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滿州、黃禍論,真的辱華?(文長慎入,有興趣就進來吧~ - s3637613的創作 - 巴哈姆特

創作內容

0 GP

傅滿州、黃禍論,真的辱華?(文長慎入,有興趣就進來吧~

作者:假面騎士步驚雲│2021-09-10 00:22:32│巴幣:0│人氣:314
傅滿州、福滿州博士, 亦稱 傅滿族 、福滿族 、傅滿人或 福滿人 (英文:Dr. Fu Manchu),是英國推理小說作家薩克斯·羅默(Sax Rohmer)創作的傅滿州系列小說中的虛構人物。

1913年在《傅滿州的謎團》(The Mystery of Dr. Fu Manchu)一書中首次出現。按照書中的描述,傅滿州是一個瘦高禿頭,倒豎兩條長眉,面目陰險。這個角色還通過戲劇、電視、廣播和動漫等方式塑造超過90年。他標誌性的鬍鬚被稱作「傅滿州式鬍鬚」(Fu Manchu moustache)。傅滿州是西方人對黃禍恐懼的代表,同時也可視為娛樂文化中邪惡天才的原型之一。

涉及傅滿州這一虛擬人物的西方作品極多。
除傅滿州系列的十餘部小說外,還有十餘部電影以傅滿州為主角。
傅滿州也以配角出現在許多電影中。此外,電視劇、廣播、漫畫和音樂等主流文化也充滿著傅滿州的身影。


我想打這篇文不是因為隔壁牆國的小粉紅。
會打的原因是.....很多人說傅滿州辱華,但講不出原因。
所以我就想探就看看到底是不是真的有辱華。

講黃禍論前我想先講【華人】這個詞。

華人這個詞只是統治者為了統治旗下的人民方便而發展出來的。
根本不是自古就有。

我知道有人不想點,所以我直接把內文打出來。

「中華民族」是近代中國人團結國家的重要口號,「漢人」、「華人」也成為如今重要的民族主義號召,而充滿「中華民族史觀」的歷史教育也成為鞏固這套系統的工具了,但說穿了不論是「中華民族」或「中國民族」都是由梁啟超所建構出來的概念,而「漢人」則是章太炎所提出。


在現代民族主義國家的設計裡面,歷史教育的功能就是為了鞏固民族主義。
在 19 世紀以前,德意志、法蘭西、英格蘭、義大利都是地理名詞,而尚無政治涵義,當時的歐洲諸國都還是君主國大公國等,民眾尚未接受義務教 育且大多文盲,也沒有所謂的國家民族意識。

最早的義務教育始於普魯士 大約在 17 世紀。但最初只是為了訓練能在工業化社會的技術工人。
最早的民族主義起源於美國獨立,必須注意的是這裡指的 Nationalism 與華語的「民族」意義不同,美洲人是因為受到殖民母國的經濟壓迫才獨立的, 因此他們的美國並不是建立在血緣上和文化上的差異,而是建立在地理與經濟上的。

但是這並無大礙,民族主義只是想像的共同體,你認為我們是同一國的那就是同一國的,你認為我們不是同一國的那就不是,不需要太多的道理反而大多是情感的訴求。

在中華民國體制下早期的語文與史地教育就是在塑造共同體的教育,中華民族不是自古以來就有的東西,而是梁啟超弄出來的 ,它有點像是九二共識原本沒有的東西,在事後生出一個名詞把他套上去,就變成事實了, 而後再依照中華民族史觀寫歷史。

關於梁啟超的中華民族創造過程: 1898 年秋他流亡日本之後,比較系統的研究了歐洲的民族主義論著,並結合中國的實際,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新見解。

1899 年,梁啟超在《東籍月旦》一文中,破天荒地使用了現代意義上的「民族」一詞。
他在評介當時有影響的世界史著作時稱這些論著「於民族之變遷,社會之情狀,政治之異同得失,……乃能言之詳盡焉」。 又云:「著最近世史者,往往專敘其民族爭競變遷,政策之煩擾錯雜」。 梁啟超從這種民族競爭的理念出發,又大膽地提出了民族主義是近代史學的靈魂。



1901 年,梁啟超發表《中國史敘論》一文,首次提出了「中國民族」的概念, 並將中國民族的歷史劃分為三個時代:

第一,上世史,自黃帝以迄秦之一統,是為中國之中國,即中國民族自發達、自競爭、 自團結之時代也。

第二,中世史,自秦統一後至清代乾隆之末年,是為亞洲之中國, 即中國民族與亞洲各民族交涉、繁賾、競爭最烈之時代也。

第三,近世史,自乾隆末年以至於今日,是為世界之中國,即中國民族合同全亞洲民族與西人交涉、競爭之時代也。

梁啟超在這裡反復用了三個「中國民族」,而且從宏觀上勾勒出三個時期的不同特點, 顯然是經過了較長時間的思考之後得出的結論。

在「中國民族」的基礎上,1902 年梁啟超正式提出了「中華民族」。
他在《論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一文中, 先對「中華」一詞的內涵做了說明。

其云:立於五洲中之最大洲而為其洲中之最大國者,誰乎?我中華也。
人口居全地球三分之一者,誰乎?我中華也。
四千餘年之歷史未嘗一中斷者,誰乎?我中華也。

隨後梁啟超在論述戰國時期齊國的學術思想地位時,正式使用了「中華民族」, 其云:齊,海國也。上古時代,我中華民族之有海權思想者,厥惟齊。
故於其間產出兩種觀念焉,一曰國家觀;二曰世界觀。

由「保種」、「民族」到「中國民族」,再到「中華」和「中國民族」, 梁啟超基本完成了「中華民族」一詞的創造。這是目前所見到的關於「中華民族」的最早詞彙,一直沿用到了今天。


東亞第一個民族主義轉型的國家是日本 ,黑船開港 (1853)、大政奉還 (1867) 以及整個明治維新運動 (約 1860~1880),在思想上就是民族主義導入日本國的過程。
在這之前 的日本是幕府,更之前到處都是大名割據,可沒有辦法團結起來。
但是日本有一個好處就是在這列島上有 1000 多年的共有歷史, 這個在當時的大清是完全沒有的東西。

然後還有一點,撇除移民日本的外地人士,日本主要的人種:大和族、琉球族、阿伊努族。
怎麼推怎麼往前算,都是從繩文人(日本列島在繩文時代的原住民)和彌生人(彌生時代抵達日本列島的移民集團)兩族的混血。

大和族就是兩族混血的人種。

繩文人生活於舊石器時代後期,約自前145世紀至前10世紀左右,分布於整個日本列島。
這個時代被稱為繩文時代。
繩文人按照地域可以分為4到9個集團。

後來彌生人自朝鮮半島遷入並征服了繩文人,與繩文人不斷融合混血形成了最初的日本大和民族。而彌生人又把部分繩文人驅往蝦夷地(北海道)和西南諸島、琉球等地,該地居民仍舊保持著與繩文文化類似的文化與人種,分別為擦文時代和貝塚時代。    
之後又有少部分渡來人再與和人(大和族)混血,才有今日的日本人。
  

也就是說歷史上出現日本列島、在大和王朝前的日本原住民,如:蝦夷、隼人、熊襲、土蜘蛛等等,都是是由純種繩文人在各自分裂出去形成各自人種的原住民。
然後在因為時間推進的關係,幾乎全部被大和族同化,相當於又回到原本的家庭。

渡來人廣義而言是古倭國(日本的舊稱)對朝鮮、中國、越南等亞洲大陸海外移民的稱號。
約4至7世紀從外地遷移到倭國的人口被考古學者稱為「渡來人」。
不過主要仍是代稱由東亞遷徙而來的移民史,主要來自黃河流域、山東半島、長江流域、遼東半島、朝鮮半島。

渡來人通常是因國內戰爭頻繁或隨文化交流傳播而移居日本,這些擁有高度文明的渡來人傳入諸如農耕技術、土木建築技術,以及燒製陶器、鍛鐵、紡織等農業文明。

戰前叫歸化人。這些人喜歡自稱是秦始皇或漢高祖後人。渡來人也有兩種,一種是秦漢渡來人、一種是新來才伎。他們多數是漢人,在樂浪郡與帶方郡被高句麗攻陷後被逼移民百濟、日本。

目前仍屬於日本國版圖地區卻又未被同化的民族,只剩:琉球族和阿伊努族。
其他原住民早已沒有純種。
簡單來說土生土長的日本人種就只有繩文人和彌生人還有渡來人這三個種族不斷混血再混血而來的。



因此梁啟超去了日本考察之後, 就想自己弄一個起來。
在梁啟超發明中華民族的前幾年,同盟會發起人之一,大學問家章太炎其實就先發明了漢民族。
漢民族與中華民族的設計不同,中華民族是漢滿蒙回藏五族共和,所以袁世凱開國之初才會用五色旗,而革命黨人喊驅逐韃虜恢復中華,這裡的中華其實比較接近漢民族主義的觀點,但是漢民族主本身是以地理來區分的,也就是所謂的關內與關外。


但事實上就算是關內的這一群人,湖南人、兩廣、福建……
每個地方的語言跟血統 也都是有很大的差異,當時甚至是過一個山頭之後兩個村莊所講的語言就有所不同, 而且識字率極低 (2%以下),白話文也尚未發明,真正能使用文字的知識份子少之又少。
在連共同的語言都缺乏的情況下要推行民族主義根本是緣木求魚的事情,這也就是大清沒辦法轉型成功的真正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大清在 19 世紀末 20 世紀初的轉型是因為只求船堅炮利不求改善儒教的傳統, 其實問題不在儒教, 而是在於大清沒有辦法從一個君主制的多元帝國轉型成為民族主義國家,這才是問題的核心。

民族主義國家的威力非常驚人,它可以大量的徵兵,從民間搜刮很多資源,而不會引起民眾太大的反抗(畢竟要相忍為國)。

但是大清本身是個君主制多元帝國,在關內的這一群人稱統治者為大清皇帝,對蒙古人來說它是蒙古大汗, 對圖博人來說他是轉世活佛的冊封者,大清轉型成一個單一民族國家需要大量的時間想要在數十年間就完成民族國家的轉型根本是不可能的。

因此大清才會在要遭遇財政危機想要將鐵路畫為國有的「保路運動」+「湖北新軍的叛變」的情況下倒台。 因為沒有人想要「相忍為大清」所以大清就倒台了。

真正把中華民族普及是非常晚的事情,畢竟在大清倒台之後的 1912~1949 年間,幾乎整個東亞都一直在戰爭,加上外國勢力進進出出,根本沒有辦法讓義務教育和大型媒體來形塑中華民族主義。

而早期的中共是配合蘇共的國際主義,甚至有消滅漢字全面採取西里爾文字的計畫,一直到毛澤東因為赫魯雪夫批判史達林而和蘇共翻臉之後,中共漸漸地走向民族主義的路線上面把中華民族又撿起來用,也就是1960~1970才漸漸的把中華民族普及了。

