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24城執行「認房不認貸」 住建部回應效果:購房意願約增15%

10天24城執行「認房不認貸」 住建部回應效果:購房意願約增15%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近期,廣州、深圳、北京、上海等多個城市宣布「認房不認貸」,被認為是「史詩級」救市政策。就其效果,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浦湛日前回應指,市場的反響總體上還是積極的,調查顯示全國購房意願約能增加15%,一線城市可能增幅會更高。

認房不認貸即是指居民家庭(包括借款人、配偶及未成年子女)申請貸款購買商品住房時,家庭成員在當地名下無成套住房的,不論是否已利用貸款購買過住房,銀行業金融機構均按首套住房執行住房信貸政策。據不完全統計,過去約10天內,至少已有24個城市全面執行了該政策,包括「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

就政策出台的背景和時機,浦湛解釋,背景可以從兩方面來看,一是從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情況來看,今年一季度市場銷售明顯回暖,受多方面因素影響,4月以來的市場成交放緩,市場預期也出現轉弱的跡象;二是從滿足居民的住房需求來看,現在還處於城鎮化快速發展的後半階段,去年國家的城鎮化率是65.2%,距離城鎮化穩定階段還有發展空間,相應的剛性需求還是有比較大的增量,另城市當中有房的群體也還有著比較大的改善居住條件的需求。

全國購房意願約能增加15%。(新華社)

對於利好,浦湛表示,政策出台以後,市場的反響總體上還是積極的。有市場機構做過調查,顯示從全國整體上看,購房意願大概能夠增加15%,一線城市可能增幅會更高。從政策實際落地來看,有著剛需和改善性需求的購房者,積極入市的跡象還是非常明顯的。一些市場機構的調研顯示,待看量還有成交量,都是有比較明顯的提升。

浦湛進一步表示,隨著中國房地產市場供求關係發生重大變化,在因城施策的調控機制下,地方需要根據自身房地產市場形勢的變化,進行政策的優化調整。據統計,超過180個城市因城施策進行了政策措施的調整,累計調整次數達到了350餘次。而實際上真正實施限購的城市數量還是少數,少數城市在這一輪房地產市場發展過程當中,也多數對限購進行了優化調整,如調整限購的區域、年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