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貸之父專訪】長原彰弘建財務公司王國 4,000萬變300億傳奇

股壇梟雄李明治九十年代叱咤股壇,資本市場手起刀落,但最成功的買賣,原來是1993年時入股亞洲聯合財務賺逾百倍的傳奇。創辦人長原彰弘獲得其財務支持後,隨即建立起橫跨中港之財務王國,4,000萬元資本變出300億元市值,可謂賺錢之神,他說:「李明治曾經同人講,一生中最賺錢嘅投資,就係投資我間公司」。

長原彰弘在聯合鹿島大廈接受訪問,頂層裝潢滲着日式氛圍,亦似乎與他的日本名互相呼應。其實他原名張炳煌,台灣出生,修畢台大法律系後到日本升學及工作,惟必須入籍兼改日本名,「張拎走咗個弓字變『長』,『彰』即係我喺彰化出世,『弘』讀音同煌字差唔多,張字個弓又可以搬過嚟。」

七十年代,長原彰弘在東京工作,當時從事黃金貿易,惟生意麻麻,老闆知他有博士學歷,要求他搵生意搞。由銀座步行至公司的道路兩旁,滿是寫上「salary loan」的易拉架,「朝早拎出嚟,中午就收返。」他好奇了解,原來是借錢予打工仔的生意,於是膽粗粗開舖照做,接觸到一批來借錢的築地魚販,慢慢日本信用保證(JCG)名堂打出一片天,生意甚至擴展至香港。

1976年香港接受存款公司條例通過,長原彰弘老闆話:「阿張,你去香港。」長原彰弘心諗:「我一句廣東話都唔識,去香港做咩呢?」老闆說:「去開財務公司啊,你識普通話,去試試。」他拿着280萬元來港創業,當時並沒有所謂無抵押貸款生意,他向著名泰國華僑陳有慶及當時上海商業銀行總經理陳克恭請教,兩人都指香港私貸生意頗難做。

不過,既然已帶錢到香港,他只有硬着頭皮上。當時接受存款公司吸存額最少5萬元,年期最少3個月,普遍年利率為6厘,他開價8厘,「不過我哋開舖邊個知呢?我就喺《新報》登廣告,寫住無抵押、無擔保、30分鐘現金到手。」當時香港近乎沒人做私貸,「唯一得我哋穩陣,之後啲人識講『借錢就搵JCG』。」

1983年,香港面臨前途問題,樓市大冧,當時有近200間接受存款公司,不少老闆投資地產失利,「其中有間澳門人開嘅財務公司,有日老闆打電話畀我,叫我借500萬畀佢,否則聽日有事,我心諗,做咩無端端要借咁大筆錢?」

結果,翌日該財務公司分店全線閂門,全港財務公司出現擠提,直至現在他都認為是生意路上最大危機,「好多人想嚟拎存款,唔信任我哋。」惟客戶做存款須履行合約,不能未到期即提現,他決定推出存款證紓緩危機,「可以借存款八成,貸款利率係存款利率再加2厘。」

不過,客戶仍然蜂擁來提款,危急之際,當時東京銀行願意與滙豐合共提供8,000萬元助他度難關,審批是次貸款的滙豐副總經理,正是之後擔任滙豐主席的葛賚(John Gray),長原彰弘坦言非常感謝他助JCG順利度過難關。

惟好景不常,JCG大股東投資失利,1990年時面臨放盤,由陳有慶女婿卓盛泉牽線售予馬來西亞大眾銀行,惟出售後,長原彰弘3年內不得做財務公司,1992年他旋即部署回歸本業,邀請上一代大孖沙入股,包括陳有慶、新世界(017)創辦人鄭裕彤、其士(025)創辦人周亦卿、華懋前主席龔如心,不過最終伯樂是聯合集團創辦人李明治。

「當時成立資本4,000萬,佢投資約七成,我同佢計咗條數,間公司係我營運嘅,要借多3億畀我做生意。」1993年亞洲聯合財務(UA)正式成立,「中間有其他財團入股,3億好快還晒,李生股份攤薄至58%,賣咗畀新鴻基公司(086),你估幾多錢丫?45億!加埋派息有近60億。」近年UA有上市打算,曾經有投行估值250億元至300億元,即現時李明治這項投資回報隨時以數百倍計算,「李明治曾經同人講,一生中投資最賺錢,就係投資我間公司」。

李明治人生大起大落,九十年代叱咤香港金融界。長原彰弘視他為伯樂,「我喺佢身上學到好多嘢,佢好聰明,交遊廣闊,佢都介紹好多知名人士我識,仲同過呂志和、李兆基唱卡啦OK,我好多謝佢,當然佢都有多謝我啦。」

長原彰弘在貸款本業上,亦創造不少新式產品,「網上貸款i-money、二按、卡數一筆清,全部都係我哋首創。」2007年甚至進軍內地,高峯時逾150間分店。

台灣出身、日本就學、香港發迹、進軍中國,長原彰弘人生是一片大江大海,但他最喜歡的地方卻是香港,「香港係我家,我一生中嘅黃金時代都係喺香港過。」

長原彰弘表示,「李明治曾經同人講,一生中最賺錢嘅投資,就係投資我間公司」。
長原彰弘表示,「李明治曾經同人講,一生中最賺錢嘅投資,就係投資我間公司」。
長原彰弘建財務公司王國 4,000萬變300億傳奇
長原彰弘建財務公司王國 4,000萬變300億傳奇

記者:周家誠 余曉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