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年金】「自製長糧」從此安枕無憂? 專家話最怕這三個風險

【香港年金】「自製長糧」從此安枕無憂? 專家話最怕這三個風險

撰文:馬健彰
出版:更新:

政府設立的終身年金計劃「香港年金」今日(7月5日)公布詳情,方案概念是,市民在65歲後可向政府旗下按證公司投保一定金額,然後每月取得固定金額直至百年歸老,「自製長糧」。根據計劃,長者如投保100萬元,每月最多可收取5,800元,一年大約有7萬元,終身可取。
不過,每年袋7萬元,聽落和味,卻未必能安枕無憂,「老友記」投保年金之前,要留心三大風險!

公共年金每月固定最多收取5800元,聽落回報不錯,但要小心通脹的威力。(資料圖片)

風險一、注意通脹蠶食年金回報

年金概念為長者提供多一個固定收入,為退休人士帶來多一重保障。據按證的估算,男性於65歲投保,以100萬元投保額計,每月最高可獲發5,800元固定年金。至於女性,由於預期壽命較長,所以回報率較低,就算同於65歲投保,每100萬港元保費只取得每月約5,300元固定年金。

不過,俗語有云︰「通脹猛於虎」,物價「逐啲逐啲」貴下去,今天5,800元購買力,相比20、30年後的5,800元購買力必然會下降。

中大商學院助理院長李兆波指出,一般每年通脹率為3至4%,根據「72定律」,推算每年通脹率維持3%水平的話,24年後,5,800元的實際價值只會剩下一半。假設投保人在65歲開始取款,24年過後,到89歲就會每月變相取得2,900元購買力,即是每日大約有100元。

另外,外界預計,美國未來一兩年會繼續加息,香港今年開始跟隨加息,定期存款息率也會增長,又會否變相減少年金吸引力?李兆波指,不擔心定存息率爬升會大幅影響香港年金吸引力,「定存都是2厘左右,長期來看,比年金的回報仍有差距」。

老友記隨時因急事而要用錢,要小心買完年金後,大筆資金因此被「鎖住」!(資料圖片)

風險二、中途「離場」要蝕讓

老友記亦要注意,「自製長糧」原則是「鬥長命」才划算,皆因投保人愈長命,從政府取得的回報就愈高。不過,資金一旦投放,就會被「鎖住」幾十年,所以長者買年金前,與買其他保險產品時一樣,必須想清楚才投保,以免患病等原因急需用錢的時候被逼退保。故此,長者應做好日常開支預算,先計一計要留多少錢在身邊,以備不時之需。相反,投資定存的回報率雖然較低,但定存都是一年期左右,資金流動性相對較高。

按證公司指,長者如有緊急資金需要,在未取得保費105%保證回報前,可根據現時價值折算率套回保費。按證公司亦作出例子,假設一名男性投保人在65歲時投保100萬元,年金保證期為182個月,但投保人其後不幸在投保12個月之後身故,受益人可選擇按月提取餘下170期年金,亦可以選擇提取一筆過身故賠償的66.3萬元,計及投保者之前領取的12期5,800元年金,即是投保者與受益人一共只取回73.2萬元。與之前保證回報105萬元相比,有逾31萬元「折讓」。

李兆波建議,每人應視乎過去投資表現,才決定投資到年金產品的金額。(視覺中國)

風險三、瞓身年金   整體回報或跑輸

另外,以65歲後有100萬元積蓄為例,李兆波提到,每個人的退休生活安排都有所不同。假如過去在其他投資都有不錯的回報,建議只需安排1至2成資金到公共年金就可以,其他可放在股票、債券及定存等身上。不過,如果過去投資都是「損手爛腳」,又或者只能承受低風險的人士,公共年金正好適合這類人士,因為公共年金接近零風險,可為這班人帶來保障。

事實上,除了政府的公共年金之外,各大保險公司亦有推出私營年金。兩者供款方式、保障範圍等不盡相同。李兆波提醒,兩者各有好處,投保者可因應不同需要,選擇不同產品,就好像私營年金在投保人較年輕的時候開始每月定期供款,年老時一樣可取得定期收入。不過,要小心私營年金的回報高低,皆因私營年金包含保證與非保證回報。如果回報差的年金,隨時令投保人的回報,比起買其他投資產品的回報更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