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穴按摩治病法@期指達人 期股雙贏的新聞台|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010-12-03 23:35:56| 人氣2,675|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經穴按摩治病法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經穴按摩治病法

經穴按摩可治療一些小疾病,只要學會正確的按摩法。須加注意的,任一經穴在按摩前,先把雙手密合,用力摩擦三十六次,可生靜電加強效果。
1.頭暈、頭痛--以柔和的動作,用手指和手掌按摩後頸左右各三十六次。
2.治療消化不良、胃炎--用另一隻腳的腳跟來按摩脛部的外側,從膝蓋的緊下方一直按摩到靠近腳脖處。
3.三失眠症--兩腳心併攏,相對按摩三十六次。
4.消除臉部皺紋--從顴骨經下頦及喉嚨,由上往下左右手交互微用力不斷撫摸三十六次。
5.腰酸背痛與感冒之預防--A:用食指左右橫著柔和地摩擦人中三十六次。B:用食指扭轉鼻頭。
6.神經痛、關節炎--把手掌放膝蓋上,左右來回轉圈揉搓。
7.急救心臟病--輕將患者小指拿起,用食指、拇指使勁揉其小指指甲兩側,揉完後再把手指關節揉開。
8.強化腎臟--把手掌放在腰部,使勁上下按摩三十六次。

 


穴位 主要功能


百會==>頭痛、高血壓、發熱、失眠、目眩、鼻疾、痔瘡、耳鳴、健忘、中風。
印堂==>流鼻血、目眩、頭痛、幼兒抽筋。
四白==>眼睛疲勞、臉部麻痺、三叉神經痛。
下關==>牙痛、耳痛、臉部麻痺或疼痛。
頰車==>臉部疼痛、下齒痛、牙床痛。

翳風==>重聽、暈車暈船。
大迎==>三叉神經痛、臉部抽筋、齒痛。
人迎==>高血壓、咳嗽、慢性支氣管炎、扁桃腺發炎、突眼性甲狀腺腫、呃逆。
扶突==>嘔吐、打膈、喉嚨痛、心悶、聲啞、甲狀腺病變、吞咽困難。
天柱==>後頭痛、頸項轉側不利、頸肌強痛、鼻塞咽腫、眼疾、增強記憶。

風池==>各種頭痛、頭暈、失眠、高血壓、結膜炎、近視、感冒、頸部疾患。
完骨==>眼睛充血、目眩、偏頭痛、扁桃腺發炎。
人中==>昏迷、休克、窒息、中暑、癲狂、牙關緊閉、臉部麻醉。
天突==>喉嚨痛、打膈、嘔吐、咳嗽。
氣舍==>胃痛、落枕、嘔吐、胸悶、胸痛、咳嗽。

肩井==>頸椎病、頸項部肌肉痙攣、落枕、肩背部疼痛、手臂麻木、中風後遺症。
肩骨禺==>五十肩、腕痛、手部麻痺。
中府==>心律不整、氣喘、咳嗽、感冒。
膻中==>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胸膜炎、冠心病、心絞痛、婦女乳汁過少。
巨闕==>胃酸過多、氣喘、神經衰弱、心理異常。
中脘==>急、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胃下垂、脾胃虛弱、消化不良。

神闕==>慢性腸炎、脫肛、腹脹、虛寒性胃痛、怕冷症。
天樞==>生殖器疾病、婦女病、容易疲勞、便秘、胃下垂。
大巨==>不孕症、腎炎、便秘、痢疾、坐骨神經痛、風濕病。
關元==>急性尿路感染、遺尿、盆腔炎、閉經、不孕、產後惡露不止、睪丸炎、遺精、陽痿、虛勞羸瘦。
氣海==>陽痿、遺精、早泄、子宮脫垂、婦女月事疾患、大便秘結、神經衰弱。

腰眼==>即腰部至臀部位。腎虛、遺尿、遺精、陽痿、早泄、慢性腎炎、月經不調、尿路感染、腰痛、神經衰弱、支氣管哮喘。
命門==>遺精、陽痿、痛經、月經不調、慢性腹瀉、腰痛、足部怕冷。
大腸俞==>痢疾、腸炎、腰扭傷、便秘、?骼關節炎、坐骨神經痛、腳麻痺。
小腸俞==>痢疾、腸炎、痔瘡、關節風濕、泌尿器官疾病。
腎俞==>腎炎、膀胱炎、食慾不振、坐骨神經痛、歇斯底里(此穴乃至百病之穴)。

胃俞==>各種胃病、消化不良、嘔吐。
脾俞==>營養不良、肝脾腫大、胃部疾病、全身乏力、失眠。
肝俞==>失眠、肝病、視力減退、目眩、中風。
三焦俞==>腸鳴、腹瀉、尿路感染、白帶過多、腰痛、尿滯留。
膈俞==>神經衰弱、失眠、心悸不定、氣喘。
肺俞==>呼吸系統功能失調、頸肩痛、皮膚病、幼兒疳積,肺虛自汗。

膏肓==>心跳、脅間神經痛、支氣管炎、氣喘、乏力、暈眩。
天宗==>五十肩、胸痛、脅間神經痛、肩胛部疼痛。
至室==>腰痛、坐骨神經痛、腿肚抽筋,痛捏可增強精力。
次?==>治坐骨神經痛有特效,兼治生理異常、怕冷、泌尿器官疾病、痔瘡。
長強==>治痔瘡有特效,可增強精力。
曲池==>感冒、高血壓、皮膚病、發熱、中暑、上肢痛、眼疾、牙痛。

尺澤==>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炎、咳嗽、皮膚搔癢或乾燥、肘關節內側疼痛。
手三里==>胃脘痛、腸鳴腸炎、腰背疼、牙痛。
神門==>心神不寧、心絞痛、神經衰弱、健忘多夢、精神疾病、便秘、心臟病。
勞宮==>神經衰弱、高血壓、心率過速或過慢、噁心嘔吐。
陽池==>糖尿病、神經痛、手部痛、手部關節炎。
合谷==>高血壓、耳鳴、眼睛疲勞、發熱頭痛、盜汗自汗、感冒。

