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汉语汉字)_百度百科

[wǒ]
汉语汉字
展开6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我,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读作wǒ,最早见于甲骨文 [2],其甲骨文本义指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后由本义衍生出“手持大戉,呐喊示威”等意;但到了战国时代,“我”字本义所代表的凶器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以后便被普遍地作为第一人称代词使用,所以《说文解字》解释为“施身自谓也”,此意沿用至今,且字音不变。 [3]
中文名
拼    音
部    首
五    笔
TRNT(86);TRNY(98)
仓    颉
HQI
郑    码
MDHM
笔    顺
撇、横、竖钩、提、斜钩、撇、点
字    级
一级 [4]
平水韵
上声二十哿 [5]
部外笔画
3
总笔画数
7
四角号码
2355₀
Unicode
CJK 统一汉字 U+6211
异体字
𠨂、𢦐、𢦖、𢦠、𨈟、𩇶、㦱、𢦴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我”字形演变过程 [2]
图(A)是甲骨文里的“我”字,像把有柄有钩的古代武器——大斧,斧口有一排锋利的锯齿。这是奴隶社会里一种用来行刑杀人和肢解牲口的凶器,叫作wǒ,古代也有人把这种锯斧叫作“锜”。
这个象形字,在周代早期的金文(图B)里,还保留了这长柄锯斧的形象,只是斧柄下面多了个脚钩,锯齿也简省到只余三齿了。可是,到了晚周的金文(图C),“我”字的构形便开始讹变了:斧柄的顶钩变为丫叉形,斧柄的脚钩变为斧辆中部的斜撇,而钢齿也只余两齿,斧柄也更往右弯了。
发展到秦代小篆(图D)时,讹变更大:斧身和锯齿竟变成了图D1的形式,斧柄和上下钩竟变成了图D2的形式,已完全看不出“我”是锯斧的原貌了。
后来,这个象形字便在小篆的基础上发展为图E的汉隶,从先秦文字的线条化变为笔画化,以点、横、撇、捺、挑、钩等基本笔画代替了圆匀连转的线条。至于图F的楷书,则是从汉隶的形体发展过来的。
“我”这种奴隶社会杀人的凶器,到了战国时代,被后起的更优良的凶器淘汰;于是“我”字以后便被普遍借用来作为第一人称使用,还是读作wǒ,字音至今不变。但词性却已由名词变作人称代词,而“我”是杀人凶器的原义便早已不为人所知了。 [2]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代词
自称,自己
I;myself
孟子·尽心上》:万物皆备于我矣。
我见犹怜、我家
己方,己国
we;our
《左传·庄公十年》:彼竭我盈,故克之。
敌我友、我辈
动词
Kill
《书·泰誓中》:我伐用张。
我伐
有私见
have private view
《论语·子罕》:子绝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
毋我
形容词
自己的
self
《易经·象》:观我生,进退,未失道也。
我生、我仪
向一边倾斜的,扭歪的
wry
说文》:我,顷顿也。
名词
姓氏
详细释义内容的参考资料: [6-7]

近义辨析

播报
编辑
我、吾
“我”和“”都是第一人称代词,但在上古用法有些不同,“吾”作主语定语,不作宾语;“我”作主语、定语,也作宾语。《庄子·齐物论》:“今者吾丧我。”其中“吾”作主语,“我”作宾语。普通话只用“我”,不用“吾”。 [13]

古籍解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我,施身自谓也。或说我,顷顿也。从戈从禾。禾,或说古垂字。一曰古杀字。凡我之属皆从我。𢦠,古文我。五可切。注:徐锴曰“从戈者,取戈自持也。” [8]

康熙字典

《唐韵》:五可切。《集韵》《韵会》:语可切,俄上声。《说文》:施身自谓也。《广韵》:已称也。
又,称父母国曰我,亲之之词。《春秋·隐八年》:我人祊。
又姓。古贤人,著书名我子。
又,《说文》:或说我,顷顿也。按:顷顿,义与俄同。然字书从无作俄音者,存考。
又,《韵补》:叶与之切,音台。《扬子·太玄经》:出我入我,吉凶之魁。《注》:我音如台小子之台。
又,叶阮古切,音五。《张衡·鲍德诔》:业业学徒,童蒙求我。济济京河,实为西鲁。𢦐,篆文我。 [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我”字形对比 [10]

书写演示

“我”的书写演示 [3]

书法欣赏

小篆“我”
隶书“我”
楷书“我”
行书“我”
草书“我”
字形对比、书写演示参考资料:书法欣赏参考资料: [10-11]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字头
小韵
声符
反切
声母
韵母
韵目韵部
声调
上古音系
广韵
五可
上声
蒙古字韵
上声
中原音韵
歌戈开
歌戈
上声
洪武正韵
五可
十四哿
上声
分韵撮要
第二十三科火货
阳上
音韵汇集参考资料: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