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汉语文字
展开2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手(拼音:shǒu)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此字初文始见于西周金文,象形字,其古字形像人的手,有五指 [2]。在古文字里,手作偏旁通常写作侧面形(“”)。手本义指人体上肢前端能拿东西的部分,人使用工具的上肢前端。引申作动词,表示手持、用手拿着,又引申为自己亲手做,还引申指小巧易拿的,又指代人。手也作量词用,用于技能、本领。
手是汉字部首之一,序号80 [3]。手作左偏旁时写作“扌”。用手作意符的字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名词,指手的部分,如:拳、掌、拇、指;一类是动词,指手的动作,如握、持、打、攀。 [4]“手”与“扌”在《汉字部首表》中同属一个部首序号,但分别列部。 [5]
中文名
拼    音
shǒu
部    首
[7]
五    笔
RTGH [8]
仓    颉
Q [8]
郑    码
MD
字    级
一级(编号0121) [1]
平水韵
上声二十五有 [6]
注音字母
ㄕㄡˇ
总笔画
4+0
四角号码
2050₀ [4]
统一码
U+624B [8]
造字法
象形字
结    构
独体字,独体结构
异体字
𠦬、𡴤、𠂿 [8]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象形字。甲骨文暂未发现“手”字。西周金文(图1)的形体是一只手的正视形:上像伸开的指掌形,下像肘腕形。小篆(图5)也像手形,但五指都已弯曲。隶书(图6-7)形体已看不出手形了,中指变成最上面的一撇,食指和无名指变成一横,拇指和小指变成一长横,肘腕变成竖撇。楷书笔画化。“手”字的本义就是人手,即腕以下能拿东西做事的部分,是名词。可以引申表示“手艺”“亲手”“拿着”等义。“手”作左偏旁时写作“扌”。 [9-10]
“手”字的本义就是指腕以下能拿东西能作事的部分,是名词。生活中有些器具的功能类似手,或者能够代替手,也称作“手”,例如“扳手”“触手”等,进一步引申又用于“拉手”“把手”“护手”“提手”等协助手动作的器具。
人的手可以做很多事情,最重要的就是拿取东西,因此“手”有“持”“拿着”的意思。如《公羊传·庄公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就是说:曹子拿着宝剑而跟着他。其实当“拿着”讲的手,现代汉语还沿用,如“人手一册”,就是每人各拿一本的意思。
人类用手进行生产生活,创造发明了很多东西,于是“手”又引申指具有某方面技能特征的人,或者说擅长某种技术的人,于是就有了“能手”“歌手”“水手”等说法;甚至还有“手稿”“手迹”的说法,这显然是手的握笔书写功能的引申用法。 [17]
用“手”构成的语词,有些不能或不完全能从字面意义去理解。如“手足”一词,既可以理解为手与足,又引申指兄弟或非同一般的亲密关系;如“手脚”一词,既可以指手和脚,又可以指动作、行动,还可引申指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在暗中采取的不可告人的行动;如“手腕”,既可指手和臂的连接部分,也可引申指某种特殊的手段或伎俩,等等。 [4] [18]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语法属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名词
人体上肢腕以下持物的部位。也指人体上肢。
hand
《诗经·邶风·简兮》:“左手执籥,右手秉翟。”
唐·李白 《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手掌;握手;手不释卷
指动物前肢或动物前部伸出的感触器官。
hand
《楚辞·天问》“鳌戴山抃”汉王逸注:“击手曰抃。”
触手
指某些代替手工作的机械。
hand
扳手;机械手
〈文言〉手迹;笔迹。
handwriting
《汉书·郊祀志上》:“天子识其手,问之,果为书。”
指本领、手段、技艺等。
skill;means;
ability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
宋·姜夔《满江红·心字融入去声》词:“却笑英雄无好手,一篙春水走曹瞒。”
手艺;妙手回春;心狠手辣; 心灵手巧
手中,手里。指控制、掌握的范围。
《韩非子·难言》:“宓子贱、西门豹不斗而死人手。”
萧红《生死场》十四:“缝穷婆谁也逃不了他们的手。”
中医指寸口
素问·阴阳别论》:“三阴在手。”
〈文言〉用在表示方位的词后,表示地点、方位,相当于“边”“面”。
郭沫若《归去来·鸡之归去来》:“她们从藤下走过,到西手的南缘上用茶去了。”
形容词
小巧的,便于手头携带或使用的。
portable
手册;手杖
亲手所写的。
手稿;手谕;手令;手札
量词
用于经手的次数。
二手货;第一手资料
〈文言〉用于技能、技巧。
鲁迅《病后杂谈二》:“瞑想的结果,拟定了两手太极拳。”露一手绝招。
〈文言〉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货币计算单位。
李调元《卍斋琐录》卷一:“按手,乃数目字,犹今言一手、两手也。海贝一枚为庄,四庄为手,四手为苗,见《云南志》。”
动词
〈文言〉表示手的动作。拿着。
hold
《逸周书·克殷》:“武王乃手大白以麾诸侯,诸侯毕拜,遂揖之。”
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一日,使史更敝衣草屦,背筐,手长镵,为除不洁者引入。”
〈文言〉表示手的动作。取。
take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宾载手仇,室人入又。”
〈文言〉表示手的动作。徒手搏击。
hit and kill
《汉书·司马相如传上》:“生貔豹,搏豺狼,手熊罴,足野羊。”
〈文言〉受束缚;桎梏。
汉·扬雄《法言·问神》:“龙以不制为龙,圣人以不手为圣人。”
副词
亲手。
personally
《韩非子·难三》:“有间,遣吏执而问之,则手绞其夫者也。”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四:“还有数字在内,须县君手自拆封,万勿漏泄则个。”
手订;手创
后缀
构成名词。指擅长某种技能或从事某种行业、活动或作出某种行动的人。
《北齐书·崔季舒传》:“季舒大好医术,天保中,于徙所无事,更锐意研精,遂为名手。”
《宋书·黄回传》:“明宝启太宗使回募江西楚人,得快射手八百。”
能手;助手;歌手;
棋手;第一把手
[5] [11]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十二】【手部】书九切(shǒu)
拳也。象形。凡手之属皆从手。
𠂿,古文手。 [12]

