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達尼號頭等艙設施

本頁使用了標題或全文手工轉換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英國皇家郵輪鐵達尼號頭等艙擁有眾多當時被認為是最好的設施,一如白星航運公司極盡舒適與豪華的名聲所反映的那樣。與那些追求華麗裝飾的法國德國競爭對手相比,鐵達尼號更注重舒適柔和的優雅,就如英國莊園及豪華酒店風格一般。鐵達尼巨大的體積使她擁有了非同尋常的大房間,所有房間都配備了舒適、衛生、方便的最新技術。包間和公共空間煞費苦心地重現了歷史風格,並對細節和準確性精雕細琢。此外,還有各種各樣的娛樂和體育設施,在航行之中提供了充足的娛樂機會。

雖然她和姊妹船及前任皇家郵輪奧林匹克號相似,但鐵達尼號還提供了額外的頭等艙,增廣了公共房間,並進行了無數微小的改進,以提高她的豪華與舒適程度。

鐵達尼號剖面圖

位置[編輯]

大部分頭等艙設施和居宿都位於鐵達尼號上層建築的上甲板上,那裡發動機的振動和噪音是最低的。整個A甲板以及大部分B和C甲板專門用於頭等艙的娛樂和住宿。頭等艙設施位於F甲板以上的每一層,這意味著頭等艙乘客享有的空間遠遠超過船上二三等艙的乘客。

住宿條件[編輯]

鐵達尼號B59號客廳

鐵達尼號提供了當代遠洋航班上最好最奢華的頭等艙住宿條件。最便宜的頭等艙票價是23英鎊(相當於2017年的2484英鎊),其中尚不包括餐飲費用。[1] 在旅行旺季,一套套房的價格則在400到870英鎊(2017年43,200到93,960英鎊)不等。鐵達尼號上最昂貴的住宿價格相當於2017年的116,000美元。[1][2]

裝飾與規格[編輯]

B,C甲板上的包間裝飾風格多種多樣。每扇門上都貼著一個標籤,寫著該房間的風格,包括路易十四英語Louis XIV Style路易十五英語Louis Quinze路易十六英語Louis XVI Style風格、帝政風格喬治亞式風格詹姆斯一世時期風格英語Jacobean architecture文藝復興風格[3] 還有許多精心雕刻的鑲板、飾面和用桃花心木無花果木核桃木櫟木以及緞木英語Satinwood等進口木材製成的鑲嵌物。出於對歷史細節的注重,哈蘭德與沃爾夫造船廠的設計師和手工藝大師對每件家具、燈具、室內裝潢和木製品都進行了極其細緻的重現。頭等艙幾乎占據了全部B甲板和C甲板,並占據了A、D、E甲板上很大的部分;還有幾間頭等艙室在船的主甲板上,位於前面的主樓梯和船長宿舍之間。[4] E甲板部分房間和船艙可在頭等艙和二等艙之間互換,這意味著在超訂或需求過高的情況下,可以將部分艙室優先分配給其中一個。[5] 該甲板右舷只有頭等艙和二等艙,左舷為三等艙和船員艙。

在奧林匹克號上為環繞B甲板的走廊的一片地方,在鐵達尼號上被改建為額外的大型特等艙,這是船上最好的艙室。許多房間都有私人入口、獨立的僕人區、與之相接的門和配套的浴室;他們可以偕同家人及僕人分組登記。總共有約330個頭等艙,其中100個是單人艙。[6]

頭等艙主要是是單鋪或雙鋪的房型,設有梳妝檯、馬鬃沙發、衣櫥和大理石桌面盥洗台。雙層臥鋪艙室的架子上有傾斜的臉盆,可以摺疊起來放進櫥櫃以節省空間。[7] 許多主床上還懸掛了額外的床鋪,可以摺疊起來靠在牆上。[7]特等艙增大了房間尺寸,並設有雙人床、內置衣櫥和舒適的座位區;而單鋪間則與A甲板上的同類房間一致,相較於B、C甲板上奢華的時期套房,顯得更為樸素。在大多數床的上面有一個有呼叫按鈕的電源插座,可以召喚一名侍者、一盞檯燈或是一個用來存放小物品的金屬網籃。雖然鐵達尼號是集中供熱的,但所有頭等艙都裝有電熱器,以提供額外的溫暖,乘客還可以向乘員提出要求以獲得電熱毯。[8]

設施及便利條件[編輯]

按照當時的標準,通常頭等艙的浴室設施是公用的。在按性別分開的通道上,可以看到帶有照明指示牌的公共廁所。乘客可以通過通知乘務員來洗澡,由乘務員來規劃浴缸。由於需要節約有限的淡水供應,浴室提供了海水,只有私人浴室淋浴間使用的是淡水。[9]然而鐵達尼號乘客私人浴室的比例令人印象深刻,超過了1912年的任何一艘船隻。實際上,B和C甲板上的所有套房都有配套的浴室。

雖然被褥每天都在更換,但由於淡水供應有限,船上沒有洗衣店。乘客可以要求熨燙衣服及擦亮鞋子,費用很低。早茶和糕點可在房間裡提供給乘客,但並沒有現代意義上的客房服務——乘客們須到餐廳去吃完整的早餐和其他餐點。[10][11]

客廳套房[編輯]

B甲板的客廳套房,B58號特等艙

鐵達尼號與奧林匹克號上頭等艙最輝煌的居宿為B,C甲板上的四間客廳套房,位於在主樓梯旁邊。其中B甲板上的兩間套房被宣傳為豪華客廳套房及豪華漫步套房,因為它們都配有一條50英尺(15.24米)長的私人漫步走廊。漫步甲板與頭等艙舷梯入口相連,使得全船上最富有的乘客可以直接將大量行李放進房間。客廳套房有兩套大臥室、兩個衣櫥、一間私人浴室、一間盥洗室和一處寬敞的客廳。[12]客廳也非常奢華,可用來接待少量客人。每間套房都有一處壁爐,一張大型牌桌,毛絨沙發和椅子,餐具櫃以及寫字檯。

