫃尾、蒔裡、井子垵、雞母塢、豬母水、鎖管港、鐵線尾、石泉、菜園、前寮、虎井、桶盤、雙頭掛、烏崁 24個大字。
澎湖廳 馬公支廳 湖西庄 轄域內分為湖西、湖東、隘門、林投、大武、大城北、良文港、尖山、西溪、南寮、菓葉、北寮、白猿坑、青螺、紅羅罩、港底、東石、港子尾、中寮、鼎灣、潭邊、西寮、沙港、土地公前 24個大字。
澎湖廳 馬公支廳 白沙庄 轄域內分為中屯、城前、港尾、瓦硐、後寮、通梁、大倉、岐頭、鎮海、港子、小赤崁、吉貝、大赤崁、鳥嶼 十四個大字。
澎湖廳 馬公支廳 西嶼庄 轄域內分為小池角、大池角、二崁、竹篙灣、橫礁、合界頭、緝馬灣、內垵、外垵 九個大字。
澎湖廳 望安支廳 望安庄 轄域內分為望安、將軍澳、西吉嶼、嶼坪、東吉嶼、花宅、水垵、花嶼 八個大字。
澎湖廳 望安支廳 大嶼庄 轄域內分為大嶼一個大字。大嶼於1920年~1944年間屬於望安庄管轄,1944年獨立設庄。戰後設大嶼鄉,1949年改名為七美鄉。
附記(一):本表為 1920年 ~1945年 間 存在之日治時期  澎湖廳 行政轄區屬 台灣總督府 高雄地方法院  地政出張所、登記所,轄區內 大字(段)小字(小段)一覽表
附記(二):日治時期 澎湖廳所轄(現今 澎湖縣)計有:二支廳、一街、五庄、之行政轄區。
附記(三)大正9年1920.7月,台灣總都督府實施街庄制度,(除了山地及東部以外)將原先作為地理單位之街和土名,為了避免混淆,而改成大字、小字,便於將地籍(番地)與戶籍(番地)為一體,具備獨立的地籍及戶籍條件,結合地籍編號番地及戶籍編號番地為基礎,台灣總都督府一直利用大、小字之制度,延用至1945年,台灣光復,政府將大小字,改制為地段、小段制度,並經政府近年來辦理地籍圖重測,全面刪除小段之制度。
附記(四)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圖重繪為500分之1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類名稱。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澎湖廳圖】

 

 

 

 

 

 

 

 

 

 

 

 

 

 

 

 

 

 

 

 