台灣應該比中國更早一點,大概1950年代就開始積極從義務教育上面將台灣居民思想改造成為中華民族主義者。


所以囉~  梁啟超的華人概念是把漢滿蒙回藏都統一併列在一起。
但本質上和文化上根本不同的人種,每一族各有個的文化習慣和族語。
在這樣種族不同的情況下,華人這個詞顯的更加薄弱。
只有日本才是名副其實的一個符合民族這個象徵,因為他們比其他國家的人種不斷混血的比例非常低,因此即便到現在,還是可以明確驗出DNA是源自繩文人或者彌生人的DNA。
而且歷史神話傳說也都是共同傳承下來的。



而中共撿來的華人用以情緒勒索來噁心人的手法,不是統一民族而是只要是黃種人或者有受過他們定義的漢文化影響,你都是新中國人的後代。
反正就什麼都是從中國先開始的,中國才是老祖宗的思想。

甚至強制漢化不准說自己的母語,只能學習漢語。
所以牆國很愛唱: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

因為華人這個概念就很籠統,這個華人是章太炎的漢民族,還是梁啟超的中華民族,還是中共邏輯下的新中國。

華人這個概念早就過時了~只有中共才會拿不要的東西來用。
現在我們出生在自己的國家就是那個國家的人。


拿我們自己的中華民國舉例:
中華民國是【台灣+金門+綠島+馬祖+蘭嶼】
出生在上面五個地區,會是新中國人嗎?
出生馬來西亞的華裔,會是新中國人嗎?
怎麼可能!!! 
出生在台灣就是台灣人阿,出生金門就金門人阿,出生綠島就綠島人阿以此類推。
拿得是中華民國護照。
出生在馬來西亞的華裔就是馬來西亞人阿,拿馬來西亞護照。
難道會拿中華人民共和國護照?

如果要瞎掰那麼受到唐朝文化影響的日本還有韓國也都是華人了。
牆國很愛拿這點講說某某國家的源自中國。

明明就沒有相干,中共老愛一直要當攪屎棍代表黃種人講話。

我認為目前早期中華民國屬於章太炎說的漢民族。
因為最初就是福建人和客家人先來台的。
也是最早移民的族群。又和當地的原住民通婚,才有如今的台灣人。
但中華民國這四個字也早就不是當初那個中華民族的意思。
早就昇華成包容多元文化的象徵。

論文化,我們不要說正統不正統,因為漢人本身就混血來的。根本沒有所謂的正不正統。
只有蒙古他們才有資格講正不正統。
因為追根究柢,炎黃子孫的說法指的是蒙古人,而不是漢人。

中華民國繼承了前人的傳統文化,並且逐漸形成其下管轄五大區域的獨自特色。
反觀中共的新中國....... 有什麼特色嗎?

反正簡單而論:所謂的民族主義其實就是地方勢力上的小圈圈遊戲。
也只有中共還在玩這套。

現在都是多元文化時代的地球村,誰還在跟你玩民族主義那套過時的產品。

--------------------------------------------



黃禍論



首先這張圖

畫名:「歐洲各民族,保衛你們的信仰和家園!」

「黃禍」(英語:Yellow Peril)俗稱「黃禍論」,是歐洲與美國對亞洲民族,尤其是對中國與日本具有批判性的代表用語。
其草稿由德國皇帝威廉二世執筆,然後由畫家赫曼·克奈克福斯完成,當做送給俄羅斯帝國沙皇的禮物。這也體現在20世紀初期,歐洲國家普遍承認當時的東亞具備著威脅歐美的潛力。

以下也是維基百科資料:



起源
最早使用「黃禍」一詞的是英國作家馬修·菲普斯·希爾,他在1898年發表了系列短篇小說。
後來這些小說被編在一起,以《黃禍》(The Yellow Peril)之名出版。
希爾本身是黑白混血兒,且受到種族歧視,但他卻也在這些小說中強烈地表達了他對中國的反感,因此成名。

希爾的小說的背景是1897年兩個德國傳教士在曹州被殺,當時德國因此而獲得了在山東的海外領地。
也就是【曹州教案】。 這個歷史事件後面會講。

1899年的義和團運動使得這個詞獲得了非常廣的普及。



因素
歷史上東亞人對歐洲的威脅
歐洲人對黃禍的觀念可能源於13世紀時蒙古三次的西征,蒙古帝國大軍侵略東歐波蘭、匈牙利、俄羅斯公國等國;1241年蒙古軍在德波邊境城列格尼卡大破波蘭軍隊,同時蒙古人亦帶來了致命的黑死病,使歐洲各國對黃種人產生恐懼。

來提到了喔~最早觀念是指蒙古人喔~不是指漢人喔~ 13世紀還沒有中國人這個概念。



馬可波羅渲染中國的富庶
馬可波羅在其著作中誇讚大元帝國的富庶,打破了當時白人認為的歐洲是富庶之地,其他地方都是野蠻貧窮之地的觀念。


殖民主義
西方列強在二十世紀初大肆殖民東亞。威廉二世為了推動殖民運動,渲染對東亞的恐慌情緒,為常常是暴力而掠奪性質的殖民運動製造輿論基礎。


日本崛起
日俄戰爭中,日本擊敗了俄國,這是近代白人第一次在大型戰爭中被東亞人徹底擊敗。
西方對於以日本為代表的東方各國威脅他們的霸權地位的可能性感到不安。


中國仇外情緒
當時清代的暴力排外行為如義和團運動給予西人深刻負面印象。


文化恐懼
以當時來看,東西文化甚至宗教、經濟,社會和政治方面差距。
東方人對西方世界的誤解和排除基督教文明,並可能出現東方文化入侵西方的情況,和來自種族一體化的恐懼,造成東西方的種族主義敵意的開始。在達爾文主義中爭奪世界的角度,奧地利格式塔學派祖師克里斯蒂安·馮·厄棱費爾指出,在種族主義鬥爭中黃種人的獲勝會造成西方的種族清洗。


看了上面黃禍論由來還有黃禍圖右邊的佛祖,知道是誰把黃禍這個定義擴散?
就是滿清。




上述的中國仇外情緒和文化恐懼都是指滿清時期。
可是在滿清之前,明朝可是開放和其他國家有生意上的來往,甚至有了新的世界觀的認知。
在往前推,沒有一個朝代搞鎖國政策,只有滿清這樣搞。
搞鎖國也就算了,乾隆自大的態度對外國使者來訪時,也會擺出一副「天朝上國」的樣子,要求其他國家都必須臣服。

西元1793年,英國派使者出訪,他們看見了中國龐大的市場,希望雙方能展開貿易往來,為此,還帶來大量禮物,不利卻被乾隆視為「奇技淫巧」,絲毫不感興趣,當英國使者提出貿易請求時,遭乾隆一口拒絕。更有趣的是,乾隆當時寫了一封信,給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這就是著名的《乾隆帝致英吉利國王書》


信中寫著:「奉天承運皇帝敕諭英哈利國王知悉,諮爾國王遠在重洋,傾心向化,特遣使恭齎表章,航海來廷,叩祝萬壽,並備進方物,用將忱惱。朕批閱表文,詞意中肯,具見爾國王恭順之誠,深為嘉許。所有齎到表貢之正副使臣,念其奉使遠涉,推恩加禮。已令大臣帶領瞻覲,賜予筵宴,疊加賞賚,用示懷柔。其已回珠山之管船官役人等六百餘名,雖未來京,朕亦優加賞賜,俾得普沾恩惠,一視同仁....」

「若雲仰慕天朝,欲其觀習教化,則天朝自有天朝禮法,與爾國各不相同。爾國所留之人即能習學,爾國自有風俗制度 ,亦斷不能效法中國,即學會亦屬無用。天朝富有四海,惟勵精圖治,辦理政務,奇珍異寶,並不貴重。爾國王此次齎進各物,念其誠心遠獻,特諭該管衙門收納。其實天朝德威遠被,萬國來王,種種貴重之物,梯航畢集,無所不有。爾之正使等所親見。然從不貴奇巧,並無更需爾國制辦物件……」等等。


大致的意思就是說「我們大清朝地大物博,且人民百姓豐衣足食,對你們的通商要求,絲毫不感興趣。當然如果你們對我們的瓷器、絲綢感興趣,清朝每年可以送你們一點。你們這樣的小國就別再不遠萬里,拿東西來進貢了,朕知其心意就好。」
直至今日,這封信還在大英博物館裡存放著。

這就是滿清走下坡和其他歐美國家產生嫌隙的起因。




當然我們先講為何歐洲人對蒙古稱黃禍的原因。
蒙古歷史其實很複雜,因為關係到元朝,也是台灣和牆國教科書中互略的一個環節。
然而這環節才是重點中的重點。
當然因為牽扯太廣,刪掉也情有可原。

我就提個大概,讓大家知道蒙古人有多強...........

上面提到13世紀蒙古三次西征,而這個時候的蒙古是最強的帝國。
而且也是發生兩次世界大戰,而且都是同個家族引起的內亂。
整個人類歷史上能夠以家族撼動世界大戰的,只有成吉思汗他家。

大蒙古國,俗稱蒙古帝國,是一個橫跨歐亞兩洲的全球帝國,也是歷史上鄰接版圖最遼闊的國家。
蒙古人武力興盛的時期曾發動三次蒙古西征。
在此之後的1259年至1309年之間,最大疆域曾達到約3450萬平方公里。
但自1259年蒙哥汗去世後所引發的內戰,使帝國內部數度分裂以致走向瓦解,蒙古人對於歐亞大陸的影響力也在1368年被朱元璋趕出中國長城以北後逐漸式微。

蒙古帝國由蒙古人鐵木真(成吉思汗)於1206年在斡難河邊建立,國號「大蒙古國」。
據《蒙古秘史》,其創始於斡難河河源,通常認為創建時間約為鐵木真征服蒙古高原各部落(塔塔爾、泰赤烏、蔑兒乞、乃蠻、克烈、汪古部、以尼倫和迭列斤兩大部落組成的蒙兀王國)、始有「成吉思汗」之稱號時的1206年。

蒙古帝國建立後屢次對外擴張,成吉思汗在位時開始征伐西夏、金朝、西遼、花剌子模等國,其繼承人又經過兩次大規模的西征,至1259年蒙哥去世前已占領包括蒙古高原、中國西北、西南、東北、華北、中亞、西亞以及東歐在內的廣大地域。

其中在成吉思汗掛了之後,蒙古帝國就分裂了。
變成蒙古四大汗國:金帳汗國、察合台汗國、窩闊台汗國、伊兒汗國。

其中金帳汗國開創者拔都,是俄羅斯歷史上最強的沙皇。
拔都,朮赤第二子。朮赤是鐵木真長子。
蒙古人因拔都對部下寬大,稱他撒因汗(即「慈善可汗」之意)。

成吉思汗將海押立今科帕爾和花剌子模地區今烏茲別克斯坦和土庫曼斯坦部分地區,延伸到撒哈辛位於伏爾加河下游及布加里亞國今喀山附近的邊境地區,賜給朮赤,朮赤於1227年去世後,由拔都繼承領地。