梁丘==>胃痙攣、痢疾、膝痛、坐骨神經痛。
血海==>婦女病、變形性膝關節炎症、貧血。
陰、陽陵泉==>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疾病、腿抽筋、坐骨神經痛、腹脹腹瀉、膽囊炎、膽道蛔蟲、肝炎、水腫、婦女病。
足三里==>能治百病,如胃酸過多、胃下垂、半身不遂、高血壓、貧血、失眠等。
解谿==>便秘以及由此引起的頭痛、膝痛、頭面浮腫、下肢麻木,足踝關節酸痛。

衝陽==>過敏性體質、神經衰弱、食慾不振、腳痛。
然谷==>腳底痛、扁桃腺發炎、怕冷、生理不順。
委中==>坐骨神經痛、腰痛、背痛、關節風濕痛、流鼻血、高血壓。
承山==>小腿肌肉痙攣、坐骨神經痛、腰痛、痔瘡、脫肛、便秘。
三陰交==>更年期綜合症、泌尿系統疾病、生殖系統疾病、下肢內側疾病。

太谿==>腎臟病、扁桃腺發炎、中耳炎、便秘、足部風濕疼痛。
湧泉==>生殖器官疾病、腎臟病、高血壓、頭痛頭暈、咽痛失音、失眠、氣喘、增強精力。
太白==>消化不良、腳部冰冷、消化系統病。
足心==>頭暈目眩、五心煩熱。

 

 


導引回春功

導引術歷史十分悠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已有記載﹐《素問·血氣形誌篇》曰﹕“經絡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藥”。
導引益精法就是通過導引以使性功能旺盛的方法﹐千百年的實踐證明﹐這種方法是有強大的回春效果的。

  ■摩腎益精法

  腎主藏精﹐為人體生長、發育、生殖之源﹐生命活動之根﹐故中醫稱之為“先天之本”。通過按摩促進腎髒的氣血循環﹐就能達到腎精旺盛的目的。

  一、側身搓腎式

  □仰臥閉眼﹐兩手握緊放在身體兩旁﹐從口吐氣﹐從鼻吸氣。□嚮左橫臥﹐兩手的手掌摩擦產生溫熱。右手貼在背部的腰骨上﹐在背骨的右側部位﹙腎髒部位﹚上下摩擦30次。□嚮右橫臥﹐左右相反地做同樣次數。以上的□至□為一次﹐重複三次至五次。

  二、浸浴搓腎式

  □浸在浴缸內﹐兩腳嚮前伸直﹐或成彎膝端坐的姿勢。右手繞到背后﹐右手的拇指和食指揉搓右側腎髒位置的背后之內﹐重複30次。□左手揉搓左側腎髒30次。□接著﹐兩手的手掌貼在腎髒的位置﹐上下摩擦30次以上。重複3次至5次。

  三、按腹式

  增強膀胱的機能﹐以按腹的功法最有效。尤其是仔細摩擦肚臍下膀胱的部位最好。若實行腎髒一和二之處﹐還做按腹的功法﹐功效更顯著。

  四、尿道功法﹣﹣摩擦鼠蹊式

□仰臥閉眼﹐兩手握緊放在身體兩側﹐慢慢從口吐氣﹐從鼻吸氣。□雙手的手掌摩擦產生溫熱﹐雙手掌摩擦腳跟﹙鼠蹊部﹚30次。以此為一回﹐重複3回至5回。以上所述﹐雖然是恢複性機能的功法﹐同時也是器官失調疾病治療法。

  ■摩肝益腎法

  肝與腎同居下焦﹐為乙癸同源。肝藏血﹐腎藏精﹐精血互生。肝之經脈與生殖器官的聯繫尤為密切。《靈樞·經脈篇》曰﹕“足厥陰之脈……循股陰﹐入毛中﹐過陰器。”又說﹕“足厥陰之筋﹐其病……陰器不用。”故強肝榮筋亦可使性功能旺盛。

  一、摩擦強肝法

  □仰臥閉眼﹐兩手拇指在內握緊﹐放在身體兩側﹐慢慢從口吐氣﹐從鼻吸氣。□兩手的手掌摩擦產生溫熱﹐右手摩擦左邊最下面的肋骨30次。□左手摩擦右邊最下面的肋骨30次。以上的□至□為一次﹐重複3次至5次。

  二、按壓強肝法

  □浸在浴缸里﹐兩膝彎曲坐好﹐除了兩手的拇指之外﹐其余八指並攏﹐貼在左肋骨靠近胃的邊緣﹐手指嚮內側﹐指頭彎曲﹐把胃到肋腹的肉嚮腹部里面壓。同時從鼻吸氣﹐然后鬆手﹐同時從口吐氣。

  □兩手的指頭順著肋骨稍微嚮后側移動﹐兩根食指碰到肋骨的中心部位。如前所述﹐兩根手指壓腹部﹐壓到指尖可以進入肋骨的內側﹐同時從鼻吸氣。

  □放鬆手上的力量吐氣。雙手嚮腹部外側移動﹐兩手的手指並攏﹐貼在左邊最下端的肋骨靠肋腹之處﹐把腹部往肋骨的內側壓。同時從鼻吸氣。接著指尖從腹骨的內側放開﹐從口吐氣。

 以上的□至□兩手的指尖沿著肋骨﹐將腹部往內壓﹐從胃往肋腹重複壓3次。以此動作為1次﹐重複3次至5次。左側壓完﹐腹部的右側也用同樣方法按壓。左右次數相同﹐但一定要先從左邊開始。

  另外﹐指尖嚮腹內壓的時候﹐要稍微加點力量。最初指壓1公分即可﹐逐漸習慣之后﹐壓入2公分至3公分。起初不能壓入是內髒僵硬之故。

  健康的內髒柔軟而富彈性﹐持續這種功法﹐最快一星期﹐最慢一二個月﹐僵硬的內髒會變得相當柔軟。柔軟表示恢複健康。充分實踐的話﹐身體自能體會。

  做這種功法感到疼痛或不適﹐立即中止。先做功法一﹐持續做兩星期到一個月﹐等肝髒與內髒恢複后﹐再開始做這種功法。

  ■摩腹運丹法

  腹部為肝、脾、腎三髒所居﹐胃、腸、膀胱等腑所從屬﹐為任脈所轄﹐衝脈所發﹐帶脈所束﹐足三陰經及陽明經所統。是先天之本、后天之本的生化源地。故按摩腹部可促進肝、脾、腎功能旺盛﹐生機活潑﹐從而達到益精長壽目的。