◎◎台灣日治時期行政區劃◎◎
台灣 自中日甲午戰爭1894,訂立『馬關條約』割讓以降,日本帝國主義於1895年到1898年的日治時期,期間進行台灣全島地區,行政區劃的變化很頻繁,前後共計十次之多,其劃分如下:
【統治初期】
明治28年   (1895年)5月—明治28年(1895年)8月 三縣一廳
* 台北縣
* 台灣縣
* 台南縣
* 澎湖島廳
明治28年   (1895年)8月—明治29年(1896年)3月設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 台北縣
* 台灣民政支部
* 台南民政支部
* 澎湖島廳
明治29年   (1896年)4月—明治30年(1897年)6月設 三縣一廳
* 台北縣。
* 臺中縣。
* 台南縣。
* 澎湖島廳。
明治30年   (1897年)6月—明治31年(1898年)6月設 六縣三廳
* 台北縣、新竹縣、宜蘭廳 。
* 臺中縣 。
* 嘉義縣、台南縣、鳳山縣、台東廳 。
* 澎湖廳。
【北中南三縣】
* 1898年到1901年期間,維持著 三縣 的格局。
* 1901年的 台灣行政區,包含 三縣三廳,其中紅線係當時所稱「漢番交界線」。
 明治31年   (1898年)6月—明治34年(1901年)4月設 三縣三廳
* 台北縣、宜蘭廳 。
* 臺中縣 。
* 台南縣、台東廳 。
* 澎湖廳 。
明治34年   (1901年)5月—明治34年(1901年)11月設 三縣四廳
* 台北縣、宜蘭廳 。
* 臺中縣 。
* 台南縣、台東廳。
* 澎湖廳、恆春廳(新設,由台南縣分出)。
【廢縣置廳】
明治34年   (1901年)11月—明治42年(1909年)10月設 二十廳
* 台北廳、基隆廳、深坑廳、宜蘭廳、桃仔園廳、新竹廳
* 苗栗廳、臺中廳、彰化廳、南投廳
* 斗六廳、嘉義廳、鹽水港廳、台南廳、鳳山廳、蕃薯寮廳、阿猴廳、恆春廳。
* 台東廳。
* 澎湖廳。
明治42年   (1909年)10月—大正9年(1920年)8月設 十二廳
* 台北廳、宜蘭廳、桃園廳、新竹廳。
* 臺中廳、南投廳 。
* 嘉義廳、台南廳、阿猴廳。
* 台東廳、花蓮港廳 。
* 澎湖廳 。
【廢廳置州】
大正9年   (1920年)9月—大正15年(1926年)7月設 五州二廳
* 台北州 。
* 新竹州。
* 臺中州、台南州。
* 高雄州。
* 台東廳。
* 花蓮港廳。
大正15年   (1926年)7月—昭和20年(1945年)設 五州三廳
* 澎湖廳(恢復,原高雄州澎湖郡,由高雄州分出)下設馬公、望安支廳。
 日治時期
行政區[1]
面積
(平方公里) 
 今行政區域 備註
台北州 4,528.7  台北市、台北縣、宜蘭縣、基隆市 含台北市
新竹州 4,570.0  桃園縣、新竹縣、新竹市、苗栗縣 -
臺中州 7,382.9  臺中縣、臺中市、彰化縣、南投縣 -
台南州 4,292.4  台南市、台南縣、雲林縣、嘉義市、嘉義縣 -
高雄州 5,421.5  高雄市、高雄縣、屏東縣 -
台東廳 5,721.9  台東縣 -
花蓮港廳 3,515.3  花蓮縣 -
澎湖廳 126.9  澎湖縣 1926年自高雄州分出
• 1 統治初期
o 1.1 明治28年(1895年)5月—明治28年(1895年)8月 三縣一廳
o 1.2 明治28年(1895年)8月—明治29年(1896年)3月 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
o 1.3 明治29年(1896年)4月—明治30年(1897年)6月 三縣一廳
o 1.4 明治30年(1897年)6月—明治31年(1898年)6月 六縣三廳
• 2 北中南三縣
o 2.1 明治31年(1898年)6月—明治34年(1901年)4月 三縣三廳
o 2.2 明治34年(1901年)5月—明治34年(1901年)11月 三縣四廳
• 3 廢縣置廳
o 3.1 明治34年(1901年)11月—明治42年(1909年)10月 二十廳
o 3.2 明治42年(1909年)10月—大正9年(1920年)8月 十二廳
• 4 廢廳置州
o 4.1 大正9年(1920年)9月—大正15年(1926年)7月 五州二廳
o 4.2 大正15年(1926年)7月—昭和20年(1945年) 五州三廳
附記(一):【參考文獻】,參酌《台灣省五十一來統計提要》、大眾教育基金會,從統計數字看臺灣社會。
附記(二):台灣日治時期的行政區劃,共有十次的變化。從一開始1895年的三縣一廳,一直到最後1920年的五州二廳(1926年增加澎湖廳變成五州三廳)。值得注意的是,和前面幾次區劃相比,1920年這次的區劃,其持續的時間是最長的,也在相當程度上影響了戰後國民政府在台灣的行政區劃。
附記(三):地籍代號 日本的『丁目』、『町』、『大字』、『小字』除了當作門牌外,亦當作地籍代號使用。1947年台灣門牌改為道路式編排時,台灣地籍代號上的『町』、『大字』被改成『段』,『丁目』被改成『小段』,日本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利用電腦、衛星等現代儀器進行地籍圖重新測繪,日本之1200分之1地籍圖重繪為500分之1地籍圖,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廢除,重新建立新的『段』,使用中山段、莒光段一類名稱。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日治時期台北市所使用的日式町名,始於1920年的行政區劃分制度改革。當時先是將原來的行政單位「街」、「庄」改為「大字」或「字」,後來到了1926年又將台北市的部份「大字」改為町名。這些町名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國府接收台灣後,房屋門牌不再使用日式町名,地籍代號的日式町名被改成清代台灣傳統地名,例如川端町改稱螢橋段、大宮町改稱劍潭段、馬場町改稱崁頂段等。1976年至1987年間,台灣地籍圖重新測繪後,由『町』、『大字』改來的『段』被全部廢除。
 町  名  列  表 ( 66町 )
乃木町  榮町  大和町 京町  本町  表町  明石町  築地町  西門町  壽町   新起町  新富町
八甲町  樺山町  旭町  錦町  兒玉町  川端町  水道町  濱町  元園町  若竹町  入船町
有明町  堀江町  馬場町  大正町  御成町  宮前町  大宮町   龍山寺町  綠町  柳町  西園町
東園町  三橋町  建成町  上奎府町  大龍峒町  太平町  永樂町  港町  下奎府町   日新町 
大橋町  泉町  河合町  佐久間町  末廣町  文武町  書院町  北門町   幸町  東門町  福住町 
新榮町  千歲町  南門町  龍口町  古亭町  富田町  蓬萊町  老松町  圓山町  昭和町  新富町
台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乃木町→小南門段 、 榮町→衡陽段、 大和町→撫台段、 京町→博愛段、 本町→府前段、 表町→館前段、 明石町→府後段、 築地町→築地段、 西門町→西門段、 壽町→壽段、 新起町→新起段、 新富町→新富段、八甲町→八甲段、 樺山町→東橋段、 旭町→營邊段、 錦町→錦安段、 兒玉町→城南段、 川端町→螢橋段、 水道町→水源段、 濱町→江濱段、 元園町→原園段、 若竹町→翠竹段、 入船町→歡慈段、有明町→有明段、堀江町→石路段、 馬場町→崁頂段、 大正町→正大段、 御成町→詔安段、 宮前町→牛埔段、大宮町→劍潭段、龍山寺町→龍山寺段、 綠町→綠段、 柳町→柳段、 西園町→西園段、 東園町→東園段、 三橋町→三橋段、建成町→建成段、 上奎府町→上奎府段、 大龍峒町→大龍峒段、 太平町→太平段、 永樂町→永樂段、港町→港段、下奎府町→下奎府段、 日新町→日新段、 大橋町→大橋段、 泉町→泉段、 河合町→河合段、佐久間町→建國段、末廣町→城西段、 文武町→文武段、 書院町→書院段、 北門町→北門段、 幸町→幸段、 東門町→東門段、福住町→福住段、 新榮町→新榮段、 千歲町→千歲段、 南門町→南門段、 龍口町→龍口段、古亭町→古亭段、富田町→富田段、 蓬萊町→蓬萊段、 老松町→老松段、 圓山町→圓山段、 松山→松山段、 興雅→興雅段、大直→大直段、 中庄→中庄段、 大安(大字):十二甲→十二甲段、 坡心→坡心段、 龍安坡→龍安坡段、西新庄→西新庄段、 中崙→中崙段、 朱厝崙→朱厝崙段、 下埤頭(大字):下埤頭→下埤頭段、東勢→東勢段、中坡→中坡段、 五分埔→五分埔段、 三張犁→三張犁段、 頂東勢→頂東勢段、 六張犁→六張犁段、 下內埔→下內埔段、 上埤頭→上埤頭段、 上塔攸→上塔攸段、 下塔攸→下塔攸段、舊里族→舊里族段。
