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新加坡总理宣布,从 3 月 29 日起大幅放宽一系列疫情管理措施,正式迈向与新冠共存的阶段?

近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发表题为“迈入新阶段”的全国电视讲话,宣布新加坡的抗疫之路进入到一个重要里程碑: 从下周起大幅放宽一系列疫情管理措施,正式迈向与…
关注者
1,396
被浏览
2,944,671

370 个回答

我丝毫不意外。从放弃清零的那一天开始,新加坡注定只能从共存走向更共存。动态清零时可以随时转向共存,但一旦开始共存就再也没有回头路了。

事到如今,讨论新加坡政府到底是不是躺平了,已经毫无意义。因为对于新加坡这种弹丸小国来说,躺平与否不取决于其领导层的意志,更多的是在国际形势下的必然。新加坡不是没有搞过清零,甚至新加坡清零的效果非常好——然后呢?东南亚、澳大利亚、印度、欧美疫情持续肆虐的情况下,你认为新加坡可以封锁多久?香港有内地,新加坡有什么?所以走到今天这一步,实际上由不得新加坡政府不躺平。

我知道很多人盼着新加坡崩溃,还有很多人试图拿新加坡的例子来嘲讽国内坚持动态清零的人。我想对这两派人说一句:做你的春秋大梦去吧!新加坡才多大点地方?一个现代化的集权政府管理一个五百万人口的小岛,可能管不过来吗?不客气的说,对于接种疫苗这件事,哪怕新加坡政府挨家挨户把人拉出来打针,也是完全办得到的。至于医疗资源,奥密克戎的重症率本就低,那么只要非重症不收治,医疗资源就不可能被击穿。

至于新加坡普通老百姓的生活,有谁在意呢?疫情带来的冲击还没恢复,这边财政部黄大善人就已经宣布消费税从7%上涨到9%,口口声声说“不会影响居民生活质量”,却完全不敢正面回应工人党的诘问:“为什么不给富人加税”?至于因为疫情已经被数次封锁在工地里头的外籍劳工们,他们的权益更是没人关心了。

坐标新加坡的北京人,说说几个回答中普遍提出的疑问。

第一,新加坡不是早共存了么,怎么又共存?

新加坡在2021年8月10日起,放弃清零政策,改为共存,当时的计划是会分4步,逐渐走向全面共存。期间已经收放几回了,这也是“仰卧起坐式抗疫”这个词的由来。所以2022年3月29日起的进一步共存,被官方称为“果断地迈向与冠病共存”的“新阶段”。如果说现在这一步开放后仍旧有非常多的限制,那么当时开放的第一步限制就更多更严了。

第二,新加坡现在的措施比国内有些地方还严,难道国内也是共存了?

新加坡这是在已经有一堆确诊的基础上的措施,可见这些措施并不能让阳性数归零。我相信朝鲜国内几乎没有什么防疫措施,所以不能说越松就越倾向于共存。而且中新另一大防疫区别在于对边境的防控。中国严防死守,新加坡现在边境非常松。之前有被新加坡议员看望过的住院病例在网上表示,议员说了这边政府就是要大家都感染一遍,只不过是通过收放措施来控制人民感染的进度,保证医疗不被挤兑。

第三,居家隔离和居家办公的区别。

我看虽然这两个概念字面上其实挺明确的,但还是有人会混淆。新加坡发现阳性规定是需要隔离的,标准是居家隔离,三天后自测阴性后可出门,否则七天后可出门,因为官方认定七天后戴着口罩不再具有传染别人的能力。如果家里没条件把阳性和其他人完全分开(比如阳性人员没有独立厕所),可以申请去相当于咱们方舱的地方隔离,免费。

居家办公是指不用去单位上班,但是随意出门。事实上,这边即使居家隔离,也是没有人看管的。最早的时候会被抽查,现在应该已经没有了。

第四,为什么新加坡的情况和香港的情况有较大的差别?

1.主动和被动。新加坡是主动选择共存的,所以做了一定的准备(个人觉得其实并没有准备充足,所以在刚开放的时候也着实乱了一阵儿)。而香港是控制不了了,还在嘴硬说是必须执行清零政策。

2.疫苗。新加坡在2021年8月7日宣布执行开放的第一步的时候,总人口的疫苗率是67%,(那会儿小孩还没有开放打疫苗),且年龄越大的人接种率越高,60岁以上人群疫苗率是84%。香港的人均寿命比新加坡高一点点,但是老龄化更严重,所以70岁以上人群更多。再加上香港老人疫苗率很低,很多老年人是“裸奔”。(这波儿严重之后香港疫苗率一下高了不少,可以看出是人们发现严重了赶紧开始打疫苗了)

3.配合度。新加坡虽然是资本主义社会,但是不影响它是个集权国家,且政府是大政府,管的全而细。所以人民对于政府的认同度和配合度是很高的,我感觉和大陆差不多在一个水平。香港是小政府,政府连医院和酒店都管不了,人民配合度更低,说白了就是有心也没法管。

第五,新加坡的政策有借鉴价值吗?