  一、揉摩通腹﹕取坐位或仰臥位﹐以肚臍為中心﹐單手或雙手交替循腹部做環形揉摩。以右手操作為例﹐即著掌于上腹部﹐經左少腹部至小腹下部﹐再上右少腹達上腹部﹐嚮下揉摩到中腹部﹐以掌心對肝臍﹐為1次。左手則反其方嚮操作。雙手各10余次即可。

  可根據需要﹐如胸腹滿悶或脅下痞脹﹐則可配合推擦浴胸法﹐即由胸部或上腹部經中腹部推擦至小腹部﹐或自上腹部揉摩到少腹部。若屬中氣下陷、胃下垂病證﹐則應由小腹嚮上推擦揉摩。

  二、點振神闕﹕仰臥躺平﹐用中指振法在神闕部施術﹐自感腹部脹麻抖顫即可。亦可視需要選腹部要穴點振﹐如中脘、章門、天樞、氣海、關元等。

三、捏提肚皮﹕兩手同時用拇、食、中三指自鳩尾下沿任脈直達小腹部﹐逐一捏提肚皮﹐並配以抖動。亦可由下而上施術﹐往返3次。

  四、疊掌運丹﹕早晨端立清靜之處或睡前靜躺于床上﹐身體放鬆﹐心平氣和;左手在下﹐右手在上﹐雙掌重疊﹐內外勞宮相對﹐置放于小腹﹐以內勞宮對氣海穴部﹐以腕帶掌﹐由大魚際→掌根→小魚際→指掌成→大魚標做環形按壓36圈;再反其方嚮按壓36圈﹐小腹熱脹感即可。隨操作﹐意念應集中于此處﹐調呼吸﹐適當配以提肛動作。若做完此功可配合口內功鼓漱﹐待津液滿口﹐分3次吞咽﹐意送于小腹更好。本功可單練﹐久練可強精神﹐壯體魄﹐固本益壽。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

孫思邈,又被稱為藥王孫天醫,是中國古代著名的醫生,亦是氣功養生的實踐家。他在西魏時代出生,相傳他活到141歲才仙遊,可見他的長壽心得實在值得學習。

孫思邈少時因病學醫,博通經史百家學說,隋唐時曾推拒當官,唐太宗更親自上山拜會,名噪一時。不過,更為出名的,是他總結了唐代以前的臨床經驗和醫學理論,編成兩部醫學巨著:《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不說你或不知,原來孫思邈是中國四大發明:火藥的發明家。在《丹經內伏硫黃》一書中,記述他用硝石、硫黃和木炭混在一起,製成火藥。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又名耳聰明法


髮常梳

將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發熱,然後由前額開始掃上去,經後腦掃回頸部。早晚做10次。

頭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經常做這動作,可以明目袪風、防止頭痛、耳鳴、白髮和脫髮。

目常運

(a) 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後用力睜開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覆3次。

(b) 搓手36下,將發熱的掌心敷上眼部。

這動作可以強化眼睛,糾正近視和懶視。

齒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齒互叩,無需太用力,但牙齒互叩時須發出聲響。輕輕鬆鬆慢慢做36下。

這動作可以通上下顎經絡,幫助保持頭腦清醒,加強腸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玉津即津液、口水

(a) 口微微合上,將舌頭伸出牙齒外,由上面開始,向左慢慢轉動,一共轉12圈,然後將口水吞下去。之後再由上面開始,反方向再做一下。

(b) 口微微合下,這次舌頭不在牙齒外邊,而在口腔裏,圍繞上下顎轉動。左轉12圈後吞口水,然後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時,盡量想象將口水帶到下丹田。

從現代科學角度分析,口水含有大量酵素,能調和荷爾蒙分泌,因此經常做這動作,可以強健腸胃,延年益壽。

耳常鼓

(a) 手掌掩雙耳,用力向內壓,然後放手,應該有卜一聲。重覆做10下。

(b) 雙掌掩耳,將耳朵反摺,雙手食指?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彈後腦風池穴10下,卜卜有聲。

這動作每天臨睡前後做,可以增強記憶和聽覺
孫思邈養生十三法----2
面常洗

(a) 搓手36下,暖手後以後上下掃面。

(b) 暖手後雙手同時向外圈。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臉色紅潤有光澤,同時不會有皺紋。

頭常搖

雙手叉腰,閉目,垂下頭,緩緩向右扭動,直至恢復原位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覆。

這動作經常做可以令頭腦靈活,防止頸椎增生。不過,注意要慢慢做,否則會頭暈。

腰常擺

身體和雙手有韻律地擺動。當身體扭向左時,右手在前,左手在後,在前的右手輕輕拍打小腹,在後的左手輕輕拍打「命門」穴位。反方向重覆。最少做50下,做夠100下更好。

這動作可以強化腸胃、固腎氣、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後兩手交叉,圍繞肚臍順時針方向揉。當自己的身體是一個時鐘。揉的範圍由小到大,做36下。

這動作可以幫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脹。

攝谷道,即提肛

吸氣時提肛,即將肛門的肌肉收緊。閉氣,維持數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後呼氣放鬆。

這動作無論何時都可以練習。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相傳這動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養生功法。

膝常扭

雙腳並排,膝部緊貼,人微微下蹲,雙手按膝,向左右扭動,各做20下。

這動作可以強化膝頭關節,所謂「人老腿先老、腎虧膝先軟」。要延年益壽,要由雙腳做起。

常散步

挺直胸膛,輕鬆地散步。最好心無雜念,盡情欣賞沿途景色。

民間有個說法,「飯後走一走,活到九十九」。雖然有點誇張,不過,散步確實是有益的運動。

腳常搓

(a) 右手擦左腳,左手擦右腳。由腳跟向上至腳趾,再向下擦回 腳跟為一下。共做36下。

(b) 兩手大拇指輪流擦腳心湧泉穴,共做100下。

常做這動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壓、消除頭痛。腳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區。經常搓腳可以強化各器官,對身體有益。