註:東新庄 在 南港、新里族 在 內湖、下崁 在 艋舺、頂內埔 與 林口街 合併為 富田町。
高雄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哨船町 山下町 田町 壽町 堀江町 入船町 鹽埕町 榮町 北野町 湊町 旗後町 平和町 綠町 新濱町高雄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湊町-磅空口、船仔橋頭、山腳、岸壁墘、漁行口  田町-內惟、岩仔、新岩仔、山邊、大溝墘、灰窑仔腳、市營住宅、山腳、車路頂  壽町-四枝擔  山下町-四枝擔 新濱町-舊車頭、岸壁墘
新竹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榮町、東門町、旭町、田町、錦町、花園町、南門町、新興町、黑金町、西門町、住吉町、宮前町、表町、北門町、新富町
新竹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榮町-東門外 東門町-東門 旭町-東門外 田町-水田 旭町-水田  錦町-東勢 花園町-赤土崎東勢 南門町-南門 南門外 新興町-南門外、客雅、青草湖、古奇峰 黑金町-南門外、枕頭山腳
台中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櫻町、楠町、花園町、曙町、高砂町、干城町、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
台中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橘町、綠川町、榮町、大正町、寶町、錦町、新富町、柳町、初音町、若竹町、曙町、干城町、高砂町、老松町、敷島町、有明町、木下町、梅枝町、新高町-台中 曙町-頂橋仔頭 高砂町-旱溪 壽町、明治町、千歲町、利玉、村上町、旭町、末廣町、川端町-公館 有明町、老松町-頂橋仔頭 梅枝町-後瓏子 新高町-邱厝子
彰化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千歲町、湳尾町、大埔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表町、新富町、富田町、水尾町、南莿桐腳町、北莿桐腳町、宮前町、湳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番社口町、渡船頭町、柴坑子町、山腳町、牛稠子町、寶蔀町、阿夷町、茄苳腳町、牛埔子町、田中町、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
彰化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官前町 東榮町、本町、幸町、南末廣町、北末廣町、本町、表町、新富町、宮前町、泉町、春日町、新高町-彰化 幸町、千歲町、旭町、大和町、坑子內町、宮前町、湳町-南郭  湳尾町、大埔町、千歲町-大埔 泉町、-牛稠子新高町-西勢子 大竹第一町、大竹第二町-大竹 番社口町-番社口 渡船頭町-渡船頭 柴坑子町-阿夷、大竹 山腳町、牛稠子町-牛稠子 阿夷町-寶蔀、阿夷、牛稠子 茄苳腳町-牛稠子、阿夷 牛埔子町-番子口、快官 田中町-田中央 快官町、番子田町、石牌坑町-快官
嘉義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北門町、官前町、山下町、宮前町、新高町、檜町、南門町、新富町、西門町、榮町、末廣町、玉川町、白川町、黑金町、堀江町
嘉義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東門町、朝日町、元町、官前町、山下町、新高町、北門町、檜町、宮前町-東門外、北門外 東門內、內教場 元町-大街、內教場、東門外、西門街、米街、過溝仔、石路子、南門內、北門外 新高町-盧厝西門町-新店尾、府路巷仔、西門街、舊豬灶、店仔尾、大將爺、六軒仔、菜園仔元町-石路子、西門街 南門町-新店尾 新富町-台北街仔、府路巷仔 榮町-雙頭廟仔、府路巷仔末廣町-菜園仔 玉川町、白川町-車店黑金町-竹圍子、番子溝、姜母寮 朝日町-南門內、南門外 北門町-北門內 檜町、榮町、黑金町-北門外
台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一覽表
清水町、門山町、白金町、本町、臺町、西門町、大宮町、明治町、花園町、幸町、錦町、末廣町、南門町、泉町、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開山町、綠町、高砂町、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港町、田町、新町、濱町、寶町、老松町、大正町、北門町
台南市 町名及大字 地段 名變更對照表
清水町、大正町、壽町-辜媽媽、府東巷、領事館街大爺崎、七娘境衙、八廨內、清水寺、嶺後街、溝仔底、仁壽境、亭仔腳、戲台後、考棚口、狗屎巷高砂町、東門町-岳帝廟、天鬼壇、同安公館、車仔井、文昌祠、縣學元會境、金葫蘆、四嫂巷、狗屎巷 開山町-呂祖廟、馬公廟、桂仔行、兩廣會館、龍王廟、義倉、喱金局、清水寺、油港尾、四角埕 幸町、綠町-馬公廟、桂仔行 錦町、末廣町、-三界壇街、中巷、五帝廟街、頂打石街、中巷重慶寺、晏海街 本町、花園町-七娘境、蕃薯崎、枋橘頭街、吳厝巷、作針街、領前街、東巷、太平境、扣鐵街 白金町-三四境、陳子芳、曾厝巷、打銀街 臺町-天公埕、頂打石街、石精臼、媽祖宮街、萬福庵、同裕巷、范進士、崎仔頂、陳厝巷大宮町-帽子街、竹子街、金同利巷、統領巷、武廟街、下大埕大井頭街、佛祖廟、下帆寮街、十三街、下橫街、城邊街 西門町-媽祖宮街、抽簽巷、利源巷、武館街、武廟街 明治町-三元巷、小上帝、五金境、溥厝巷、大士館街、米街、縣口尾、王宮港 三四境、五金境、小上帝 觀音亭街米街、大舞台、栗埕巷、小媽祖、洪厝埕、火神爺館 大宮町-五帝廟街、下打石街、作蔑街、摸乳巷、道爺口、南巷、道臺衙巷、東轅門羨子林、關帝廟、王提堂、講古腳、五板石檔、總趕宮、磚仔橋、經館埕內新巷、開仙宮街、北巷、頂帆寮街、城邊街、保西宮、保西宮、南巷、頂太子、總趕宮、水流公泉町-下太道、福安宮、下太道街、二府口 東門町、壽町、竹圍町、旭町-山川臺、大人廟街、龍泉井、西竹園、後甲、春牛埔開山町、綠町-桶盤淺、大桶街、車埕、竹篙厝、大人廟街、開山王 福住町、入船町、永樂町、金安宮街、草寮後、老古石街、新巷墘、媽祖樓街、仁和街、杉行街、磚仔街、牛塭堀、中街、大廠口、頂糟糠崎街、下糟糠崎街、蔡厝巷、試經口藥王廟街、海安宮、內關帝港街、內媽祖港街、內宮後街、板店街、內王宮港、外新街、蕃薯巷、松子腳、安海港、北勢街、南勢街、聖王館口、打棕街、鎮渡頭、頂南河街、下南河街、大糖埕、牛磨後 田町-尊王壇、溫仔墘、上鯤鯓 新町、濱町-北頭角、東頭角、中頭角、王宮口、天天壇 南門町-二府口、經館埕、小西腳、昆沙宮、磚仔橋寶町-大統街、三仙國王、三老爺宮、縣城隍 老松町三老爺宮、玉皇爺宮、總爺街、山坡頭 明治町-安錄境、觀音亭、鴨母寮、市仔、小媽祖、蕃薯簽市 北門町-福州公廳、陰陽公、西竹圍、大人廟街、廣慈庵、市仔頭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 http://thcts.ascc.net/view.asp歡迎聯結