说文解字注

“拳也”注:今人舒之为手,卷之为拳,其实一也,故以手与拳二篆互训。
“象形”注:象指掌及𢯲也。书九切。三部。 [13]

康熙字典

【卯集中】【手部】 手;部外笔画:0
古文:𠂿。《唐韵》书九切。《集韵》《韵会》《正韵》始九切,并音首。《释名》:手须也,事业所须也。《急就篇》:卷捥节爪拇指手。师古注:及掌谓之手。《易·说卦》:根为手。疏:根即为止,手亦能止持其物,故为手也。《礼·玉藻》:手容恭。
又以手执器亦曰手。《礼·檀弓》:王事也。子手弓而可。《公羊传·庄十三年》:曹子手剑而从之。
又司马相如《上林赋》:手熊罴。注:言手击之。
又叶尸周切,音收。《焦氏易林》:邑姜叔子,天文在手。实沉参墟,封为晋侯。
又叶赏吕切,音黍。郭璞《神嘘赞》:脚属于头,人面无手。厥号曰嘘,重黎所处。
又叶矧视切,音矢。宋玉《笛赋》:延长颈,奋玉手,摛朱唇,曜皓齿。
又《说文》:拳也。《正字通》:握手谓之拳。非手即拳也。 [14]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8]

书写演示

“手”字书写演示
首笔平撇居上居中。第二三笔横,上短下长,长横在横中线。㇁(弯钩)顺竖中线下行钩出。

书法欣赏

音韵集汇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ɕ
王力系统
ɕ
ǐu
董同龢系统
ɕ
jŏɡ
周法高系统
stʰ
jəw
李方桂系统
sth
jəgwx
西汉
东汉
jou
jou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尤侯幽
jou
北魏后期北齐
尤侯幽
jou
齐梁陈北周隋
尤侯幽
jou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ɕ
i̯ə̯u
拟音/王力系统
ɕ
ǐəu
拟音/董同龢系统
ɕ
ju
拟音/周法高系统
ɕ
iəu
拟音/陈新雄系统
ɕ
ǐou
拟音/李方桂系统
ś
jə̆u
[15]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形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上声
四十四有
开口呼
三等
全清
书九切
ɕju
集韵
上声
四十四有
开口呼
三等
次清
始九切
ɕiəu
礼部韵略
上声
始久切
增韵
上声
始九切
中原音韵
上声
尤侯
齐齿呼
全清
ʂiəu
中州音韵
上声
尤侯
叶收上声
洪武正韵
上声
十九有
全清
始九切
ʃiou
分韵撮要
阴上
第五修叟秀
[15]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ʂou
214
上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ʂou
55
上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ʂou
53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sou
42
上声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sou
53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ʂɯ
24
上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sɤɯ
42
上声
晋语
太原
səu
53
上声
吴语
苏州
52
上声
吴语
温州
ɕiəu
45
阴上
湘语
长沙
səu
41
上声
湘语
双峰
ɕiʊ
31
上声
赣语
南昌
səu
213
上声
客家话
梅县
su
31
上声
粤语
广州
ʃɐu
35
阴上
粤语
阳江
ʃɐu
21
上声
闽语(闽南片)
厦门
siu
51
上声
文读
tsʰiu
51
上声
白读
闽语(闽南片)
潮州
tsʰiu
53
阴上
闽语(闽东片)
福州
tsʰieu
31
上声
闽语(闽北片)
建瓯
siu
21
上声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6]、汉典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