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处除三害》无删减原版、内地点映版与公映版各有什么区别?目前删减段落多不多?

关注者
26
被浏览
415,444

9 个回答

《周处除三害》的原版、点映版和公映版我都看了,和大家聊聊这三者的区别。

点映版区别于原版:

有几处杀戮场面的全景被裁切成了中景和特写,这种景别切换给观众的表意差别还是挺大的。全景虽然展现更为直接,但视角比较克制;换成中景和特写给我的感觉好像只是要单独强调主角杀戮时的兴奋,力度确实小了很多。

除了景别切换,礼堂名场面中主角枪杀台上数人的过程被删掉了,主角坐在台上装子弹的镜头被删掉了,大全景尸山血海的场面被删掉了。

还有一处删减是主角最后被押赴刑场原版介绍其出生日期时出现了“民国75年”的字样,点映版删掉了。

公映版区别于点映版:

这两个版本其实差距并不大,网上之前说院线临时换盘要打马赛克的事情并不存在,换盘是因为最后主角自首时背后船上飘着的一面旗子需要被删掉。

一句话总结,你要是想看原版就去网飞,决定进院线的话就不用纠结了,点映版和公映版没啥大区别。

似乎没什么区别,就算有差别也不是很大。


​​《周处除三害》中陈桂林的原型是台湾十大枪击犯之一,绰号“冷面杀手”的刘焕荣。



看完电影,主要感觉是【老酒装新坛】。

“老”在电影的剧本只能算作中规中矩,没有特别让人眼前一亮的点。

“新”在电影对于视听的处理是极其恰当的,导演的审美是在线的,演员的演技也是在线的。



电影前半部分是中规中矩的“罪犯+黑帮”元素的剧情,剧情谈不上高明,甚至有点老套。

但好在导演通过这些无功无过的剧情立住了几个比较有趣的人物。

一个陈桂林,台湾通缉犯top3,他人口中翻天覆地无恶不作的疯子,开场导演就把主角光环开到了最大,凭借不俗的身手把几个黑帮和警察都耍得团团转。

ps:阮经天演了好多疯癖了……



一个香港仔,台湾通缉犯top2,喜怒无常,虽然一把年纪了但是武力高强,沉溺美色喜欢捆绑play,对于觊觎自己“所有物”的人睚眦必报,为了躲避警察从不敢久留一地。

不过从剧情来看,这个top2通缉犯也是死于剧情杀,成为了主角打怪升级的一个副本。



一个是程小美,有着见过大风大浪的冷静自恃,和被保留下来珍贵的悲悯。

她被香港仔胁迫、养大、强奸……香港仔之于她有着极其复杂的身份,既像父亲,又像仇人。就像台湾人版的“灭霸和卡魔拉”,只不过灭霸并不沉湎于男女之事。



一个是在众多帮派之间游刃有余的医生张贵卿,明面上她是一位循规蹈矩,正处在带孩子阶段的中年妇女;暗地里她是给众多罪犯取枪子、缝伤口的江湖医生。

张医生最厉害的技能是守口如瓶,不管是面对警察还是罪犯都严格遵守这一信条。

但是这样的设定也被剧情狠狠制裁了,主角“绑架”了她的小孩,于是她只能放弃底线,把“顾客”的绝密信息透露了。

这样的剧情制裁,让原本张医生身上的神秘光环消失殆尽。

作为一个黑白两道行走的人,自己的孩子居然这么轻易就被绑架,而且自己还没有任何招架之力。

既然这位医生有如此之大的把柄,这些黑帮大佬又是怎会持续托付信任的呢?



而最没有存在感的警察陈灰,整部电影就干了两件事,一件是想抓人但抓不住人;一件是煽情,成为突出主角“浪子回头”和“正邪相对的宿命感”的工具人。



后半段灵修学校的剧情是比较陈词滥调,就是在邪教和传销的基础上包装成宗教的外衣,这种案例现实生活中也不少。

但导演有做得出彩的亮点,其一,是通过视听手法的表现,将这段剧情活生生地再现了;其二,则是增添了一段【大屠杀】的戏,直接把张力拉满。



首先说听觉方面,《周处除三害》可以说是近期上映电影的清流了,比起《热辣滚烫》用抖音抒情bgm塞满整部电影,《周处除三害》可以说是将【动】和【静】用得炉火纯青。

导演用的是紧密的鼓点,用的是大提琴,甚至用鸟鸣声,用烟熄灭的声音……

导演编织的听觉感受,不借用让人印象深刻的旋律,而是更大程度地还原氛围,贴近本真。

它不是直接甩给你耳朵一首bgm,来听周深空灵的声音,我要开始煽情了,你得感动了;在惊心动魄的场面不是甩给你一首激昂的金属摇滚,告诉你现在是高潮,你看刺激吧!