 

 

【台北市 日治時期舊町名位置圖】

 

 

 

 

 

 

 

 

 

 

 

 

 

【參考文獻】參酌 台灣歷史文化地圖 網站:http://thcts.ascc.net/view.asp 歡迎聯結

 

 

 

 

 

 

 

 

 

西元 中國 台灣 行政建置
1895年 光緒21年 明治28年 台北縣 台灣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宜蘭支廳 基隆支廳 (直轄八個堡) 淡水事務所 新竹支廳 (直轄原台灣府苗栗彰化雲林等縣) 嘉義支廳 鳳山支廳 恒春支廳 台東支廳 
   台北縣 台灣民政支部 台南民政支部 澎湖島廳
   宜蘭支廳 基隆支廳 淡水支廳 新竹支廳 苗栗出張所 彰化出張所 埔里社出張所 雲林出張所 嘉義出張所 安平出張所 鳳山出張所 恒春出張所 台東出張所 
1896年 光緒22年 明治29年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澎湖島廳
   宜蘭支廳 基隆支廳 淡水支廳 新竹支廳 苗栗支廳 鹿港(彰化)支廳 埔里社支廳 雲林支廳 嘉義支廳 (台南縣直轄) 鳳山支廳 恒春支廳 台東支廳 
1887年 光緒23年 明治30年 宜蘭廳 台北縣 新竹縣 台中縣 嘉義縣 台南縣 鳳山縣 台東廳 澎湖廳
   4個辦務署 13個辦務署 7個辦務署 15個辦務署 14個辦務署 6個辦務署 11個辦務署 3個辦務署 5個辦務署
1898年 光緒24年 明治31年 宜蘭廳 台北縣 台中縣 台南縣 台東廳 澎湖廳
1899年 光緒25年 明治32年      
1900年 光緒26年 明治33年 2個辦務署 10個辦務署 12個辦務署 15個辦務署 3個出張所 4個出張所
1901年 光緒27年 明治34年 宜蘭廳 深坑廳 基隆廳 台北廳 桃仔園廳 新竹廳 苗栗廳 台中廳 彰化廳 南投廳 斗六廳 嘉義廳 鹽水港廳 台南廳 鳳山廳 蕃薯寮廳 阿猴廳 恒春廳 台東廳 澎湖廳
1902年 光緒28年 明治35年                    
1903年 光緒29年 明治36年                    
1904年 光緒30年 明治37年                    
1905年 光緒3l年 明治38年 (下設支廳)
l906年 光緒32年 明治39年 
   
1907年 光緒33年 明治40年 

1908年 光緒34年 明治41年 
1909年 宣統1年 明治42年 宜蘭廳 台北廳 桃園廳 新竹廳 台中廳 南投廳 嘉義廳 台南廳 阿猴廳 台東廳 花蓮港廳 澎湖廳
1910年 宣統2年 明治43年            
1911年 宣統3年 明治44年            
1912年 民國元年 明治45年(大正元年)            
1913年 民國2年 大正2年 (下設支廳)
1914年 民國3年 大正3年 
1915年 民國4年 大正4年 
1916年 民國5年 大正5年 
1917年 民國6年 大正6年 
l9l8年 民國7年 大正7年 
1919年 民國8年 大正8年 
1920年 民國9年 大正9年 台北州 新竹州 台中州 台南州 高雄州 台東廳 花蓮港廳 (澎湖廳)
1921年 民國10年 大正10年        
1922年 民國11年 大正11年        
1923年 民國12年 大正l2年 (下設郡及市-街庄) (下設支廳-區)
1924年 民國l3年 大正l3年  
l925年 民國14年 大正14年  
1926年 民國15年 大正15年(昭和1年)  
l927年 民國16年 昭和2年  
1928年 民國17年 昭和3年  
1929年 民國18年 昭和4年  
1930年 民國19年 昭和5年  
1931年 民國20年 昭和6年  
1932年 民國2l年 昭和7年  
1933年 民國22年 昭和8年  
1934年 民國23年 昭和9年  
l935年 民國24年 昭和10年  
1936年 民國25年 昭和11年  
1937年 民國26年 昭和l2年  
1938年 民國27年 昭和13年  
1939年 民國28年 昭和14年  
1940年 民國29年 昭和15年  
1941年 民國30年 昭和16年  
1942年 民國31年 昭和17年  
1943年 民國32年 昭和18年  
1944年 民國33年 昭和19年  
1945年 民國34年 昭和20年  
◎第一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28年6月(1895年)
光緒21年(1895年),也就是日本明治28年,這一年,清廷因甲午戰爭戰敗,與日本簽定「馬關條約」,割讓台灣。同年5月29日,日軍從三貂角的鹽寮登陸;6月17日,日軍進入台北城,舉行始政儀式,正式展開對台灣的統治。
初期,日本人對台灣的行政區域劃分,沿襲清朝末年「三府一直隸州」的基礎 ,改府為縣,劃分為「三縣一廳」,分別為:台北縣、台灣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縣以下則設支廳。以台北縣為例,其下設有:基隆支廳、宜蘭支廳、淡水支廳、新竹支廳。
日本雖然正式佔領台灣,但時局並未平靜,台灣各地紛組義軍蜂起反抗。因此,台灣總督府無法如既定的行政區域劃分進行治理,僅兩個月之後,同年的八月份,便進行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
◎第二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28年8月(1895年)
第二次的行政區域調整,主要是針對台灣中、南部,因當時仍處於戰爭狀態,無法順利推動政務,因此除了保留台北縣及澎湖島廳之外,將「台灣縣」更名為「台灣民政支部」,「台南縣」更名為「台南民政支部」,採取軍管,以軍事行動及掃蕩反抗勢力為主要政務。於是行政區域變成「一縣二民政支部一廳」的格局。
日軍逐漸向南推進,10月22日進入台南城,台灣民主國瓦解。11月底,第一任台灣總督樺山資紀宣佈「全島完全平定」。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第三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29年(1896年)
在軍事鎮壓告一段落後,總督府於明治29年3月撤銷「台灣民政支部」、「台南民政支部」,恢復原有的「三縣一廳」,並將「台灣縣」改名為「台中縣」,台北縣、台南縣及澎湖島廳仍舊。
雖然恢復「三縣一廳」,然而台灣各地反抗事件仍層出不窮。明治29年6月接任第二任總督的桂太郎認為「三縣一廳」的格局,統治不易,主張縮小縣區。但桂太郎任職僅四個月便下台,改制案胎死腹中。


