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恐致「失能」!醫曝狂想它注意

記者楊晴雯/台北報導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全球疾病負擔的估計,憂鬱症在2020年會成為疾病導致失能的第二位,到2030年會上升至第一位,超過其他慢性疾病,造成龐大的社會經濟負擔。醫師表示,憂鬱症是腦部功能出現病變的疾病,可視為慢性疾病看待,按醫囑治療與其和平共處,而針對有些使用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難治型憂鬱症,如今也可透過經顱磁刺激治療,幫助病情得到緩解。

▲依據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於全球疾病負擔的估計,憂鬱症在2020年會成為疾病導致失能的第二位。(示意圖/pixabay)

憂鬱症不只是暫時的情緒低潮,憂鬱症的症狀背後,有許多生理和心理的因素影響。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松德院區成癮防治主治醫師張祜銘表示,腦部影像研究發現,憂鬱症的患者大腦特定功能的迴路功能出現問題,導致大腦對於情緒的調節出現障礙,此外大腦神經與神經之間的神經傳導物質失衡也和憂鬱症相關,例如血清素、多巴胺等腦內化學物質的失衡,這些證據都支持憂鬱症是一個腦部功能出現病變的疾病。

張祜銘說明,憂鬱症患者會出現的思考與情緒困擾,像是控制不住悲傷,覺得很痛苦;知道不該這樣想,但還是停不下來;一直往負向思考;在生理上恐會出現對事物失去興趣、容易疲憊、情緒低落、覺得凡事都作不好、失眠等情形。

▲憂鬱症患者會出現像是控制不住悲傷,覺得很痛苦等負向思考。(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資料照)

張祜銘指出,目前使用的抗憂鬱藥物如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劑,便是透過增加病患腦中的血清素以改善憂鬱症狀,然而,研究指出大約有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憂鬱症病患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成為臨床上的難題。

所幸藉由新治療能突破此困境,張祜銘說,衛生福利部於2018年許可重覆式經顱磁刺激用於治療對藥物治療反應不佳的重度憂鬱症成人患者,該技術為一種非侵入性的神經刺激,主要作用於大腦皮質,利用磁場產生的電磁脈衝,在特定區域產生感應電流,以增進或減弱特定區域神經細胞的興奮性。

經顱磁刺激很早就在2008年被美國食藥署認證用於憂鬱症的治療,之後也被用於睡眠障礙、強迫症及慢性疼痛等疾病的治療。

張祜銘說,經顱磁刺激是一種非侵入性的治療方式,不需麻醉,也不需要打針或其他侵入性的儀器。磁波刺激的過程中會聽到噠噠聲,和感受到頭上有輕輕敲擊的感覺,不會有特別的不適,治療後即可返家,不影響日常作息。連續二週治療後,約有50%-60%的患者情緒獲得改善。連續四週治療後,一般而言情緒改善的反應會來得更為理想。

張祜銘表示,接受經顱磁刺激的絕大多數患者僅會出現輕微的副作用,如短暫輕微的局部疼痛或面部抽動,多數反應非常輕微。治療過程中醫師也會評估情緒及生理變化,以確保治療的安全性。經顱磁刺激是一種新的憂鬱症治療方式,目前健保尚不給付,相關疑問都可至門診可向醫師進一步諮詢。

更多三立新聞網報導
估明年1月流行!1圖秒懂 公費流感疫苗「3階段」開打
小腹難消、喉嚨常卡痰?恐「痰濕體質」 醫授自調4秘招
刷牙3分鐘乾淨嗎?醫曝「正解」:5分鐘清牙菌斑也不夠!
腺病毒疫情超過流感!醫曝「典型症狀」:孩發燒40度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