成吉思汗命速不台及哲別於1221年~1223年西征,因無法完全攻略欽察、基輔羅斯、東歐等地。
1235年,窩闊台聽從二哥察合台建議,決定由拔都、不里(察合台的次子木額禿干的次子)、貴由(窩闊台長子)、蒙哥(托雷長子),作為速不台的後援協助攻略,吉爾吉斯、北高加索人、欽察人、基輔羅斯、波蘭王國等國,是為蒙古第二次西征。

窩闊台降旨拔都為這些出征的全體王子們的首長,貴由為蒙古本土出征者的首長,這次出征,凡掌管邦國的宗長,要從他們的諸子中,派出長子西征,不掌管邦國的宗王們,各萬戶、千戶、百戶、十夫長等,無論何人都要派出他們的長子西征,公主及駙馬也要按照這規定、派出長子西征,因此又稱為「長子西征」。

這裡補充一下,拔都雖然是次子,但和兄長鄂爾達互相友愛。
鄂爾達知道自己不如拔都,所以讓位於拔都。
而斡赤斤,也就是鐵木真的最小弟弟遂定拔都為嗣。
這個「嗣」意思就是指繼續、承繼。
所以拔都直接代替哥哥鄂爾達去西征。

1235-1241年,拔都率軍征戰上述諸國,大破欽察人、伏爾加保加利亞、基輔羅斯、加利西亞、摩爾達維亞、立陶宛大公國、波蘭王國(時譯「孛烈兒」)、匈牙利王國、保加利亞第二帝國、波西米亞與捷克、摩拉維亞與斯洛伐克、拉什卡、威尼斯共和國等國。

先後擊敗波蘭西里西亞公爵亨里克二世所率領的日耳曼-波蘭聯軍(神聖羅馬帝國、波蘭、波西米亞)以及匈牙利國王貝拉四世所率領的匈牙利軍,席捲東歐與中歐,一度令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二世密切關注蒙古軍的動向。使基輔、布達佩斯等三十個城鎮遭受摧毀與屠殺。
但是在蒙古軍企圖繼續進軍奧地利大公國和匈牙利王國的達爾馬提亞的時候接到窩闊台汗死訊而引軍東撤。

1242年,拔都建都於伏爾加河下遊河畔的欽察的薩萊,正式立國,史稱金帳汗國。
當時記載為蒙古「朮赤汗國」(Ulus of Jochi,Ulus是國家的意思),由於大量的欽察人是汗國的居民,甚至成為汗國的骨幹,因此稱「欽察汗國」。

拔都透過俄羅斯大公的輔佐管理東俄。
1242年弗拉基米爾大公雅羅斯拉夫二世晉見拔都,領取封誥,這是管理東俄的方法,後來也成為定製;至於西俄,拔都命令加里西亞的大公丹尼爾把政權交結給一位蒙古將軍,將之納入蒙古轄地。

拔都故後,先傳位其子撒里答;撒里答死,蒙哥提名幼王烏剌黑赤代替他,並由拔都遺孀博剌克斤監國(她是阿勒赤塔塔兒人)。在1257年,由弟弟別兒哥繼承金帳汗國的可汗之位。

就是說當時13世紀的俄羅斯是蒙古帝國(金帳汗國)的一部分。
而且關係是相當密切,甚至有互通聯姻。
所以俄羅斯被稱為戰鬥民族不是沒有原因,正是因為他們身上的血液有一半來自蒙古人。


所以單純講黃禍論這三個字,等同間接的把俄羅斯算進去.......因為他們身上有著黃禍(蒙古人)的血。


然後馬可波羅的元朝,忽必烈不是被承認的蒙古大汗。
元朝的版圖從未到過歐洲。

1946年版中華民國小學歷史教科書:


從小教科書教導我們「元朝征服大半個歐洲是中國人的驕傲」,使無數中國人倍感自豪。
這裡我們先不談中國人只是元朝的四等奴才,就連所謂的「元朝打到歐洲」也是中國人意淫出來的。

我們知道元朝1271年誕生,拔都1241年橫掃歐洲聯軍的時候,元朝還不知道在哪。
版圖到歐洲的那是金帳汗國,元朝版圖最西只到西藏,連歐洲的邊都沾不到。這些不過是歷史常識。

拔都在西征中從無敗績,所向披靡。反觀元朝,除了滅掉大理國和南宋以外打不過任何外敵。
元朝打日本、越南、緬甸、爪哇這些彈丸小國全部敗北。
50萬元軍徵越南, 只有5萬餘部逃回,元軍將領唆都、李恆戰死。
元朝14萬大軍徵日本,全軍覆沒(即範文虎徵日)。


而且忽必烈也不是什麼蒙古帝國大汗,他只是元朝的大汗而已。
蒙古帝國祇有4代大汗:成吉思、窩闊台、貴由、蒙哥。
而這4人當中僅有前2個真正具備統帥全蒙古的實權。
貴由和蒙哥都是金帳汗國大汗拔都西征時的部下,貴由當大汗後照樣拿拔都無可奈何,蒙哥(忽必烈的哥哥)更是由拔都一手扶植起來的蒙古大汗。


蒙哥的汗位本該由阿里不哥繼承,結果忽必烈叛亂篡位。
在當時正統蒙古人的眼裡,忽必烈不過是個亂臣賊子。
金帳汗國和窩闊台汗國祇把忽必烈當笑話看。
窩闊台汗國的海都汗與西北蒙古諸王屢次侵入元朝西北邊境,幾乎顛覆元朝在吐魯番和高昌地區的統治。
忽必烈要求金帳汗國的忙哥帖木兒聯合八剌進攻海都,可忙哥帖木兒卻反過來聯合海都進攻八剌。
根本不把元朝放在眼裡。


1269年金帳汗國、窩闊台汗國和察合台汗國一起召開了沒有拖雷系宗王尤其是沒有忽必烈參加的庫裡台大會。
三大汗國簽訂盟約,瓜分阿姆河以北地區,並立誓維護蒙古傳統,反對背棄了的傳統的元朝及伊兒汗國。這便是世界史上著名的「塔刺思聯盟(Talas Quriltai)」。
可見把忽必烈說成「蒙古共主」是多麼的可笑。


一直到1303年,蒙古幾大汗國才認識到內戰是“自傷祖業”,於是停戰,幾大汗國名義上承認元成宗鐵穆耳為“共主”(僅僅是名義上,沒有實權,純屬給面子)。
可元武宗這個名義上的“共主”也沒當幾年,1307年他就病死了。

由此可見中國人引以為傲的元朝在正統的蒙古其他大汗眼裡,根本就是個笑話。


至於殖民主義就不用講了,最上面的分類就解釋了。


但日本崛起就不得不說了。
首先日本會強的原因就是,他們會與時俱進,不斷學習新的知識,而且能夠把別人的文化完整吸收並保存下來。

先不說當時日本的國力,我們就拿ACG來講,很多作品都有他國神話故事,甚至拿來改編成遊戲。
而且ACG文化也是日本先帶起的,也是用來稱呼日本產品。
然後演變現在只要有關動畫、漫畫、遊戲都是通用的詞彙。




再拉回來,日本還有很多很強的例子,就是現代MMA的歷史起源都懶和日本嘉納治五郎有關。

當然影片有時間再慢慢看,頻道主禁止其他網站播放,所以只能點進YT看了。
頻道主是個叫天狗的人,頻道名叫【天狗衛視】。
我就簡單的從影片帶出一些重點

PS:不過要注意,想看他的頻道裡的其他有關歷史的影片心裡最好要準備好,因為他說的話一針見血。就事論事。



嘉納治五郎改良了日本的古柔術,去掉了柔術一些危險的動作,將其體育化。
在1882年(明治15年)創立了柔道。
柔道在日本得到了很大的發展,然而傳統柔術中的很多技巧卻逐漸失傳。

柔術據說是起源自日本古代戰場上的廝殺,當時的戰鬥是穿著鎧甲來進行的,最初是類似相撲的二人插手合抱的形式,後來隨著技術發展,出現擰手腕、肘關節、倒身摔等。

柔術在古代有很多不同的名稱,如打手、縛打、捕手術、小具足、拳術、和術、鎧組討、體術等等。其中的鎧組討即穿著甲冑對打,小具足指裝備短刀對打。

而嘉納治五郎學的是天神真揚流和起倒流,進而創出柔道。
1895年一個叫愛德華·威廉·巴頓-萊特的英國人在日本神戶學傳統揉術,在跑到東京嘉納治五郎的講道館學柔道。
1898年回到倫敦,把在日本學的東西再結合,拳擊、法式踢擊等流派,還有兵器格鬥。
將這些混在一起創立了一個叫巴頓術的武術,是近代最早出現的MMA。
但和現在的MMA沒什麼關係。

然後1908年嘉納治五郎的徒弟前田光世,在美洲、歐洲等地方挑戰。
贏過上千場的比武,是職業的格鬥家。
其身高只有165公分 ,體重70公斤。
上圖是1915年前田的一場比賽的宣傳海報,而且是寫冠軍前田光世。
因為實戰能力很強,所以被稱格鬥伯爵(Conde Koma)。
由於他的事蹟太多,所以我跳過只提一下。

然後格雷西家族的蓋斯托·格雷西曾幫助過前田,所以為了回報,前田光世將柔道和一些傳統柔術的技法教給了蓋斯托·格雷西的長子卡洛斯·格雷西(Carlos Gracie)。
而卡洛斯格雷西又將這些技法教授給他的弟弟及兒女。
後來由卡洛斯的弟弟,艾里奧·格雷西(Helio Gracie)在此基礎上發揚光大,逐步形成了新的格鬥術——巴西柔術。

哥哥卡洛斯是格雷西柔術的創始者,而弟弟艾里奧則是從前田教授的柔術和柔道衍生出巴西柔術。
但注意的是格雷西柔術和巴西柔術不同,格雷西柔術是無限制的街頭格鬥,而巴西柔術則是有規則的比賽。

當時前田教導卡洛斯格鬥離不開實戰,所以要不斷實戰,不然就是花架子。
而格雷西家族也一直謹記這一條。


時間到了1920,巴西出現的一個叫【vale tudo】的飛正規格鬥賽。
vale tudo是葡萄牙語,翻譯過來就是怎麼打都可以。
vale tudo比賽就是無規則,除了不能咬人和挖眼,其他招式都可以用。
包括頭擊和打GG的部位也都可以。而且不戴手套,直接裸拳上陣。

1928年有紀錄下vale tudo的一場比賽。
以下是原文:
One report from Brasil declares that Jiu Jitsu is truly an art and that in an interesting exhibition in the side tent to the big circus a Bahian of monstrous dimensions met his waterloo at the hands of a diminutive Japanese wrestler. The man was an expert at Capoeira, an old South American style of fighting, but after putting the Japanese on his back and trying to kick his head ... the little oriental by the use of a Jiu Jitsu hold threw the Bahian and after a short struggle he was found sitting on the silent frame of the massive opponent.

