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資穎「背後的男人」,從失志羽球少年,賴建誠化身球后金牌教練|天下雜誌

戴資穎「背後的男人」,從失志羽球少年,賴建誠化身球后金牌教練

戴資穎在東奧羽球女單奪下銀牌後,媒體鎂光燈也投向「球后背後的那位男人」。年僅35歲的賴建誠,不只是相伴小戴最久的教練,還曾是台灣羽壇史上最年輕的國家隊總教練。同為羽球選手出身,賴建誠其實也有潛力征戰奧運。但高中時因負傷,讓他開始對選手生涯感到迷惘。他曾徘徊在哪些人生十字路口、最後又如何以自己的方式重返球場?

羽球-戴資穎-教練-賴建誠 圖片來源:BWF TV YouTube提供
    其他

東京奧運的羽球場上,除了俐落擊球的戴資穎,在場邊不時遞水、與小戴默契溝通的年輕身影、教練賴建誠,同樣吸引觀眾目光。

網友稱讚賴建誠是「淡定教練」,沒有高昂情緒、只時而點頭鼓勵,給予「耐心打」指示,是小戴的定心丸;戴資穎更讚他為「金牌教練」,早在2018年全英公開賽上,小戴成為10年來首位衛冕的女單冠軍後,就在Facebook貼出兩人合照,發文道:「感謝金牌教練,賴建誠先生。」(延伸閱讀:戴資穎 高雄囝仔練成世界球后,更讓台灣人愛上羽球

賴建誠在2017年的體育精英獎,與郭婞淳的教練林敬能、李智凱的教練林育信等人,競逐年度最佳教練,最後由當時年僅31歲的他脫穎而出,成為史上最年輕得主;2018年,他更成為台灣羽壇史上最年輕的中華隊羽球代表隊總教練。

雖然當時在擔任總教練8個月後,賴建誠認為自己比較不善社交,「比較善於執行訓練,希望幫助選手訓練」,因此在韓國公開賽後請辭總教練職位,專心指導戴資穎。對比歷任國家隊教練都曾是國內頂尖選手,賴建誠卻笑言自己成績是「從後面數過來的『數一數二』」。可見他的出線,自身成績不是唯一要素,經驗與人格特質可能更加重要。

廣告

回首這一趟得來不易的東京奧運成果、兩面羽球獎牌(女子單打銀牌、男子雙打金牌),賴建誠認為,台灣很幸運地未受疫情太大影響,選手仍可照常充足的訓練,帶下本次奧運成績的突破,足以成為年輕羽球小將們的激勵。

「我們以前當選手,會徬徨迷惘,就是因為前輩還沒有打出成績,看不到未來發展前景。」他相信,這次的成果也讓台灣社會知道,台灣培訓選手是可以走到國際頂尖,也有機會帶下更多資源。

晉級甲組卻負傷,一度排斥羽球

幼時因為「無聊」,賴建誠跟著爸媽打羽球打出興趣,還被場邊教練相中、問「要不要走體育這條路」。這讓他決定在小學三年級時,轉學到羽球名校台北市雙蓮國小,開啟了少年時期的羽球之旅。

廣告

在基隆高中體育班,他與羽球雙打名將陳宏麟是同班同學。雖不像陳宏麟有177公分的身高優勢,賴建誠在17歲那年,仍晉級成為甲組選手,有機會朝職業選手、甚至國手目標前進。

印尼華僑、前世界排名第四羽球好手、現任基隆高中羽球教練的鄭永成,曾經教出國內羽壇好手周天成、李洋等人。在他眼中,高中時的賴建誠,善用多變的「網前球」策略,讓對手難以跳球回擊,來彌補先天劣勢。「他的力量、個子不高,應該高三才能升甲組。可是他二年級就做到,就是因為漂亮的『網前球』手法。」

網前球指的是羽球的前場擊球技術,包括用挑球、網前短球、刷球、平推球、撲球、搓球和勾球等前場擊球技術回擊。鄭永成指出,擊球的速度、力道都可以訓練,但網前球這樣細膩的策略,卻並非人人都能學會,「我當初也沒想到這個小孩子,可以兩、三天就學起來。因為他本來沒有打過這種球路。」

廣告

不過,在沒有防護資源的環境下,密集訓練、加上高度自我要求,讓賴建誠練到脛骨受傷、甚至無法走路,影響了比賽與訓練。他因此心灰意冷,「身體練成這樣,好像也沒有一個很好的回饋,」賴建誠坦言,當時一度很不喜歡打羽球。

他解釋,當時對羽球的排斥,「其實更多是因為對未來的迷惘。」那時,國內職業羽球團僅有兩家,職業選手名額極少;而羽球前輩也還沒有在國際打出成績,球員退休後缺乏保障。「那時想說大學是不是轉個方向,在不同的位置從事體育相關工作。」

