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丘比丘(秘鲁印加遗址)_百度百科

马丘比丘

秘鲁印加遗址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马丘比丘(西班牙语:Machu Picchu),又译麻丘比丘,位于秘鲁(Perú)共和国库斯科(Cuzco)省西北75公里,地理坐标南纬13°9′23″,西经72°32′34″。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是秘鲁著名的前哥伦布时期印加帝国在15世纪建造的遗迹,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
马丘比丘在克丘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脉”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
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1983年,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1] [4]
中文名
马丘比丘
外文名
Machu Picchu
地理位置
秘鲁共和国库斯科省西北75公里
占地面积
5 km² [3]
开放时间
营业状态变更频繁,建议提前咨询景区。原营业时间:周一—周六8:00-22:00 [2]
著名景点
印加遗址 太阳庙 三窗之屋
地理坐标
南纬13°9′23″,西经72°32′34
所属国家
秘鲁共和国
所属城市
库斯科
建造时间
1440年~1500年 [3]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马丘比丘,建于约15世纪,位于秘鲁共和国库斯科省西北75公里。
16世纪,西班牙殖民者的入侵和印加帝国的没落时被遗弃,然后在随后的4个世纪被人遗忘。
1911年,耶鲁大学的教授、探险家Hiram Bingham在寻找印加帝国最后一个首都Vilcabamba时歪打正着发现了这个当时已被原始森林覆盖的城市,然后通过国家地理杂志介绍给了世界。 [4]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马丘比丘在奇楚亚语(Quechua)中为“古老的山”之义,也被称作“失落的印加城市”,是保存完好的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是南美洲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中心,也因此是秘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马丘比丘距印加帝国都城库斯科120公里左右,建在距乌鲁班巴河面2400米高的山脊上,全城面积约9万平方米。马丘比丘位于现今的秘鲁境内库斯科西北130公里,整个遗址高耸在海拔约2350米的山脊上,俯瞰着乌鲁班巴河谷,为热带丛林所包围,也是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绝佳的地理位置使马丘比丘成为了理想的军事要塞,它的位置也因此曾经是军事机密。由于独特的位置、地理特点和发现时间较晚(1911年),马丘比丘成了印加帝国最为人所熟悉的标志。
马丘比丘的建筑为印加传统风格,磨光的规则形状的墙以及接缝技巧、梯形的门窗和拐角处磨圆的处理、房间内的拐角的微微内倾和墙壁之间相抵链接。城内所有建筑都以石头砌成,墙基直接凿嵌在岩层上,各种不同形状的巨大的花岗岩石块在不使用砂浆的情况下,被巧妙地相互拼合起来。许多建筑的石料是从30千米外的采石场运来的。建造者科学的设计施工使几百栋房屋保存比较完整,如果给这些房屋加上屋顶,就是一座壮观的石城。
古城的建造者——印加人巧妙地使建筑随地形起伏,3000多级石阶由城脚通到城顶。其中有太阳神庙、祭坛、贵族庭院、官衙、平民或者是奴隶的住房、作坊、广场、浴池、堡垒等等。多数房屋比较狭小,呈长方形,窗户为长方形或三角形,石壁上凿有壁龛。平整的条石台阶连接着各建筑群、街区、广场、房屋,有的台阶多达1000多级。 [6]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综述

马丘比丘共有包括神殿、避难所、公园、住宅在内的140个建筑,还有超过100处阶梯,以及数量众多的喷泉和完整的水利系统。 [6]按照考古学家的划分,马丘比丘有三个组成部分:神圣区、南边的通俗区、祭司和贵族区(居住区)。在神圣区里献给最伟大的太阳神Inti的“Intiwatana”、“太阳庙”和“三窗之屋”是有重大考古学价值的主要宝藏。在居住区中有一部分是专属于贵族们的,这里的房屋成排地建在一个缓坡上;Amantas(智者)们的住宅有红色的墙,Ñustas(王子)们住宅则有着梯型的房间。在主城堡中还有一片区域是专门关押和惩戒犯人的监狱。石头建造的纪念陵墓是宗教仪式和献祭牺牲的场所,里面的空间呈拱形,墙壁上还有雕刻。

太阳神庙

太阳神庙位于马丘比丘的中心位置,建在一个小型洞穴顶部,和月亮神庙遥相对立。太阳神庙是马丘比丘的代表建筑之一,也是现存印加古迹中最为知名的太阳神庙之一,它是古印加人对天文和建筑学造诣的结合,是印加人用智慧创造出的奇观。今只剩下断壁残垣,但通过这些遗迹依然可推断当初其规模之宏大,当年这里整个古城最至高无上的地方,是神权和政治的象征。 [7]

拴日石

马丘比丘古城的祭台上,有一长方形石头,表面打磨得非常平滑,棱角齐整,面向东方,原来这是印加文化中著名的“拴日石”。这块拴日石是一部特殊的天文装置。印加人通过拴日石的日影变化来确定季节,编制日历。印加人的新年从6月21日冬至算起,一年分12个月,每月30天,每年另加5天,每4年再加2天。新年的冬至和12月21日的夏至,是印加帝国最重要的、祭拜太阳神的盛大祭奠日。拴日石的名字源自祈祷太阳永在的仪式,印加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拜太阳所赐。他们担心太阳会在某个时间离他们而去,“拴住”太阳的意识便自然而生。印加人在马丘比丘修建了拴日台,竖起一块刻记着符码的拴日石,用绳索固定于山岩上。据说,在新年的冬至节,拴日石可以抓住太阳的光线,于是,太阳便象征性地被“拴住”了。人们会俯伏叩拜在拴日石面前,祈求阳光永远照亮世界。 [6]

