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学院_百度百科

德州学院

中国山东省德州市境内公办高校
收藏
0有用+1
0
德州学院(Dezhou University),位于山东省德州市,是一所山东省综合性普通公办本科院校,学校始建于1971年5月,2000年3月由国家教育部批准成为普通本科院校。2017年,学校成为山东省省级硕士立项建设单位。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占地面积约2000亩,校舍建筑面积68.9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7亿元,馆藏图书243.2万册,电子图书125万册;设有22个二级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71个本科专业;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全日制本专科在校生23000余人,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和学历留学生280余人。 [1]
创办时间
1971年
知名校友
图集

基本信息

中文名
德州学院
外文名
Dezhou University
简    称
德院
创办时间
1971年
办学性质
公立大学
学校类别
综合类
学校特色
普通本科院校
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41]
主管部门
山东省
现任领导
吴君 [29](党委书记)赵长林(校长)
本科专业
71个
院系设置
22个二级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1]
校    训
崇德启智 励志博学
校    歌
《永恒的信念》
校庆日
5月11日
地    址
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大学西路566号
院校代码
10448
主要奖项
全国高校毕业生预征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院校
山东省高校档案工作优秀单位
山东省招生工作先进集体
山东省教师教育先进单位
知名校友
曹鸿鸣孟繁华张同杰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德州师范专科学校

德州学院的前身是始建于1971年5月的德州师范专科学校。
建校时,校址位于德州市德城区三八路46号。
从1971年5月11日起启用“山东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印章。
1971年5月15日第一批工农兵学员入校,当时设中文科、数学科、物理科、化学科四个二年制专业,共招收241名工农兵学员。 [2]
1977年,中央决定恢复高考制度后,在省、市领导的支持下,德州师专积极准备招生,在原有四个专业的基础上增设了艺术科音乐、美术两个教育专业,77级共招收普通生355名。
1978年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德州师专成为普通高等学校,学校的办学逐步走向正规化。
1982年全校教职工共有199人,其中专任教师151人,讲师46人,校舍面积为22531.49平方米(约33.8亩)。
根据社会需求和学校的实际能力,1978年增设了体育系,1979年又增设了政治系,1980年增设了外语系(英语专业)。
1982年,经地委和行署研究决定,并且经省政府批准,德州师专在德州市东北郊北园路东首原学农基地建设新校,占地320亩,分南北两院,北院为教学区,南院为教职工生活区。
新校于1988年初基本建成并交付使用,同年6月全部师生迁入新校办学。
为适应德州市教育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德州师专扩大办学规模,批准招收非师范专业学生。
1993年7月有公关文秘、计算机及应用、电子电气技术、化工、经贸英语5个非师范专业。
1994年又增设实用美术、法学2个非师范专业,均列入国家招生计划。
1996年6月,中共德州市委、市政府做出了《关于德州师专、德州教育学院、德州市直业大合并办学的决定》,开始了三校合并办学的准备工作。

德州高等专科学校

1998年3月9日,国家教委同意将以上三校合并,组建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同年3月25日在德州师专学校门口举行了德州高等专科学校揭牌仪式,德州高等专科学校正式成立。1999年,德州高等专科学校又将原德州第一职业中专和德州纺织工业学校并入管理,德州第一职业中专更名为德州高专职业部,德州纺织工业学校更名为德州高专工业部,使得学校各方面的条件都有了显著提高,为学校升级为本科院校增加了筹码。

德州学院

2000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在原德州高专基础上成立德州学院。
2000年10月26日,德州学院举行了挂牌仪式。德州学院的成立改变了鲁西北没有本科高校的历史,成为德州市高等教育发展的里程碑。
2006年,学校顺利通过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学校的本科教学工作得到了教育部专家组的充分肯定。
2013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公布2012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备案或审批结果的通知》,学校汽车工程系的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纺织服装工程学院的非织造材料与工程专业和医学系的生物制药专业顺利获得教育部备案。至此,学校本科专业总数已经增加到62个,专业布局更趋合理,专业设置更加科学。 [3]
2020年8月,加入中俄(山东)教育国际合作联盟。 [4]
2021年6月28日,国家天文台FAST(中国天眼)首席科学家李菂研究员受聘德州学院。 [12]
2023年3月7日,德州学院联合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18]5月22日,德州学院与拉曼大学合作建设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 [20]
2023年6月13日,德州学院别尔哥罗德食品科学学院成立揭牌仪式举行。 [21]
德州学院全貌
2023年11月,德州学院附属中学、德州学院附属实验学校、德州学院附属医院揭牌成立。 [42]
2023年12月5日,德州学院附属医院挂牌仪式在德州市立医院举行。 [43]