兩個私人漫步甲板為鐵達尼號獨有,其使用半方材的都鐸風格英語Tudor Revival architecture鑲板,柳條的躺椅、沙發、桌子,以及盆栽植物進行裝飾。白星航運的董事長J·布魯斯·伊斯梅住在鐵達尼號左舷的豪華套房,美國女性百萬富翁夏洛特·德雷克·卡德薩英語Charlotte Drake Cardeza太太偕同她的兒子及隨行人員住在右舷套房。[13]

殘骸內的狀況[編輯]

自從鐵達尼號被發現以來,對頭等艙的探索相對較少。只有船頭主樓梯英語Grand Staircase of the Titanic的狀況一直為人知曉。因為艙室皆由松木和柚木搭建而成,所以許多艙室之間的牆壁都已經被腐蝕,留下了一大堆纏在一起的電線,厚重的淤泥和殘骸對遙控潛水器而言非常危險。2001年,詹姆斯·卡麥隆拍攝《深淵幽靈英語Ghosts of the Abyss》時探索了那些最著名乘客的船艙,包括亨利·S·哈珀英語Henry S. Harper莫莉·布朗伊迪絲·羅素英語Edith Rosenbaum。布魯斯·伊斯梅豪華套房客廳里的亞當式英語Adam style大理石壁爐,以及卡德薩夫人套房客廳里的鍍金路易十六風格英語Louis Quinze壁爐,都有拍攝出了出色的畫面。[14]伊斯梅的私人走廊也被發現,自船沉沒以來,這些獨特的半木鑲板的殘跡為首次發現。

特等艙里遺留下來的常見物件包括桌子及其他硬木家具、摺疊的床鋪、鍍銀燈、門、黃銅床架,甚至還有原封未動立在那裡的衣櫥。在殘骸區域中,散落著數百件來自頭等艙的物品,這些物品是在船隻斷裂時傾瀉下來的。

運動設施[編輯]

健身房

鐵達尼號上擁有眾多運動與休閒設施,包括:

健身房[編輯]

頭等艙健身房位於救生艇甲板右舷前方的主樓梯後部。這個房間燈光明亮,鋪著白色的橡木鑲板和瓷磚地板。入口正對的牆面上是一處橡木雕花裝飾的奧林匹克號剖面圖,圖文並茂,還有一張地圖,描繪了白星航運公司在世界各地的航線。這裡還裝有於威斯巴登製造的最先進的健身設備,包括電動駱駝、兩隻電動馬、一台划船器、一台舉重機和固定自行車。[15]

工作人員T·W·麥克考利為永久體育教練,他協助乘客使用這些設備。和鐵達尼號上的其他娛樂設施一樣,健身房以下幾個時段開放,按性別和年齡分開:

  • 下午9點 – 午夜12點:只對女士開放
  • 下午1點 – 下午3點:只對兒童開放
  • 下午2點 – 下午6點:只對男士開放

健身房周圍甲板上房屋的屋頂早已倒塌,該房間本身也正向下面的甲板下沉;儘管如此,牆壁上的木鑲板仍舊可以辨認,一些健身器械亦是如此。

土耳其浴室[編輯]

鐵達尼號土耳其浴的冷藏室

沿著F甲板右舷有一個水療中心,供頭等艙乘客使用,這是一間土耳其浴池。除鐵達尼號以外,只有白星航運的亞得里亞號英語RMS Adriatic (1906)與奧林匹克號 (1911)上擁有土耳其浴室。[16] 其有溫室、涼室、熱室、蒸汽室、電浴室和兩間提供按摩的洗髮室。

洗浴時間隨性別而分開,女士可於上午9點至午夜12點洗澡,而男士則在下午2點至6點之間。進入浴室每人需支付4先令或者1美元。[17]

涼室是土耳其浴室的特色,其採用摩爾和阿拉伯風格進行裝飾,讓人聯想起土耳其浴。牆上裝飾著光滑的藍綠色瓷磚,雕刻精美的柚木和青銅燈。靠牆是一個大理石飲水機。天花板向內凹進,並漆成深紅色,還有鍍金的橫梁和懸掛的燈籠,柱子以柚木裹在外邊。[18]這些舷窗被經過雕刻的開羅窗簾遮掩住,門廊以鍍金的半圓屋頂裝飾,充滿異國情調。整個房間裡都是用來放鬆的柚木摺疊椅、大馬士革的桌子和鋪著墊子的躺椅。也有一些小的帶窗簾的隔間用於更換。

殘骸內的狀況[編輯]

浴室發現於2005年,詹姆斯·卡麥隆前往探險以拍攝紀錄片《鐵達尼號的最後謎團》(Last Mysteries of the Titanic)的時候,其保存得相當完好。[19] 在船隻下沉過程的早期,該房間就被淹沒,且其位於船體深處,當船頭撞擊海底時,它並未受到損害。它未像船體暴露在外側的部分一樣,受到微生物和海底生物的過多侵蝕,因而木製物件保存良好,即便是精緻的躺椅和更衣室的框架保留下來,清晰可辨。

游泳池[編輯]

從土耳其浴室穿過走廊,是一處加溫游泳池,尺寸足有30英尺長,14英尺寬,7英尺深。深水區水深5英尺4英寸,淺水區水深4英尺6英尺。[20] 當船出海時,則將水櫃加熱過的鹹水與冰冷的海水混合後傾倒入游泳池中。為了方便起見,這個房間提供了13間更衣室和2個淋浴間。地板由藍色與白色的油氈鋪成,還有一個鋪有柚木板的大理石台階,一直向下進到水池裡。游泳需花費0.25美元/1先令,但是在早上6點至8點之間對男士免費,以便早間鍛鍊。[18] 奧林匹克號特有的兩處彈板跳水被證明對跳水者有安全隱患,因而它們沒有安裝在鐵達尼號上。當船移動的時候,水前後晃動,會使跳水那一端看上去很淺。[20]

游泳池入口處被一扇沿著艙壁的水密門堵住。[21]由於船的這一部分被緩慢淹沒,且水池結構採用了彈性材料,因此,其狀況與附近的土耳其浴室一樣良好。

壁球室[編輯]

鐵達尼號船首有一處壁球及網拍式牆球區,位於船深處的G甲板上。其規格為30英尺×20英尺。與健身房相同,擁有自己的教練弗雷德里克·賴特(Frederick Wright)先生。在F甲板上有一處觀眾席,可以俯瞰球場。乘客只能經由D甲板上延伸下來的一段獨立的樓梯進入,走過三層甲板,經過觀眾席,到達G甲板。遊戲費用為半小時2先令或0.5美元(相當於2017年的12美元)。[18]

