慳錢家族:銀碼、人情,隨本土經濟貶值

在困局中惟有一笑,相信會是《慳錢家族》的題旨,導演趙崇基亦有意講一個可能是吃力不討好,卻切切實實是經濟不景下,人心惶惶的故事。當然,要談失業負資產,若把故事說得沉重,在此時此刻一定會票房失利,是故要以喜劇包裝,既輕還重,把現實的問題簡化成博君一粲的世界。

戲中的現實世界,是曾志偉所飾的失業爸爸韋大漢,瞞著家人,每天到快餐店呆坐假扮上班,卻碰上當日解僱自己的上司鄭裕玲,被對方邀請假扮四人家庭,參加電視遊戲〈慳錢家族〉,與另一家庭角力;比賽會先向兩個家庭分派四百元,六日後餘下最多現金的家庭便算勝出,可獲「電視台以原價購回負資產」,韋便聯同女兒(楊千嬅飾)及小兒子與對手黎耀祥及何超儀一家對弈。劇情開始得簡單,卻看到導演編劇在描寫香港近年慘況的心思,尤其開首一幕眾失業人士自動自覺在快餐店「各就各位」,以至比賽開始後兩個家庭為著一個幾毫鬥過你死我活玄機盡算,由扮八達通過機聲到搭小巴叫「後數」,都可見小人物在僅餘經濟能力下的民間智慧,雖略嫌誇張胡鬧,但我們真的生活在死慳死抵的年頭。

另一邊廂,鄭裕玲攻心市儈的角色,以及陳奕迅節目監製的安排,則只是作為點綴,由鄭多番廁內被竊及難耐引誘,道出人情冷暖把持不定,對照陳的執著堅持拒絕不義,看似劇情支線,實質上是簡化了的港人寫照;縱使現實總不如此兩極化般直接,但看似輕描淡寫的著墨,卻已是無可分割的香港困局當中,本土人的民粹精神。

這個時代,要講一個關於一家人以及以錢銀為主題的故事,相對過去已清晰看出轉型。八十年代的《富貴迫人》系列,董驃、沈殿霞一家,為中六合彩搞得天昏地暗,所講的是過千萬的金額;九十年代的《搶錢夫妻》(1993),許冠文身患癌症,為博收視延期醫治,所得收入與保險金也是過七位的數字。今時今日看《慳錢家族》,難免真的折射出這個年代香港的可悲,當中所談的其實只是勝出者獲「電視台以原價回負資產」,數字已遠非八、九十年代同類電影所講千萬的來千萬的去,而且即使遊戲勝出,都只不過是解決了負資產,失業但其他經濟問題仍會持續;不錯,《慳錢家族》是一部喜劇,然而當中銀碼的構想已不容誇張,因為香港人真的面對難題,八十年代的浮華回首不再,九十年代的餘興逐漸消散,香港人手緊了,電影人手緊了,戲中銀碼隨本土經濟亦相繼貶值。

於是乎換來的,是為了僅僅五十元都肯出賣自己搭霸王車,亦是為了慳錢醫肚而到百貨公司試食,更非人性化的是整天睡在床上勒緊褲頭,為求飽肚一蚊一隻勁辣炆雞都要狂啃入口。人性暴露,旁觀者如製作單位以至電視觀眾都竟然保持距離冷眼旁觀,人情真的隨經濟而滑落,《慳錢家族》在這一點上說了一個不錯的故事;惟故事結尾竟然是韋家輸掉比賽,並與市儈鄭裕玲合作開麵檔,半年內解決了負資產問題,由小兒子道出這是「香港精神」,似乎急於以歡樂結局掩蓋失敗,更以甚麼精神等肉麻說法虛晃一招半式,喜劇隨之沒有被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意義層面,之前一直鋪排的競賽真的只變成一場糊鬧。如果負資產可以如此容易解決,又何來要折騰一番?

作者: 
Ye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