神鹰庙

神鹰庙是马丘比丘的一种重要宗教遗迹,它充分体现了印加石匠的工艺。形成于百万年前的岩石,在印加的能工巧匠手中只要利用其天然的形状稍加雕刻,便成就了一尊振翅高飞的神鹰形象。 [7]

三窗庙

三窗庙,位于马丘比丘古城中心区域,因一堵巨大石墙上有三扇巨石叠成的大窗而得名,它是马丘比丘最重要的圣地。 [7]

主庙

主庙是马丘比丘的主要景点之一,它与三窗庙、揽日石所在的区被称为神圣广场。相比其他建筑,这个区的建筑更宏伟更精致,马丘比丘主庙的门楣岩石重达三吨,石头之间衔接得天衣无缝。 [7]

马丘比丘古神庙

马丘比丘风景
马丘比丘古神庙位于一座海拔2430米的高山上。那巨大的城墙、台阶、扶手都好像是在悬崖绝壁自然形成的一样。古神庙矗立在安第斯山脉东边的斜坡上,环绕着亚马逊河上游的盆地。出现于15世纪的马丘比丘原为一个崇拜太阳并有着神秘的宗教仪式民族的居住地。
1983年根据文化/自然遗产遴选依据标准(i)(iii)(vii)(ix),马丘比丘古神庙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批准作为文化/自然双重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研究价值

播报
编辑
马丘比丘景色
马丘比丘作为世界七大文明古迹之一的地位。它独特地理位置,磅礴的气势,和高超的建筑技巧绝对是南美的考古遗址中之首。在建筑理论及工具极度匮乏的条件下,古老的印加人将这样一座城市建在陡削的悬崖上,不利用任何的钢筋水泥,仅仅靠石头打磨技术建起了一座又一座的房屋、寺庙。然后利用梯台的形式扩大平地面积,并修建了配套的引水系统,几乎家家户户都能就近打到天然的山泉水。在城市内宫殿、神庙、祭坛、广场、街道、监狱、仓库一应俱全。 [4]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在16世纪初马丘比丘这个历史圣地被废弃后,植被的生长和隔离确保了遗产建筑属性的保存。虽然由于布料的腐烂,设计、材料和结构发生了轻微的变化,但真实性的条件没有改变。1911年的重新发现,以及随后的考古发掘和保护措施遵循了保持遗产属性的惯例和国际标准。
国有的马丘比丘历史保护区是秘鲁国家保护区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通过文化和自然遗产综合法律框架的几个层面得到保护。马丘比丘历史圣地的边界被明确界定,保护区被超过遗产面积的缓冲带包围。
马丘比丘(UGM)历史保护区的管理单位成立于1999年,以领导总规划中所包含的战略,总规划是遗产管理的定期更新的指导文件。UGM于2011年重新启动,由文化部、环境部、外贸和旅游部、库斯科地区政府(担任执行委员会主席)和马丘比丘地方市政府的代表组成。一个汇集各级主要政府代表的平台对于遗产的管理是不可或缺的,遗产是秘鲁身份的一部分,也是该国主要的国内和国际旅游目的地。 [8]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马丘比丘位于秘鲁共和国库斯科省西北75公里。

开放时间

马丘比丘山每天开放两个进入时段(分别为7:00-8:00和10:00-11:00),马丘比丘+马丘比丘山可买套票游玩。 [7]
最佳旅行时间
最佳旅游月份:五月、六月、七月、八月、九月。

接待人数

2024年1月1日起,将允许每日最多4500人进入马丘比丘,在特定日期这一数量可增至5600人。 [9]

门票

马丘比丘的门票最好提前在官网上预定,否则现场购买不仅要排长队,还有可能面临买不到的风险。 [7]

线路

进入马丘比丘有徒步、跟团、乘坐火车或拼车+徒步等几种方式,其中乘坐蓝色小火车是大多数旅行者的选择。
前哥伦布时期南美有成千上万条道路,其中印加古道最引人注目,其中一条古道通往马丘比丘城。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从库斯科出发在印加古道上徒步,一路用脚步追随风景和遗迹至马丘比丘。 [7]库斯科是通往马丘比丘的主要大门,只须三小时半的火车行程便可到达。每天三班的火车,一大清早就从库斯科出发,从峡谷锯齿状地爬上陡峭的山坡。
马丘比丘本身并没有开通任何公共交通工具,所以步行是可以选择的出行方式。 [5]
从中国到此,必须先乘飞机到美国洛杉矶利马,每天清早会有班机从利马飞往库斯科,票价75-100美元左右,航程约60分钟。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可乘火车,按等级不同票价为100-120美元左右,每天3班,车程约3个半小时。

防晒

在马丘比丘游玩容易晒伤,需要注意防晒。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