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大甲媽祖遶境爭議: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 | 王美恩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社會觀察

【投書】大甲媽祖遶境爭議: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

武漢肺炎疫情中,大甲媽祖是否維持繞境引發爭議,也帶來宗教信仰的反思。 武漢肺炎疫情中,大甲媽祖是否維持繞境引發爭議,也帶來宗教信仰的反思。 圖片來源:天下資料,劉國泰攝。

台灣大甲鎮瀾宮媽祖繞境活動與武漢肺炎疫情群聚傳染控管觀念相牴觸,引發國內輿論的討論,看起來批評鎮瀾宮決議不取消活動的比較多,所以顏清標董事長先鬆口說聽命於政府指令,回歸公衛專業判斷,又在2月27日確定延期舉辦。

遶境是台灣社會的文化習俗,從宗教角度看是儀式,不論是五大宗教、新興宗教和傳統信仰,宗教儀式在人類社會都有安撫心靈的功能。目前台灣社會籠罩在擔心疫情失控的不安氛圍下,取消儀式活動,理性的信徒能接受合理的應變,但對於心靈上強烈依賴宗教儀式的祝福,或是想在儀式過程中獲得復甦的力量,想看到神蹟奇事的信徒,恐怕有所失落,陷入兩難矛盾。

人們需要宗教慰藉,卻也可能受宗教操弄

英國哲學家艾倫狄波頓(Alain de Botton)在《宗教的慰藉》書中曾經說大學文學課要是加添宗教儀式,像是教授有動人感召式的講道技巧,學生會降低蹺課率,提升專注力;為課程編曲有如美麗的詩歌重複唱誦,讓學生像信徒一樣不斷覆頌經典重要詞句,那學生把知識牢牢記住絕非難事,有如眾聖徒在教堂、寺廟中「熱淚盈眶」「雙膝跪地」「脫胎換骨」。

的確,各種宗教的信徒都能見證在儀式活動中,心靈的寧靜,法喜,聖靈同在,與神同行所帶來的感動共鳴。狄波頓是幽默地談宗教儀式,但也說明宗教組織運用儀式讓信徒恆守教義信念,落實道德於生活言行中,所以宗教需要創造儀式活動,增強信徒認同與付諸行動的承諾(commitment)。

人性總有消沈脆弱之時,就像小孩說謊,市民圖方便不遵守交通規則,或是嚴重傷害他人之類的失序行為,義大利作家迪諾布札第(Dino Buzzati)有一短篇小說〈那隻見過上帝的狗〉,訴說一個原本充斥市儈勢利文化的小鎮,因為一隻流浪犬被謠傳見過上帝,大家繪聲繪影傳說狗的傳奇,這隻見過上帝的狗兒平日在鎮上遊走,對於鎮民而言就像道德之眼盯著大家的日常,於是大家開始行善助人,不敢說謊,和氣待人,週日上教堂的人數翻倍增長!

宗教對某些人是慰藉,對某些人是道德約束,慰藉需求和害怕犯錯都是人性,宗教組織和領袖深知這些人性,他們可以崇高無私地引領信徒更接近教義信念,也可以操弄人性的恐懼和慰藉的需求,遠離宗教的初衷。

宗教組織是由人組成,宗教領袖是人不是神,人有複雜多變的人性,才需要宗教的淨化,宗教組織內則包含複雜人性,而容易產生負向組織行為。各大宗教組織擴大的過程中,像是對經典教義解讀分歧所產生的派系分裂、神職人員的權力爭奪、斂財與信徒有不倫關係議題,在各種宗教都時有所聞。2月23日,印度首都新德里發生印度教徒和穆斯林的街頭暴力衝突慘劇,200多人受傷,20人死亡,類似的宗教衝突在許多中東國家是日常生活。用宏觀角度回顧人類歷史,發動宗教之間的戰爭,讓不同宗教對立仇恨,合理化攻擊對方的論述,這些都是來自宗教組織或領袖的過度詮釋,以及個人的仇恨意識,根本與宗教所提倡的教義信念無關。

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

這次媽祖遶境與否的爭議討論中,就讀政大宗教所博士班的劉柏君(通靈少女)提出「愛你的是神,控制你的是人」的觀點,說到另一個重要的宗教現象:人類往往是因為渴求被愛而靠近宗教,但也是被居心不良的宗教組織或領袖所操控的人性需求。

日本作家村上春樹曾經在東京地鐵毒氣事件後,深度訪談奧姆真理教的教友,寫成《約束的場所》一書,書中所訪談的教友多是單純的「一般人」:敬業認真上班,道德操守良好,用黑白二分去看待世界,期待絕對良善的社會,所以他們在資本功利、物質主義的社會找不到自我定位,容易感到孤單。宗教組織提供了歸屬感,宗教領袖讓他們投射被愛的想像,教義所勾勒的美好世界,也與他們的內在期待合拍。

疫情帶給我們危機感,但也值得靜思觀看自己的反應,觀看人性的發展,我們需要宗教在人生中扮演什麼角色?在渴求愛與祝福的同時,是否更靠近教義呼籲的寧靜平安、真善美、萬物和諧共處、愛人愛己、自省謙虛的生命素養?宗教給我們的是應對苦難的復甦力量,還是落入盲目崇拜充滿複雜人性的宗教組織和領袖?

不可試探你的神

武漢肺炎疫情在韓國已惡化,確診人數破千,首爾市政府宣布禁止公共集會,然而韓國基督教總聯合會代表全光勳牧師直言告訴信眾:「我們感染得病死了沒關係,我們的目的就是死。」繼續號召民眾到光化門集會。

聖經路加福音有記載耶穌受魔鬼試探的故事,魔鬼將耶穌帶到聖殿最高處,說:「既然你是上帝的兒子,就從這裡跳下去吧。上帝會派天使保護你,用手托著你,使你的腳不至於在石頭上碰傷。」耶穌很鎮定地說:「不可試探主──你的上帝。」我很欣賞耶穌的回答,他深知在那試探的背後,不過就是人性中想逞英雄,想打贏對方的慾望,無關真善美的宗教本質。

「神」不是人類的阿拉丁神燈,指揮祂滿足人類自大的操控慾望;「神」也不是仙女棒,拿來滿足私利慾望,「神」是因為展現博愛無私,為眾生利益的精神讓人類景仰,讓人類自感不足且渺小,而非利用祂有超能力可以人定勝天。當信徒看到宗教組織和領袖顯不出「神」的智慧,先不要落入對宗教信任崩盤的徬徨感,而是想想是不是跟錯宗教組織或領袖了?

(作者為東吳社工系兼任講師。)

瀏覽次數:2019

獨立評論

每週四,精選觀點直送信箱!現在就訂閱獨立評論電子報

延伸閱讀

「獨立評論@天下」提醒您:
1.本欄位提供網路意見交流平台,專欄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2.發言時彼此尊重,若涉及個人隱私、人身攻擊、族群歧視等狀況,本站將移除留言。
3.轉載文圖請註明出處;一文多貼將隱藏資訊;廣告垃圾留言一律移除。
4.本留言板所有言論不代表天下雜誌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