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游新聞市集主編 蔣慧仙 別人賣不掉?我來賣!|天下雜誌

上下游新聞市集主編 蔣慧仙 別人賣不掉?我來賣!

二十三公噸紅肉李跟《誠品好讀》前主編有什麼關係?蔣慧仙從經營文字到經營農產,走出一條天然食品的路。

28835瀏覽數
    其他
28835瀏覽數

五年前,她是《誠品好讀》的主編。然後,她到中國的大型出版集團任職,目睹對岸傳媒的起飛與限制。現在,她回到台灣,與朋友嘗試開創另一種媒體,利用最現代的網路科技,連結最古老的農業產業。

擺渡於兩岸出版界的蔣慧仙,名片頭銜還是主編,然而是「網站主編」。預計八月初開站的「上下游新聞市集」(上下游 News & Market),是她開放人生的下半場。這個網站不只是媒體,還將賣水果──賣別人賣不掉的水果。

「我在上海主編《周末畫報》城市版,當時就想找回到台灣媒體工作的可能性。」曾在報社、電視台、雜誌任職,蔣慧仙認為網路會是下一個施力支點。

另一方面,蔣慧仙發現,環境、食物及永續議題愈來愈重要。於是,她建立了集合平台,號召上百名寫手發表文章,開辦「關注友善土地的食物與生活方式」新媒體。

合作的,是多年好友馮小非。九二一震災後,馮小非進駐災區,一面在「溪底遙學習農園」工作,說服果農有機栽植柳丁;一面經營網站「小地方新聞網」,報導具特色的地方新聞。兩人聊了半年,才決定合作建造這個新平台。

廣告

目的是讓生產者、加工者、銷售者、消費者,在網站上找到彼此,互相對話。「大到農業議題,小到蘿蔔怎麼醃,」都能交換經驗、傳遞知識,讓上網的既是作者,也是讀者。

「就像是Web 2.0時代的『今日農村』,」她們用這個三十年前的電視節目,笑著舉例說。

從很台的紅肉李下手

開站初期,上下游新聞市集將

有一百多名作者,藉由小額付費

會員的點閱、與「按讚」推薦,提供作者獎勵,形成一種「友善的循環」。

網站也會有一位全職記者,專心報導土地環境、食品安全的新聞。「塑化劑事件是一個契機,讓我們更關心餐桌上的食物,」蔣慧仙說。

同時,蔣慧仙、馮小非希望走進鄉間,實際關注農業問題。她們跟幫埔里「日月老茶廠」轉型的莊惠宜合作,「打算只賣那些賣不掉的農產品。」幾經討論,第一波選定高雄市南橫公路上,梅山部落的紅肉李。

廣告

「紅肉李是『很台』的水果,即使粗放,完全不施肥、不除草,都能生長得很好,」莊惠宜表示。梅山部落的紅肉李,佔全台產量的六成五。但莫拉克風災後,災區路況惡劣,蜜餞工廠不再上山收購,轉而進口中國大陸的半成品,梅山的紅肉李只能任憑腐爛。

「去年,我們眼睜睜看著幾千公噸的李子掉落,腐爛。當地原住民形容,你只要一走進村子就會喝醉,因為,空氣瀰漫著李子發酵的味道,」馮小非說。

這三個都市長大的女生,拜託兩戶果農,以有機方式照顧果園。三人承諾,今年以市場價格的兩倍,收購村民的紅肉李。「否則,我們擔心,這些紅肉李很快會被高用藥的經濟作物取代,」莊惠宜說。

廣告

第一次上山拜訪,對蔣慧仙就是震撼教育。指著馮小非與莊惠宜,她說,「她們一走進果園,不約而同就用腳底刨土。後來,我才知道,她們在測試土壤的鬆軟度、有沒有使用除草劑。」

天然的尚好

今年的採收季剛過,她們高價契作的二十三公噸紅肉李,安靜地躺在倉庫裡。接著,她們跑遍全台的蜜餞加工廠,要求「只能用糖、鹽、甘草醃漬,不能添加化學物。」花了一個多月,才找到桃園的「豆之家」願意代工。

「我們希望以高纖、健康、無添加物,都市人能接受的口味,將這些紅肉李製成蜜餞、果醬、果醋,」莊惠宜說。

就這樣,蔣慧仙的人生,從在書店上班的專業編輯人,變成一個充滿開放性與可能性的網站,以及二十三公噸紅肉李。

廣告

從雜誌到網路,從「書的媒體」,跳接到「食物的媒體」,自稱是農業初學者的她說,「我們活在一個『糧食因果網絡』中。從能源、運輸、貿易、生態、經濟、政治……,我們的未來,每個環節都緊扣著食物、糧食自主,與土地倫理。」

更多精彩內容,詳見天下雜誌出版《新聞不死,只是很喘》

相關熱門主題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與青同行.踏實築夢 #臺中青諮會 第三屆委員招募開跑中!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