理髮店[編輯]

一家小型理髮店就座落在船尾C甲板主樓梯旁,營業時間從上午7點到晚上7點。有一位永久理髮師為員工提供洗髮、剃鬚和美髮服務,每人1先令/ 0.25美元。[22]房間裡擺放著兩張轉椅及一個大理石台面,其檯面上有兩個水槽,還有一張皮革襯墊的等候長凳。

理髮店還出售一些小紀念品及收藏品,包括明信片、標有白星航運商標的小飾品、菸草、玩偶、摺疊小刀,以及帽子。[23]

咖啡館及餐廳[編輯]

À la Carte 餐廳[編輯]

鐵達尼號上的三重奏在À la Carte餐廳的接待室演奏,五重奏則主要在D甲板的頭等艙接待室演奏。

À la Carte餐廳是一處只對頭等艙乘客開放的豪華餐廳。奧林匹克號及鐵達尼號是為首一批將這類餐廳與主餐廳分離開的英國船隻。這模仿了漢堡-美洲航運公司亞美利加號英語USS America航線於1905年首先推出的Ritz餐廳,其受到頗多歡迎。[24] 這家餐廳一次可以容納137名用餐者。[25] 在奧林匹克號上,這個房間被夾在兩側的二等艙漫步甲板之間,使得它比鐵達尼號上那個餐廳要小一些。鐵達尼號上的餐廳一直延伸到船的左舷,右舷的漫步甲板被改成了Parisien咖啡館。

相比主餐廳來說,這家餐廳更受青睞,它為乘客們提供了一個支付額外價格以享受奢華法國高級美食的選項。乘客亦可以選擇航程中全程在該餐廳用餐,以在訂票時獲得3-5英鎊的折扣。[25]與主餐廳不同,該餐廳允許乘客在任意時間用餐(早上8點至晚上11點)。[26]該餐廳不受白星航運管轄,Luigi Gatti被特許運營這個餐館,其員工也非鐵達尼號正式船員英語Crew of the RMS Titanic[27]

該餐廳為船上最奢華的地方,其以新古典主義風格裝飾,裝設有精心雕琢的法國胡桃木鑲板,飾以金邊。[28]遍布整個房間的細長立柱上雕刻著鍍金色的絲帶,石膏天花板用花朵和絲帶圖案精心雕琢而成。鏡子被安裝在模仿窗戶的鑲板內,房間被分成兩邊都有橢圓形鏡子的隔間。沿著前面的牆有一個桃紅色大理石桌面的大自助餐檯,後面的牆上有一個為管弦樂隊準備的音樂台,兩側都是自助餐檯,裡面有銀制餐具。[29]這家餐廳以鍍金和鈷藍色的斯波德式英語Spode瓷器為特色。[30]杜巴里玫瑰圖案的艾克斯敏斯特地毯鋪滿地面,法國胡桃木做的長毛絨椅上裝飾著粉紅玫瑰圖案的奧布松掛毯英語Aubusson tapestry[31]A la Carte餐廳提供了船上最私密的氛圍。事實上,這家餐館有一半的桌子都是雙人座,而在主餐廳里這很少有。[32]

奧林匹克 號A La Carte餐廳

船上的乘客常常把它稱作Ritz[33]事故中倖存的頭等艙旅客沃爾特·道格拉斯(Walter Douglas)女士向我們介紹了À la Carte餐廳:

在那天晚上,沉船事故發生前,一對來自費城的富有夫婦——威登夫婦(Wideners),在這家餐廳為史密斯船長舉辦了晚宴。[34]

À la Carte 餐廳的文物[編輯]

2001年拍攝《深淵幽靈英語Ghosts of the Abyss》時,探險隊試圖進入À la Carte餐廳,卻發現船尾A和B甲板的尾部嚴重受損,已經坍塌。[35]在碎片地帶中,只發現了少量À la Carte的文物。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餐廳辦公室保險箱的箱門,它在各種巡迴展出中展示。[36] 其他的物件還有一個扭曲的鍍金黃銅吊燈,一個鍍金的壁飾,還有許多斯波德式英語Spode瓷器的完整部件,據信來自於該餐廳。[37][38]2012年,一份該餐廳的紙質菜單在於拉斯維加斯的巡迴展出中被展示。[39]

奧林匹克號A la Carte餐廳中許多精美的鍍金木製品是在船廢棄拆解之前被出售,並在英格蘭北部的私人手中保存多年。[40]2000年,菁英郵輪英語Celebrity Cruises自謝菲爾德的私人手中購得了鑲板、鏡子及燭台,並把它們安裝菁英千禧號上的新奧林匹克號主題餐廳里。2012年,另有一處房屋被發現擁有來自該餐廳的約24塊鑲板。[41]

主餐廳[編輯]

奧林匹克號頭等艙餐廳

D甲板上有一間巨大的頭等艙餐廳,其大小為114英尺×92英尺,面積為1,000 m2。這是1912年所有船隻上最大的房間。可供554名乘客用餐。[42]設計者們原本計劃為鐵達尼號及她的姊妹艦建造一個圓頂的雙層豪華餐廳,就像卡納德郵輪航線上的盧西塔尼亞號茅利塔尼亞號一樣。但其在設計階段的早期就被否決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奢華的單層甲板餐廳,儘管如此,在空間上它還是大大超過了其競爭對手卡納德郵輪。

餐廳以詹姆斯一世時期風格英語Jacobean style雕花木製鑲板裝飾,其上塗有光滑的白色琺瑯。房間裡有兩條走廊,形成了一個巨大的由柱子隔開中央用餐區。在這個中心區域的後部和前部有兩個精心雕刻的橡木自助餐檯,與整個白色房間形成了強烈對比。在中心區域的兩側,房間被分隔牆和拱形窗戶分開隔間。總共有115張桌子,每桌兩到十二人不等。[43]如若餐廳沒有訂滿,孩子可以和父母一起在這裡吃飯。[44]