办学条件

播报
编辑

院系专业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设有22个二级学院、1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开设71个本科专业。 [5] [16]
德州学院院系专业一览表
学院
专业名称
思想政治教育
法学
行政管理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含公费师范生、春季高考)
汉语言文学
汉语国际教育
新闻学
英语
商务英语
俄语
美术学
视觉传达设计
环境设计
音乐学
音乐表演
舞蹈学(艺术舞蹈方向)
体育教育
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
舞蹈学(体育舞蹈方向)
工商管理(校企合作)
会计学
国际经济与贸易
市场营销(含春季高考)
数学与应用数学
应用统计学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校企合作)
物理学
物联网工程(校企合作)
电子信息工程
化学
化学工程与工艺
环境工程
材料化学
地理科学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风景园林
环境生态工程
旅游管理
生物科学
食品质量与安全
生物信息学
软件工程(校企合作)
网络工程
人工智能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春季高考、校企合作)
能源与动力工程
能源与动力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含春季高考、专升本、3+2转段)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智能制造工程
车辆工程
服装设计与工程
服装与服饰设计
纺织工程
非织造材料与工程
护理学(含春季高考)
生物制药
制药工程
食品质量与安全(中外合作办学)
生物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生物科学(中外合作办学)
化学(中外合作办学) [44]

学科建设

据2022年7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2009年,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山东师范大学联合培养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子和分子物理、微生物学三个专业的研究生共计39人。根据区域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要求,大力实施学科专业对接工程,初步建设了纺织服装、能源机械、食品生物、化工制药、信息管理等应用型优势学科专业群和具有传统优势的教师教育学科专业群。 [6]
类别
名称
省级重点学科(2个)
生物物理学、服装设计与工程
省级文化艺术重点学科(2个)
民俗文化学、地域音乐文化

师资力量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400余人,其中博士、硕士学位教师1200余人,高级职称500余人,兼职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170余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泰山学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省突出贡献科学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教学名师等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32人,获批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3个,省高校青创人才引育计划建设团队、青创科技计划创新团队和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18个;有省级教学团队5个。 [1]
类别
名单
省级教学团队(5个)
哲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量子力学课程教学团队
服装工程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
信息与计算科学课程教学团队 [25]

