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愈來愈發達的現在,業務員與客戶之間的資訊不對稱早已大幅降低,新光人壽樹昌通訊處區經理張維真認為,若業務員沒有調整出正向樂觀且好學的態度,以及養成高度自律的習慣,終將因追趕不上風險觀念持續提升的客戶而被淘汰。

       原本是家庭主婦的張維真,基於喜歡學習的想法,於40歲才進入保險業,至今也已邁入15載。她認為各行各業都需要專業,成為保險業務員自然也不例外,不過不同於其他金融服務人員,保險業更看重於人與人相處的溫度。

  隨著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加速了金融保險業的數位轉型,網路投保的流程簡便、保費相對便宜,另一方面也隨著社會風險意識抬頭,都促使民眾網路投保意願提高。

  再者,保險資訊取得相當容易,透過網路搜尋,商品功能或費率都能攤在眼前,無論同性質商品的比較或是各種類商品的涵蓋範圍,都能輕而易舉獲得,也導致準保戶對保險商品更挑剔、更重視「CP值」。

  不過雖看似業務員能介入參與提供意見的空間變小,實際上卻是能從小細節展現溫度的契機。無論是投保前客戶雖有所研究,但仍有許多環節不懂或理解錯誤,而需要詢問業務員的時候;或是當申請理賠需要思索如何填妥表單及需要備妥的文件有哪些時,都是業務員展現專業及溫暖的最佳機會。

  雖說數位投保平臺興起與眾多同業競爭對業務員來說是種挑戰,但張維真認為業務員更應該思考的是:如何「持續帶給客戶溫暖」及「維持與時俱進的專業能力」,進而在不同屬性的客戶面前,都能適時展現自己獨特的價值。

以不同交流方式順應不同族群,因人制宜

  保險行銷最簡單來說,其實就是業務員透過與客戶溝通,說服客戶購買保險的過程。但隨客戶年齡層不同,偏好的聯繫方式也不同,中高年齡層仍較偏好面對面對談,畢竟口語對談最為直接,也可以直接近距離觀察業務員;而偏年輕的客戶則是喜歡用通訊軟體對談,一來文字可留作記錄隨時再閱讀,二來對忙碌的現代人來說,通訊軟體的文字對話,精簡度及時間利用更容易掌握。

  當業務員懂得投其所好,富於彈性因人制宜,讓客戶在與業務員聯繫交流的時刻都能感受到自在舒服,同時獲得想要的解答,必然會在心目中幫業務員加分;但反過來說,無論是數位管道的應對,或面對面的相處,業務員都必須先加以學習。

  值得一提的是,在售前準備或售後服務階段,都應盡可能提高對客戶的瞭解程度,當資訊蒐集得愈完整,經過自己的分析及消化,並且透過專業而推薦的風險規劃,才能符合客戶所需、才是客戶真正需要的解答;若僅是在溝通上投其所好卻一味推銷商品,儘管花再多時間說明,客戶也是難以接受。

以利他之心,從環境轉變看到保障缺口

  少子化及人口老化是從現在到未來,臺灣會持續面臨到的狀況,其中少子化最直接衝擊到社會的,就是勞動力下滑的問題,再加上老齡人口占總人口比例不斷升高,未來勢必會面臨到醫療資源使用量不斷增加,及醫療、照護人力的不足,綜合下來,高齡族群及弱體族群的健康風險也會不斷攀升,張維真認為,保險業務員應將協助更多民眾建立良好的醫療帳戶防護網,視為自己的社會責任。

  張維真的先生及小孩都有著穩定的工作,家境小康,入行本就不是以創造高收入為主要目的,除了熱愛學習的初衷之外,從業多年她更是希望能幫助民眾,在可接受的範圍內將醫療保障補足,尤其是較為弱勢的家庭,更加需要保險的幫助。

  為此,張維真發覺她過去持續在核保及醫療方面的學習與研究大有助益,不僅能從客戶的需求出發,給予精準的建議,特別是針對弱體客戶,更能推薦適配的商品,而當自己真心誠意幫助客戶,對方也很能感受到她的善意,成功銷售的機率便非常高。儘管疫情之後依然有通貨膨脹造成民眾實質購買力下降的問題,客戶購買商品前需要更多的時間思考,但她仍能考慮到對方的需求,以保障相同缺口但保費相對較低的商品切入,絕大部分的客戶亦能欣然接受。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