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爭相買金,也別忘了“投資有風險”這句老話 - 新浪香港

年輕人爭相買金,也別忘了“投資有風險”這句老話

撰稿/江城(媒體人) 編輯/何睿 校對/盧茜

▲隨著金價不斷攀升,買金成了不少人的投資理財選擇。圖/新華社▲隨著金價不斷攀升,買金成了不少人的投資理財選擇。圖/新華社

近期,全球金價暴漲,不斷刷新曆史紀錄,黃金投資又成了熱門話題。

據報導,3月7日,國內基礎金價也首破500元大關,全國最大的黃金交易市場深圳水貝報價508元/克。而幾大國內黃金品牌公佈的境內足金首飾價格則突破了655元/克,相比3月4日每克上漲了19元。

年輕人更是聞風而動,對黃金投資表達了強烈興趣。有黃金批發店經理介紹,今年以來,購買黃金的人群中有7成為年輕人。如今,在金店、銀行、電商平台都能看到頻頻下單的年輕人,買金已經成了年輕人中非常時尚的一項消費。

在網上,甚至出現了“買金特種兵”這一新群體——一些年輕人為了投資價值最大化,到處尋找更划算的黃金產品,並在各種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的“秘笈”。

他們盯上了銀行,在銀行購買溢價較低的黃金,再去金店打造成飾品;他們開始攢金豆,一有點閑錢就買一顆小小的金豆產品,作為長期投資;甚至有年輕人赴港買金,為了更加優惠的價格而不惜千里奔襲……

實際上,年輕人買金並不是從今年開始的。據《2022年中國黃金首飾消費行業消費洞察報告》顯示,從2016年到2021年,青年人購置黃金的比例已從16%增長至59%,成為各年齡群金飾消費潛力榜首。《2023珠寶飾品行業趨勢白皮書》數據也顯示,買金人群中,以18至34歲、一二線城市女性為主。

這或許也讓人感慨,原來時尚終究是個圈,再潮再前衛的年輕人,終究還是接棒“大媽”,成為購金的主要群體。但換個角度想,這其實也是年輕人投資理財意識增長的表現。他們不再以“月光”為榮,相反開始以更加長遠的眼光來規劃人生。

這是一種“成熟”的標誌,也再次展現了黃金這種傳統貴金屬及傳統美學的跨時空魅力。但在這種熱潮背後,卻依然要提個醒——年輕人不要忘了“投資有風險”這句老話,也別盲信“買金慳錢秘笈”。

從全球範圍看,黃金之所以不是最主流的理財方式,其實是有原因的。黃金本身並不產生利息、股息或分紅,其價值主要依賴於市場供需和投資者情緒,價格很容易受到各種因素影響。正如廈門大學經濟學院金融系副主任陳善昂所言,黃金具有特殊性,從長期看,黃金只能保值不能增值。

尤其是近期國際金價已經衝到高位,這難免刺激投機性需求,也為一種炒作後回跌埋下了可能。2013年,黃金就曾被有意做空,短時間內經曆了數次暴跌。

而那些所謂的“買金慳錢秘笈”,也很難說是完全靠譜的。市面上,黃金銷售平台本身良莠不齊,產品質量方面也不夠規範。而在看似性價比高的銀行,很多都註明了銀行只作為代銷機構,不承擔產品及贈品的投資、兌付、質量和風險管理責任。所以,一味追求便宜,反倒有可能踩到坑裡。

黃金要想實現理財功能,市場流通很重要,但現實是各家機構的回購政策並不一致。比如,大多數銀行在金條打造成首飾以後就不再回收;有的銀行則只回購從自家銷售出去的金條,也有部分產品銀行不提供回購服務。

這時候,消費者就只能另選回購渠道,也就有可能造成損失。尤其是很多黃金飾品,由於包含了加工費,在贖回時很難達到成本價,也難以和國際金價同步波動,這就給投資帶來了不確定性。

至於赴港買金,其實也不完美。且不說佣金以及交通成本會攤平本身的價差,還要面對進出境關稅問題。而一旦一次性購買數量過多又未進行報稅,就有可能觸發法律風險。

總之,在連連上漲的價格面前,黃金那璀璨的光芒確實更加誘人了,但年輕人還是應當保持理性。黃金永恒,但投資價值卻有波動,買金還是應當量力而行,謹慎選擇渠道,而不是盲目跟風從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