◎第四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30年(1897年) ◎ 
次年5月,第三任總督乃木希典上任,承襲桂太郎的規劃,將「三縣一廳」重新劃分為「六縣三廳」,除原有台北、台中、台南三縣,澎湖一廳外,增設新竹縣、嘉義縣、鳳山縣及宜蘭廳、台東廳。
縣以下不設支廳,改設「辦務署」,以台北縣為例,共設了13個辦務署,分別是:
基隆、金包里(金山)、滬尾(淡水)、水返腳(汐止)、頂雙溪(雙溪)、台北、士林、景尾(景美)、新庄(新莊)、樹林口(樹林)、三角湧(三峽)、桃仔園(桃園)、中壢辦務署。
日本統治台灣還不到兩年,行政區域卻頻繁調整,顯示初期統治的不穩定。由於反抗事件頻繁,日本軍警忙疲於奔波鎮壓,軍事開銷頗大,造成總督府財政負荷及赤字,引起日本國內輿論抨擊;甚至有輿論認為,佔領台灣毫無利益可言,主張將台灣賣給英法。這種「棄台論」,與康熙22年清朝初領台時的「棄台論」頗為相似。
◎第五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31年(1898年) ◎
明治31年6月第四任總督兒玉源太郎上任,又實施行政區域調整,將「六縣三廳」併回「三縣三廳」,撤銷去年新設的新竹、嘉義、鳳山三縣。原因是財政困難,不得不精減組織。直到明治34年(1901年)5月,才增設恆春廳,變為「三縣四廳」。 台灣總督府的前三任總督,任期都不長,樺山紀資一年一個月,桂太郎四個月,乃木希典一年六個月,第四任的兒玉源太郎則任期長達八年。兒玉源太郎雖然為台灣總督,但身兼其它軍職,所以經常不在台灣,而將實際行政事權交由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負責。在後藤新平積極對反抗軍招降,並大力整治,總督府的財務由虧轉盈,日本在台的統治才逐漸進入穩定時期。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34年(1901年)◎
明治34年11月,在後藤新平主導下,台灣的行政區域做了一次大幅的翻修,廢縣設廳,將原有的「三縣四廳」重新劃分為「二十廳」,地方制度由三級制(總督府-縣-廳)改為二級制(總督府-廳),提高總督府中央集權的程度。
台灣全島共設二十廳,分別為:
宜蘭、基隆、深坑、台北、桃仔園、新竹、苗栗、台中、彰化、南投、斗六、嘉義、鹽水港(鹽水)、台南、鳳山、蕃薯寮(旗山)、阿猴廳(屏東)、恆春廳、台東廳、花蓮港廳。
第六次行政區域變革,維持8年,較為穩定。較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殖民政府從明治31年開始全島土地丈量,於明治37年(1904年)完成,共調製了四百六十六張地圖,稱為《台灣堡圖》,就是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因此台灣堡圖中的地圖的便是以二十廳為架構。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二十廳」時期,廳以下設「支廳」,以大台北地區為例:
台北廳:下轄士林、錫口(松山)、新庄、枋橋(板橋)、滬尾、小基隆(三芝)等 六個支廳。
深坑廳:下轄景尾、坪林尾(坪林)等 二個支廳。
基隆廳:下轄金包里、水返腳、瑞芳、頂雙溪等 四個支廳。
宜蘭廳:下轄頭圍(頭城)、羅東、吧哩沙(三星)等 三個支廳。
桃園仔廳:下轄大嵙崁、三角湧、大坵園(大園)、楊梅壢(楊梅)、咸菜硼(關西)、中壢等 六個支廳。