鐵達尼號的餐廳里舖著紅色和藍色的油氈瓷磚。家具是用橡木做的,椅子是用深綠色皮革裝飾的,不同尋常的是,它們並非為固定在地板上的轉椅(這是當時其他頭等艙餐廳的標準配置)。這些房間的舷窗被5英尺高的矩形鉛玻璃窗巧妙地隱藏起來,從而給乘客留下在岸上而非海上進食的印象。為了營造氣氛,晚餐時,窗戶後面被點亮。[45]餐廳的飯菜是在隔壁的廚房裡準備的,這個廚房也為位於稍遠一點船尾D甲板的二等艙餐廳英語Second and Third-Class Facilities on the RMS Titanic提供服務。[46]

為鐵達尼號用餐者草擬的座位表在航程中一直適用,但乘客可在航行開始時向事務長提出要求更換位置。餐廳早餐在上午8點至10點開放,午餐在下午1點至2點30分開放,晚餐在下午6點至7點30分開放。[47]乘客最遲可以在8點15分用餐,但必須事先徵得乘務員的同意。在午餐或晚餐前,船上的號手彼得·W·弗萊徹(Peter W. Fletcher)在餐前半小時用軍號吹奏《古英格蘭的烤牛肉英語The Roast Beef of Old England》(The Roast Beef of Old England),讓乘客們可以整理穿戴,接著再吹奏第二遍,告知大家開始用餐。[48]每到周日,從上午11點開始,這家餐廳用作聖公宗禮拜儀式,通常由船長主持,如若船長不在,則由頭等艙的牧師主持。儀式有五重伴奏英語Musicians of the RMS Titanic,包括一架鋼琴伴奏。[49]與電影中經常描繪的場景相反,管弦樂隊在用餐時並不演奏。[50]

殘骸及文物狀況[編輯]

餐廳直至2001年詹姆斯·卡麥隆拍攝《深淵幽靈英語Ghosts of the Abyss》時才被探索。其位於船的中間位置,且大多數房間都已倒塌。船隻分離時房間末端斷開,使得其內部物品散落出來。最靠前的部分倖存了下來,可從接待室進入。隔斷牆已被摧毀。幾扇長方形的鉛玻璃窗和許多木製鑲板、鍍金的黃銅燈飾以及桌子上的鑄鐵支架都保留在原地。[51]

在船隻沉沒後的幾周里,鐵達尼號餐廳里的幾隻椅子被麥凱·貝內特號英語Mackay Bennett發現並打撈起來,這在照片中得到了證實。幾隻餐廳轉門的青銅格柵在碎片地帶被發現,還包括無數的銀器、瓷器和玻璃器皿。

Verandah 咖啡館[編輯]

Verandah咖啡館(也稱棕櫚庭園(Palm Court),或陽台棕櫚庭園(Verandah and Palm Court))被分為兩間屋子,分別位於A甲板二等艙樓梯的兩側。[52]房屋內被大窗戶和通往頭等艙漫步甲板尾部的雙扇推拉門照得十分明亮,讓人聯想起路邊露天咖啡館。[53]房間裡種滿了各種各樣的室外植物,包括盆栽豪爵椰英語Howea forsteriana和常春藤覆蓋的小樹籬。這裡可居高臨下觀賞海景,且其完全封閉,而不像盧西塔尼亞號茅利塔尼亞號那樣露天,以便各種天氣下都能觀賞。頭等艙的乘客可以在咖啡館享用精選的茶點。[52]

Verandah咖啡館既有吸菸區又有無煙區。吸菸區位於左舷,與頭等艙吸菸室相連,無煙區位於右舷,也是母子休閒娛樂的場所。值得注意的是,船上並沒有這樣劃分的官方區域。[54]與鐵達尼號情況相反,奧林匹克號的無煙區經常空無一人。[55]

奧林匹克號與鐵達尼號上的Verandah咖啡館風格相同,相較奧林匹克號上的咖啡館留存下大量照片,鐵達尼號只有寥寥幾幅照片留存至今。[56]該房間位於船尾,並因船隻下沉至海底時的內爆而分崩離析,A甲板上的殘餘建築已經倒塌。1994年,皇家郵輪鐵達尼公司英語RMS Titanic Inc.從其中一間的窗戶上找到了裝飾用的青銅格柵碎片,並在巡迴展覽中展出。

Parisien 咖啡館[編輯]

鐵達尼號的Parisien咖啡館,在此之後向格子牆中植入了攀緣植物。

Parisien咖啡館是鐵達尼號上一個新的特色場所。其位置在奧林匹克號是一條極少使用的B層漫步甲板。咖啡館位於右舷,與À la Carte餐廳相接。[57]

與À la Carte餐廳相同,Parisien咖啡館在早上8點營業,晚上11點打烊。[32]咖啡廳設有柳條桌椅,可容納68名乘客,並使用常青藤及其他攀延植物裝飾。[58]在房間的中央有一個多層自助餐檯,在房間的每一頭都有擺放瓷器的餐具櫃。但Parisien咖啡廳在年輕人中並不受歡迎。[48]

1912年,英國雜誌《造船專家》如此形容這個咖啡廳:

聚集場所[編輯]

頭等艙的乘客還可以拜會許多其他場所,包括:

  • 接待室
  • 休息室
  • 吸菸室(只對男性乘客開放)
  • 讀寫室
  • 漫步走廊
  • 主樓梯

吸菸室[編輯]

奧林匹克號頭等艙吸菸室

頭等艙男性乘客可在喬治亞式的吸菸室吸菸,其在A甲板的船尾主樓梯旁。按照當時的社會習俗,這個房間為男人獨有。為了再現紳士俱樂部的氣氛,這間屋子以鑲有珍珠母的精雕深色桃花心木板裝飾。其上山形牆的壁龕里安裝了許多大花窗玻璃,並從後邊照亮。[60]與休息室相同,天花板和窗戶都被抬高到船甲板的高度之上,以增加高度,房間兩側是帶窗戶的壁龕,也用了花窗玻璃。

地板上鋪著藍色和紅色的油氈瓷磚,石膏天花板上鑲著石膏飾章。在後面牆的中間是一幅諾曼·威爾金森的畫——《普利茅斯港》(Plymouth Harbour),它懸掛在一個燒煤的白色大理石壁爐上方。這裡是全船唯一真正燒火的地方,其他地方則安有電熱器。[61] 房間裡擺滿了邊緣有突起的方形桌子(為了防止在惡劣天氣時飲料濺出來),周圍是用皮革裝飾的圓形俱樂部椅子,顏色不明(可能是綠色或深紫紅色)。[62]

