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bō]
汉语文字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播(拼音:bō)为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6]。此字始见于西周金文,古字形从攴(pū)、釆(biàn)声,后演变为从番声。“播”的本义是下种、撒种。因播种时必须把种子分散开,所以“播”引申为传布、传送。又有迁徙、流亡的意思。 [18]
“播”古代读去声,有些方言现代仍读去声 [14]。现代汉语普通话统读bō。 [19]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RTOL [2]
仓    颉
QHDW [2]
郑    码
DPKI [2]
笔    顺
横、竖钩、提、撇、点、撇、横、竖、撇、捺、竖、横折、横、竖、横
字    级
一级(编号:3199) [6]
平水韵
去声二十一个 [3]
总笔画
12(部首3,部首外9)
四角码
5206₉
统一码
基本区 U+64AD [2]
笔顺编号
121343123425121
注音字母
ㄅㄛ
造字法
形声字或会意兼形声字
字形结构
左右结构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1]
“播”通常被认为是形声字。西周金文作图1-3,右部“攴”作形旁,像一手拿东西的样子,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播”本义是下种,撒种,而古时候布种都是用手;左部为“釆(biàn)”,作声旁表音。后来声旁演变为“番”,如图5。再后来形旁演变为“手”,也表示与手的动作有关。 [15]有的学者认为,“播”原来写作“番”,字形上部表示点播的种子,下部是田地,整个字形模拟撒种于田的样子。 [16]
“播”本义为撒布种子。甚至“播”与“种”连用的情形也很早就出现了。《淮南子·修务训》中就讲到“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现代汉语中“播种”已凝固为一个合成词。应该注意的是,“播种(zhòng)”与“播种(zhǒng)”是有差别的,前者指与“栽种”等相对的,用播撒种子的方式进行的种植,而后者则具体指撒布种子的行为。
“播”后来由“撒种”引申为抛洒,是语义泛化的一种用法。清代宁调元《感怀》诗句有“愿播热血高万丈,雨飞不住注神州”,“播热血”即抛洒热血。“播”又作传布、传扬解,与撒种是相通的。按照义素分析法,“播种”的“播”中已含有广布(种子)的义素;广布的义素在高度激活的状况下,就可成为独立义项。词义引申的最重要途径就在于源义素的高度激活。如“花”含有艳丽、开放等义素,在高度激活时可有色彩丰富、消费、不实在等义项。《说文解字》:“播,一曰布也。”这个意思也一直沿用至今,如有时见到的“流播”,就是流传,“散播”就是散布开,而“传播”通常的意义就是广泛散布。
随着当代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传播”又被赋予了一个新的特定含义,即用来泛指人类的信息交流活动,包括一般的人际传播和以报刊、书籍、广播、电视、电影等为传播媒介的大众传播。在现代传播媒介中,广播、电视是作用最为广泛的,在广播、电视系统中把向外传送节目叫“播”,也称为播出、播放、播送。 [17-18]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把种子撒到田地里
seed
尚书‧益稷》:“暨稷播,奏庶艰食鲜食。”孔传:“与稷教民播种之。”
汉·桓宽《盐铁论‧通有》:“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唐·元稹《田中种树判》:“列植有昧于环庐,播穑遂妨于终亩。”
播种;播撒;春播;夏播;条播
传布;传扬
broadcast;
spread
左传‧昭公四年》:“庆封唯逆命,是以在此,其肯从戮乎?播于诸侯,焉用之?”
汉·贾谊《修政语》:“故播之于天下而不忘者,其惟道矣。”
东观汉记‧承宫传》:“论议切直,名播匈奴。”
宋·欧阳修《相州昼锦堂记》:“勒之金石,播之声诗,以耀后世。”
醒世恒言‧吴衙内邻舟赴约》:“百岁姻缘床下就,丽情千古播词场。”
广播;传播;播音;播扬;
播放;播映
布设
arrange
汉·祢衡《鹦鹉赋》:“跨昆仑而播弋,冠云霓而张罗。”
播授
施行
礼记·缁衣》:“《甫刑》曰:播刑之不迪。”郑玄注:“播,犹施也……言施刑之道。”
分散
disperse
《尚书‧禹贡》:“又北播为九河。”孔传:“北分为九河,以杀其溢。”
周礼考工记‧桃氏》:“锺已厚则石,已薄则播。”
郑玄注:“大薄则声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渠水》:“浦水盛则北注,渠溢则南播。”
流亡;迁徙
exile;
migrate
尚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后汉书‧献帝纪赞》:“献生不辰,身播国屯。”李贤注:“播,迁也。”
宋·周密《〈武林旧事〉跋》:“宋高宗南播,乐其湖山之秀,物产之美,遂建都焉。”
播迁;播徙
背弃;舍弃
abandon
《尚书‧多方》:“尔乃屑播天命。”孔传:“是汝乃尽播弃天命。”
汉‧刘向《九叹‧思古》:“播规矩以背度兮,错权衡而任意。”王逸注:“播,弃。”
放纵
indulge
国语‧周语下》:“播其淫心,称遂共工之过。”
韦昭注:“播,放也。”
汉代县名
汉书·地理志上》:“县十四:灵……莽日播。”
古州名。唐置。辖境即今贵州省遵义市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四川四·废黔州》:“自牂牁北历播、费、思、黔等州,北注岷江。”
动词
通“簸”,摇动
庄子人间世》:“鼓荚播精,足以食十人。”
尚书大传‧洪范五行传》:“播国率相行祀。”郑玄注:“播读曰藩。”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4]现代汉语词典 [7]汉语大字典 [8]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补过切(bō)
穜也。一曰布也。从手番声。
𢿥,古文播。 [9]

