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汉语成语)_百度百科

披荆斩棘

[pī jīng zhǎn jí]
汉语成语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披荆斩棘(拼音: pī jīng zhǎn jí)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 [1]
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4]
中文名
披荆斩棘
拼    音
pī jīng zhǎn jí
出    处
《后汉书·冯异传》
注音字母
ㄆㄧ ㄐㄧㄥ ㄓㄢˇ ㄐㄧˊ
语法结构
联合式
语法属性
作谓语、宾语、状语

成语出处

播报
编辑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冯异传》:“异朝京师,引见,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1]
后世据此典故引申出成语“披荆斩棘”。 [1]

成语故事

播报
编辑
冯异为颍川父城(今宝丰县东)人,喜好读书,精通《孙子兵法》,早年为王莽效力。刘秀起兵后,他献出父城,归顺刘秀,在其帐下担任主簿这种类似机要秘书的职务。此时,刘秀的军事实力还比较弱,在河北连年征战,艰辛异常,许多兵将都离他而去,但冯异忠心耿耿,毫不动摇。 [2]
公元23年,王郎聚众起事,在邯郸称帝,刘秀率军南下进行征伐,连连失利,形势凶险异常。到达饶阳一带时,天寒地冻,北风呼啸,可军中粮草殆尽,连刘秀也不得不停在路旁忍饥挨饿。冯异想尽办法,搜寻到一些豆子,急忙熬成豆粥端给刘秀,终于使其消除了饥寒。部队前进到南宫,天降大雨,寸步难行,又是冯异设法搞到麦饭等食物,让大家填饱了肚子。 [2]
公元25年,刘秀登基做了皇帝,派冯异平定关中,冯异非常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后来,刘秀封冯异为阳夏侯、征西大将军。当时有人向刘秀上书,劝他防备冯异权重谋反,刘秀不仅不信,还把所上的书送给冯异看,叫他不必忧虑、害怕。 [2]
公元30年,冯异从长安长途跋涉来到京城洛阳朝见光武帝。光武帝指着他对满朝公卿大臣说:“他便是我起兵时的主簿,过去为我在创业的道路上劈开丛生的荆棘,扫除了重重障碍,如今还为我平定了关中之地!” [2]
朝见结束后,光武帝赐给冯异大量金银财宝,还写了一封信给他。信中说:“我一直记着当年将军在芜蒌亭端给我的豆粥,在南宫县递给我的麦饭。这些深情厚谊,我到如今还报答不了呢!”随后,光武帝赐给冯异许多珍宝钱帛,还特别命令他带着妻子儿女到外地任职,以示不疑。 [2]

成语寓意

播报
编辑
纵观人类的每一次进步,都离不开无数英雄先烈们披荆斩棘的艰苦奋斗。冯异能屡立战功,名垂青史,原因固然很多,但他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体恤士卒,应该说是重要的方面。一个人如果自视清高,好大喜功,甚至揽功邀赏,居功自傲,以至声色犬马,作威作福,飞扬跋扈,必然导致众叛亲离,更谈不上建功立业。只有那些不居功自傲,不追名逐利的人,才有可能胸怀全局,排除尔虞我诈的干扰,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终取得大成。 [3]

成语运用

播报
编辑
  • 成文用法
“披荆斩棘”指拨开荆丛,砍掉荆棘;比喻开创事业或在前进道路上清除障碍,艰苦奋斗。 [4]
在句中一般作谓语、宾语、状语。 [4]
  • 运用示例
作家·朱自清《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这却正见出他是在开辟着一条新的道路;而那披荆斩棘,也正是一个斗士的工作。” [1]
作家·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男子砍伐树木,披荆斩棘开辟土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