壁爐的右邊是一扇旋轉門,通向Verandah咖啡館。這個房間是U形的,因為渦輪機房的通風井占據了前端。這片區域還有一間浴室。[63]

吸菸室是跨越大西洋的賭徒們喜歡的地方。專業牌手也以化名搭上船隻,而事務長除了提醒乘客留意這些騙子外,別無他法,因為乘客是在自作自受。至少有4名專業牌手登上了鐵達尼號。[64] 雪茄和飲料可根據乘客的要求,由附近酒吧的服務員提供。[53]酒吧於晚上11:30停止營業,吸菸室於午夜關門。[65]

殘骸及文物狀況[編輯]

吸菸室在沉沒時毀壞殆盡,其恰巧位於船尾沉至海底時被撕裂的區域。鐵達尼號吸菸室沒有任何照片保留下來,只有奧林匹克號的吸菸室有照片記錄。在碎片地帶中發現了一些曾經裝飾過這個房間的文物,包括兩盞鍍金青銅吊燈,以及一些紅色和藍色的油氈地磚。[66]

頭等艙休息室[編輯]

奧林匹克號頭等艙休息室

頭等艙休息室是全船上最為華麗的公共場所之一,其仿照了凡爾賽宮路易十五風格。該房間占據了A甲板中央的一大片區域,並提供了俯瞰漫步甲板及海景的視角。房間的主要特色是雕刻精美的英國橡木鑲板,其上繪有綿延不斷的樂器圖案。[67]周圍安有青銅燭台和圓形的大鏡子。一個飾有49盞燈泡的不透明玻璃和帶有水晶裝飾的鍍金吊燈占據了天花板的中央凹槽,它本身飾以精心塑造的機械主題。與開放式座位區毗鄰的是舒適的壁龕,內設有鏡子和高大的鉛玻璃花窗玻璃凸窗。

休息室高達12英尺3英寸,使得其天花板位於救生艇甲板高度以上,在2、3號煙囪間創造出一個稍微高起的平臺,羅經箱設於平臺中央。[68]成組的桌椅,沙發,扶手椅都用天鵝絨裝飾,點綴以綠色和金色的花卉圖案。前部牆壁中間是一座雕刻精美的灰色大理石壁爐(實際裡面只是一個電熱器)。壁爐架上放著一尊凡爾賽的黛安娜英語Diana of Versailles雕像的複製品,其上方有一面大鏡子。[69] 在對面是一面弧形的牆,嵌有一個寬大的桃花心木書櫃,它也作為頭等艙乘客的借閱圖書館。乘客們可以借閱永久收藏的經典書籍和最新發行的書刊,這些書籍每次航行都會及時更新。[70]

休息室每天上午8點至晚間11點開放,主要用於社交活動,也用於在晚餐前後飲茶、喝咖啡、吃點心,其由一個與之相接的小酒吧提供服務。這裡很大程度上是屬於女性的區域,但男女都可以使用;鑑於它的規格,故而很方便在此舉辦音樂會和其他頭等艙活動,這一點在奧林匹克號上得到證明。

休息室的文物[編輯]

鐵達尼號的休息室在船體分離時被毀,因為它所位於的船體中部的甲板在與海底相撞時倒塌。在殘骸周圍的碎片區域發現了許多來自休息室的殘跡,包括阿耳忒彌斯雕像,青銅燭台,以及窗框的一部分。[71]一塊曾懸掛在休息室前入口上方,雕刻精美的橡木鑲板被打撈出來,現可在哈利法克斯大西洋海事博物館觀瞻,連同一個休息室桌子的橡木桌腿。[72][73]

奧林匹克號與其姊妹船鐵達尼號上的鑲板及配件幾乎一模一樣,其中大部分都保存在英國阿尼克(Alnwick)白天鵝酒店英語White Swan Hotel, Alnwick的餐廳里。1935年奧林匹克號廢棄時,這些東西在拍賣會上被賣出,之後被安裝到這裡。[74] 這間房屋為奧林匹克號及鐵達尼休息室的最佳還原。奧林匹克號上令人印象深刻的吊燈架也保存在謝菲爾德的卡特勒大廳(Cutler's Hall)里。[75]

讀寫室[編輯]

奧林匹克號上的號讀寫室

正如其名,讀寫室是A甲板上一處供休閒,閱讀,給家中親友寫信的奢華之地。該房間位於在連接主樓梯與休息室的長廊的左舷一側,這個房間通常為女性的區域,不過男性也可以使用這個房間。[76]這裡被劃分為兩個區域,有一個寬敞的主要區域,右邊還有一個較小的座位凹室,中間是一條裝有老虎窗的門廊。與休息室相同,該房間的天花板也位於救生艇甲板之上,使得窗戶可達11英尺之高,且更有空間感,上方的平臺與休息室的連成一片。[77]

這個房間以優雅的喬治亞風格和白色塗漆裝飾,另飾以精緻的石膏製品與光滑的鑲板,帶凹槽的柱子,中央有一根巨大的希臘式柱子,以及白色的大理石壁爐。角落裡盆栽棕櫚擺放在高高的架子上,遮光燭台和串珠水晶吊燈提供了柔和的燈光。舒適的絲質軟墊長椅和黃色及藍色色調的椅子被擺放在桌子和寫字檯周圍以方便使用。窗戶上掛著粉色的絲質窗簾,從陽台上眺望,充足的陽光灑滿整個房間。但這個地方在奧林匹克號上被證明並不受歡迎,湯瑪斯·安德魯斯則計劃將鐵達尼號上的部分房間改造成更多的乘客艙室。 [78]

接待室[編輯]

奧林匹克號頭等艙接待室

D甲板上的頭等艙餐廳前邊是一個大招待室,占地460平方公尺(5,000平方英尺),位於船頭主樓梯腳下,與船同寬。一座華麗的燭台放置在樓梯底部中間的欄杆上,淺色的橡木色與白色的接待室形成鮮明對比。[79]對於許多從樓梯兩側兩個半封閉入口門廊進入的頭等艙乘客來說,接待室是他們對鐵達尼號的第一印象。在接待室附近,樓梯前,有三台可到達每一層的頭等艙電梯。