◎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明治42年(1909年)◎
明治39年(1906年)4月,第五任台灣總督佐久間左馬太上任後,即計劃改革地方政制;明治42年,將原有二十廳併合為十二廳,分別為:宜蘭、台北、桃園、新竹、台中、南投、嘉義、台南、阿猴、台東、花蓮港、澎湖。「十二廳」時期,共維持了11年,直到大正9年(1920年)時才又進行一次大規模的變革。
「十二廳」時期,台北地區原本的基隆廳、台北廳、深坑廳合併為台北廳,下轄13個支廳,分別是:
士林、錫口、水返腳、基隆、瑞芳、頂雙溪、枋橋、新庄、深坑、新店、滬尾、小基隆、金包里支廳。
這個時期的「台北廳」來說,幾乎涵蓋了現在的台北市及台北縣的大部份地區。由此可見,一百年前,台北縣市本是一家。近年來,每逢選舉時,總有人主張台北縣市合併,政治人物或贊成,或反對,各有利害考量。不過就歷史而言,可以發現從1909年日據時代第七次行政區域變革起,一直到1945年日本結束在台統治,台北市、台北縣都是合在一起的。
這個時期,值得一提的是,佐久間左馬太的理蕃政策。在「二十廳」時期完成的《台灣堡圖》,大約只測量了全台約62%的土地。原住民居住的山區,因尚未歸化,所以無法實施土地測量。佐久間總督的任期長達9年,是任期最長的台灣總督,擔任總督期間,主張採取鐵腕政策對付原住民。其任內實施了「五年理蕃計畫」,以武力征討原住民。當時最大的軍事行動是對「太魯閣蕃」的戰役,佐久間總督親自率軍,動員兩萬兵力,經過激烈戰鬥,才使太魯閣族歸順。經過五年的征討,台灣的原住民不敵日軍優勢的武力,紛紛投降,總督府的統治力量才正式進入台灣的山地部落。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http://w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文獻參酌】:Tony的自然人文旅記 ww.tonyhuang39.com/tony0416/tony0416.html
◎八次行政區域變革:大正9年(1920年) ◎
大正8年(1920年),日本統治台灣25年之後,終於第一次派出文人出身的田健次郎出任第八任台灣總督。次年,田健次郎進行政區域改革,廢廳設州,將「十二廳」改為「五州二廳」。1926增設澎湖廳
「五州三廳」分別為:台北州、新竹州、台中州、台南州、高雄州及台東廳、花蓮港廳、澎湖廳。特色是台灣西部平原設「州」,東部及離島設「廳」。州下設「郡、市」,郡、市以下設「街、庄」,為「州-郡市-街庄」的三級制行政區域。
以台北州為例,下轄台北市及七星、文山、海山、新莊、淡水、基隆、宜蘭、羅東、蘇澳等七個郡。大正13年(1924年),基隆郡的基隆街,升格為基隆市;昭和15年(1940年)宜蘭郡的宜蘭街,升格為宜蘭市。因此後期的台北州擁有3個州轄市(台北市、基隆市、宜蘭市)及上述7個郡。台北州的州廳(辦公處)就是今天位於台北市中山南路與忠東東路一段交會口的監察院。
台北州所轄的7個郡,各郡下轄的街庄分別為:
七星郡:汐止街、士林街、北投庄、內湖庄、松山庄(註3)
新莊郡:新莊街、鷺洲庄、 五股庄、林口庄
海山郡:板橋街、鶯歌街、三峽街、中和庄、土城庄
文山郡:新店街、深坑庄、石碇庄、坪林庄、蕃地
淡水郡:淡水街、八里庄、三芝庄、石門庄
基隆郡:瑞芳街、萬里庄、金山庄、七堵庄、貢寮庄、雙溪庄、平溪庄
宜蘭郡:頭圍庄、礁溪庄、壯圍庄、員山莊
羅東郡:羅東街、五結庄、三星庄、冬山庄、蕃地
蘇澳郡:蘇澳街、蕃地
大正9年(1920)的行政區域變革,還有一項重大的改變,即是配合新行政區域的劃分,也將一些舊地名更新,是台灣歷史上一次著名的地名大變動,變動的地名舉例如下:
台北:錫口改為「松山」,艋舺改為「萬華」,枋橋改為「板橋」,金包里改為「金山」,三角湧改為「三峽」,坪林尾改為「坪林」,水返腳改為「汐止」,瑪鋉改為「萬里」。
桃園:大嵙崁改為「大溪」。
新竹:大湖口改為「湖口」,咸菜硼改為「關西」,樹杞林改為「竹東」。
苗栗:崁頭屋改為「頭屋」,銅鑼灣改為「銅鑼」,後壟改為「後龍」,罩蘭改為「卓蘭」。
台中:牛罵頭改為「清水」,葫蘆墩改為「豐原」,茄投改為「龍井」,東勢角改為「東勢」,沙轆改為「沙鹿」,潭仔墘改為「潭子」,犁頭店改為「南屯」,阿罩霧改為「霧峰」,大里杙改為「大里」,埧雅改為「大雅」。
南投:羌仔寮改為「鹿谷」,林圮埔改為「竹山」,草鞋墩改為「草屯」,湳仔改為「名間」。
彰化:二八水改為「二水」,茄苳腳改為「花壇」,田中央改為「田中」。
雲林:五間厝改為「虎尾」,庵古坑改為「古坑」,莿桐巷改為「莿桐」。
嘉義:樸仔腳改為「朴子」,打貓改為「民雄」,水堀頭改為「水上」,番仔路改為「番路」。
台南:灣裡改為「善化」,埔姜頭改為「永康」,蕭壟改為「佳里」,大目降改為「新化」,店仔口改為「白河」,鹽水港改為「鹽水」。
高雄:打狗改為「高雄」,瀰濃改為「美濃」,蕃薯寮改為「旗山」,阿公店改為「岡山」,港仔墘改為「小港」,阿嗹改為「阿蓮」。
屏東:阿猴改為「屏東」,阿里港改為「里港」,林仔邊改為「林邊」。
宜蘭:頭圍改為「頭城」,吧哩沙改為「三星」。
花蓮:樸石閣改為「玉里」
台東:加走灣改為「長濱」,烏雅立改為「鶴岡」,大巴塱改為「富田」,水尾改為「瑞穗」。
澎湖:媽宮改為「馬公」。
當時地名變更的原則,一是採取簡化,將三個字的地名改為兩個字,例如大里杙改為「大里」、二八水改為「二水」;一是採用與舊地名日語發音相近的字來替代,例如用「萬華」取代艋舺、「三峽」取代三角湧、「關西」取代咸菜硼。花蓮、台東的情況又不同,當時台灣東部人口稀少,日本鼓勵內地人民移民前來,在花東建立日本移民村,因而將許多原住民相關的舊地名更改為具有濃厚日本風味的地名。 這次的行政區域變革可說是日據時代最後一次大規模的行政區域調整,之後,在大正15年(1926)增設澎湖廳,變為「五州三廳」,其餘都未再變動。大正9年這次的行政區域調整,共維持了25年,一直到至昭和20年(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台灣光復為止僅將大字、小字改為地段、小段。政府於近年來實施地籍圖重測政策,陸續將原日治時期延用下來之大字、小字(即地段、小段)變更為新地段。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基金)念會   沿 革
本文教紀念(基金)會,係為紀念以『地政老兵』自居,服務地政界長達一甲子(1935-1995)歲月,於日據時期,曾任職臺灣總督府文官,台中州唯一考取書記之台籍青年,奉總督府派任台灣台中地方法院竹山出張所,登記所主任書記官,台灣光復後,首任竹山地政事務所主任,並經榮調轉任職北斗、員林、東勢、豐原等所主任,於大台中縣政府任職地籍科長、課長,旋於民國58年,轉任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地政科長職,直至民國62年5月榮退。凡四十五年地政公務員生涯,旋即投入代書行業,在豐原市執業,自民國八十四年,才放下長達一甲子歲月地政志業。邱新安老先生(1913-1995)不幸於民國八十四年十一月七日先逝,執業代書期間,培育三子 怡正於民國六十四年起從事專業代書,達二十年餘,於民國八十四間,接掌台中縣地政士公會第二屆理事長及台灣省地政士公會創會常務理事兼財委會主委,並選任為中華民國地政士公會 創會理監事,台中縣地政業職業工會 第四、五屆常務理事(會長)中華民國地政業工會聯合會 創會常務理事等會職,現職台灣台中地方法院調解委員。