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C兩日暴挫64% 借鑑矽谷銀行經驗投資者必要做好這件事

美國第一共和銀行(FRC)暴跌觸發新一輪金融動盪擔憂,不妨趁機回顧3月情況做總結,以了解接下來應如何部署。美國矽谷銀行(SVB)及Signature Bank兩間大銀行在48小時內接連倒閉,為金融市場投下了一枚震撼彈。很多人會把這次銀行倒閉的原因歸咎於美聯儲加息上,但原因真的如此單一嗎?而銀行倒閉的背後又帶出什麼市場隱憂呢?今天就馬上來探討一下。

美聯儲有可能停止加息嗎?

由於美聯儲之前的持續加息令銀行負擔加劇,亦是導致銀行倒閉的導火線之一。經此一役,很有可能令美聯儲減少加息幅度,甚至提早降息。然而假若真的提早降息,便會引發通脹復甦。從而可能令美元貶值,令市場置於巨大的危機之中。

現在的美國國債已經相當高,如果美國經濟衰退便會令稅收變差,令國債問題進一步加劇。美國國債是一個結構性問題,而且美元的背後其實只是空氣。所以現在已經有不少聰明的投資者,包括央行已經悄悄地把手上的資金轉換成真金白銀。

而第二個隱憂就是美元到底還能當多久的世界儲備貨幣呢?從這次的銀行倒閉事件可以看出大眾失去信心,繼而擠兌導致倒閉,整個過程是非常快速。可見大眾的信心是很快就能消失的,一旦大家對美元的信心崩塌的話,將會是一波巨大的經濟災難。

美聯儲降息就能解決問題嗎?

現在市面上有種說法,覺得是美國一直加息才會導致這波倒閉潮。但其實美聯儲控制的是隔夜貼現率(Fed Funds Rate/ Discount Rate),是最短期的利率。而銀行現在出現問題的卻是是長年的10年、30年。國債的收益率漲上去跟美聯儲控制的利率是兩碼事,美聯儲加息令存款的利率上漲,的確是有影響。但美國國債下跌是因為美國國債收益率提升,這個不是美聯儲能夠透過加減息直接控制的,一般是自由經濟市場的供應和需求所引致的,背後是因為市場要求回報上升。

除非聯儲局大幅減息,否則難以扭轉部份銀行持有至到期組合(HTM)帳面大幅虧損狀況。

市場恐慌後資金往哪跑?

有人會說:「可是現在美匯指數仍然高企,美元兌人民幣、歐羅、日元的還在上漲,應該沒有問題吧?」但你有看見黃金白銀、虛擬貨幣也同時在上升嗎?其實這就是一個警號。

因為這意味着很多投資者都不願意手握現金,而是選擇去買入黃金、虛擬貨幣、甚至現在明明已經出現問題的債券,也有很多投資者購入。這代表錢現在是一個燙手山芋,大家都不想握在手中,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危機在後面。

除了國債 還要看金融衍生產品!

智富爸爸聽過不少人說:「如果連美元都如此不樂觀,人民幣該怎麼辦?」但如果客觀地看的話,中國市場反而沒有美國市場那麼多隱藏的地雷— 除了國債,還要看其他的金融衍生產品!」

金融衍生產品(Derivative),是特殊類別買賣的金融商品統稱,價值取決於一種或多種基礎資產或指數,例如期貨、遠期合約、互換交易、虛擬貨幣等。

對比美國及中國市場,美國是推出了很多的衍生產品,一旦市場有波動的話,衍生工具便是一個風險敞口(Risk Exposure),意指對於風險未採取任何防範措施,導致有可能出現損失。相反,中國市場的衍生產品相對較少,風險也因而較低。雖然中國之前的內房問題也引起不少風波,不過中國政府的控制力度比較大,可控性較高。

當然,如果你們相信美國政府有能力盡量控制,那大家也不用過於擔心。只是我們也需要做好風險管理,才不會在經濟蕭條來臨時束手無策。

做好風險管理極重要

什麼是風險管理呢?如果你看到即將有危機來臨才採取措施,那叫應對;風險管理是「不怕一萬,只怕萬一」,是當一切風平浪靜時仍然預備後退的餘地。就像美國矽谷銀行(SVB)被擠兌至倒閉,那就是萬分之一的風險。虛擬貨幣交易所倒閉和撤資,也是萬分之一機率發生的風險。我們需要做好一切風險到來的準備,才不會在一次大洗牌中成為炮灰。

作者:張志雲

智富學苑創辦人,人稱智富爸爸或Chief Papa,擁有逾30年分析及教學經驗。

本文章非證監會持牌人士所寫,本內容僅供學習和參考,所提及股票純是案例,不構成投資建議,先求知再投資,閣下買賣盈虧自負,過往成績不代表未來回報,股市有風險,未來充滿未知,投資需謹慎以及做好風險管理!

Youtube Channel:www.youtube.com/@chiefpapa

更多內容:

一個必須警示的股市崩盤訊號

阿里巴巴低位彈值得撈?

傳中移動部署收購 香港寬頻回落成抵買時機?

分享給你的朋友

美股表現近年持續強勁,不知如何入手?我們精選了10隻高增長美股,並撰寫了《不應錯過的10隻高增長美股》免費報告。立即按此下載!

想提早退休? 想提高每月的被動收入?

我們撰寫的《必須收藏的收息股投資指南》電子書用實例教您挑選出真正可長期持續派息的收息股及揭示必要避開的收息「陷阱」。要知道打造穩健收息投資組合的竅訣,請立即按此免費下載!

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並不構成任何個人化的投資勸誘或建議。作者沒持有以上提及的股票。
HK MoneyClub (www.hkmoneyclub.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