從奧林匹克號的接待室望向餐廳

接待室裝飾著精心雕琢的桃花心木的詹姆斯一世風格鑲板,鑲板漆成光滑的白色。房間裡擺著舒適的柳條椅和鑲著綠色絲緞軟墊的家具,房間光線明亮,通風良好,因為房間兩邊都有明亮的鉛玻璃窗。[80]白天,通過隱藏在窗戶後面的舷窗採光,晚上則用電力照明。與奧林匹克號上的油氈地板不同,鐵達尼號接待室鋪有豪華的阿克明斯特地毯,在角落的壁龕里有盆栽棕櫚。[81]一幅繪有 La Chasse du duc de Guise 的壯觀奧布森掛毯,[82]懸掛在樓梯前方。在掛毯旁邊的牆上有幾個字母,標明了甲板名稱。[83]

這在奧林匹克號的首航中被記錄下來,其接待室稍稍小一些,而在晚餐過後,這裡通常會被人們很快占滿。[81]在右舷處有一片區域留給五重奏,其中有一架史坦威公司鋼琴[84]鐵達尼號的接待室與她的姊妹船相反,重新配置了兩個入口前廳,縮小其占地,並在接待區增加了寬闊的拱形入口。

接待室在用餐前後對乘客開放。管弦樂隊會在下午4點至5點於這裡演奏,此時提供茶點,然後是在晚餐後,在晚上8點到9點15分接著演奏,服務員為乘客提供酒和雪茄。到晚上11點,大廳關閉。管弦樂隊演奏的時候,房間裡通常會有許多觀眾。

入口門廳[編輯]

鐵達尼號與奧林匹克號的D甲板招待室的左右兩舷皆有一個入口,兩船入口完全相同。船體中有一組雙層舷梯門,用鍛鐵格柵加以屏蔽。這片全封閉區域飾以白色喬治亞風格鑲板,每個門廳都有一個大的餐具櫃,用來存放瓷器。一扇法式雙開門通向接待室,一個寬闊的拱形入口通向電梯。另有另有獨立的走廊從門廳通向D甲板前部的頭等艙。

鐵達尼號門廳與奧林匹克不同——其減少了空間,來為接待室增加空間,為擴大電梯門廳,還去掉了兩邊的連通走廊。奧林匹克號門廳還與三等艙主樓梯相連,一直通往E甲板,該樓梯在鐵達尼號上則被取消掉。

據報導,在沉沒時,二副萊托勒命令船員打開D甲板的左舷過道的門,以便將更多的乘客裝載到更接近海面的救生艇上。[85]1986年的探險證實,左舷確實有一扇門是敞開的,內側的門則被拉回[21]——如若船員們忘記關閉該艙門,會大大增加鐵達尼號進水量。

殘骸狀況[編輯]

詹姆斯·卡麥隆於1995年第一次探訪接待室,這裡成為鐵達尼號殘骸中探查最為明了的地方。通過前方的樓梯井,遙控潛水器可以輕而易舉到達這裡,儘管這裡有厚厚的淤泥與懸掛的鐵鏽,其使得房間大部分區域都暗影朦朧。2001年拍攝深淵幽靈英語Ghosts of the Abyss時發現鐵達尼號接待室在許多小細節上與奧林匹克號不同:前者有更多柱子支撐,電梯入口格柵的裝飾也有所不同,且在D甲板連通走廊入口的前方有一個從未知曉的鍛鐵柵門。[86] 大多數精緻的鉛玻璃窗仍佇立在原處,還有許多桃花心木鑲板、嵌入式植物支架、照明裝置,以及房間裡的環繞鋼製支柱的雕刻框架。少量白色鉛漆仍保留於木製品的雕格中,一些帶有青銅格柵的轉門仍在入口門廊上。.[21]

漫步走廊與主甲板[編輯]

鐵達尼號的長廊甲板,前景是陽台咖啡廳的窗戶。

漫步走廊環繞著整個A甲板,與主甲板中部一起,構成了頭等艙乘客享受海風和進行鍛鍊的室外場所。[6]吸菸室和休息室這一類帶有寬大的凸窗的豪華頭等艙公共房間,是漫步走廊尾部的特色區域。與之不同,前端的特色則是走廊兩邊的特等艙窗戶,它們使用了厚重的青銅框架和刻蝕的玻璃窗格。[87]這一甲板的部分寬度可達30英尺,上面有一些隱蔽的凹室用於存放幾十張摺疊的柚木帆布躺椅,乘客可以在航行中租用它們。

漫步走廊船尾一端是一片開闊的空地,旁邊有兩台大起重機。甲板這一部分安裝了木製的板條鍛鐵長凳,乘客可以坐在這裡欣賞船尾和海洋的美景。弗朗西斯·布朗英語Francis Browne拍攝了諸多此區域的照片,其中較為知名的一幅是12歲的Douglas Spedden與父親玩旋轉陀螺的照片。[88]鐵達尼號和她姊妹船的一個主要區別是,鐵達尼號的前漫步甲板是封閉式的,目的是為了保護船隻不受各種因素的影響,並加固易發生劇烈振動的部分。事實證明,這兩個確實是奧林匹克號存在的問題。[89]

在事務長辦公室可以租到甲板躺椅和蒸汽地毯,價格為4先令/1美元,且整個航程都可以使用。如有需求,乘務員可提供肉湯和熱飲供乘客享用。[90]通常乘客可在躺椅上休息和閱讀一整天。散步甲板上常有人在玩,沙狐球西洋骨牌西洋棋,這些都可以從軍需官那裡借到。

主甲板上位於船長漫步走廊後邊與二三等艙漫步甲板前邊一片200英尺長的中間區域,也作為頭等艙乘客的戶外散步區。健身房位於右舷,休息室上方,在水線以上82英尺處,這裡也作為可供休憩的日光甲板。[91] 甲板上的這部分只有4艘救生艇,鐵達尼號有20艘,它們在航行開始時就被扔到船舷邊上,以將甲板完全留給頭等艙乘客。