 

 

尿失禁是許多婦女朋友的難言之痛,更嚴重的連小解也會疼痛,甚至有許多婦女雖然感覺尿失禁不舒服,但想到需脫下褲子看病,則猶豫不前,終究望之怯步。
馬偕醫院護理師蔡惠娟根據多年來臨床經驗表示,據最新的調查報告,亞洲婦女尿失禁的人口達到百分之十五,而國內的調查報告,十五至六十四歲的人口中有百分之十的女性有尿失禁的現象,六十五歲以上的人口更高達百分之二十八。輕度尿失禁的婦女還不只這個數字。所以身為一個現代女性,應該要了解尿失禁的原因以及如何防範。

尿失禁的原因

婦女尿失禁的原因很多,尿失禁及骨盆腔鬆弛發生的原因不外乎先天體質的因素、後天的懷孕生產、慢性的肺部疾病或從事勞力粗重性工作等因素,使支持骨盆腔臟器的韌帶鬆弛所造成,治療的方式有物理治療、手術重建及藥物等療法。輕度患者、不適合手術者或術後復發者,物理治療是理想的選擇。

物理治療包括「凱格爾運動」、生物回饋儀器補助法、荷重訓練法以及陰道電刺激法等,其中「凱格爾運動」是最簡單、經濟且省時的方法,困難點在於如何正確且有效的反覆執行以達到治療的效果,並持續長久。

其實尿失禁最重要的可能是骨盆腔肌肉的鬆弛,而且是最容易復健的,這也就是我們要談的「凱格爾運動」(Kegel's Exercises)。

「凱格爾運動」法(骨盆底肌運動法)

1. 第一階段:循序漸進。
察覺如何正確地收縮底肌:自行陰道指診、中斷小便法、簡易運動法(腳尖立起)

2. 第二階段:按部就班,持之以恆。
(1)收縮(及不收縮)臀部的肌肉向上提肛,運動全程照常呼吸,
保持身體其他部位的放鬆,可以用手觸摸腹部,不應有緊縮的現象。
 
(2)緊閉尿道、陰道及肛門口,此為感覺當尿急卻無法如廁時而需閉尿。
(3)保持骨盆底肌肉收縮五秒鐘,然後慢慢的放鬆五到十秒鐘後,重覆收縮。
(4)運動應每日至少三次,每個動作二十遍以上,持續二個月就可見到效果,
如果能持續 三至六個月效果更佳。

3. 第三階段:隨心所欲,駕輕就熟
(1)隨每天日常的活動來進行,強度可以逐漸增加。
 
(2)不論坐著、站著、躺著,都可以做,同時在工作、作家事等日常活動中,均可隨時做骨盆底肌肉收縮運動。

(3)每次排尿時,也可做數次使尿流中斷的骨盆底肌收縮運動。

(4)當妳在咳嗽、打噴嚏、大笑或跳躍時,應保持骨盆肌肉收縮。

初學者請在仰躺、兩腳膝蓋彎曲且分開的姿勢下練習,運動時會感覺到尿道、陰道及肛門口附近的肌肉有緊縮、向上提肛的動作。

另外有一種所謂的「會陰肌肉計」,透過這個裝置,讓醫生及患者可以觀察到骨盆肌肉收縮的強度及時間,以進行實際有效的骨盆底肌運動。這是一九四七年在洛杉磯執業的Kegel醫師發明的,Kegel醫師利用這個生物回饋裝置配合骨盆底肌運動成功治癒了三千名尿失禁病人中的百分之九十三,也因為他的成就,後來就把這種運動稱之為「凱格爾運動」。

 


中醫穴道按摩法 要你放輕鬆

中醫內科陳建平中醫師

在 中國醫學上人體就像一個小宇宙,大自然有春陽日照亦有冬雨綿綿之時,而人體亦然,或健康無恙或身體違和,故人體之元氣與大自然之天氣是相互呼應的。在中醫上將人體的內臟機能分為五臟六腑,為了維持五臟六腑的正常功能,其供給所需能源的循環通道便稱之為「經絡」。「經絡」是一連串的穴道連貫而成,經絡上的重要位置即是「穴道」。所以當人的內臟發生病變時,就會反應在其連貫經絡的穴道上,故我們若能在穴道上將這些反應審慎處理,就稱為「穴道治療」。

而「穴道治療」對那些症狀效果特別好呢?一般而言,對於非器質性的疾病,而僅有機能性不適的症狀,亦隨天氣季節發作的症狀,以穴道按摩效果甚佳。如頭暈頭重,頸項痛、五十肩、腰痛、咳嗽、氣喘、便秘、月經痛、疲勞症候群、高低血壓等。

一般常見的穴道按摩法約有:

* 【頭痛頭重】:百會、天柱、曲池。
* 【鼻塞、流鼻水】:百會、睛明、迎香。
* 【肥胖】:大椎、中脘、三陰交、湧泉、腎腧。
* 【肩背酸痛】:天柱、肩井、膈腧、合谷、足三里。
* 【頸部酸痛】:完骨、天柱、缺盆、肩井。
* 【眼睛疲勞】:絲竹空、睛明、曈子寥、攢竹。
* 【牙痛】:合谷、四白、翳風、大迎。
* 【高血壓】:百會、腎腧、中脘、三陰交。

 


防癌宇宙操的做法!(一)
醫星顧問莊淑旂博士指導 莊壽美老師主筆


須 事先準備一條「宇宙巾」,或者方便雙手掌握的布巾。

預備動作:雙腿併攏直立→膝蓋挺直→大腿內側肌肉用力收緊→提肛(縮緊肛門)→縮小腹→挺胸→舌頭頂住上顎、咬緊臼齒、緊閉雙唇→將布巾平行等長掛在脖子上。

第一節:
1. 右腳往前跨出一步,重心隨之前移,腰桿挺直固定(避免搖晃)。此時左腳腳跟自然提起,腳尖點地,雙手合掌、雙臂向前伸直平舉,將雙手手掌之虎口盡量打開,略高於肩,與頭成四十五度;兩眼看指尖處。