翻譯過來大概就是:
一名體型巨大的巴伊亞人輸給了矮小的日本摔角手面前遇到滑鐵盧。
巴伊亞人是巴西戰武和南美格鬥技專家,他把日本人的背朝下按在地下。
並試圖踢日本人的頭,但日本人控制住了局面,在短暫的搏鬥後,日本人座在了巴伊亞人巨大的身軀上,而巴伊亞人已經不動了......

而當時因為vale tudo的發展,所以格雷西家族憑藉強和的實力,成為vale tudo的主角。
所以格雷西柔術成為了vale tudo的主場。

然後1918年,列寧說要搞全民軍事教育,所以在這之後蘇聯慢慢行了一種叫桑搏的格鬥技。
桑搏分為運動式桑搏(一種國際性的摔跤運動比賽)和戰鬥式桑搏(COMBAT SAMBO,即實戰桑搏,軍方專用)兩種。

其中實戰桑搏是集:
草原遊牧式傳統摔角裡的投技、俄式拳擊、空手道踢技、柔道的投技和寢技、還有獨創的腿關節技。
攻擊方式有拳腳、肘膝、頭擊、投技、寢技。擂台下還有挖眼打GG和奪械的招式。
而桑搏主要創始人之一的瓦西里就拜過嘉納治五郎為師。

接著艾里奧格雷西從1932開始比賽,到1951年只輸過一場比賽。
是當時巴西柔術界最強的。
而1951年擊敗他的對手也是一名日本人,木村政彥。
木村政彥被譽為是史上最強的柔道家,曾經有過獨霸江湖十五年來未曾有一敗的記錄。
有「木村之前無木村 木村之後無木村」的美譽。也被稱做鬼之木村。

16歲時木村政彥即取得柔道四段,18歲時更成為史上最年輕的柔道五段,曾經在講道館一次擊倒8名黑帶選手。根據紀錄,在他的柔道生涯當中,僅僅輸過四場比賽而已。

木村之所以如此強橫,歸功於其特殊的重量訓練以及持之以恆的鍛煉。他每天都會作1000次的伏地挺身,一天的練習時間超過9小時。

170公分,85公斤的身材在柔道界中算不上優秀的體格,但他憑藉着出色的大外刈和腕緘,在比賽的路上過關斬將,無人可擋。
除了柔道以外,木村還精通空手道和拳擊,也是一名實質的MMA格鬥家。

因為本來vale tudo是無規則,但因為是柔術對柔道,所以就以投技和寢技來分勝負。
看是格雷西柔術厲害,還是柔道強
這場比賽是公認vale tudo領域最強者之戰,也是20世紀格鬥界的世紀之戰。
而木村政彥折斷艾里奧·格雷西手臂的腕緘,被更名為「木村鎖」。



然後我們看看同一時間的中國武術到底在幹嘛~
1954年的太極拳(吳公儀) vs 白鶴拳(陳克夫)在澳門的比武。

吳公儀(1898年-1994年),名潤澤,字子鎮,吳家王八拳宗師吳鑑泉長子,乃吳氏太極拳代表人物之一。
1919年,吳公儀年方二十已出任山東省長屈映光的「武術總教練」;1924年,則任職於張宗昌陣營的「搏擊隊總教官」;其後也在全國知名的上海「精武體育會」教習,亦曾受黃埔軍校校長蔣中正聘請,出任軍校學生部及高級班太極拳教官,又當中山大學體育系講師,許多名流都跟其習太極拳。 1937年,吳公儀在香港成立鑑泉太極拳分社,擔任社長。1942年香港淪陷前回上海,擔任鑑泉太極拳社社長。1948年重返香港復社。



可笑的是這場比武是在中共打壓之前。 所以傳武真的不能實戰。
而這場比武開啟了一個時代,就是武俠小說時代。

現在你們知道蔣中正的國民黨敗給毛澤東的中共的真正原因了吧XD


看了上面的例子,日本想要不強也難。軍事能力日俄戰爭打敗俄羅斯。
日本的傳統武術留傳到其他地方形成新的武術。
人家早就開始玩極大家之所長,只有中國還在那邊小打小鬧。
重點是這些MMA的觀念還早李小龍70年呢~

只有牆國者才會自卑催眠自己李小龍是MMA之父XD
就跟催眠自己傅滿州等於辱華的道理是一樣的。



------------------------------------------



終於來到重頭戲,滿清版黃禍。

前面提到的黃禍都是對蒙古人侵略方面的強大而恐懼,然而像他們這麼怕蒙古人都沒有寫書來諷刺或隱喻來辱蒙。連日本也沒有。就是因為當時的蒙古和日本行為沒有滿清政府那一堆奇葩的行為。



為什麼就只有滿清版的黃禍會被寫成傅滿州呢?

這就牽扯到曹州教案的案件。

曹州教案,亦稱巨野教案,發生於1897年(光緒二十三年)11月1日,中國山東省曹州府巨野縣(今菏澤市巨野縣麒麟鎮)磨盤張莊的天主教堂2名在堂內的德國神父能方濟和韓理加略會士由於不明原因被殺死。

教案發生在張家莊(今磨盤張莊),薛田資是張家莊的本堂神父,另外兩位傳教士能方濟和韓理加略來探望他。
薛田資是這樣描述此事:
在午夜上床睡覺前,傳教士們進行萬靈節的安魂曲彌撒練習。
薛田資把房間讓給了客人過夜,自己搬進了一個空著的搬運工房間。
傳教士們認為這個地區很安全,沒有採取任何預防措施,薛田資也沒有鎖上房門。

在傳教士們睡覺後不久,二十到三十名武裝襲擊者闖進傳教團大院,他們打破能方濟和韓理加略住房的門並殺死兩人。兩名受害者被發現時已經有多處刺傷,在午夜前不久死亡。
攻擊者搜尋薛田資但沒有找到,當地的中國教友來到現場時襲擊者撤退了。

至今仍未知道誰是襲擊者,但最普遍認為是大刀會製造這場襲擊。
薛田資將此事歸咎於鄰近村莊(曹家莊)的看守,原因是典獄長與有錢親戚間發生爭執,因後者皈依天主教並拒絕支付當地寺廟宴席的費用。

在曹州教案發生後不到兩周,德意志帝國就以殺害傳教士為由占領了膠州灣。
在德國的威脅下,清政府被迫免去許多山東官員(包括山東巡撫李秉衡)的職務,並自費在該地區(濟寧、曹州和巨野)修建三座天主教堂,被襲擊的使團獲得3000兩銀子賠償,並獲得該地區建造七座防禦設施的權利,同樣由清政府支付費用。

這一定居點加強山東省南部的傳教,也成為義和團運動的一部分原因。
其他列強(俄羅斯,英國,法國和日本)開始模仿德國爭奪殖民地,以此確保自己在中國的勢力。



大刀會
清代民間秘密結社團體之一。俗名「金鐘罩」亦名「仁義會」。
是白蓮教的分支。其會員以農民為主,包括城鄉手工業者,貧苦知識分子和小商販等。會員遍布山東、河南、安徽、江蘇、奉天、直隸等省份。

大刀會最早產生在1894年的山東曹縣一帶,由於當地洋教教會存在對百姓的欺壓,當地人以「興華滅洋,保衛身家」的口號組成大刀會,後演變為「扶清滅洋」。

1896年6月,江蘇碭山(今屬安徽)大刀會首領龐盛選(龐三傑)向山東曹、單等縣大刀會求援,以反擾教會。山東大刀會首領劉士端即派彭桂林帶領會眾千餘至碭山,焚燬劉堤頭外國教堂。

銅山(今屬江蘇)、豐縣、蕭縣(今屬安徽)及山東等地大刀會紛起響應反對教會,被清政府山東及江蘇的駐軍鎮壓。

次年7月,碭山縣大刀會眾再次攻打教堂,銅山、豐縣會眾準備再次起事,旋遭鎮壓。

同年山東大刀會在曹州殺死兩名德國教士和眾教民,引致德國出兵,清政府戰敗,割膠州灣。
大刀會的反洋教暴亂,是早期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前驅之一。

辛亥革命時期,山東的大刀會眾也曾支持過革命黨人張繼、宋教仁等。
但該會亦曾被地主階級利用來反對農民起義。

大刀會在各地有不同的發展,故各地的政治、經濟、組織形式上都有很大的差別。

到了民國時期,大刀會的影響力更為廣泛,國民政府多次下令清剿,但收效甚微。
1949年中共打贏第二次國共內戰前後,福建地區的大刀會被納入「反共救國軍」的體系,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前期的主要反對武裝之一,中共方面亦將大刀會視為國民黨當局的「特務土匪」。
直至1951年4月,大刀會最後在福建的殘餘勢力才被基本消滅。


看到紅字標記的嗎?
大刀會的興華滅洋,後面演變成扶清滅洋。
扶清................ 完全忘記剃髮易服的恥辱。

洋教,是一個歷史名詞,在清朝時期指從外國所傳來的宗教信仰,通常指基督宗教。
義和團運動所主要針對的即是基督宗教的宗教人士。
需要注意的是,實際上佛教、伊斯蘭教也均是由外國傳入中國,但通常並不以洋教相稱。
基督教人士對「洋教」一稱通常不悅,因為這是基督教與中國文化未曾融合的表現。


然後曹州教案的關鍵人薛田資
在1898年秋天,被調崗位,負責日照和諸城的傳教工作。
1898年11月1日,薛田資從青島乘船前往日照,在該地區遊歷傳教。
7天後,即11月8日,他抵達日照西北約35公里的街頭村,發生了街頭教案。

在那裡,薛田資遭到囚禁和虐待,直到11月11日中午左右,日照縣令介入,將其釋放。事發後,薛田資在青島的一家醫院接受治療。1899年2月,薛田資參加了德國的懲罰性探險,從青島攻打日照,為三名德國人(一名中尉、一名採礦工程師和一名翻譯)復仇。

1899年6月16日,一份德國報紙(Kölnische Volkszeitung )刊登了一篇報導,以負面的眼光描繪了德國青島殖民地的生活,並指責德國士兵缺乏紀律、酗酒、性騷擾中國女孩,以及虐待當地華人。
雖然這篇文章是匿名發表的,但薛田資被懷疑是作者,因此於1900年初從青島搬到濟寧,並被安治泰主教禁止寫作。

1900年4月25日,薛田資離開濟寧前往歐洲接受治療和休養。
然而,他之所以被送走,可能是因為他造成傳教會與青島的德國當局之間的關係緊張。
在歐洲期間,薛田資參與了將山東南境宗座代牧安治泰趕下台的活動。安治泰主教來到羅馬為自己辯護,但在案件才得到解決之前,就在1903年11月24日去世。

1904年5月20日,薛田資回到山東。回來後,他在濟寧創辦中西學堂,自任校長,從事教育活動達20多年,直至1925年(55歲)辭職。


人家神父真的只是單純來傳教就莫名遭到虐打,這樣誰不生氣?
也接發德軍士兵的紀律問題,甚至創辦學堂從事教育活動。

然後大刀會卻說當地洋教教會存在對百姓的欺壓?????
欺壓百姓又為何要開設學堂呢?