鐵達尼號的甲板躺椅共有614個座位,全部位於頭等艙和二等艙之間,它們已經成為船上最容易辨認的文物。據首席麵包師查爾斯·賈克林描述,在沉船過程中,他將幾十件椅子從漫步甲板上扔了下去,用作漂浮裝置;在此後幾個星期里,過往的船隻遇到了一些漂浮的殘骸,其中就包括甲板躺椅。 現在大約有10件躺椅為人知曉,一件位於哈利法克斯大西洋海事博物館,一件位於紐約城市博物館[92][93] [94]

主樓梯[編輯]

奧林匹克號上的主樓梯

主樓梯是鐵達尼號上最令人難忘的特色地點之一,也是頭等艙活動的中心。主樓梯間位於船的前部,一直從主甲板延伸到E甲板。B甲板和D甲板上都有入口門廳,頭等艙乘客可以在這裡上下船,D甲板入口門廳直接通向接待室。每層都用結實的夏櫟建造,上面有蜿蜒曲折的曲線,周圍的空間的鑲板為時尚的新古典主義巴洛克風格。鍛鐵格柵上的鍍金欄杆則為路易十四風格英語Louis XIV Style[95] A甲板(大樓梯廳)無疑最為壯觀,並且因其在電影中被頻繁描述而最具辨識性。

樓梯頂端是一座奢華的鍛鐵與玻璃穹頂,中央有一個大吊燈。這個圓頂安裝在主甲板的頂部,白天為樓梯間提供自然光,夜間則將後邊點亮照明。在A甲板樓梯的中央平台上是一個精巧的雕刻時鐘,兩邊為寓言圖案,這隻鐘被稱為「榮譽和榮耀的加冕時間」(Honour and Glory crowning Time)。在樓梯腳下,中間欄杆的柱子上有一個持著電筒的青銅天使。[96]B和C甲板樓梯的一些角落裡可能有這些小天使的較小副本,但是是以風景油畫為焦點,而非A甲板上的獨特時鐘。

乘客自主樓梯可以到達幾乎所有的頭等艙設施,按照甲板層數順序:

  • 從主甲板可進入外面的漫步區域,日光甲板,救生艇以及毗鄰的健身房。A甲板通過一條長長的走廊可進入船隻前部的頭等艙室,以及位於更遠處的船尾大型公共房間。入口門廊自樓梯通往環繞的漫步甲板。
  • B甲板和C甲板與主通道相連,大部分的頭等艙居宿都位於該通道上,包括B甲板樓梯腳下不遠處的豪華「百萬富翁套房」。在C甲板樓梯的右舷,是事務長辦公室,乘客們旅途中在此存放珠寶和其他貴重物品。
  • D甲板上的樓梯直接通向接待室和隔壁的主餐廳。樓梯中間的柱子上不是小天使,而是一個鍍金燭台,上面裝有電燈。[96]樓梯後面的是在A和E甲板之間運行的三台頭等艙電梯。
  • E甲板上的樓梯收窄,取消了上層台階的的曲線;只有樸素的單條台階通往F甲板,從那裡可以到達土耳其浴池和游泳池。

推論主樓梯於沉沒過程中因自身浮力關係解體,從穹頂漂出,而雕刻時鐘在他的位子上留下了一個模糊的輪廓。

船尾主樓梯[編輯]

奧林匹克號的船尾主樓梯

實際上,在船的後面,第三和第四煙囪之間,有第二個主樓梯。它和前面的主樓梯風格相同,中間有一個帶照明的圓頂,但它更小一些,只安在了A、B和C甲板上。在船尾主樓梯上只有一個樸素的鐘表,與前面主樓梯上華麗的「榮譽和榮耀的加冕時刻」之鐘("Honour and Glory Crowning Time" clock)形成鮮明對比。乘客可以直接從A甲板上進入吸菸室,然後通過長長的左舷艙梯進入休息室.[97]鐵達尼號上A甲板主樓梯左右兩側是兩間特等艙,其中一間為鐵達尼號設計師湯瑪斯·安德魯斯居住。

整個B甲板大廳被用作一處接待區,接待Á La Carte餐廳和Parisien咖啡館的顧客,這裡被特地設計為喬治亞風格,並塗成白色,與D甲板上的主接待室相同。房間裡有一個凹室,用來存放大衣,舒適的藤條座椅排成一排。這與奧林匹克號的B甲板大廳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其並非餐廳接待室,且門廳空間要小得多,以容納更多的客艙和儲藏室。

這段樓梯位於鐵達尼號沉沒時斷裂之處的正後方,已被徹底摧毀。據認為它是在沉船後大部分木製品殘件的來源。

參見[編輯]

參考資料[編輯]