2. 雙手分開與肩同寬,掌心相對伸直,提肛、收腹展胸,吸氣,咬緊臼齒,緊閉雙唇,舌尖頂住上顎。頭向後仰,拉直脖子,甲狀腺通暢,兩眼由掌心之間望向藍天,手臂伸直。

3. 雙手上舉,以肩膀為中心,前後十五度擺振十六次,用肩膀的力量牽動全手擺動,先向後擺,再以放鬆彈回前面,以刺激雙腋下淋巴腺。

4. 雙手放下,還原到1.的動作。

5. 右腳收回,換左腳重複做abc各步驟動作。

6. 頭部慢慢由右至左及由左至右各繞一圈,每圈各為八拍,左右共十六拍,做得越慢越好,幅度越大越好,有如頭上繫條繩子劃一大圓圈。此繞頭運動叫作「搖天柱」,可打通全身上下氣血及前後任督二脈,使氣血更暢通,此動作可隨時做,使頭腦更加清晰。
--------------------------------------------------------------------------------


防癌宇宙操的做法!(二)
莊壽美老師

第 二節:本節動作與第一節大致相同,但掌心方向改變,頭部活動也改為肩部活動。

1. 右腳往前踏出一步,重心前移,腰部固定勿搖晃,左腳跟自然提起,腳尖著地。雙手虎口張開併貼,掌心向下,食指緊貼,大拇指緊靠並朝下,雙臂向前平舉略高於肩,成四十五度。

2. 雙手慢慢分開,上舉到頭部,掌心向前,與肩同寬。
雙手上舉的同時,提肛、收腹展胸,咬緊臼齒,雙唇緊閉,舌尖頂住上顎。
收腹展胸時,同時吸氣,頭部慢慢向後仰,兩眼由雙手間望向天空,手臂要伸直。
3. 雙手上舉以肩部為中心,前後擺動約十五度,擺振十六次。(如第一節)

4. 雙手慢慢放,還原到a.的動作。

5. 右腳收回,換左腳繼續做上述相同的動作。

6. 雙肩由前向後,及由後向前各環繞四圈,也就是向前縮肩→向上聳肩→向後展肩,讓肩膀前後各打圈子四次共十六拍。此繞肩動作進行時,腎臟會隨之上下充分的運動與刺激,使腎氣、腎水充裕,對健康極有幫助。
--------------------------------------------------------------------------------

防癌宇宙操的做法!(三)
莊壽美

防 癌宇宙操第三節的動作除了掌心方向改變之外,同時加上「指尖壓掌心」及兩腳尖踮起的動作。

1.先用右腳往前踏出一步,重心前移;腰部固定勿使搖動。左腳尖著地,雙手手背相對靠攏、掌心向外,雙臂高舉至略高於肩,與頭部呈成四十五度,兩眼直視指尖。

2.雙手分開上舉,手背仍然相對,虎口打開,提肛、收腹展胸,緊咬臼齒,舌尖頂住上顎,頭後仰,以刺激頸部甲狀腺。手臂上舉伸直用力扭轉,雙手掌心向外前後擺振十六次。


3.雙手慢慢放下,恢復到步驟一的動作。右腳收回,換左腳繼續做123的動作。

4.雙腳併攏、踮起腳尖站立,以刺激足尖之末梢神經,雙手屈肘靠於腰際。掌心向上,雙手與胸同高,指關節循序彎曲,指尖壓掌心之勞宮穴,可通達肺部,活絡肺部功能,同時指尖末梢神經也充分刺激到,故氣血會更加通暢。

5.腳跟著地,讓腳掌充分吸收地靈之氣,同時雙手手指張開,虎口也盡量打開。

6.與4.5的動作相同,反複做四次,共十六拍。
--------------------------------------------------------------------------------
 

防癌宇宙操的做法!(四)
莊壽美


第 四節:本節動作對於改善胃不舒服、食欲不振有良好效果,若與第五節動作一起做,並可幫助青少年發育得更好。

1.雙腳併攏,全身伸直,雙手前伸,掌心向上,布巾掛在頸項間,布巾兩端置於指間「虎口」處,用拇指壓緊布巾,此時雙手屈肘,兩肘須緊靠於腰際,指尖向前,雙手與胸圍同高。

2.雙手慢慢上舉並且向後移,拇指仍壓緊布巾,並將布巾由脖子上舉至頭頂上方,再由頭頂越過頭部挪至正前方之後,兩手伸直。此時掌心向上,布巾仍置於指間虎口處。

3.兩手同時將手指關節循序彎曲,指尖壓掌心的「勞宮穴」,以刺激掌心。此時仍須握緊布巾。雙手手臂先向裡轉,再向外翻轉,掌心向外,此時手背、手心都有布巾。雙手用力拉緊布巾,再用力伸直,勿使鬆懈,同時握緊拳頭,抓緊布巾並以指尖刺激掌心。

4.手指併攏、握拳,抓緊布巾,雙手手臂再由裡向外盡量翻轉,手肘不彎,掌心向外,將布巾再度拉直。掌心向外時,手肘自然隨之向外,此時,手臂自然會用力,你將明顯感覺到由拳心處有一股力量,在拉動手臂內側肌肉,這個動作的目的,也是在刺激平日很少活動的肌肉。

5.握有布巾的雙手伸直上舉,臉向上看,微向後仰。

6.雙腳後跟提起,踮立,腳趾用力壓地。提肛、收腹、展胸、咬緊牙根,緊閉雙唇,舌尖頂住上顎。這是拉伸甲狀腺、淋巴腺、橫隔膜、鼠蹊腺的運動,手足的末梢神經及其他平常很少用到的肌肉也會刺激到,同時會促進全身淋巴及血液的循環。
--------------------------------------------------------------------------------


防癌宇宙操的做法!(五)

 

第 五節:

1. 維持第四節f 的姿勢,亦即腳後跟提起,踮立、腳尖壓地的姿勢。
2. 由右腳開始,一步一步慢慢地往前以直線方式前進。

每一步停留四拍,初學者每次走十二步至六十步,呼吸可順其自然。
做完以上五節後,再以俯地趴臥姿勢稍做休息,還可同時排出體內廢氣(放屁)。

 


楊心怡
過去,氣喘患者視運動為禁忌,但現在醫學已證實運動有其療效。國泰醫院物理治療組長簡文仁建議,氣喘患者平時不妨常練氣喘操,除可預防病發外,在緊急發作時,也能舒緩發作的程度。
簡文仁指出,氣喘操有三個要點,
包含腹式呼吸的練習,可減少呼吸時的耗氧量,也可鍛練呼吸效率,尤其強調呼氣更甚於吸氣;
再者就是放鬆,在放鬆狀態下,可加長深呼吸,以增加胸廓的延展性,強化肺活量。
最後便是依氣喘程度,作漸進式的肌力及心肺耐力訓練,使氣喘的發作門檻逐步提高。
簡文仁提供三招氣喘操供參考。
第一招:用鼻子吸氣,嘴巴做圓唇狀吐氣,如此可控制吐氣的長度和量,在心中默念一、二、三、四;能拉得又細又長最好,呼氣與吸氣之比為二比一,不必急著吸氣。
第二招:閉眼調息深呼吸,這是要強調全身放輕鬆的作用。雙眼微閉,以舒緩臉部的肌肉,牙齒微分,以舒緩聶肌和頰肌;雙肩雙手放軟,勿使僵硬,如果放不下,可稍為抖動,使處在最低能的狀態。
第三招:
(一)山形上下左右轉:雙肘彎起九十度,擴胸放置兩旁,和頭部成一山形,掌心相對,為起始姿勢。
(二)上下推拉:雙手向上推掌,如頂天般,再握拳向下拉,作肩頸部的動作。
(三)左右轉身:雙手握拳,保持山形姿勢,做左右轉身的動作,可擠壓胸廓,強化換氣的功能。
(四)前後開合:雙肘由兩旁向前合攏,雙前臂併攏,雙掌心朝臉,再分開向後挺擴胸,以做胸廓的開合動作。

 


經常捶背可行氣活血 提高免疫力
 
 
  捶背可以行氣活血,舒筋通絡。因為背部脊柱兩旁共有53個穴位,這些穴是聯絡臟腑的通路,捶打可以刺激調節臟腑的功能,可治療某些疾病。
  
  現代醫學也證明,人的背部皮下有大量功能很強的免疫細胞,由於自己的雙手平時不容易觸及背部,所以這些有用的免疫細胞處於“休眠”狀態。捶背時,刺激這些細胞,激活了它們的功能,通過神經系統和經絡傳導,促進全身的血液迴圈,增強內分泌與神經系統的功能,提高機體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捶背方法簡單,通常有拍打法和擊法兩種,均沿脊柱兩側進行。前者用虛掌拍打,後者用虛拳叩擊,手法要均勻,宜輕不宜重,力求動作協調、節奏均勻和著力富有彈性。如此自上而下或由下向上輕拍輕叩。
可自己操作,也可請別人幫忙,每分鐘60至100下,每日一至二次,每次捶背時間以30分鐘為限
 

 


摩法與痛捏法

希臘的哲學家艾皮科蒂塔曾說:「哲學的要旨在使人生活時,能儘量少依賴外在的事物,而得到幸福和快樂。」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at a man should so live that his happiness shall
depend as little as possible on external things----Said by Epictetus)
按摩,正與此種理念相契合。按摩穴道、腳掌和手指都可以產生治病健身的功效。按摩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可靠、簡便易行。既舒服又沒有注射和針灸的恐怖,也沒有用藥的麻煩和副作用。

按摩不必花什麼錢,就可以強身健體。有效實施後,不僅減少病痛,每年還可以省下一大筆醫藥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例如:救人危急、濟助貧病、助學放生等等。
按摩的次數多少不拘,時間也可以隨意安排。假如能養成習慣,每天早晚按摩兩次,持之以恆,效果必然非常顯著。
下面我們引用蔡耀培先生編的《經穴按摩健身法圖說》來介紹按摩經穴與治病的關係。奉獻給讀者。
A 頭頸按摩法
此部分對於長期在電腦前或伏案工作的人員及中老年人,尤為適宜。
1. 頭部按摩
方  法:雙手密合,用力摩擦三十六次,(此時已溫熱,帶有靜電),然後將雙手全部手指,從前額鬢毛起,一直到後脖頸,稍微用力摩擦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百會、風府、風地
功  效:防治頭疼、暈眩、禿頭、高血壓、視力減退等。
2.後頸按摩
方  法:兩手如上擦熱後,將兩手指掌慢慢柔和地,按摩後頸部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風府、啞門、風池、天柱、完骨、天窗等
功  效:防治神經機能障礙、頭暈、肩膀僵硬等。
3.睛明指壓
方  法:兩手摩熱後,用兩手中指和無名指,放在兩眼上下眼皮,輕壓眼球,使左右轉動共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睛明、系竹空、瞳子?等
功  效:防治一切眼疾,如遠視、近視、白內障、結膜炎以及眼角皺紋。
B 耳部按摩法
1.耳根按摩
方  法:兩手擦熱後,用兩手食指和中指,夾住兩耳朵,就耳根部,用力上下摩擦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顱息、?脈、醫風、耳門、聽宮、聽會等經穴
功  效:防治耳疼、耳鳴、耳炎等
2.耳廓按摩
方  法:兩手擦熱後,用兩手掌各捋左右耳廓,前後左右細心各捋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經一切內臟經穴
功  效:防治一切耳病及各內臟四肢毛病。
3.打天鼓
方  法:先將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屈下,再把耳廓掩在耳穴上,即將此屈下的手指,壓在耳廓上,然後將食指彈打耳後頭骨十次,打時答答做響。
功  效:分泌荷爾蒙,防治老化。
4.耳廓揉搓
方  法:兩手擦熱後,用兩手抓住兩邊耳廓,普遍揉搓三十六次,然後再把食指指頭插進耳穴,使勁旋轉十次,最後再把食指堵掩耳穴,用力壓迫兩三秒鍾,急速拿起,如此連續亦做三十六次。