搞的人家對當時中國人評價是「非常令人不快的性格特徵」
("dem Europäer gegenüber sehr unsympathische Charaktereigenschaften"):
狡猾、沒有真正的友誼、易怒、殘暴、懦弱、傲慢、忘恩負義("Undankbarkeit")和迷信。
也提到中國人的骯髒,但這是貧困的後果。

上面的敘述不就跟無知被洗腦帶風向的覺青很像?

然後去年四月才發生中國大使逼死捷克參議院長的新聞案件。
跟曹州兩個無辜神父被殺是不是很像?



然後在周錫瑞(Joseph Esherick)的著作《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中,稱薛田資是「特別令人討厭的傳教士」,具有「驚人的缺乏吸引力的性格」。

我自己是看不出這位神父哪裡討人厭了,他就很衰。



而當時還是革命黨的孫中山,他們的口號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
韃虜、韃子或胡虜是古代中國中原漢人對北方民族如蒙古人和滿洲人等的稱呼,含有貶義。
孫文仿傚朱元璋《諭中原檄》有「驅除韃虜,恢復中華」之號召。

當初的國民黨也是下令殲滅大刀會,但沒什麼效果。
之後為了對抗中共只能與匪的福建大刀會聯手。
但當初為什麼要殲滅呢?
因為大刀會是白蓮教的分歧。



白蓮教
是跨越多個中國史上朝代的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發展過程中融入了包括彌勒教在內的其他組織的內容,但一般認為主源是源於宋高宗紹興三年(1133年),由茅子元創立的佛教淨土宗分支白蓮宗。因其教徒禁食蔥乳,受持五戒,不殺生不飲酒,其派神職人員不出家,多娶妻生子,常被視為附佛外道和邪教而遭朝廷查禁。白蓮教作為一個秘密民間宗教組織,在歷史上發動多次民變,屢次受到鎮壓。

附佛外道,又稱附佛法外道,為佛教術語,通常用以稱呼被主流佛教界認為是附會佛教、歪曲與篡改佛教教義和歷史的新興宗教、宗派及學說。外道為一個佛教術語,指與佛教哲理不同的哲學或宗教組織,無貶義;附會佛法則被稱附佛外道,視為邪說。

滿清之前的朝代所認證的邪教,其下分歧的教團大刀會、義和團、紅燈照等等都是邪教。
結果滿清的慈禧還讓義和團四處擾亂............

1856年第一次英法聯軍侵華後,咸豐帝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割地或建立租界已不限於漁村荒地,同時開放通航通商,允許外國人深入內地傳教。
而列強為鞏固殖民地,鼓勵傳教士拓展教務,發展和袒護教民,以此排斥其他當地居民,引發民眾對外國人的反感。
這使得義和團產生動機,他們要「扶清滅洋」,但因缺乏軍事實力,製造輿論說天災人禍都是洋人得罪神佛、數典忘祖而來,而且洋人有品德上的缺陷,通姦、亂倫,非常邪惡。

所以要請來神仙附身,教導神打,殺死洋鬼子、毀去西方影響,打倒西方列強,最後助「大清一統靖江山」,即便如此義和團出現並未受到民間和官員的廣泛認可。

這些電影黃飛鴻就演過了,國家已經動盪不安,就這些神棍邪教還在那邊下擾民生。


也就是說電影黃飛鴻的百姓對傳教士是反感而不到濟惡如仇的地步。
甚至有些漢人想學習新知識。
結果被義和團冠上妖孽,這行為不就跟牆國的粉紅一樣,動不動就扣你辱華。


這就是滿清的黃禍,當然西方有欺壓當時的漢人或百姓是肯定的,這點用現代說法就是霸凌。
這是每個國家都會有的問題。

但我還是那句,沒有人會因為歧視一個種族歧視到寫書出虛構角色的。
黑人被歧視幾百年怎麼就沒有一個典型的歧視虛構角色呢?
肯定是出有因

我再拿個例子,七龍珠的BOSS其實是鳥山明對當時編輯的嚴格感到不滿而畫的。



大壞蛋馬西利特博士






回到傅滿州。
傅滿州設定就是滿人,黃禍就是指滿清的弊政和腐敗以及義和團運動的負面形象造成的。
根本與漢人無關。

也就是說黃禍有三種,第一種是指蒙古,第二種是指日本,第三種就是滿清政府,和義和團。



像是東亞病夫根本不是講百姓,而是在諷刺滿清政府。
最初出自英國人之手,乃是化用英語中的常見表達,用於批評清帝國的腐敗與無能。
後在清末民初的救亡運動之中,經梁啓超等人的宣傳與曲解,加入「進化論」與民族主義的因素,並往往虛構出於外國人之口,用於指代中國人身體素質低下,以鼓舞同胞,成為激發中國民族主義情緒的典型用詞。

「東亞病夫」一詞最早出現為「東方病夫」,出自當時上海英國人辦的英文報紙《字林西報》1896年10月17日的一篇文章,作者是英國人,批評官僚腐敗、風氣惡劣的晚清政府。

西方人用「Sick Man of ××××」批評很多政府,如19世紀中的鄂圖曼土耳其帝國、波斯,就連強國德國也曾經被批評是歐洲病夫,可能因爲德國才剛剛在歐洲列強中崛起。
晚清西方世界將中國稱作「病夫」,也有嘲諷中國人因吸食鴉片導致的「面黃肌瘦」有關。

1903年前後,以梁啓超為代表的中國知識分子,擴展西方的「中國病夫論」的內涵。
梁啓超在《新民說》第一次用「病夫」來形容所有的中國人,說:
「夫中國一東方病夫也,其麻木不仁久矣。」

《新民說》一發表,用「病夫」來形容中國精神落後、麻木不仁,也成為輿論界的時髦。

1903年,陳天華寫作《警世鐘》,就說:
「外洋人不罵(中國人)為東方病夫,就罵為野蠻賤種。」

1905年,小說《孽海花》出版,其作者曾樸即公開署名「東亞病夫」;
此書風行一時,是當時頂尖的暢銷書,「東亞病夫」一詞也迅速流傳開來。

事實上,曾樸本人使用「東亞病夫」來自況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本人的身體不好。
此後,中國人自己將「東亞病夫」與國民體質問題糾纏到一起,換句話說,這是一種中國人自己扣自己的帽子。
在中國人的心目中,「東亞病夫」從來就是外國人對中華兒女的蔑稱。
許多中國人對「東亞病夫」一詞的理解是清末中國人吸鴉片導致身體瘦弱,所以遭外國人輕視,也近似於人們所說的「鴉片菸鬼」;現代也有中國人也將嚴重二手菸害、空氣污染及黑心食品視為東亞病夫再現。

所以說本來就不是那個意思,結果被知識份子扭曲然後大肆宣華激起群眾的憤怒。
都可以自己扣自己帽子了,那傅滿州不就扣好滿了嗎?



------------------------------------------



傅滿州的種族,滿州人(旗人)形象。
從他的原型衍生創造的滿大人依然是如此(至少再漫威以前還擁有傅滿州版權時候的設定)。
然後知道一點歷史就知道滿人對漢人到底做多少壓迫的事。
也可以讓大家知道隔壁的牆國所喊辱華究竟是真的辱華還是辱滿。

旗人對漢人壓迫對大的就是【剃髮易服】。

千萬不要小看剃髮易服,要知道當時因為這個政策導致的頭髮起義和頭髮之戰。
現在來聽你們或許會覺得好笑,但是這在當時是不好笑的。

古代漢人十分重視髮式與衣冠服飾。
《孝經》有言:「身體髮膚,受之父母,不敢毀傷,孝之始也」,漢人成年之後,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隨意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漢族傳統的服飾形式有交領、右衽、盤扣、對襟、繫帶等特徵,日本、朝鮮、越南、琉球的傳統服飾也有部分這些特徵。

在中國東北興起的滿洲人的風俗與漢人迥異,滿州人男性的傳統髮型是剃髮留辮,將頭髮編成一條長辮垂下,滿州人服飾以旗裝馬褂為主,特點有厂字交領、對襟、盤扣等特徵。
紅頂子和箭袖等服飾特點與明末女真人對蒙古服飾的借鑑密切相關。

然後就是因為這剃髮易服的問題,使的滿清用及殘酷的壓迫手段。
以下是維基百科寫的:
原網址:剃髮易服





入關之前:
清兵入關之前,為了易於辨識順逆,便強迫被征服或投效的漢人剃髮易服,如1631年(明崇禎四年,後金天聰五年)皇太極在大凌河之役勝利時令「歸降將士等薙髮」。

1623年(明天啟三年,後金天命八年),即規定了官民帽頂制度;1632年(明崇禎五年,後金天聰六年),規定了服色制度。
1636年(後金崇德元年),皇太極明令:
「凡漢人官民男女,穿戴要全照滿洲式樣……有效他國衣冠、束髮、裹足者,重治其罪。」
滿人在天聰、崇德年間攻打朝鮮時,也曾要求朝鮮人剃髮易服。
較早投效滿清的漢臣如李永芳、孔有德、祖大壽、洪承疇等也都剃髮改裝。




第一次推行:
1644年(順治元年)四月二十二日,清軍在一片石打敗李自成大順軍,進入山海關,即令城內軍民薙髮。即入關的第一天就下令剃頭。
五月一日,攝政王多爾袞率兵過通州,知州投降,多爾袞「諭令薙髮」。
五月初二,多爾袞進北京,要求「投誠官吏軍民皆著薙髮,衣冠悉遵本朝制度」,正式下達剃髮和易衣冠的法令。
此後數日又多次頒布命令,要求漢人薙髮易服作為效忠的標誌。
薙髮令引起一些漢人極大的反抗,如京東三河民眾就起事反對剃髮,甚至因此改變對清軍的態度轉而反抗清朝:
「入關之初,嚴禁殺掠,故中原人士無不悅服,及有剃頭之舉,民皆憤怒,或見我人泣而言曰,我以何罪獨為此剃頭乎?」

多爾袞隨即在五月二十四日下令暫緩薙髮令。
迫使滿清統治者暫緩剃髮易服的主要原因是當時天下未定,抵抗者眾多,南明政權仍在,故而暫時妥協。明朝大臣史可法在回覆多爾袞的書信中也說:「且罷剃髮之令,示不忘本朝。」




第二次推行:
強令官民剃髮的舉措引起漢人的普遍不滿,激起了漢人各階層人士的反對,導致了長期的政局不穩以至生靈塗炭。「及有剃頭之舉,民皆憤怒,或見我人泣而言曰,我以何罪獨為此剃頭乎?」
為了保持髮飾,許多人因此反抗滿清,或者寧願一死。

不僅原先準備降清的人立即改弦易轍,連已經歸附的州縣百姓也紛紛揭竿而起,樹幟反清,由此引起的反抗以至於大規模的武裝鬥爭幾乎遍及全國。
滿清對此進行了嚴厲的鎮壓。清兵在南方的鎮壓,多因剃髮而起。
清朝統治者當時亦指出:「乃剃頭一事,又適為奸民藉口,以至變故叢生。」

