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只有華人社會存在「孝親費」?其實「孝」就是古代的保險基金與跨期交易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為什麼只有華人社會存在「孝親費」?其實「孝」就是古代的保險基金與跨期交易

為什麼只有華人社會存在「孝親費」?其實「孝」就是古代的保險基金與跨期交易
Photo Credit: GettyImages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在德文或是英文當中,沒有對應「孝」這個詞的翻譯,因為「孝」的概念並不怎麼存在在西方的社會裡,「孝親費」的概念,更是不容易向西方人解釋的概念。許多西方人不明白為什麼在我們的文化裡,子女成年後會被期待定期給父母一筆錢。但首先我們也可以探討為什麼在華人的社會裡,會有孝親費的存在?

在華語的社會裡,「孝」是一個很重要的觀念,而延伸的其他詞,如「孝順」、「孝子」、「孝道」、「孝敬」也是在日常生活中時常會聽到。

但在德文或是英文當中,其實沒有對應「孝」這個詞的翻譯,因爲「孝」的概念並不怎麼存在在西方的社會裡。即使英文有「filial piety」這個說法,也鮮少有人會用到這個字,甚至很多母語者也不是很明白意思。

聖經有一段經文,一個中文翻譯版本是:「要孝敬父母,使你得福,在世長壽。」而英文的翻譯則是「Honor your father and mother, so that it may go well with you and that you may live long in the land.」

英文的譯本用honor這個字,意思為敬重,這是因為孝敬的說法不存在在英文裡,而德文的翻譯則是用了「ehren」這個動詞,這個字也是敬重的意思,一樣沒有「孝」的含義。

因為「孝」這個觀念不屬於西方文化,「孝親費」的概念,更是不容易向西方人解釋的概念。許多西方人不明白為什麼在我們的文化裡,子女成年後會被期待定期給父母一筆錢。

但首先我們也可以探討為什麼在華人的社會裡,會有孝親費的存在?

前耶魯大學金融學教授陳志武,曾在他的著作《耶魯最受歡迎的金融通識課》,以金融學的角度分析,談到金融是跨期價值的交換,是未來跟今天,或未來不同點之間的價值交換。

多元觀點 等你解鎖
付費加入TNL+會員,
獨家評論分析、資訊圖表立刻看
首月一元插圖
到期自動續訂,可隨時取消,詳情請見訂閱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