功  效:防治一切耳病。


按 摩 法 與 痛 捏 法
(一) 希臘的哲學家艾皮科蒂塔曾說:「哲學的要旨在使人生活時,能儘量少依賴外在的事物,而得到幸福和快樂。」 (The essence of philosophy
is that a man should so live that his happiness shall depend as little as
possible on external things----Said by Epictetus) 按摩,正與此種理念相契合。
按摩穴道、腳掌和手指都可以產生治病健身的功效。
按摩最大的好處就是安全可靠、簡便易行。
即舒服又沒有注射和針灸的恐怖,也沒有用藥的麻煩和副作用。 按摩不必花什麼錢,就可以強身健體。
有效實施後,不僅減少病痛,每年還可以省下一大筆醫藥費,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例如:救人危急、濟助貧病、助學放生等等。 按摩的次數多少不拘,時間也可以隨意安排。
假如能養成習慣,每天早晚按摩兩次,持之以恆,效果必然非常顯著。 下面我們引用蔡耀培先生編的《經穴按摩健身法圖說》
來介紹按摩經穴與治病的關係。奉獻給讀者。
(一)經穴按摩法
 
 A  頭頸按摩法 
此部分對於長期在電腦前或伏案工作的人員及中老年人,尤為適宜。 1. 頭部按摩 方法:    雙手密合,用力摩擦三十六次,(此時已溫熱,帶有靜電),然
後將雙手全部手指,從前額鬢毛起,一直到後脖頸,稍微
用力摩擦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百會、風府、風地 功效:    防治頭疼、暈眩、禿頭、高血壓、視力減退等。
  
2.後頸按摩 方法:    兩手如上擦熱後,將兩手指掌慢慢柔和地,按摩後頸部三十六
次。 經過經穴:風府、啞門、風池、天柱、完骨、天窗等 功效:     防治神經機能障礙、頭暈、肩膀僵硬等。
  
3.睛明指壓 方法:     兩手摩熱後,用兩手中指和無名指,
放在兩眼上下眼皮,輕壓眼球,使左右轉動共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睛明、系竹空、瞳子?等 功效:    防治一切眼疾,如遠視、近視、白內障、結膜炎以及眼角皺紋。

 

按 摩 法 與 痛 捏 法(2)


按 摩 法 與 痛 捏 法
(二) B 耳部按摩法 1. 耳根按摩 方法:    兩手擦熱後,用兩手食指和中指,夾住兩耳朵,就耳根部,用
力上下摩擦三十六次 經過經穴: 顱息、?脈、醫風、耳門、聽宮、聽會等經穴 功效:    防治耳疼、耳鳴、耳炎等  2. 耳廓按摩 方法:   
兩手擦熱後,用兩手掌各捋左右耳廓,前後左右細心各捋三十
六次。 經過經穴:經一切內臟經穴 功效:    防治一切耳病及各內臟四肢毛病。  3. 打天鼓 方法:   
先將兩手中指、無名指、小指屈下,再把耳廓掩在耳穴上,即
將此屈下的手指,壓在耳廓上,然後將食指彈打耳後頭骨十次,
打時答答做響。 功效:    分泌荷爾蒙,防治老化。   4.耳廓揉搓 方法:    兩手擦熱後,用兩手抓住兩邊耳廓,普遍揉搓三十六次,然後
再把食指指頭插進耳穴,使勁旋轉十次,最後再把食指堵掩耳
穴,用力壓迫兩三秒鍾,急速拿起,如此連續亦做三十六次。 功效:    防治一切耳病。
 

 

 

解決最常見的8大毛病
中國醫藥大學創辦人陳立夫享壽103歲,他的養生秘訣之一就是練八段錦以及每天晨起淋浴按摩全身。

你想起而效尤,最擔心沒有足夠時間按摩全身嗎?沒關係,《康健》整理出現代人常見的8大問題,教你按對穴位,揮別疼痛。

一、頭痛:百會穴能解大部份頭痛

戶外高溫炎熱令人頭暈,一進到室內低溫的冷氣房,原本擴張的血管、肌肉瞬間收縮,更令人頭痛難耐。

此時可以按壓頭頂的百會穴(兩耳往上交會至頭頂),能讓全身氣血通暢。

手腕的神門穴(仰掌、握拳,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則有鎮定放鬆的效果。

大家熟知的太陽穴(在眉尾和眼角之間的凹陷處),可以緩解側邊頭痛的困擾。
而痛偏在前額,試試按摩合谷穴(將大拇指第一指節的橫紋,貼放在另一手的虎口,大拇指的指尖處往下壓,就是合谷穴)。

 如果是後腦疼痛,可將雙手抱頭按壓「風池穴」(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舒緩症狀。

二、眼睛疲勞:順著眼框骨按摩眼部周圍至感覺痠脹

 長時間盯著電腦、電視、看書、看文件,眼睛酸澀難受,可按壓眼部四周的穴位緩解。循著眼眶骨,由雙眼內上眼角往外,輕輕按壓眉毛內側的纘竹穴、眼睛內側的睛明穴、眼睛下緣落淚處的承泣穴、額頭兩側的太陽穴等,直到感覺痠脹即可,能改善眼部的血液循環,並且刺激整個眼部周遭肌肉,舒緩不適。

 ◎貼心提醒,眼壓高、青光眼、高血壓者或眼睛有紅腫熱痛時,切忌按摩穴道。

三、過敏性鼻炎、咳嗽:迎香治鼻炎、少商平咳嗽

有過敏體質的人夏天待在冷氣房症狀將更明顯。低溫會刺激鼻腔、氣管,尤其藏污納垢的冷氣濾網蓄積大量塵蟎,容易誘發呼吸道問題,不停流鼻水、打噴嚏、咳嗽。

》過敏性鼻炎的症狀緩解可刺激迎香、印堂穴。迎香穴位於鼻翼外緣的法令紋處,印堂穴則在兩眉頭中間,兩個穴道都能散鼻部鬱熱,按壓至感覺發熱即可解決困擾。

》至於喉嚨痛或咳嗽,試試天突穴及少商穴。天突穴位於胸骨柄上緣中部微凹處,是氣息出入的要塞,可平喘、化痰、理氣。少商穴屬肺經,位於大拇指指甲根部內緣,是治療咽喉症狀的特效穴,能緩減咽喉疼痛。