1645年(順治二年)五月,清兵進軍江南,占領弘光政權首都金陵,統治初步鞏固,多爾袞於五月二十九日重頒薙髮令。
六月初五日,多爾袞給江南前線總指揮多鐸下達指令:
「各處文武軍民,盡令剃髮,儻有不從,以軍法從事」。要求在江南推行剃髮令。

六月十五日,通告全國軍民剃髮。下令各地限公文到達的十日內完成剃髮,違令者死。
地方官員如果上奏反對,「殺無赦」。
當時有「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流傳,在福建還流傳著「留髮不留人,留棺不留屋」的說法。有記載稱滿族將領令剃髮匠背著擔子在街上巡視,看見蓄髮髻的人就上去抓住強行剃髮,稍有抵抗,就當場殺掉,把頭懸掛在竿上示眾,所以後來的剃髮挑子後面都豎著一根竿子。

六月多爾袞頒布薙髮令時,對於漢人之衣冠服飾,也要求更換,但未嚴令實施期限,「許從容更易」。然而沒過多久,在七月初九日時,又下諭「官民既已剃髮,衣冠皆宜遵本朝之制」,於是衣冠之禁也與剃髮同樣嚴厲,有學者指出因為不改衣冠而遭屠戮者也同樣多。

然而由於抵制剃髮的鬥爭已經持續多年,加上強迫穿滿服這一命令的難以推行,以致後來在服飾和髮式上推行的清令更加不了了之,後期形成了以漢文化為主幹、以滿族代為接枝的混合型文化。甚至於辛亥革命年間在某些地區依然保留了明代式樣的服飾。

在常熟,「清兵見未剃髮者便殺……名曰『捉剃頭』」。常熟人民組織鄉兵,推崇禎信陽州知州、弘光兵部郎中嚴栻為首領,保衛地方,抵抗清軍,並尊奉活動在崇明島的明義陽王朱朝墠,一直戰鬥到九月份才被清兵的屠戮鎮壓下去。

因為薙髮令的頒布,南直隸常州府江陰縣殺了縣令,起兵反清。
告示曰:「豈意薙髮一令,大拂人心,是以鄉城耆老,誓死不從。」江陰人民以「頭可斷、髮絕不可剃」的口號對抗清朝「留頭不留髮、留髮不留頭」的口號,由典史陳明遇、閻應元領導軍民抵抗,死守城池八十一日,殺死清兵數萬人,閻應元最後留下辭世詩:「八十日帶髮效忠,表太祖十七朝人物。十萬人同心死義,留大明三百里江山。」
順治二年八月二十日,江陰城破,清兵大屠殺三日。

嘉定人民以「為我保此髮膚」的口號,抵抗清兵二十餘日。
嘉定總兵吳志葵趁人民不滿時佔據縣城抗清,導致原本效忠於大順的李成棟下令屠城,為嘉定三屠「第一屠」之原因。
剃髮令傳到金壇,抗令者三四百人聚會,清鎮江知府從別處運來拒不剃髮者的首級威脅民人,聲言「一人不剃髮全家斬,一家不剃全村斬」。
於是人民揭竿而起反抗,二十日後方被鎮壓。吳江鄉民因為不肯剃髮,殺縣令,遭屠殺。

1645年(順治二年)七月,田仰指剃髮為名在通州如皋海門起兵,活動在蘇北和長江三角洲。
1645年(順治二年)十月,原任陝西河西道道尹孔聞謤(孔子後人)上書表示:
孔子家族衣冠已經延續了三千年,希望能夠保持不變,免受剃髮易服。多爾袞回應:孔子是聖人中,最能順應時勢的人,像孔聞謤這樣違法,玷污了他祖先合乎時宜的中庸之道。姑且念在孔聞謤是孔子的後裔,不處死,但革去孔聞謤的官職,永不敘用。

1648年(順治五年)金聲桓與李成棟以反對剃髮為理由之一而反清重投南明。
然而一度效忠清朝其且實行剃髮令的李成棟在點兵時依然穿著「烏紗玉帶」,當時亦有人穿著「儒冠」觀賞李成棟點兵,而楊漣的長子「時雖剃髮,猶漢人衣冠,烏紗大帶,不改舊服」。
1648年(順治五年),黃州府廣濟縣民胡俊甫因居住鄉村,患病臥床,一度沒有剃髮,被發現後,胡俊甫被殺,其鄰居被重責,當地知縣也受牽連獲罪。

1653年(順治十年),京師逮捕了王玉、梁七子兩個因為扮演旦角而沒有剃髮的人,清廷因此下詔:「剃頭之令,不遵者斬,頒行已久,並無戲子准與留髮之例。今二犯敢於違禁,好生可惡。著刑部作速刊刻告示,內外通行傳飭,如有借前項戲子名色留髮者限文到十日內即行剃髮;若過限仍敢違禁,許諸人即為拿獲,在內送刑部審明處斬,在外送該管地方官奏請正法。如見者不行舉首,勿論官民從重治罪。」在城市,曾有儒生戴上方巾參加廟會,遭官吏拘捕和處死。

1654年(順治十一年),針對「剃髮易服」引起社會矛盾、各地漢人抗爭此起彼伏的這種情況,時任大學士的陳名夏說:「留髮復衣冠,天下即可太平」,後來陳名夏在南北黨爭中失勢,此話便成為其被處以絞刑的罪名之一。

1673年(康熙十二年),有官員聘請一直穿著「寬博不時」的「寬衣博袖」(明朝服飾)以及終身沒有剃髮的學者李二曲去講學,李二曲一道拒絕道:「僕非官僚紳士,又非武弁營丁,窄衣小袖,素所弗便。寬衣博袖,乃庶人常服」。
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亦終身沒有剃髮,他晚年居住衡州的當地知府崔鳴鷟以至湖南巡撫鄭端亦沒有責罰他,他於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






政策成果:
道光二十九年,朝鮮使者李遇駿在廣寧遇見漢人蕭某,兩人之間有一次筆談,蕭某就乾脆一些了,「(李)問:『吾輩所著衣冠,於汝心以為何如?』(蕭)曰:『此本中國衣冠,吾雖不得已胡服,豈無歆羨之心耶?』既而顰蹙眉,隱然有傷感底意。嗯!世變風移,今為二百餘年,而間巷之間猶有思漢之心,為之一嘆」。
既有思漢心,為何漢人卻胡服?李遇駿說。
這是因為清朝「變服者被重律」,所以「防限截嚴」。這是不得已,就連程朱再世,在這個時代也不得不薙髮編辮,穿上滿清服裝。
「遵時」和「從俗」的代價是壓抑歷史記憶,而這種歷史記憶的被壓抑,是因為漢人經歷過很慘烈、很漫長的血腥歲月。






原由:
清朝推行「剃髮易服」政策的原因有:
1將剃髮易服當作被征服者是否服從征服者的外在標誌。

2漢族的生產技術和文化水平都超過了滿洲人,社會制度也較為完備,滿族統治者產生一種恐懼心理,擔心漢人會危害清朝統治。

3滿洲人為外來的民族,突然地統治了人口眾多的龐大民族,一時有無法勝任之感。

4確立滿清的統治地位,確保滿洲人不被漢人同化。

5想令漢人不感覺滿洲人是異族。

6《研堂見聞雜記》一書的作者認為清代剃髮易服之禍並非出自執政者殘暴,而是山東進士孫之獬貪圖富貴的私心所造成。
據該書所說,清朝入主中原後,衣冠一仍漢制。孫之獬主動剃髮易服,希望能獲得統治者歡心。結果滿人認為他是漢人,不讓他站在滿洲人列中,漢人認為他穿著滿州裝,也不讓他站在漢人列中。孫之獬又羞又怒,故而上書建議全面實行剃髮易服。





實施對象:
剃髮易服政策的實施對象,包括清政府統治下的各族人民,除下列可免剃髮易服者外。
此外,民間還有「十從十不從」的傳說,然而此說並未見於正式命令或明文規定。

可免剃髮易服者 :
不是所有民族都要變更髮型服飾,清政府對其他滿漢以外之民族用「因俗而治」的方式處理:
蒙古厄魯特不用;維吾爾族四品以上的伯克才要;藏族就只有藏軍需要。
朝鮮人最初也需剃髮,在朝鮮國成為屬國後,努爾哈赤為籠絡朝鮮人下令其無需剃髮。
滿清入關後,明朝降清大臣馮銓屢次上書,建議讓朝鮮全國也「一體剃頭」,不過最後沒有被接納。

「十從十不從」民間流傳「十從十不從」(亦稱「「十降十不降」」)一說,「從」指服從滿人/清朝統治,按照滿人/清朝的規矩辦;「不從」指依舊按照明朝漢人的規矩辦。最常見的內容版本為:

1男從女不從:男子剃頭梳辮子,女子仍舊梳原來的髮髻以及保留原有的服飾。

2生從死不從:生前要穿滿人衣裝,死後則可服明朝衣冠。

3陽從陰不從:既然「生從死不從」,陰司的事,像做佛事超度、描繪死者遺容等,都仍按漢族傳統
佛道教習俗辦理,不從旗人習俗。

4官從隸不從:官員須頂戴花翎、身穿朝珠補褂馬蹄袖的清代官服,但役隸依舊是明朝的打扮。

5老從少不從:孩子年少,不必禁忌,但一旦成年,則須按旗人的規矩辦。

6儒從而釋道不從:即在家人降,出家人不降。在家人必須改穿旗人的服裝,並剃髮留辮。出家人不變,仍可穿明朝漢式服裝。

7倡從而優伶不從:歌舞雜耍藝人(倡)要遵守清朝服飾制度,唱戲藝人(優)扮演古人時則不受服飾限制。

8仕宦從婚姻不從:官吏管理按清朝典制,婚姻禮儀保持漢人舊制。

9國號從官號不從:國號由明改成清,但官號沿用明代的六部九卿,總督巡撫等。

10役稅從文字語言不從:差役稅捐,悉從滿制。但文字語言不改,仍用漢語。

漢滿婦女的髮式在清朝初期還保留著原有的樣式,並隨著相互之間的影響,令各自的髮式都有了明顯的變化,在「十從十不從」下,清代的漢族婦女依然可以穿著明代服裝,更影響了滿族婦女的審美觀。

一般認為「十從十不從」是出於明降臣金之俊或洪承疇的建議而制定的政策,有學者指出雖未見有正式文書宣告,但在其後清代服飾審美文化現象形態中,成了有目共睹的事實。





評價
中國:
一 1904年孫文作檄文《中國問題的真解決》:
明朝末葉,中國發生大內戰,滿洲人利用那個千載難逢的機會,用蠻族入侵羅馬帝國的同一種方式,突然襲來,占領了北京。這是一陸肆肆年的事。中國人不甘心受外族的奴役,便向侵略者進行了最頑強的反抗。