说文解字注

“穜也”注:穜者,𡎐也。𡎐者,穜也。《尧典》曰:“播时百榖。”
“从手番声”注:补过切。十四、十七部。
“一曰布也”注:《周礼·瞽朦》注曰:“播谓发扬其音。”
“𢿥,古文播”注:九歌》:“𨤏芳椒兮成堂。”补注:𨤏,古播字。 [10]

广韵

补过切,去过帮 ‖ 番声歌1部(bō)
播,扬也。放也。弃也。《说文》:“种也。一曰布也。”又姓。播武,殷贤人。补过切。五。
【校释】种,原作“掩”,据楝亭本、黎本、四库全书重修本改。《说文》本作“穜”,巾箱本、四库全书原本讹作“撞”。 [12]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部外笔画:12
古文:𢿥、𨤏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并补过切,波去声。《说文》:种也。一曰布也。《广韵》:扬也。《诗·豳风》:其始播百谷。《书·盘庚》:王播告之修,不匿厥指。
又放也,弃也。《书·泰誓》:播弃犂老。
又《多方》:屑播天命。
又散也。《书·禹贡》:又北播为九河。《礼·礼运》:播五行于四时。疏:播散五行之气于四时也。《释文》:舒也。
又《增韵》:逋也,迁也。《书·大诰》:予惟以尔庶邦,于伐殷逋播臣。
又州名。西南徼外夜郎且兰地,唐置播州。韩愈《柳子厚墓志》:刘禹锡当诣播州,子厚愿以柳易播。又明万历中,平播置遵义、平越二府。
又姓。播武,殷贤人。或云播轨。
又《集韵》《韵会》《正韵》并补火切,音跛。义同。《书·舜典》:播时百谷。《释文》:播,波左反。
又摇也。与簸通。《庄子·人间世》:鼓筴播精,足以食十人。注:𥳑米曰精。播,摇动也。
又《集韵》逋禾切,音波。泽名。在豫州。《史记·禹本纪》:荥播既都。注:古文尚书作荥波。
郭璞《木禾赞》:爰有嘉谷,号曰木禾。匪植匪蓺,自然灵播。
又《说文》:通作譒。引书,王譒告之。今书作播。 [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播字书写笔画
【规范提示】“番”上边是“釆”,不是“采”。
【写法】“扌”窄“番”宽,顶部“扌”高,底部左右旁齐平。“扌”,横笔在横中线上方。“番”,“釆”宽“田”窄。“釆””,首笔平撇收笔于竖中线,点在竖中线左侧,横在横中线上方;“田”,上宽下窄,首笔竖在竖中线左侧,中间一竖与“釆”的竖笔垂直对齐。 [13]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三十九过
合口呼
全清
补过切
puɑ
集韵
平声
八戈
合口呼
全清
逋禾切
puɑ
上声
三十四果
合口呼
全清
补火切
puɑ
去声
三十九过
合口呼
全清
补过切
puɑ
礼部韵略
上声
补火切
去声
补过切
增韵
上声
补火切
去声
补过切
中原音韵
去声
歌戈
合口呼
全清
puɔ
中州音韵
去声
歌戈
叶波去声
洪武正韵
上声
十四哿
全清
补火切
puo
去声
十四个
全清
补过切
puo
分韵撮要
阴去
第二十三科火货
(参考资料:汉典 [5]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p
wɑr
先秦
王力系统
p
uai
先秦
董同龢系统
p
先秦
周法高系统
p
wa
先秦
李方桂系统
p
arh
a
a
南北朝
北魏后期北齐
歌戈
南北朝
齐梁陈北周隋
歌戈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p
隋唐
拟音/王力系统
p
隋唐
拟音/董同龢系统
p
隋唐
拟音/周法高系统
p
隋唐
拟音/李方桂系统
p
隋唐
拟音/陈新雄系统
p
(参考资料:汉典 [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po
55
未注明异读原因
po
51
官话(冀鲁官话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po
21
阴平
未注明异读原因
po
53
官话(西南官话
po
55
阴平
未注明异读原因
po
3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po
13
去声
官话(江淮官话
212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po
21
上声
11
pu
44
阴平
吴语
pu
44
阴平
未注明异读原因
pu
42
阴去
po
45
阴去
湘语
35
阴去
45
阴去
客家话
52
去声
粤语
33
阴去
粤语
54
阴去
闽语(闽南片)
po
11
阴去
闽语(闽南片)
po
213
阴去
pua
213
阴去
闽语(闽东片)
213
阴去
文读
puɔ
213
阴去
白读
闽语(闽北片)
54
平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4]、汉典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