个人觉得借鉴意义不大。毕竟国家规模、医疗基础、人民对医疗和病毒的意识等等有非常多的地方不同。但是如果中国在将来一定有共存的一天,那么可以从新加坡这个同样选择主动开放的国家借鉴以下几点,做好开放的准备之后再开放:

1.疫苗率,尤其是高龄人群的疫苗率。有人提出不同疫苗的有效率问题,但是从现在国内的病例和无症状比例看,至少打灭活比不打是强非常多的。新加坡目前疫苗率为全人口的92%,加强针为71%(因为很多人还没到接种加强针的时候)。政府督促大家打疫苗的手段还是挺丰富的,打针送东西、发优惠券这些跟国内差不多的就不说了,不打疫苗不能上班、不能堂食(不能堂食对这边人来说是特别严重的问题),另外不打疫苗,确诊之后不给免费治疗!但是打了疫苗,即使是出国旅游回来确诊了,也给免费治。

2.多建方舱。新加坡这种主张居家隔离的地方也是有很多方舱的,还和不少酒店达成了协议,作为隔离场所。所以即使以后国内允许居家隔离,也不能没有方舱。

3.搞好相关人员的资源配置。有方舱还得配好人员,除了医务人员以外还有接送隔离人员的司机等等。新加坡在刚开放的两周左右,因为delta比政府预计的来势更猛,相关人员配备不足,导致很多需要集中隔离的人好几天才被送到方舱。救护车也打了好几个小时才到。

4.宣传。要有群众信赖的途径正确宣传病毒的严重性,不要让为了博眼球的非科学新闻占据舆论优势。新加坡omicron的死亡率为0.05%,如果考虑很多人自测阳性没有上报,那么感染人数会多很多,死亡率会低于这个比例。

5.分级医疗。这点很难搞,中国这么多年也没搞起来,只能说在宣传的基础上尽量让人民了解没必要的情况尽量不挤兑大医院。新加坡在刚开放的时候也很多人骂,但是经过国家领导一遍一遍讲话,和之前就有的分级医疗习惯,绝大多数人心理上已经接受居家隔离了,至少居家隔离吃住比较舒服,对于不需要医疗手段介入的人来说,更容易康复。

————————————————————

最后蹭波儿热度,最近上海的情况令人侧目,我想可以说明,目前国内还没有做好共存的准备。人不在上海,从报道里能看到的上海出现的比较糟糕的情况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医疗基础。非冠病看病难的问题非常突出,但是主要在于因为怕传染主动关闭了一些医疗场所,拒绝了一些病患。如果进一步开放,那么可能不会主动拒绝其他病患,但是因为医疗挤兑仍旧让需要看病的人看不上病。情况会更好还是更坏?个人认为刚开始会更坏,然后慢慢好起来。但这也是在上海,能和上海的医疗基础比的城市能有几个?

第二,生活保障。这方面我认为共存后会比现在强。毕竟现在半个城市的人都给封起来了,运菜、卖菜的人和在家里等着菜到的人的比例很悬殊。当然现在肯定有其他城市的支持,但具体情况从网上看不太出来。不封城的话,即使有较大比例的人因为感染而不能工作,但供需双方应该不至于到这个比例。

后续还需要关注的:

一是死亡率和后遗症情况。因为有滞后性所以要进一步观察。后遗症的诸多报道其实知乎上都有全文报道和具体分析,比如研究的具体是哪个毒株,研究对象范围是什么,和其他疾病甚至自然衰老的情况对比等等,如果仔细看了会发现远没有只看新闻标题说的那么恐怖。更何况现在最早的病人也只痊愈了两年多,谁也不能百分之百说痊愈者这一辈子会遇到什么问题或者什么问题会持续他一辈子。但是国家不可能等五十年看看这些病例一辈子过完都会遇到什么情况再决定开放与否,这不现实。

二是病毒持续变异。其实变种非常多,但是感染性强和致死率低是使这个病毒打败其他同时期变异病毒称为主流病毒的特点,所以不出意外的话,接下来的主流病毒应该是会感染性更强且致死率更低的。在这个假定的基础上,封城的代价就会越来越高(需要封的更久更严才能清零),成果会越来越低(减少的死亡数量比以前少)。什么时候到一个平衡,或者说到一个需要转变政策的节点,需要医疗、经济各方面非常多的数据做分析,这些数据我们普通人是不掌握的。相信国家在掌握这些数据的基础上能作出比我们老百姓在猜测甚至只是站在自己立场上作出的更合理的决策,我们配合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