走進特教領域,卻深感非熱情所在

他以羽球專長,進入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現為台北市立大學)球類運動學系。同學間雖有SBL職業球員,也有人以體育老師、教練為目標,讓他漸漸看到選手之外的選擇。大三時,賴建誠決定結束僅約4年的選手生涯,嘗試挖掘不同的路。

廣告

他在校外兼做羽球教練,對象是中小學生和社會人士;甚至,還參考學長的建議,在學校修了特殊教育學程,因為特教老師的競爭相對少、機會多。

但入班實習時,賴建誠發現自己「耐心沒那麼好」,也難以承受特教教學現場的心理壓力,深怕因為自己的疏失、讓學生出了狀況。

相較於特教,「我發現自己對競技運動現實、成敗的耐受力還是高一點,」賴建誠說,「畢竟從國小就開始接觸勝負之分、外界壓力,這已經駕輕就熟。」

繞了一圈,他決定還是回到熟悉的運動場域,攻讀運動器材科技研究所。當時他認為,運動器材產業同時涵蓋競技比賽及休閒運動,不論未來是做銷售或研究,都看似有更多元的發展。

廣告

但計畫趕不上變化。在研究所畢業前夕,賴建誠決定先休學當兵,期間被分發到高雄中學當替代役,意外地在時隔3年之後,重新拿起球拍。

當起戴資穎的陪練員,重燃羽球之愛

當時賴建誠因為有羽球單打經驗,被學校教練找去當陪練員,遇到了才高二的戴資穎。

那時的戴資穎,已是橫掃國際賽獎牌的頂尖選手。但脫離競技羽球圈已有3年之久,賴建誠坦言,「我其實也不太知道她是誰,」他憑自己過去的想像,以為羽球女單打球速度慢、沒力氣。

而與戴資穎對打後,他才驚覺想像與現實的落差,「第一次打完後覺得自己能力還不夠、沒辦法把陪練做好。」為了做好陪練員,他不斷自我訓練、觀察分析羽球女單的大小賽事,還決定出國打比賽,擴展國際視野、也精進自己的能力。

在沒有任何教練及資助的情況下,賴建誠靠自己的力量,在2012年紐西蘭奧克蘭羽球國際賽,獲得男子單打冠軍。「那時是自己帶自己,即使再累、也要自我訓練,」對比高中時一度排斥羽球,他說,反倒在沒人要求時、自己才又想打球了。這段自我砥礪的旅程,讓他重燃對於競技羽球的熱情。

邊教邊學,成就小戴的「金牌教練」

跟戴資穎的默契合作,讓賴建誠一路從陪練員,走進國訓中心,變成小戴的專屬教練。但他謙稱兩人不是教練、選手,更像教學相長的團隊夥伴。(延伸閱讀:戴資穎:冠軍、排名、紀錄是一時的,我只要做好自己想做和該做的事

「在教的時候、我也在學,有時候她甚至是我的教練。」賴建誠記得,起初自己無意識的以男子單打角度思考策略,但戴資穎會指出「女生選手不會這樣打」、「對手沒有這種能力」,才讓他發現自己的盲點。賴建誠說,「她在教我『怎麼教她』。」

看在基隆高中羽球教練鄭永成眼裡,賴建誠是球后身旁的關鍵角色。「小戴網前的球路多變,其實是從​​賴建誠來的,」鄭永成觀察,戴資穎早期靠擊球力量取勝;但賴建誠成為教練後,小戴的網前球策略也愈趨複雜,並成為她在球場上的優勢。

談起賴建誠放棄羽球選手這條路,鄭永成深嘆可惜。但他也期待,基層學校不只要培養好選手、也要培養好教練,「我那時就有感覺,他可以當一個很好的教練。」鄭永成說,賴建誠總是持開放態度,積極學習、吸收能力強,且富有耐心,這些都是成為教練的重要條件。

帶著特色打法,賴建誠從前選手,歷經各種生涯探索,到後來一路陪伴小戴超過10年、成為在位最長的世界球后幕後推手。鄭永成說,「這是一個證明,賴建誠真的是一個好的國際級選手教練。」戴資穎父親戴楠凱也說:「如果沒有賴教練,就沒有現在的戴資穎。」

曾經年少失志,賴建誠比誰都能體會選手的辛苦。但不論是幕前球員或幕後教練,「都要學著把這些辛苦轉換,讓自己保有接觸這個運動最初的熱誠,」他說,「這樣才有辦法持續走下去。」

回首人生的每個階段,賴建誠謙稱,自己沒有想很多、只是把當下的每一件事做好。但其實,他是靠著熱情與奮力不懈,把握住每一次機會,最終在羽球場上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光位置。

(本文轉載自Cheers雜誌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山城有慢魚,私房慢遊苗栗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