教学建设

  • 质量工程
截至2023年12月,学校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实施高校;有山东省特色专业、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20个,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专业发展支持计划试点专业、省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项目等8个。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双语示范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等58门,省一流教材、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省级课程思政教学改革项目。 [1]
类别
名称
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
服装设计与工程 [22]
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
能源与动力工程 [24]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
服装设计与工程 [27]
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
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教育、汉语言文学、能源与动力工程、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会计学、音乐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 [27]
省级特色专业(6个)
思想政治教育、服装设计与工程、物理学、汉语言文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化学工程与工艺 [22]
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专业(群)(4个)
物联网专业群、服装专业群、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群、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群 [23]
省级精品课程(36门)
中国现代文学、理论力学、量子力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离散数学、服装材料学、外国文学史、数据库系统概论、妇产科护理学、服装工艺、服装设计、服装制版、材料合成与制备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化学基础实验、护理伦理学、护理心理学、社会医学、复变函数论、数据结构、数学建模、化工工艺学、化工热力学、化工原理、化工专业基础实验、化学反应工程、电子商务与网络营销实践、管理信息系统理论与方法实践、企业信息系统开发实践、企业信息系统应用实践、信息技术基础实践、文学理论、中国当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近代文学史、中国文学经典导读 [28]
  • 教学成果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获省级教学成果奖等97项,近五年,教师荣获首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特等奖、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一等奖等53项。 [1]
德州学院省级教学成果奖获奖情况一览表
序号
负责人
申报成果名称
成果完成人
获奖等级
年份
1
张秀琴
关于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构建研究
张秀琴、曹瑞、许燕、陈文华
二等奖
2005
2
朱秀英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读本----教材
朱秀英、孔燕、田宝华、沙飞、贾文岩
三等奖
2005
3
窦汝芬
英语写作过程中母语文化干扰
窦汝芬、陈天祥
三等奖
2005
4
李桂荣
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本科生及为高学历教育输送人才的研究
李桂荣
三等奖
2005
5
刘德金
解析几何课程内容几何化的研究与探索
刘德金、刘文虎、张存峰
三等奖
2005
6
徐静
基于“大服装”概念的服装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徐静、王秀芝、王蕾、穆慧玲、肖彬
三等奖
2009
7
刘洪玲
地方新建本科院校医学生的素质培养研究
刘洪玲、李永平、张秀琴、贺金玉
三等奖
2009
8
季桂起
地方本科院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季桂起、张秀琴、刘云利、李永平、宋伯宁、陈伟、孙乃龙、张士献
二等奖
2014
9
徐静
服装设计与工程专业卓越“现场工程师”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徐静、王秀芝、穆慧玲、赵萌、孟秀丽
二等奖
2014
10
徐凤生
地方本科院校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徐凤生、董立华、马立新、闫立梅、刘艳芹、赵琳琳、张立华
三等奖
2014
11
郑晓燕
地方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与实践
郑晓燕、相子国、杨颖、张锋、彭萍、毛丽君、姜英华
三等奖
2014
12
朱秀英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性教学与探究性学习互动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
朱秀英、张庆华、孟宪琴、陈伟、赵环秀、张福磊、段方乐、张琦
三等奖
2014
13
孙如军
“新工科”背景下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3+1”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孙如军、姚俊红、胡晓花、卫江红、李彩霞、王志坤、魏希德、王锐
一等奖
2018
14
李洪亮
基于“创新学分、创新名师、创新生态”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优化探索与实践
李洪亮、李永平、邢建平、宋广元、张秀琴、王吉华、郑晓燕、张建臣、刘汉平、王华丽、潘丹、高勇善、陈伟、张智广、于波、李海彦
一等奖
2018
15
徐静
基于OBE-CDTA理念的纺织服装类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
徐静、王秀芝、王秀燕、张梅、李学伟、穆慧玲、姜晓巍、赵萌、马洪才、韩光亭、邵彬、张建祥、王思社、赵伟、孟秀丽、高志强、杨宁、朱莉娜、王静、王碧峤、张会青、边沛沛、孔令乾、杨洪芳、杨楠
一等奖
2018
16
董岩
以专业应用能力为核心的材料化学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董岩、孙建之、孙汉文、王丽梅、王新芳
一等奖
2018
17
姜山秀
“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实践教学空间的新拓展
姜山秀、黄传波、李桂廷、鞠晶晶、刘娟、张金平、高文惠、杨华、李德敬、俞泽峰、黄雯、刘翠红、傅晓燕、崔秀霞、刘希云
二等奖
2018
18
张秀玲
基于OBE理念化工类应用型人才培养“三四五”产教融合体系的构建及实践
张秀玲、孙建之、李洪亮、王丽梅、王志刚、辛炳炜、邱玉娥、董岩、刘爱珍、刘福胜、颜景河、李刚、王广银
二等奖
2018
19
邹艳
面向新工科建设的大学物理“一体四翼”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邹艳、王红梅、王吉华、栗军、赵杰、刘汉平、李海彦
二等奖
2018
20
李丽
信管专业应用型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体系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知识创新的SECI模型
李丽、段文秀、沙焕滨、王洪丰、张建臣、宋广元、宋秀芹、谢延红
二等奖
2018
21
王秀芝
面向产业转型升级的服装一流专业“教、学、创”交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王秀芝、徐静、张建祥、李学伟、王秀燕、赵萌、马洪才、张梅、赵伟、王蕾
一等奖
2022
参考资料: [26]

对外交流

据2023年12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深入实施国际化战略,积极推动对外开放行动计划,与18个国家和地区的114所高校、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在办中外合作办学机构1个,中外合作办学专业5个。建有国际合作科研平台5个,山东东盟研究中心成为教育部“高校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获批并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优秀本科生国际交流项目、药学高端人才培养俄乌白国际合作培养项目。高质量建设“山东省华文教育基地”、国侨办“网上外派教师试点”等项目。与马来西亚拉曼大学联合成立“中国语言文化交流学院”,获批举办马来西亚拉曼大学孔子学院,成为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生接收院校。招收俄罗斯、泰国等国家的学历生和语言生400余人,取得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本科生资格。 [1]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获奖时间
奖项名称
2022年4月
德州学院能源与机械学院团总支入选“山东省五四红旗团(总)支部”拟表彰对象名单 [14]

学术研究

播报
编辑

科研平台

据2023年12月学院官网显示,学校先后成立了乡村振兴研究院、医养健康研究院、黄河运河文化研究院等平台,强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共建省级科研平台9个,市级工程实验室(研究中心)21个;建有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重点实验室2个,省工程研究中心7个,省院士工作站、省高校实验室体系、省高校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协同创新中心、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省高校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省外事智库等15个。 [15]
类别
名称
山东省重点实验室(2个)
山东省生物物理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硅单晶半导体材料与技术重点实验室(筹)(校企共建)
山东省工程实验室(3个)
山东省太阳能利用核心部件检测与优化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山东省新型药用辅料与缓控释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山东省猪群健康大数据与智能监测工程实验室(校企共建)
山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3个)
山东省功能性生物资源开发与利用实验室、山东省生物技术与生物资源利用实验室、山东省配位化学与功能材料实验室
山东省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
山东省集成电路用功能材料及其拓展研究工程研究中心、山东省大数据技术应用工程研究中心
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
德州地域文化研究中心、食品经济管理研究基地 [15]

