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記鎅木廠清拆在即 千噸木材特價散貨 港人群起買靚木

【Yahoo 新聞報道】新界東北發展巨輪逼近,逾70年歷史的志記鎅木廠面臨收地清拆,倉內千噸木材仍未有出路,或成推土機下的犧牲品。木廠本周初宣佈以「環保價」出售木材,吸引大批市民到場參觀和選購,矜貴的紫檀、帶香味的樟木尤其受歡迎。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說,希望社會關注木廠的出路,找到方法保住志記的招牌。

志記鎅木廠以「環保價」出售木材,市民邱先生用1500元買入一塊樟木,並與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右)及其妹妹王美嬌(左)合照留念。
志記鎅木廠以「環保價」出售木材,市民邱先生用1500元買入一塊樟木,並與木廠第二代接班人王鴻權(右)及其妹妹王美嬌(左)合照留念。

73歲的王鴻權最近的日子很難捱,每日回到古洞的鎅木廠工作,就聽到廠房旁吊臂車、推土機的噪音,提醒他清拆已經逼在眉睫。如果從高空向下望,鎅木廠四周的廠房已經被拆得七七八八,木廠就像「釘子戶」屹立在沙塵滾滾的工地,廠房近日連供水都出現問題,懷疑周邊工程破壞了水管。

從木廠向外望,大批工程車進行清拆,每日工程噪音令王鴻權更焦慮。
從木廠向外望,大批工程車進行清拆,每日工程噪音令王鴻權更焦慮。

王鴻權慨嘆一句,「自己知自己事。」地政總署收地期限是今年6月30日,木廠隨時被清拆,但環顧廠房仍積存一堆堆木頭山,本周初唯有宣佈以「環保價」出售木材,希望讓原木找到歸宿,消息一出吸引大批市民到訪。

大批市民到訪志記鎅木廠參觀拍照,又選購原木和木製傢俱。
大批市民到訪志記鎅木廠參觀拍照,又選購原木和木製傢俱。

邱先生在室內設計公司工作,他用1500元購買一塊連樹皮的樟木切面,計劃將它製成一個茶几。他認為木廠被清拆很可惜,慨嘆當其他城市願意保育木地特色工業,但香港卻是商業主導,寧願收地發展。

邱先生選購一塊連樹皮的樟木切面,以1500元成交。
邱先生選購一塊連樹皮的樟木切面,以1500元成交。

葉氏夫婦就看中一張人手製作的紫檀面長木椅,用逾6000元買入。葉太對木椅愛不惜手,希望配搭家中的餐桌。阿Mo就用1000元買入一塊樟木板,他說木材是木廠歷史的一部份,希望買一塊留念。

葉氏夫婦購買一張紫檀面長木椅,又與製作木椅的王鴻權合照。
葉氏夫婦購買一張紫檀面長木椅,又與製作木椅的王鴻權合照。

王鴻權強調,木材雖說是環保價發售,但不代表要賤賣。他說曾有人致電查詢可否免費取得酸枝、花梨木等高級木材,他直接拒絕對方,「未到散貨變垃圾嘅地步!」

他不出惡言,卻分享一則新聞故事,中國內地有一輛貨櫃車翻側,貨物散落一地,周邊的人卻跑出來執拾「免費」貨物。一間木廠快將倒下,香港人是伸出援手,還是想執拾「免費」貨物?

木廠清拆日子逼近,王鴻權有時工作半途會停下,望著外面地盤的吊臂車。
木廠清拆日子逼近,王鴻權有時工作半途會停下,望著外面地盤的吊臂車。

對王鴻權而言,志記鎅木廠是家族的心血,由父親在1947年成立,起初在北角渣華道開業,後來搬遷了幾次,80年代搬到古洞馬草壟的現址。廠內大型鋸木機「皮帶鋸」有60年歷史,當年花費數十萬元訂造,王鴻權笑言金額足夠在當時買10個唐樓單位。

木廠使用「皮帶鋸」有60年歷史,王鴻權經常為鋸片磨鋒。
木廠使用「皮帶鋸」有60年歷史,王鴻權經常為鋸片磨鋒。

木廠近年多了處理棄木,例如電力公司更換電線杆的木頭、灣仔碼頭樁柱都一一回收。最特別的一次是中美貿易戰期間,中國徵收美國木材關稅,有一批美國洛磯山脈的木材滯港,貨主最後決定棄貨,王鴻權不捨得原木送入堆填區,連忙洽談運返木廠。

木廠仍有逾千噸木材有待處理,估計需時兩年才能完全散貨。
木廠仍有逾千噸木材有待處理,估計需時兩年才能完全散貨。

昔日辛苦拯救的木材,今日或因清拆危機無出路。王鴻權說,平時自己是木訥的人,但都要盡力發聲「搏一搏」,希望官方可以回心轉意,例如可否將志記鎅木廠變成「木材博物館」,又或找到「白武士」提供新的地方搬遷,保住志記的招牌。

木廠最受小孩歡迎的就是木馬,王鴻權希望政府將木廠變成「木材博物館」,教育下一代如何辨別樹種。
木廠最受小孩歡迎的就是木馬,王鴻權希望政府將木廠變成「木材博物館」,教育下一代如何辨別樹種。

志記木工班負責人吳卓恆強調,木廠並非「賴死唔走」,一直有嘗試尋找其他廠房搬遷,但收到租金報價高達8萬元一個月,木廠根本無法負擔,加上處理過千噸木材需時,希望當局再寬容兩年時間。他質疑政府經常強調鄉郊保育,卻輕視鄉郊工業價值。他續稱,木廠大型鋸木機器是香港碩果僅存,對升級再造木材十分有用,「木廠係咪咁無價值呢?」

吳卓恆是志記木工班負責人,他說過去5年共有逾千學生在木廠上課,學習基本木工技巧。
吳卓恆是志記木工班負責人,他說過去5年共有逾千學生在木廠上課,學習基本木工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