為體念─ 地政老兵 ─邱新安老先生一生奉獻地政,於世逝二周年的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十一日 地政節當日,由三子、媳邱怡正,劉妙芬,於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創辦成立全國唯一以『地政文教』之紀念會,定名─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以一個不對外募集基金,從事地政文教為宗旨之紀念會。成立十二年來,一直秉承地政文教方針,舉凡:除不定期敦聘專家、學者開辦講座、研習等外,更以高職不動產事務相關類科,舉辦學生校外教學、觀摩,並參與年度之地政節盛會,且為服務地政士同業及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相關地政資訊,宣導政令,並為服務社會大眾,免費提供登記空白表格,供親自到場民眾辦理登記案件等等志業,且著手參酌維基百科網頁收輯一系列有關日治時期舊地政文獻,加以整理彙集,欲供置於全國各地政事務所網頁,期為地政文獻得以永續傳承,秉承遺志,祈以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名義,為服務之最高宗旨。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老兵』邱新安一生略紀 
1914.4.2   新竹廳 竹東街 橫山庄 出生。
 !      邱氏客家大家族(已無族譜史料及戶籍資料可考)。
!      4 - 5歲  新竹橫山庄 油羅溪 洪水氾濫成災。
!        (莊家田園流失 隨祖父母親流竄桃竹苗 以替人幫傭 養育一家大小五口,13歲父去逝,14歲前幼少年期因隨遇而居,
!         無法正常上小學唸書,只能斷斷續續的不知唸過多少個小學,連五年級都唸不完而輟學,小學沒畢業。( 父因體弱多
!         病只能打臨工,母為人幫傭的困苦中度過少年生活方式)。
1929     15歲前居無定所 母幫傭流竄至南投鹿谷、竹山街庄 暫居。
1930     16 歲   經仕伸及日本人介紹進入 法院出張所擔役工(友)。
!       (因家境清寒 母幫傭無以維生之際只好忍痛將唯一幼女邱奔妹送人作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里
!        家族佳話)再隨母親流竄 台灣中南部客屬山區,由竹山出發,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
!        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地區,仍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
!          幫傭等,養育三幼子,仍無以維生。最終二年後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
1932     18歲  再度央請日本人介紹 進入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 役工(友)。
1936     22歲  以短短不出十日內 赴台中州 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考試,錄取雇員(1933.8月支60錢)。
!      ( 以一位連小學都沒畢業,無學籍的台籍青年,考取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正式受雇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 雇員、
!        二年再升書記,月支20圓。)( 民國36年發生228事件,是年唯一胞弟邱新居(1924)因為維護竹山出張所、竹山
!        街役所等公署,於濁水溪 觸口 遭國軍突擊,不幸與竹山十一青年精英罹難,得年23歲(1924-1947)。
1938     24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擔任 書記。(1940.9月支50圓)。
1941.7   27歲  奉派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北斗出張所擔任 主任書記官。(1944.6月支50圓)。
1945.1           補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書記官(1944委任八級俸)。
1945.12  31歲  轉派回初任工友的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登記處書記官擔任主任。(1945.12月支130元)。
1946.5   32歲  奉派大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課長(35/2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班 結業)(縣制由台中市遷移員林鎮)。
1946.11  32歲  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 薦任首任主任。出任台中縣財政整理委員會 主任。
1949.2   35歲  奉派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 首任薦任主任。(1949-1961)
1961.10  47歲  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 主任。(48/10省訓團 第一期地政研究班 結業)。
1966.12  52歲  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 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 奉代台中縣最高地政主管 科長 多年)。
1973.5.1  60歲  由四十五年(1928-1973)地政公務生涯 榮退。(15歲任工友---…60歲 股長 薦任一級 退休)。
1973.5.2  60歲  在豐原市 創立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執業 土地代書。(20年1973-1993)。
(20年期間,參加公益,樂善好施,並串聯全縣同業,參加催生代書公會事務不疑餘力,及催生成立台中縣邱氏宗親會,並在東勢鎮參加老人會,勤練毛筆書法多年,是位不知畢業幾屆之老學員,並曾多次參家書展,穫獎無數,並亦曾為惦念出張所90高齡日籍老主任加藤遺孀家眷,多次親自前往日本東京探望多年,為念舊而達心願)。
1993.12.   80歲  穩居退休,遺養晚年。
1995.11.7  82歲高齡 仙逝。
1997.11.11.  地政節 逝世二週年 於台中縣豐原市,邱新安代書事務所 成立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2007.5.2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成立35週年紀念。
2007.11.11地政節 重新彙編發表地政文獻【日治時期台灣總督府所轄地方法院所屬各州廳郡街庄大字一覽表】

