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电影《花束般的恋爱》你有什么体会?

最后为何会走到那一步?
关注者
561
被浏览
775,601

258 个回答

爱就是那样消失的。

花束。美好,灿烂,总在身处热恋的男女手中盛开。以致于我们总会忽略,它最终的命运,是在房间的角落里凋零。无声无息。

他们的耳机都总是打结。

他们都喜欢用电影票当书签。

他们喜欢同样的作家。

他们都不理解布可以赢过石头。

他们有同样的鞋和帆布包。

「他/她会喜欢我吗?」

会啊,当然会啊。

他们也的确度过了不错的一段时光。

同居,散步,养猫。

他说他的梦想是「一直和你这样生活」。

《虚无的十字架》里有过这样一段话:那是幸福的巅峰,然而那个时候并没有意识到身处巅峰,而是深信这份幸福会永久持续,甚至期待更幸福。

就像他们,亦或是热恋里的每个人。

转折从他们走向社会开始。

他想当个画家,但最终被稿费压缩了生存空间。

于是他穿上了西装,渐渐也混出了点名头。

不用再喝便宜的咖啡,也不用去图书馆借阅。他们买了很多漫画和书,他却不再有时间看,他看着她拿着switch,也再提不起兴趣拿起手柄。

他觉得她幼稚,她觉得他世故。

大概是去年这个时候,朋友劝解过我。他说,学生时代的恋人很难走到最后。因为在学校里,社团或者图书馆,我们很容易找到兴趣相投的人,很容易相爱。但是上班之后,却进入了不一样的圈子,成长速度很难同步。

所以,恋爱的结果就是分手和结婚两条路。她选分手,他选结婚。我曾经也有过那样的感觉:我能预见我们安稳度过一辈子,我们会在一起散步聊天,但不会拥抱接吻。其实,就那样过一生也可以——如果我没见过我们最相爱的样子。

他们看着年轻的情侣谈论着喜欢的作家,难过地说不出话,我也是。保持着少年般的热忱,不对现实妥协错了吗?可是,学会好好长大,去努力赚钱给爱人更好的生活又错了吗?我非常希望能够责怪谁,可始终开不了口。他们都没错,我们都没错。可如果都没错还是要分开,那怎样才能有个好的结果呢。

他们分开后,又共同生活了三个月。这三个月里,他们一起看电影,一起吃饭,就像最初的那样。没经历过的人可能觉得不真实,但我和前任分开的时候也是那样。他说我应该多夸奖自己的恋人,不要处处苛责,我说他最好能多陪陪新女友,学着做点家务。那些因为怕伤害对方而咽下去的话都说出来,反而比以前轻松。最后的最后,我们吃了烤肉,看了《大话西游》,那个人毫无意外,还是很像一条狗。

分离这件事会让人有不舍和不安,以致于产生「爱情可能回来了」的错觉。可是一旦在一起,还会陷入那些泥沼,周而复始。

「他们一定不喜欢音乐,左右耳机听到的是两首歌哦。」

在他们失去彼此之后,他们还是说着一样的话,那些默契没有像爱一样消散。他们对面的新伴侣都似懂非懂地应和着,并没有接这个话题。我想,他们再不会那么合拍了。兴许这次,能够安心结婚吧?

最后的最后,Google街景上,他们还在笑着,并肩走着,抱着花。

所以有没有一种可能,花也可以永不凋零,时间本可以带不走爱情。让我们走散的不是社会、工作、永不妥协的浪漫主义,而是物欲、不沟通、互不低头,说到底,罪魁祸首还是我们自己。人们因为相似而在一起,对相似点彼此欣赏。对不同点,总以为忍让就是爱,殊不知理解才是正确答案。爱能不能长久我不敢说,但是我想,那么多白头偕老的人,总不能全是凑合过的吧。

我想了很久想不到一个满意的结尾,不如就用王尔德的话吧:我从不追求幸福,谁要幸福啊,我寻找的是享乐。

稳定的婚姻,富足的生活,和睦的家庭,不错的工作,这都是传统意义上的幸福。但我希望你是真的快乐。幸福是给别人看的,快乐是你自己的。我希望大家谈及自己的感情,不要说「我们真的很合适」,而是「我们在一起很快乐」。

就这样就好了。


发于公众号【水软山温】,我是温忘之,希望你每天都开心。

作为男性,我认为男主问题非常大。

在电影前半部分,男女主好像是要建立一段“共生”关系。

对于多数人来说,爱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而共生关系在情侣中却是很罕见的,它的门槛在于:

必须建立一个可以完全不被影响的二人世界,并且能提供这段关系需要的所有养分。

也就是说,无论生活如何变化,这段关系里始终要有一个精神空间,是决不许被外界染指和破坏的。

在电影里,男女主的相恋方式很像一段共生关系的开始:

两个人都不善于和外界打交道,在生活社交中多少有些格格不入,但都有很难向外界开放的内心世界。

这样的两个人相遇,发现了性转版本的自己,迅速的建立了一个只有两个人才懂的精神世界。

电影前半段,男主多次表达了类似的愿望:

“我的人生目标,就是和你维持现状。”

他的想法和李诞说过的某句话很类似:

“我不认为我们要保护婚姻,婚姻应该是一个壳,它应该来保护我们。”

“维持现状”这个承诺,实际上是明示了他对于这段关系的指向:

走向共生,建立一个专属于你我的空间。

无论外界和生活怎样变,我们都要维持这个小空间不变。

这其实是一句很重的承诺,而我认为男主的最大的问题也出在这里。

因为接下来他的一系列行为,直接推翻了自己的这个承诺。

比较明显的一个细节是:男主从自由职业进入公司后,拿到了很好的机会,但也因此很忙无奈推掉了几次和女友的约会。

这时男主的态度是很有问题的,他只是很冷冰的表示“自己没有时间”,而女生的眼神是黯然的。

其实他应该主动带动女友去规划一下未来:

我接下来可能会提高多少收入,可以为我们未来省下多少奋斗时间。

但男主没有这么做,而是直接选择了沉默,这种沉默无形中传递了一件事:

其中一方的持续变好,是一件和另一半完全没有关系的事。

男主口口声声说:“我希望一直维持现状。”

但是他却在生活发生剧变(其实是好的变化)的时候,没有试图做任何事情去维护两个人精神生活的同频。

电影中出现多个细节,女主和男友分享曾经的二人世界里,那些值得留意的变化,但男主并未放在心上。

这并不是简单的缺少情感沟通,而是直接否定了“共生关系”的必要性了。

因此那句“想永远和你维持现状”就变得不像是承诺,而是一种索取了。

这样的心态注定会在认识上形成质变。比如影片到了这里,男友开始这样定性两个人之间出现的问题:

男主从这个时候开始,已经开始下意识地推卸责任了。

之所以说推卸责任,是因为女友并没有变,是他自己的习惯变了,他应该自己主动沟通解决。

其实本来他身上的转变是好事,他开始看比较上进的书。

但他从来没有想过“个人的努力”,把这段共生关系推进到一个新的平衡态。

因此当发现女友在玩两个人期待很久的《塞尔达的传说》,他并没有尝试去一起和女友参与,而是心安理得的戴上耳机。

表面上是尊重对方的自由,实际上从两个人的依赖共生,转向了一个人的默默努力。

因为完全忽视了对方的情感需要,女方不能适应男友的态度突变,所以他在贸然提出结婚碰壁时,又认为是对方的原因:


从这里开始就很明确:他们的共生关系已经破裂了。

更确切地说,两个人始终没有从情侣晋升成伴侣关系

如果男主之前没有一系列的行为表示:我们建立一个不变的二人世界吧。

那么男主忙于工作,疏于沟通,还情有可原。

坏就就坏在从一开始他立了方向,却又不去贯彻这个方向,给了女友虚晃一枪。

至于后面关于女友换工作的那段争吵,就是更严重的连锁反应了。

这里比较有意思的点是:男主的发言完全推翻了自己曾经的承诺,而他却以一种发泄的方式,理直气壮地指责女友。

其实电影看到这里,我基本搞清了男主的行事逻辑:

他所有的决定和想法,都只为自己当下的情绪需要服务:

他喜欢漫画的时候,他就想和女友一直保持现状。

他突然想好好奋斗的时候,又开始diss女友原本的喜好是不务正业。

客观的说,男主骨子里是一个善良的人,但他自己并没意识到自己是自私的。

他觉得女方不按照自己的要求做,但其实女方的情绪一直在配合他的变化,也在遵守两个人的约定,只不过是男主自己背叛了自己。

如果我把自己代入女性视角,我认为和这样的男性成为伴侣,是一件很危险的事情。


At last

这部电影引起大家的共鸣,可能是因为“明明两个相爱的人都在努力,却还是没在一起”的无奈和宿命感。

但看完这部电影,我最大的感受是:爱情不应该是一段亲密关系的终点。

我们追逐爱情,但很少在意我们拥有爱情是为了什么。

于是我们一拥有爱情,便只想享受爱情,甚至吸干爱情最后一滴血。

从情侣成为伴侣是有门槛的,一味享受在情侣的温情中,而不去为伴侣关系而用心,一定会有代价。

对待爱情的最高敬意,就是一刻不停,只管向前。

……………………(3.9补充)……………

没想到会这么多人看,多交流一些想法吧:

在被推荐这部电影的时候,女生朋友们给我的反馈是『意难平』『过于真实』。

有个女生是这样说的:

“一切都在无可避免地滑向大家都不愿意见到的结果,但回望却觉得任何一个环节都没有问题。”

正是这句话让我决定去看这部电影。

评论区会有人质疑:为什么要去分析谁做错了?

我回想了一下,可能是因为在看完之后,我认为这段感情是可以经营好的,不存在完全不可调和的矛盾。

所以指出这些问题,更多地是想表达『这段感情不是注定无药可救的』。

但这样一说,就难免有些煞风景了。

感慨爱情的脆弱,不妨碍我们去修补人心的脆弱。

我可能很不解风情地更关注后者。

关于这部电影的感受还有很多,比如对女主的解读,对男主心态变化的解读(非感情变化),但可能过于啰嗦,就不一一写出来了。

最后祝大家讨论愉快。


———————-千赞分割线—————

没想到刚刚正经做知乎,这么快会就有1000赞了,感谢各位读者的认可。

其实我曾经非常接近弃用知乎,这几年虽然一直从事情感咨询工作,但一直以来没在知乎认真发过内容。

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这次的内容受到了许多人的认可,那么我也会继续在知乎创作优质内容。

我个人更倾向于发表硬核知识类的情感案例分析,以及建立关于亲密关系的底层认知框架,这次的回答还算比较“踩热点”。

过往整理了许多一对一的咨询案例,没有在知乎上呈现,希望这些内容未来能对大家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