另外,平時保健可以按壓風池穴,位於脖子與後腦交接處的凹陷,約在髮際之上,風池穴走膽經,幫助清熱。

四、肩頸痠痛:大範圍按摩肩頸及上背部

肩頸僵硬痠痛幾乎是每個上班族的困擾。

》解除頸部的不適,可雙手抱頭按風府及風池穴。風府穴在後腦髮際往上約1指幅中央處,風池穴則位於後頸部兩側,髮際與脊椎外側筋處,是頸部肌肉起點。

 台北市立聯合醫院中醫醫療部針灸科主任吳建隆提供簡易方法,從風池穴循著髮際慢慢按到耳朵,「之中有許多穴道,都能放鬆頸部。」

 》舒緩肩部僵硬,可試試天宗穴,位在上背部,約在肩胛骨的中央,取穴方法是上半身直立,左手貼在右肩二分之一處,手指自然垂直,中指指尖碰到的點就是天宗穴。

 不過如果背部穴道自己按不到,可以請家人朋友幫忙。例如常用的肩井穴,一人坐著,另一人站在背後雙手前臂放在背按摩者坐的肩井穴(在耳朵垂直與肩膀交會處)前後推壓,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針傷科主任陳萍和建議。

 也可請自己家人在上背部做大範圍的按摩,觸碰到的肩中俞、肩外俞穴都能緩解緊繃的肌肉。

五、腸胃功能失調:順時針按摩肚臍周圍的穴道

現代人多多少少都有腸胃功能失調的毛病,雖不是大病,但症狀發作時相當惱人。
》脹氣令人坐臥難安,按壓內關穴及天樞穴有助消除脹氣。內關穴在手腕橫格紋以上距三指處,以大拇指用力按壓,不適感會逐漸消失。而天樞穴在肚臍左右兩邊2寸(約3指)處,可促進腸胃蠕動。

》便秘時,以指尖按壓中脘穴(肚臍正上方4寸處)、孔最(肘橫紋下4寸處)、天樞穴、合谷穴,都有助腸胃收縮。或者依照升結腸(右腹部從下往上)、橫結腸(肚臍上方由右到左)降結腸(左腹部從上往下)順時針方向搓揉,會按到腹部促進腸胃蠕動的穴道,也有助排便。

》胃痛先別急著吞胃藥,按摩或熱敷足三里(膝關節下方3寸)、按壓中脘穴、天樞穴都能減輕疼痛。

至於平時腸胃功能的保養,可按摩脾經和足三里穴,強化腸胃功能,脾經為足部大拇趾外側至小腿中央,由下往上輕壓或熱敷5~10分鐘。

六、生理期不適:三陰交能止痛去寒

不少女性飽受經期紊亂、經量過多、經痛的折磨,有些人甚至要吃止痛藥才能減輕疼痛。

》經痛時試試看刺激行間穴、三陰交。行間穴位於雙腳足大趾與二趾之間,能幫助打通肝經,有助解除肝氣鬱滯之害。

 而位於腳外踝上方距離4指寬、在小腿脛骨內側的三陰交,是脾、肝、腎三經經過的交點,經期間單純只有腹痛的人,應該是寒氣太重、凝結小腹,刺激三陰交可以去除體內瘀血,生新血,止痛、去寒。

 》其他生理期的困擾,可以試試按摩足部太溪(補腎陰,位於內踝尖和足跟上大筋的中點)、足三里(補氣)、等穴道,均可解決生理周期不穩定。

七、手腳冰冷:湧泉穴促進血液循環

體質虛寒,血液循環不良,經常手腳冰冷的人,長時間待在冷氣房,呼吸道及腸胃都會有問題,尤其是老人家下肢冰冷,是導致心、腦血管病症爆發的主因之一,陳萍和說。

按壓湧泉(可滋陰補腎,腳掌底前半凹陷處,第2、3腳趾趾縫延伸到足跟連線約三分之一處)、關元(肚臍下3寸)、足三里都能促進血液循環,減少不舒服的症狀。

湧泉穴更被稱為「長壽穴」,是腎經的首穴,《皇帝內經》中說:腎出於湧泉,湧泉者足心也。也就是腎經之氣如源泉之水,來源於足下。常常按摩湧出穴能防治哮喘、失眠多夢、頭暈、頭痛等多種困擾,中國醫藥大學中醫所教授林昭庚甚至認為,「腳底的穴道只要認識湧泉穴就足夠了。」

八、失眠:合谷、神門穴幫助安神

台灣有四分之一的人睡不好。按壓穴道有助氣血運行順暢,幫助你入眠。

先試試神門穴,取穴方法是仰掌,握緊拳頭,手掌緣靠近小指側,腕橫紋上的凹陷即是穴位,以以拇指掐按穴位,能鎮靜安神。

合谷穴能行氣止痛、內關穴友寧心安神,理氣鎮痛,紓緩心悸、胸悶及失眠症狀的效果。
◎一分鐘教室:按壓穴道到底幾次最好?

目前中醫界並沒有準則,但共識是按壓穴道若為保健目的,以一次按壓15~20秒,再休息5秒,反覆做10~15分鐘,若為解除疼痛,則要持續按壓到感覺痛點有舒緩跡象。力道要按到感覺,但不至於疼痛難受。

 敲打經絡跟按穴道效果是一樣的。取穴時,1寸為一指寬(拇指)、1.5寸為兩指寬、2寸為三指寬。

台長: 期指贏家
人氣(2,675)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健康樂活(醫學、養生、減重) | 個人分類: 養生雜記 |
此分類下一篇:吃蔬菜就能延長壽命
此分類上一篇:電解質熱飲治癒過敏鼻炎及氣喘的經驗談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