科研成果

截至2023年12月,近五年,学校获批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00余项,其中省部级及以上218项,开展横向技术合作课题1000余项;先后在国内外高层次学术期刊发表高水平论文53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17部,授权国内外发明专利119项,获得省部级科研奖励30项,其中石墨烯场效应管及增强拉曼生物传感器研究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据2022年3月学校官网显示,德州学院图书馆拥有纸质藏书238万册、电子图书140万册、网上数据库27个、期刊5127种(含外文)、报纸41种(含外文)。图书馆收藏的《六书正讹》《弘简录》《国语》《二程全书》《韩非子》《六经图》《孔丛子》等古籍均为明清刻本,入选《山东省珍贵古籍名录》。还收藏有《四库全书》《四部丛刊》《民国丛书》《孔子研究》和英文版的《大不列颠百科全书》等大型珍典。书目数据库包含了中外文图书、古籍、光盘资料、期刊等目录。 [7]
学术期刊
德州学院学报》是山东省教育厅主管、德州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 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入网期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 [8]

校园文化

播报
编辑

校徽

德州学院校徽
释义:学校校徽基本图形为打开的书形,体现“大学者,研究高深学问者”的意蕴。校徽标志主体书分四篇,分别代表学校肩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职能,又彰显“崇德”“启智”“励志”“博学”学校校训的四方面内容。校徽书本由两片绿叶托起,其一象征学校充满生命力,将会不断发展壮大;其二代表学校培育学生,学生在德州学院茁壮成长。 [9]

校训

崇德启智,励志博学。 [10]

学校精神

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10]

校风

勤勉守正,求实创新。 [10]

教风

学高身正,诲人不倦。 [10]

学风

勤学善思,知行合一。 [10]

校歌

《永恒的信念》
词:季桂起
曲:张国庆
我们从祖国各地走来
相聚在鲁北平原
我们带来大海的雄阔
我们展示高山的尊严
传承历史的火炬
迎接时代的挑战
崇德启智 励志博学
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信念
永恒的信念
我们从祖国各地走来
相聚在鲁北平原
我们耕耘知识的土地
我们扬起理想的风帆
开拓人生的道路
描绘美好的明天
崇德启智励志博学
是我们心中永恒的信念
永恒的信念 [10]

学校领导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姓名
职务
党委书记 [13]
党委副书记、校长
党委副书记兼统战部长
徐静单振涛(试用期一年)、刘印房(试用期一年)、李甲亮(试用期一年)、蒋涛涛(试用期一年)
党委委员、副校长
党委委员、纪委书记、省监委驻德州学院监察专员
高莉、王伟
纪委副书记
杨斌
党委委员、组织部部长
冯琨
党委委员、宣传部(教师工作部)部长
(数据截止至2023年10月 参考资料 [17] [19] [29-31] [34-38]

历任领导

姓名
任职期间
职务
徐学勤
(1971.5--1973.6)德州师专
党委书记
焦念赵
(1979.9--1982.4)德州师专
党委书记
刘凤歧
(1982.7--1984.7)德州师专 [11]
党委书记
徐学勤
(1986.2--1990.12)德州师专
党委书记
(1991.10--1996.2)德州师专
党委书记
戚晓耕
(1996.2--2000.10)德州师专、德州高专
党委书记
(2000.10—2007.2)德州学院
党委书记
(2007.2—2011.9)德州学院
党委书记
(2011.10—2016.7)德州学院
党委书记
(2016.8--2019.12) 德州学院
党委书记
(2020.1.--2023.9) 德州学院 [29] [32]
党委书记
(2023.9--) 德州学院 [29]
党委书记
徐学勤
任职期间(1971.5--1973.6) 德州师专
校(院)长
焦念赵
(1979.9--1982.4) 德州师专
校(院)长
刘凤歧
(1982.7--1984.7) 德州师专
校(院)长
(1984.7--1999.2) 德州师专、德州高专
校(院)长
杨春喜
(1999.2--2000.10)德州高专
校(院)长
(2000.10--2004.4)德州学院
校(院)长
(2004.4--2013.7) 德州学院
校(院)长
(2013.7--2018.1) 德州学院
校(院)长
(2018.1--2022.4) 德州学院 [11]
校(院)长
(2022.10--)德州学院 [33]
校(院)长
(2017.10--2023.10)德州学院 [39-40]
副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