并不是说插入bgm并不好,《环太平洋》中Pacific Rim一响,所有人都浑身战栗,末世感和机械感扑面而来。



而在有些电影中,导演会肆意挥霍观众的听觉空间,整部电影都在bgm轰炸。

这种MV模式的影片一方面是特别消耗观众精力,另一方面就是太拥挤太浮躁太急功近利太急于求成了。

而《周处除三害》把更多的听觉空间还给了故事,而不是一味占据观众的耳朵。

程小美第一次给陈桂林刮胡子的声音,很平静很安详,而香港仔的出现一下子打破了这种安详,观众的听觉也一瞬间紧张起来。



程小美第二次给陈桂林刮胡子的时候,有涂抹泡沫的声音,有清水洗涤的声音,刮胡子的声音甚至没有水声大,你可以感觉到程小美很小心,像是一种最终的送别仪式。



导演甚至内敛到所有的枪声都像是装了消音器一样。

其他的动作片,从漫威到碟中谍,从谍影重重到黑帮港片,但凡带有枪声都是极其大声并且刺耳的。

而视觉更是不用多强调了,没有用奇奇怪怪的滤镜,并且看得出来每一个镜头都是仔仔细细地挑选角度,一遍一遍磨出来的,而且许多定格镜头都极具象征感。

以图为证:



影片比较不足的地方是片尾,过度抒情了,甚至抒情得有点莫名其妙了。

张医生跟陈桂林来一段,程小美跟陈桂林来一段,警察还要再跟陈桂林来一段,陈桂林自己还要再来一段……

抒情的部分冗长到让人想“长按屏幕快进”。

警察跟陈桂林的部分,硬生生拍出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

两人前边最大的互动也就只有【你追我跑】和【你拍一我拍一】,这种小鱼儿和花无缺的模板一套一个奇怪。



不过,张医生和陈桂林之间的谎言反转倒是贴合剧情的,解释了为什么身患癌症的陈桂林与黑帮大佬、警察贴身肉搏都不落下风,甚至多次死里逃生。

要是身患第四期肺癌还能有这样的战力,属实是有点吓人了。

电影中张医生的谎言,之所以能带给观众反转体验,原因就在于:

一方面,刚开始电影给信息的时候没有主语,信息残缺;另一方面,导演给了大量的误导镜头,陈桂林除了在打架,就是在抽烟,还不停咳嗽,一副即将驾鹤归西的模样。

而且烟还是导演表现人物的一个重要道具。

一开始陈桂林只抽一根烟,张医生叫他死到临头别抽了,他依然我行我素继续抽烟,一个叛逆不喜欢管束的形象马上就出来了。

随着电影的推进,陈桂林开始连续抽烟。

导演展现的镜头是不断咳嗽的他,是掉落一地的烟头,是烟雾缭绕中他的困惑和不断累积的压力。



而陈桂林人格出现剧烈改变的片段集中在电影后半部分。

其一是他“入教”,跟随着【尊者】不断悼念忏悔词,承受断发和鞭刑,妄图通过宗教的洗礼摆脱自己曾经的罪孽。



他嚎啕大哭,这种哭是大喜大悲的沉沉浮浮,是斩断前尘的断肠之苦,更是一种稚儿新生的啼哭,重新脱胎于世间,为了生命第一口呼吸的哭泣。

其二是他从棺材板中“死而复生”。



从棺材板中爬出来的情节也不少见,从虚无的各种鬼故事,到真正拍成电影的《杀死比尔2》等等一抓一大把。

虽然说这样的情节烂大街,但是导演给这段附上了陈桂林人格的另一层演变的象征意义。

他是被原先所信奉的宗教世界埋葬的,但是他却从物理的现实世界中,爬出了自己的坟墓,还凿开了【尊者】的坟墓。

这是一种苏醒,一种挣脱邪教的苏醒,还暗示了一场复仇,一场对于邪教的、对于他自己的【圣战】。

同时,他重新拾起来原本对于【关二爷】的信仰。

这也算一种【老酒装新坛】了吧。



其三,就是在萧湘湘(尊者的情人)童谣一般的歌声中,用一声声枪响做出的伴奏。

这个片段是整部电影最为精彩的片段,这是最有张力的片段。

陈桂林先放走了所有想逃跑的人,在随后的大屠杀中,还遵循【上天/关二爷】的旨意——

子弹卡壳了是关二爷的暗示,让我放你跑,你要是还不跑就死;子弹没卡壳是你活该,你就该今天死。



这种朴素的评判方法,其实是放走了对于生命和死亡依然怀有敬畏的人。

在邪教洗礼下,那些对于生命和死亡已经没有了敬畏的灵魂,陈桂林就充当了他们的阎王爷。



不得不提一嘴,这个宗教是真的过于离谱了,萧湘湘那一段台词更是极为炸裂:

【我曾是子宫颈癌的患者,但是尊者治好了我,我还希望尊者能够给我一个孩子……】



属于是三观震碎的程度,只要上过小学都不会相信。

可见是里面的人是多走头无路,才会相信这种鬼话,来这里寻找精神寄托……

然后邪教这一段,虽然也不是什么新鲜剧情,但是拍得有一种《禁闭岛》的感觉,也是一种【老酒装新坛】maybe。

总体来说,电影还是值得一看的,虽然剧本并不出彩,但是导演的审美,视听艺术的展现还是淋漓尽致的。






欢迎关注同名公众号【从半途出发】,你的观影小助手,欢迎来树洞堆星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