滿洲人為要強迫中國人屈服,便殘酷地屠殺了數百萬人民,其中有戰鬥人員與非戰鬥人員、青年與老人、婦女與兒童,焚燒了他們的住所,劫掠了他們的家室,並迫使他們採用滿洲人的服飾。
據估計,有數萬人因不服從留髮辮的命令而被殺戮。
幾經大規模流血與慘遭虐殺之後,中國人才終於屈服在滿清的統治之下。


二 學者、明史專家黃仁宇認為:
在長江下游立即引起反抗的近因出於薙髮令。
對男子的理髮作規定,原來是中國的老傳統,明代即規定頭髮挽轡,以針插在腦後;滿洲人則將頭髮之前部及於腦頂剃去。

1645年新朝代命令全國男子一律照辦,限10天之內辦畢,如不照辦則是違抗天命。
漢人越覺得薙髮為一種被奴辱的處置,而滿洲人執行命令的態度也越強硬,好像大帝國的出處全靠臣民遵命與否,而一切存亡去就之間全靠剃頭刀作主宰。

一位翰林學士私下裡議論這政策,立即被判殺頭罪,只因他與皇室接近沾恩以絞死執行。
究竟有多少人決定寧死不願在這命令之前屈服,無從什算,因為這薙髮的問題也和其他抗清的原因混為一體。

(其人為內翰林祕書院大學士兼署吏部尚書、纂修太宗實錄總裁官陳名夏。)
他亦表示: 從另一方面講,滿清人與華北漢人在容貌上很難區別,同時他們有心漢化。
除了強迫執行外表上及儀禮上對新朝廷之臣服外,他們也不另外生事,構成種族間的軒輊。






國外
19世紀,西方用「豬尾巴」(pigtail)來稱呼中國人的辮子。
「Pigtail」一詞在英文中原來並無貶義,但隨著中國形象日益下滑,本來就異於別國的辮子髮式逐漸成為西方人嘲弄、侮辱的對象。一些英美文人將「pigtail」拆開變為「pig's tail」。

日本媒體也隨之用「豚尾」來特指中國辮子,更繼江戶時代稱中國人為「髯虜」後,稱清朝人為「豚尾奴」,將辮子與「豚」(豬)相聯繫,視為野蠻、落後的象徵。
剃髮留辮被當作陋習,如在1895年馬關條約後處於日本統治下的台灣,薙髮與纏足、吸食鴉片並列為台灣三大陋習之一。
當時中國留洋的學生頗多因此受外國人侮辱者,這也成為清末興起剪辮風潮的誘因。


清初,若干朝鮮文人私下寫作時仍以崇禎年號紀年,以穿著明朝衣冠感到自豪,對於漢人順從滿族服飾相當鄙視。朝鮮人曾私下把清人叫做「夷虜」,把清使叫虜使,把清朝皇帝叫做「胡皇」。

然而,在清朝的朝鮮使臣拋開了「華夷之辨」的心態,對清朝社會以至整體作出了如此評論:
「朝鮮朝北學派人士通過細心觀察,認識到清朝統治下的中國與他們所想像的在"夷狄"統治下的國家完全不同,滿朝的經濟繁榮給他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並且不由得滋生出許多感慨,也讓他們重新審視起朝鮮國內對待中國的一些負面印象,從而在遊記中盡量客觀地描述出中國強大、繁榮、文明的理想形象,在客觀上肯定了滿族人對中國的統治。」


1732年,日本江戶儒臣林春勝、林信篤著作《華夷變態》一書,注意到漢人滿化。
《中華文明史話》一書中指出: 幕府第四代將軍德川家綱時,開始與清朝進行文化交流。他與他以後的幾代幕府將軍都十分尊重中國,稱其為「上國」,稱康熙為「上國聖人」。



近代法國作家、法蘭西學院院士阿蘭·佩雷菲特在《停滯的帝國︰兩個世界的撞擊》中寫道:
這些中國教士的壓抑心理:他們現在的身份使他們不能留長髮。
但任何一個中國人都必須在腦後留一條辮子,這是滿人的規定,違者有死罪。只有李長得像歐洲人,因而他可以不遵守這條可怕的規矩。

巴羅認為滿人的做法堪稱政治上的傑作,這對一個半開化的民族來說是難能可貴的。為樹立起自己的影響,他們採取了十分靈活的實用主義態度。
被漢人召來鎮壓一場造反運動的滿人把自己的頭頭推上了空缺的皇位。他們採用了中央帝國和天朝的官僚體制的模式。
奇怪的是他們僅限於強迫別人留他們那令人屈辱的髮式:頭剃光但留一條辮子——後來漢人把辮子塞在帽內,並一有造反行動就把它剪掉。

今天我們知道這些說法全是錯的。滿清初期,他們表現得非常兇殘。
建國後的最初幾年,整批整批的百姓遭到屠殺。
強迫留辮子引起了騷亂,結果都被鎮壓在血泊之中。
當我們這些旅行者企圖概括或探測未來時,他們的觀點並非總是正確的。
與他們的看法相反,最初滿人表現得十分野蠻,慢慢地漢文化才占了上風。


1911年10月10日,幾乎純屬偶然,一個密謀在漢口的法國租界得逞了。駐軍投向起義者,革命迅速地蔓延開來。漢人把滿人從1644年以來強迫他們蓄留的辮子剪了下來,作為解放的象徵。

曾親身參與太平天國的前英國軍官呤唎在《太平天國革命親歷記》中寫道:
為了徹底消滅愛國情緒,滿洲人強迫被征服的中國人(漢人)剃去他們從古以來就作為珍愛裝飾的長髮,強迫他們垂辨,並採用韃靼服裝,違者處死。

據說,寧死不肯忍受這種民族屈辱的人有千千萬萬。
變更民族裝束在一切征服手段中是最明顯最能壓制人的;這無疑是粉碎中國人民精神的有效方法。
凡不肯忍受的就失去了頭顱。

太平軍和滿清政府奴役下的中國人(漢人)之間最突出的,最使外國人注意的對照,就是他們的外貌及裝飾的截然不同。
中國人(漢人)向來被認為是面目愚蠢、裝飾惡劣的民族;而使面容變醜的剃髮不能不說是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之一。

我常去訪問附近的村莊,以調查村民對太平天國的統治有什麼感想。我很高興見到他們在各方面都十分滿意,尤其使我感動的是他們都樂於留髮,這是太平和自由的標記,跟滿洲人及其強加在漢人身上的剃頭蓄辯的奴隸標記恰成對照。


美國耶魯大學任教的教授菲爾浦斯(WILLIAM LYON PHELPS)
在他1939年出版的自傳中亦提到了留美中國學生的辮子:
這些男孩子穿著打扮和我們一樣,只是頭上留著長長的辮子。
他們玩橄欖球的時候,會把辮子藏在襯衣裡,或盤在頭上;如果辮子鬆了,那可是給對手一個太強的誘惑。
我們玩的所有的遊戲對他們來說都是陌生的;但他們很快就成了棒球、橄欖球、冰球的好手,在花式滑冰場上技術更是超群。
當自行車剛剛出現的時候,學校第一個買它的是曾(吳仰曾)。
我現在彷彿還可以看到,他騎著這奇怪的傢伙在避難山路上走。


當時的剃髮易服各時期圖

看了圖片和上面的敘述,各位應該知道為什麼會為了頭髮而戰了吧?

這種髮型就算金城武來也很醜!!!


所以說牆國拍的步步驚心無疑才是美化滿清統治下的中國甚至其滿人形象。
而忘了漢人的剃髮易服之恥辱。

而晚清後期其實滿清政府已經無暇管剃髮問題,只看你有沒有留辮。
上圖是庚子俄難事件的圖。

周星馳的武狀元蘇乞兒的蘇燦,蘇察哈爾燦不是滿文名,而是蒙古族名字。
正確書寫方式應該是蘇·察哈爾·燦,其中,蘇·察哈爾是姓,燦是名字。

周星馳的蘇察哈爾燦,祖上那可是榮光無比的成吉思汗。
成吉思汗是個尊稱,他的真實名字叫孛兒只斤·鐵木真,孛兒只斤是姓,鐵木真是名字。

孛兒只斤·鐵木真的第十五世孫孛兒只斤·巴圖孟克被稱作察哈爾蒙古達延可汗,在明朝時成為蒙古各部"共主",世襲蒙古汗位,他本人也是察哈爾氏的鼻祖。

察哈爾部從明朝到清朝,一直被漢、滿統治者分化、分散駐防,遷居草原各地。皇太極滅蒙古後,把林丹汗其中一部分庶出子孫編入蒙古鑲白旗。

林丹汗的庶孫察哈爾·顧哈倫,當年追隨皇太極,屢立戰功,被封鎮國公。
其三子土卜圖後來官至江蘇臬司,舉家遷居蘇州。
蒙古人有庶子成年後改變姓氏的習慣,姓氏大多以所居地點而取,所以土卜圖因「蘇州」將原姓氏察哈爾改姓為蘇·察哈爾。 其孫蘇察哈爾.本智,在嘉慶年間出任廣州將軍一職。

而武狀元蘇乞兒就是把歷史上的廣東十虎之一蘇燦和蘇·察哈爾的歷史兩者結合成的電影。

在電影中當時的皇帝是咸豐,已經屬於晚清了,所以滿清政府根本無暇管漢人有沒有剃髮只管有沒有扎辮子。
所以蘇燦才可以這麼囂張。


也就是說當時在滿清統治下的漢人是處於一個尷尬的地位。
內有滿人統治,又有外敵入侵。
但去翻查很多歷史事件,大多都是從外國移民和漢人本地的利益糾紛上升演變成國家之爭。
而當時又有義和團這個打著漢人口號實則紅衛軍的行為,各路欺壓拐騙受滿清奴役太久而沒有思想能力的大部分漢人。

也就是說現在中共統治下的牆國是繼續延續當時滿清統治漢人的手段。
他們口中的辱華是指滿清統治下的滿漢文化。也就是他們本身。
反觀台灣才是繼續並不斷融合各個他國文化不斷進步的漢人。