  1. ^ 1.0 1.1 Geoff Tibballs 1997,第42頁
  2. ^ Historical UK inflation rates and calculator. inflation.stephenmorley.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3-22). 
  3. ^ O'Donnell, E.E., "The Last Days of the Titanic: Photographs and Mementos of the Tragic Maiden Voyage." Robert Rinehart Publishers: 1997; 85.
  4. ^ Titanic Deckplans : B Deck. encyclopedia-titanica.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7). 
  5. ^ Titanic Deckplans : E Deck. encyclopedia-titanica.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15). 
  6. ^ 6.0 6.1 Description from International Marine Engineering, July 1911. Tibballs, Geoff,"The Mammoth Book of the Titanic." Carroll & Graf: 2002; 21.
  7. ^ 7.0 7.1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Ghosts of the Abyss. 2001; 101.
  8. ^ Hutchings, David F.; de Kerbrech, Richard P. (2011). RMS Titanic 1909–12 (Olympic Class): Owners' Workshop Manual. 74.
  9. ^ "Baths"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13-14.
  10. ^ "Boots & Shoes"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29.
  11. ^ Brewster, Hugh & Coulter, Laurie. 882 1/2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Titanic, Scholastic Press, 1998; 31.
  12.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1997; 57.
  13.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Ghosts of the Abyss. 2001; 108-9.
  14.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Ghosts of the Abyss. 2001; 108-9.
  15. ^ Susan Wels 1997,第34頁
  16. ^ Shifrin, Malcolm (2015). "Chapter 23: The Turkish bath at sea". Victorian Turkish Baths. Historic England. ISBN 978-1-84802-230-0.
  17. ^ "Turkish Baths"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Edition; pg. 14.
  18. ^ 18.0 18.1 18.2 Geoff Tibballs 1997,第40頁
  19. ^ Titanic Turkish Baths. YouTube.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3-08). 
  20. ^ 20.0 20.1 Beveridge 2009,第413頁
  21. ^ 21.0 21.1 21.2 Ken Marschall 2001,第3頁
  22. ^ "Barber"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15.
  23. ^ The Titanic Gazette: Titanic Barber Shop. titanicgazette.blogspot.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9-11). 
  24. ^ Rick Archibald & Robert Ballard 2004,第35頁
  25. ^ 25.0 25.1 Geoff Tibballs, 1997 & 37
  26.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82頁
  27.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86頁
  28. ^ Louis XVI style. Britannica.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4-01-31). 
  29. ^ Article from "The Shipbuilder", June 1911. Tibballs, Geoff."The Mammoth Book of the Titanic" Carroll & Graf: 2002; 8-9.
  30. ^ Wels, Susan 1997,第57頁
  31. ^ Mark Chimside 2004,第51頁
  32. ^ 32.0 32.1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87頁
  33. ^ 33.0 33.1 `Titanic': Last Word In Luxury – Sun Sentinel. Articles.sun-sentinel.com. 1998-01-22 [2013-04-30].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5-06-10). 
  34. ^ Gérard Piouffre 2009,第132頁
  35. ^ Ken Marschall 2001,第2頁
  36. ^ Bruce Beveridge 2008,第286頁
  37. ^ www.premierexhibitions.com/corporate/all/rms-titanic-inc-expedition-timeline. premierexhibitions.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38. ^ Susan Wels,第57,182頁
  39. ^ Seven rare Titanic artifacts on display for last time. usatoday.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6). 
  40.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2005; pp. 52-3
  41. ^ The a la Carte Restaurant. rmsolympic.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11-30). 
  42. ^ Brewster, Hugh & Coulter, Laurie. 882 1/2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Titanic, Scholastic Press, 1998; 32.
  43.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65頁
  44.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177頁
  45.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61頁
  46.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67頁
  47. ^ "Meals"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11.
  48. ^ 48.0 48.1 Gérard Piouffre 2009,第116頁
  49.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66頁
  50.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133頁
  51.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Ghosts of the Abyss. 2001; 81.
  52. ^ 52.0 52.1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54頁
  53. ^ 53.0 53.1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48頁
  54. ^ .E. E. O'Donnel 1998,第64頁
  55.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50頁
  56.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55頁
  57.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59頁
  58.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88頁
  59. ^ "The 'Real' Café Parisien"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 Café Parisien. 27 May 2013
  60.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45頁
  61.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52頁
  62.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46頁
  63.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249頁
  64. ^ Gérard Piouffre 2009,第115頁
  65. ^ "Smoke Room"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13.
  66. ^ Wels, Susan. Titanic: Legac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Ocean Liner, Time Life Books: 1997; pp. 168-9.
  67. ^ Wels, Susan. Titanic: Legacy of the World's Greatest Ocean Liner, Time Life Books: 1997; pp. 68-9.
  68. ^ Tibballs, Geoff. The Titanic Carlton Press: 1997; pg. 38.
  69. ^ Artemis of Versailles. encyclopedia-titanica.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1-01-24). 
  70. ^ "Lounge" 'Notes for First Class Passengers On Board the Steamers of the White Star Line in the Services Between Great Britain and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editerranean Ports and the United States. March 1910, 3rd Issue; p. 12-13.
  71. ^ Dr Robert D. Ballard & Rick Archibold (1987) The Discovery of the Titanic: Exploring the Greatest of all Lost Ships. Hodder & Stoughton / Madison Books. ISBN 0 340 41265 8 Funk & Wagnall's New Encyclopedia
  72.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1997; 178-179.
  73. ^ Titanic in Nova Scotia ~ Museum Artifacts. novascotia.ca.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4-13). 
  74.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1997; 46-47.
  75. ^ The Hall and its Collections. cutlers-hallamshire.org.uk.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8-09). 
  76.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1997; 59.
  77. ^ O'Donnell, E.E., "The Last Days of the Titanic: Photographs and Mementos of the Tragic Maiden Voyage." Robert Rinehart Publishers: 1997; 84-5.
  78.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1997; 40.
  79.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60頁
  80. ^ Tibballs, Geoff. The Titanic Carlton Press: 1997; pg. 54.
  81. ^ 81.0 81.1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55頁
  82. ^ Philippe Masson 1998,第30頁
  83.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358頁
  84. ^ Bruce Beveridge 2009,第132頁
  85. ^ Don Lynch & Ken Marschall 1997,第108頁
  86. ^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Ghosts of the Abyss. 2001; 58.
  87. ^ O'Donnell, E.E., "The Last Days of the Titanic: Photographs and Mementos of the Tragic Maiden Voyage." Robert Rinehart Publishers: 1997; 58.
  88. ^ O'Donnell, E.E., "The Last Days of the Titanic: Photographs and Mementos of the Tragic Maiden Voyage." Robert Rinehart Publishers: 1997; 66.
  89. ^ Matsen, Brad. "Titanic's Last Secrets: The Further Adventures of Shadow Divers John Chatterton & Richie Kohler" Hachette: 2008; 132.
  90. ^ Brewster, Hugh & Coulter, Laurie. 882 1/2 Answers to Your Questions About The Titanic, Scholastic Press, 1998; 31.
  91. ^ O'Donnell, E.E., The Last Days of the Titanic: Photographs and Mementos of the Tragic Maiden Voyage. Robert Rinehart Publishers: 1997; 84-5.
  92. ^ Titanic deck chairs' sad symbolism lives on. USATODAY.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3-24). 
  93. ^ See Deck Chair Salvaged from the 'Titanic' | artnet News. news.artnet.com.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9-28). 
  94. ^ One Titanic Survivor Goes on View: A Deck Chair. The New York Times.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7-09-07). 
  95. ^ Tibballs, Geoff. The Titanic, Carlton Press: 1997; pp. 36-7
  96. ^ 96.0 96.1 Lynch, Don & Marschall, Ken. Titanic: An Illustrated History, Wellfleet Press: 2005; pp. 52-3
  97. ^ Titanic Deckplans : A Deck. encyclopedia-titanica.org. [2017-09-06].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8-06-27). 

參考書目[編輯]

外部連結[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