本表由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 會長  臺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邱怡正 考證製表
我的父親: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一世
父親邱新安(1914)幼年家族家境富裕,唯於父親只4、5歲時的一場大洪水,將竹東橫山庄近數十甲農田,於一夕之間流失殆盡,故祖父母帶著一家大小六口,(三小男孩一小女兒)輾轉流落在桃、竹、苗客家山區,最後落腳在南投竹山庄暫住,在18歲時,又隨父母舉家南遷,以打臨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等等山區生計,養活一家大小五口為生,唯一女兒邱奔妹(即世上唯一的姑姑)因無以生計,無法養育,而送人當養女(六十年後竟奇蹟式的尋穫認親,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佳話)。以短短二年時間,沿著臺灣南部丘陵,走遍客家人所居屬地山區,舉家僅帶著少許極簡家當,身無分文,一家大小五口,只能以徒步方式,從南投竹山出發,沿途歷經鹿谷、林內、雲林梅山、嘉義中埔、台南楠西、玉井、高雄旗山、美濃、最遠流浪至今屏東九曲堂等客家人聚落等山地,幹粗活以微薄工資,有一餐沒一餐,換餐糊口方式討生計,歷經千辛萬苦,仍無以為生。最終又按原途折返回竹山,是時父親20歲,又經當地仕伸再次推介,進入他日夜向往的地方,就是父親18歲前,曾經日本人介紹在法院出張所當工役的日子,父親於22歲時,靠他歷經堅困的生活遭遇,奮發向上苦讀,由出彰所日籍主任,提供有關地政書籍及自幼新竹橫山客家人士「硬頸」精神,克勤克儉,在距法院宣佈舉辦考試,短短不出十日,以一位只讀過國校四年級都沒讀完,毫無學歷的鄉下年輕人,打敗全由日本人才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奉派台中地方法院 竹山出張所雇員任職。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獲得法院重用,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轉派竹山出張所主任,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代表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接收日本政權要務,並配合大台中縣縣政府,縣制由台中市搬遷員林鎮,奉派員林地政事務所主任,且轉任大台中縣縣政府地籍課長,民國37年12月又奉派回初任工友之竹山地政事務主管,於民國38年4月間,因政府須要推行光復出期政令,須會客家話之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父親毅然竭然,由竹山來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首任,由 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直民國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於民國62年5月1日以60歲,長達逾四十五載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62年5月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以地政人為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20年之久,直到民國82年以高齡80歲(1993)古稀之際,才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1932-1993)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1995)民國84年11月7日仙逝,終極一生均以地政人自居,而含笑九泉。新安公的三子怡正,寫於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榮譽創辦人,邱新安老先生近90歲之老遺孀邱鄭快(1920)老夫人親身口述歷史,三子隨側聆聽謹記,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 理事長台中縣地政業工會 第四、五屆 會 長  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 邱怡正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會 長   劉妙芬 地政士
邱新安紀念代書事務所 執行長         邱建國 地政助理   敬上05.11.11
寫在一生一直以服務地政一甲子而自居的『地政老兵』邱新安逝世12週年紀念前夕
寫在『我的父親』一生後記,由父親常年培育出,能為地政再永續經營的三子怡正(1948),在耳順年屆六十之際,於年高90的老主任遺孀邱鄭快老夫人之親身聆聽口述,隨側謹記的三子怡正,(即曾任台中縣地政士公會 第二屆理事長 台中縣地政業工會第四、五屆會長及已穫聘近十年現職的台灣台中地方法院 調解委員)。秉承父親地政遺志,一生以地政結下不解之緣的邱新安,一直以一甲子六十年地政生涯歲月,從一位家境清寒,家途末落,無以為生,只能打著赤腳,隨著目不識丁的雙親,流離巔沛,流竄於台灣中南部以客家鄉居聚落的丘陵山地,以打粗工砍柴、集樟腦油、集香毛油、燒木炭作臨工、等等山區艱難困苦生計為生,度過坎坷的青少年邱新安,終在南投竹山庄稍為暫居,而以新竹橫山客家庄出生,而隨欲而安之青少年歲月,由於待人誠懇,工作認真,穫得賞識,經當地仕伸日本人介紹,進入法院出張所當工友,從一位15、6歲年青人,踏入地政的領域裡,一生就與地政結下不解之緣。正當從一位只有念過小學不足四年級沒畢業的年青人,憑藉對地政的執著,認真學習態度與日籍主管之賞識、教導下,充實了對地政的豐富法務學識技能,並能在法院宣佈舉辦雇員考試,短短不出十日內,就以優異的成績,打敗全由日本人方有可能考上的日本正式文官雇員職,創下了當時台灣總督府 台中地方法院當年唯一台籍青年上榜,傳為一段鄉里家族之佳話。旋不出幾年,由於父親工作任真,穫得上司賞識,一路由雇員直升役員,獲得法院重用,奉派竹山出張所擔書記,旋獲法院晉升主任書記官,奉派彰化北斗出張所主任,轉派回初任工友的竹山出張所主任,穫得南投竹山郡鄉親的盛典。台灣光復當任南投縣竹山地政事務所首任主任,至民國38年4月間,因政府急須一位懂客家話之客籍人士,擔任地政事務所主管,方能與客家鄉親溝通地政政策。蒙由 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頒發之薦任主任,就任到一個當時只會聽懂客家話,一句閩南語及國語多聽不懂的台中縣東勢角(鎮)擔任台中縣東勢地政事務所台灣光復首任主任,執行政府當時的一切政策,如地籍總登記、公地放領,耕者有其田、三七五租約等等政務,穫得台中東勢當地客家鄉親之讚譽。直民國50年奉調台中縣豐原地政事務所第二任主任,至民國57年奉調台中縣政府地政科地籍股長、地權股長,並曾奉代台中縣最高主管地政科長,長達數年。穫得台中縣議會及各級民意機構之支持,順利推展政令,成績斐然,並曾穫 先總統蔣中正及行政院長陳誠召見,獎章勳績無數。於民國62年5月1日以60歲中壯年之際,結束長達四十五年地政公務生涯榮退,於民國62年5月2日立即在最熟悉的豐原市、東勢鎮,投入一生仍以地政人為榮的土地代書行業,繼續為地政永續經營,近20年來十年如一日土地代書行業,直到民國82年以高齡80歲古稀之際,放下一生最愛的一甲子又一千五百多個日子之地政志業,穩居退休遺養晚年,不幸於民國84年11月7日仙逝,終極一生地政人自居,含笑九泉。在父子及也是地政世家(大甲所股長之次女)之三媳劉妙芬慘慘澹經營下,父/子/媳/孫三代,延續了近一甲子之地政志業,並長期培訓了一位繼續能為地政而努力奮鬥不懈的三子怡正,亦一直鼓勵其男孫邱建國,從高職就讀與地政相關學科不動產事務科,進而在祖父邱新安的耳濡目染下,繼續考讀大專不動產經營科系畢業,繼續為地政相關志業,已由民國62年在豐原市開業,近35年執業代書行業,成為代書第三代接班人,繼續為祖父邱新安一生最愛、最執著的地政永續經營。
特於民國84年為紀念「地政老兵」,由三子怡正、三媳劉妙芬在豐原市成立了全國第一個以地政文教(基金)紀念會,為地政盡一份綿薄之力,為地政志業永續傳承。        邱新安地政文教紀念(基金)會  創辦人 邱怡正 會 長 劉妙芬  執行長 邱建國  敬上  96.11

台長: 貝拉
人氣(19,707) | 回應(0)| 推薦 (5)|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教育類 |
此分類下一篇:被國人誤傳了千年的八句俗語
此分類上一篇:臺北市常用國字正誤用簡明對照表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