以下是原文轉載:
看到有人整天說清朝是你爸就想笑

先不提被搞到連母語都不見的平埔族、
後期突然被開軍隊上山強迫改服易色剃髮留辮的高山原住民喇

牡丹社事件大家可以回去複習一下
基本上清朝後期加強台灣的統治主要不是為了台灣
最根本只是擔心台灣會成為吸引列強來找麻煩的原因而已

講這些閩粵移民就好
台灣人並不是現在才對清帝國沒感情
而是當初來以前對清帝國就沒什麼感情


明清時代台灣移民的來源主要就是福建廣東
這兩個地方在中國自古就他媽是個政治邊疆

天很高皇帝更遠
是一個政治極端不穩定
官員都是因為惹毛皇帝才被派過來的鬼地方

治安亂,人又窮,海邊還有海盜
被盜賊洗劫去告官通常沒人理還被亂棍打出衙門
既然「飢寒亦死,為盜而為官所捕亦死」

於是住海邊的就變海盜,住內陸的就變山賊

可以說那時的東南沿海基本就是現在的索馬利亞

在這種局勢下,大家的國家認同都馬是隨利益浮動
當海盜的時候說自己是倭寇,械鬥的時候說自己是義民,造反的時候就說自己在反清復明

盜賊那麼多,官員都是中央不要的垃圾
那死老百姓怎麼辦?
於是就自立自強,蓋起了土樓這類城堡
可攻可守,可械鬥可造反

在這樣的局面下,你是清朝人還是明朝人都是假的
只有客家還是福佬才是真的,只有自己蓋的城堡才是真的
因為你出事的時候明朝和清朝都不會幫你討公道

他們對政府當然不會有什麼感情,平常連繳稅都不太樂意
官府認為這裡的人「亦民亦盜」,人民視官府為寇讎
你以為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亂,是來台灣才有的事?
不要說台灣
明清兩朝到順治為止,福建廣東的動亂、民變的次數就已經佔全國一半以上
每兩次有人造反就至少有一次是這個地區

你說清朝是你爹?
講反了好麻,是中國在清朝就整天要你喊他爹
不喊就揍到你喊

而台灣又是邊疆中的更邊疆
清治台共212年,大小動亂超過一百次
不同學者統計或有不同,但也大同小異
至少都認為有70~80起以上是針對直接針對朝廷的民變,其餘才是番亂、和族群分類械鬥
講三年一小反還嫌太保守,從數字來看平均兩年多就有人要造反
其中自立稱王最後被凌遲誅九族的也將近30次

你問這些活不下去移民台灣之後還是活不下去的人喜不喜歡當中國人
他們肯定告訴你早知道會變成活鬼一樣的羅漢腳還不如永遠做死鬼就好不要投胎

就算移民台灣,這些人自始自終抱持著的都不會是什麼中國炎黃子孫的認同
最多就是對原鄉、宗族的認同
因為自始自終依靠的從來就不是中國,而是自己
你要他們對清帝國有什麼感情?感恩一輩子沒婚可以結的人生和對自己沒屁用不知道要衝
三小的電燈嗎?

當然,要說日治初期台灣人的抗日運動也沒有少
理論上因為地緣的關係台灣本來就應該更容易傾中的才對

那為什麼現在對日本比較有感情?
中國人和二等皇民
直覺上有人會覺得當皇民比較好嗎?

不就是因為發現中國從頭到尾都爛到掉渣
當中國人比狗還不如

被日本當成次等人民就好生氣?
那大清律例在法律上直接把滿人以外的你當成二等公民怎麼就願意喊他爹?

日本沒來,什麼經濟成長、工業產值、發電廠、基礎教育
這些鬼東西清朝都沒有
日本高等教育對台灣人差別待遇又怎樣
二戰結束後還有80%文盲的中國來擔心識字率高達80%的皇民能不能念大學?

一個除了逼你繳稅留辮子以外什麼都不會,
一個普及教育、現代化建設,叫你不要纏足吸鴉片留噁爛辮子頭

你說日本鎮壓抗日很血腥殘忍?
怎麼不看看中國怎麼對付造反者?
一樣是原住民起義,
加禮宛事件投降的頭目被凌遲,妻子被清軍夾在兩片剖開的茄苳樹之間踩死

朱一貴、林爽文也是這樣被一片一片剁到死

你說日本再狠,都比清朝文明幾十倍
一樣都是被剝削,是你你要選哪個?

這些移民的民族性很簡單,就是被誰打壓就對誰造反
而垃圾中國自始自終做的事都一樣
就是強迫你叫他爹,除此之外什麼都不會


不過也有人說沒有剃髮易服,漢人也不會接受西方的文化影響。
但我最上面有提到:漢人成年之後,除了必要修剪,不可隨意剃髮,男女都把頭髮綰成髮髻盤在頭頂。
按照歷史上西方也沒有什麼詭異的剃髮審美。
都強調說必要修剪了,什麼時候才是必要這不一定,但只要不剃髮漢人根本沒有多大影響。
頂多因為頭髮長天氣熱會把頭髮剪短就這樣。


-------------------------------------------



總結:
傅滿州的形象其實就是滿清統治下的漢人以及滿人,而不是傳統的漢人。

而黃禍只得是滿清政府形象

所謂的辱華其實就是辱滿、辱旗。
按照常理,因剃髮易服而受辱的漢人看到外國人寫了個這麼辱滿人旗人的角色,怎麼可能會生氣呢?
高興都還來不及呢!!!!

上面也提到了滿清政府用了多少次的殘酷血腥鎮壓手段才強制全體漢人接受薙髮令。

所以說囉~現在中共正在呈現當時滿人的手段,對台的施壓不就跟當時強迫漢人剃髮的道理不是一樣的嗎?

而傅滿州的設定:
博學多才,猶如浮士德一樣,集古今中外的所有科學知識於一身。
正如智慧超群的史密斯不得不承認的那樣,「傅滿州博士是中國人奸詐取巧的絕佳象徵,是經過無數代人才能出現的一種現象。他是超級天才,假如他願意的話,他完全能夠帶來一場科學的革命。

不就跟滿人成功統治漢人的過程敘述一樣?
奸詐取巧:歷史上一堆這種人,這也是事實。每個朝代都有貪官汙吏。
超級天才:中國就有四大發明是超前各國的:(造紙術、指南針、火藥、印刷術)
明朝的火藥在當時是非常先進的。
當然還有秦朝的銅劍(記憶金屬)目前也是無解。

歸根究柢,傅滿州就是華人文化優點和缺點於一身的反派角色。


在龍城殲霸 張保仔對黃飛鴻說了一段話:


這段話的意思就是,張保仔靠自己的實力讓朝廷懼怕他並封他做官。
而黃飛鴻的剃髮留辮是象徵對滿清屈服的漢人。
也就是滿人的狗,兩者的身份地位就很明顯了。
滿人的官與滿人的狗。
所以張保仔才說想教訓他,就先把滿人的辮子剪掉。
就是以敢勇於反抗滿清政府的漢人身份才有資格教訓他。

而黃飛鴻整個系列立場都很尷尬和搖擺不定,他也知道滿清政府腐敗,卻又不得不站出來保衛國家。
男兒當自強又遇到孫文等人,也見識到被白蓮教洗腦的憤青。
如果整個國家都被洗成這樣,根本救不了,看看牆國你們覺得救的了嗎?

還有也只有滿清時代才有反當代朝廷復興前朝的反清復明。
對比過去的舊朝換新朝,也沒有反X復X的口號。
只有滿清時期才出現,這說明什麼?
滿州人被嫌到沒剩阿~

看看六大弊政:
1圈地令:圈地為圈占「無主荒地」歸八旗軍士。

2剃髮令:上面解釋過了。

3投充法:指清兵入關後,一度允許八旗官兵搶掠漢人百姓,並以之為奴隸的政令

4逃人法:清朝為嚴禁八旗奴僕逃亡和其他八旗人員逃旗而頒佈的法令。

5禁關令(禁止漢人進入山海關關外,滿清的「 龍興之地 」拓荒)

6屠城。


拿元朝來比,元朝最基層的漢人勞工可能都過的都比滿洲人統治下的漢人要好很多倍。
然後是誰害所謂的華人被誤解的?
還不就是滿清政府做的孽嗎?


所以說了,會認為傅滿州帶有歧視根本就是自己心態不正。

撇開牆國人的邏輯和洗腦式的教育,生活在資訊發達的言論自由的環境,為何會理所當然覺得傅滿州是辱華是帶有歧視象徵的原因? 而不是去了解這背後的歷史真相呢?
只單靠片面之詞就認定是辱華形象,確實說不過去。


黃禍的這個「禍」字,就是天災人禍的禍。禍就是災難、災害。
黃就是指黃種人。

「黃」和「禍」兩個字加起來就是黃種人帶來的災害、災難。
象徵自己的家園被外人入侵的意思。

13世紀的蒙古、19世紀的日本。
這兩國的國家和軍事力量讓歐洲人不敢小看。

而滿清的黃禍指的就是義和團那偏執瘋狂的威脅,坦白說就是精神病人亂殺人。
歐洲人當然會怕。


按照牆國小粉紅的邏輯被說黃禍他們應該感到高興才對。
他們不是很想仇視歐美白人嗎?甚至整天想著超英趕美。
前幾天美軍撤離阿富汗小粉紅和央視就在那邊腦補嘲諷了。

所以被歐美人稱為黃禍可是無上的光榮阿XD

小粉紅:歐美怕我大中國民族,所以稱我們為黃禍,他們瞧瞧並害怕咱們祖國得厲害!


當然,按照同樣的論點,歐美列強入侵中國也可以視作「白禍」。
就是白種人帶來的災難和災害。


說到歧視眼光,中國過去的朝代在國力強盛凌駕周邊國家的時候,也是一股優越感來看待這些國家。

只要是人,在飛黃騰達的時候都會透露出自己高人一等的眼光,不敢說絕對,但大部分的人類確實如此。

所以滿清遇到的狀況只不過是承受過去朝代所留下來的業,來承擔這風水輪流傳所帶來的後果。


但說真的從歷史來看,歐美白人對亞洲人的仇視、敵意、看不起,最初還真和中國關系不大。
因為這是「黃禍論」的延伸。
就是說滿清和義和團把歐美當時針對日本的仇恨值,全拉到自己身上。


當然現在不一樣了因為黃禍又出現新的階段,代表的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簡稱共產黨。
中國武漢肺炎,直接吸引全球的仇恨值。

也多虧中共,身為黃種人的我們就被拖累,被憎恨了。





              ╮( ̄▽ ̄)╭




引用網址:https://home.gamer.com.tw/TrackBack.php?sn=5261980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保留一切權利

相關創作

留言共 0 篇留言

我要留言提醒:您尚未登入,請先登入再留言

喜歡★s3637613 可決定是否刪除您的留言,請勿發表違反站規文字。

前一篇:純陽掌真的如崎路人說的是... 後一篇:七龍珠遊戲新作:Drag...

追蹤私訊切換新版閱覽

作品資料夾

d88931122所有巴友
歡迎諸君來參觀老僧的小屋,內含獨立Steam與Google Play遊戲 / 日系3D角色模型 / Line貼圖:)看更多我要大聲說9小時前


face基於日前微軟官方表示 Internet Explorer 不再支援新的網路標準,可能無法使用新的應用程式來呈現網站內容,在瀏覽器支援度及網站安全性的雙重考量下,為了讓巴友們有更好的使用體驗,巴哈姆特即將於 2019年9月2日 停止支援 Internet Explorer 瀏覽器的頁面呈現和功能。
屆時建議您使用下述瀏覽器來瀏覽巴哈姆特:
。Google Chrome(推薦)
。Mozilla Firefox
。Microsoft Edge(Windows10以上的作業系統版本才可使用)

face我們了解您不想看到廣告的心情⋯ 若您願意支持巴哈姆特永續經營,請將 gamer.com.tw 加入廣告阻擋工具的白名單中,謝謝 !【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