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八世退位和纳粹德国有什么关系?

一个毫无实权的人,既不是外交部长,也不是军事指挥员,更不是情治单位高层。即使对纳粹抱有理解态度,也是私人行为,完全可以信息封杀,起不了任何政治作用。为…
关注者
15
被浏览
21,959

1 个回答

題主有誤認誤解因果,也有時間跟因果倒置了。英格蘭國王愛德華八世,他之所以退位,其因不在於他同情納粹德國這個頗為複雜但較為虛玄難以捉摸的因素。而是有很實際單純的因素在。

之前在他處,曾斷斷續續,隨筆寫了英格蘭漢諾威王朝以來,各個國王/女王的一些事蹟。我便將其中有關於愛德華八世的部分,稍作修改,用以作答。抱歉,在他退位之後的事蹟,反而寫得比較多,我也一併附上。


度過一次大戰的喬治五世 (r. 1910-Jan1936),1936年一月過世。緊接著由他的大兒子愛德華繼位,是英格蘭王座上的第八個愛德華,為愛德華八世。

這個愛德華在位時,是八卦新聞的寵兒,更引起英國的憲政危機。只因他愛上了一個離過兩次婚的女人(於愛德華在位初期,她仍與第二任丈夫有婚姻關係)。而且,其中一個重點是,她兩個前夫皆仍在世。

愛德華卻想要跟她結婚,讓她順理成章,成為聯合王國王后兼印度皇后。這讓英國本土及海外以其為國王/元首的各自治領的政府首腦,讓以其為皇帝的印度帝國的政府高階官員,無法接受;讓以其為首的英國國教教會,更無法接受,而且大力反對。當時的媒體輿論,也是反對。

代表國家的元首,讓自己的國家,做為一個機制,管理萬端的國家機器/政府機制當中的成員,也是由人民共同組合的一個國家,無法接受,這會使得國家元首不成國家元首,是很嚴重的憲政危機。

即便如此,愛德華仍堅持要跟那個女人結婚。他知道若硬幹,首相跟內閣成員為要表達態度,同時無法承受人民的壓力,勢必會總辭。而接下來的大選,做為引起這次危機的風暴中心跟主角的愛德華國王,也勢必會失去做為君主立憲制度下,本該有的政治中性地位。整個會亂套。

知道無法得兼,愛德華最後選擇了那個女人。他因而必須同意退位。

接著由繼承排班在第一順位的他弟弟喬治繼位,是為喬治六世。


愛德華八世在1936年1月繼位,同年12月便宣布退位,在位326天。

-----------------------------

愛德華退位後,被封為溫莎公爵。

但他的故事,牽涉到國家人民整體的故事,還沒結束。


愛德華從英國王座退位約半年之後,也是那個女人,當時稱為辛普森夫人,與其前夫辛普森的婚姻關係,在法律上確認結束之後,1937年6月初,愛德華和她結婚。

在法國舉行的這場婚禮,他的至親,英國王室,沒有人到場觀禮。愛德華也差不多在同時,接到他弟弟,也就是英國國王的通知,他的太太不能因夫而貴,不可使用與他相稱的榮銜;愛德華跟她將來所生的子女,亦然。同時再確認,他們將來的子女,完全無權列入順位排班繼承王位(這是有若將其子女視為私生子/illegitimate地位)。【當時尚不知,辛普森夫人有不孕症,無法生育。這也是若要成為王后的一個很致命的問題,或缺陷。】

同一年,1937年10月,不顧英國政府極力勸阻,愛德華偕同夫人,回歸大陸祖國。

他來到他所之前所學,能熟練使用的其祖先的語言的祖國,而且從不掩飾他一直欣賞仰慕,並且支持的德意志祖國 --- 國家領導人極權,而且他認為是因此而富強的祖國,新德國,納粹德國。

在那次,愛德華同時也晉見了希特勒。見面時還行了個納粹禮。愛德華受到與王者等同規格的尊榮,盛大歡迎。在他的祖先之國,Vaterland,又是一個眼見日益強大強勢的強權國家,如此公開受到禮遇,讓他這個前英國國王,以及更讓遭受自己親人、受到自己國人所冷落委屈的新夫人,很有面子,出了一口氣。

愛德華夫妻倆,還被邀請到希特勒的私人宅邸喝茶聊天,或密談。因而有傳言,已經退位的愛德華,在那次跟希特勒有了如同浮士德跟魔鬼的交易契約。

在更之後,可確定希特勒確實有跟身邊的人提及,若愛德華未退位,德英合作統一天下的機會極高。更有從戰後同盟國獲取的納粹密件當中發現,希特勒籌畫一旦德國跨海統一英國之後,將要以愛德華為魁儡國王。

已退位的愛德華那次的拜訪跟會面,也讓納粹宣傳(謊言)大師戈培爾,有堅實的材料可供舞弄運用。

他那次到納粹德國的拜訪跟會面,也讓英國舉國嘩然。畢竟,英國王室雖然實際權力早已經相對極少、極小,但是身為王室成員,本就有動見觀瞻的影響力,更何況愛德華又是身為前國王。

退位的愛德華那次回歸祖國大陸,不到一年後,1938年9月,英國跟納粹德國簽訂慕尼黑協定。接著,蘇臺德,捷克,等等。尚未能滿足。1939年9月1日,愛德華的納粹祖國入侵波蘭。9月17日,共產蘇聯也從東邊聯手加入侵略波蘭。戰事在一個月又過五天之後結束。統一波蘭。和平到來。希特勒式的和平。

納粹軍越境入侵波蘭過兩天,1939年9月3日,英國,以及法國,對納粹德國宣戰。但卻在其後有長達約八個月,是被嘲諷為所謂 "phoney war",「假戰」時期。西線無戰事。

1940年5月10日,納粹德國繞經低地國荷、比、盧,入侵法國,重啟並接續1918年11月11日停火二十年之後的西線戰事。

德軍以雷霆之勢直搗法國。在約一個半月後,西線重回無戰事。統一法蘭西。和平到來。希特勒式的和平。

也在同一天,1940年5月10日,對納粹德國一直主張綏靖,步步退讓,甚至出賣他國,割肉飼虎,想要藉以換取和平、用以避免戰爭的張伯倫內閣垮台。由邱吉爾接手組閣。 幾個小時後,邱吉爾便接到納粹德軍入侵低地國的消息。

納粹德國統一法蘭西之後。緊接著在6月底/7月初,納粹德國空軍跟海軍開始跨海建立封鎖,由空中入侵英國,企圖迫使英國求和或投降用以獲得和平。

若不果,也是要為後繼海陸入侵,來建立空優,再則為要擊垮英國的民心士氣。這些都是為統一英國,為包括英格蘭在內的日爾曼民族同胞,帶來和平,希特勒式的和平,同時帶向日爾曼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的另一高峰。

為此,前後長達約一年的不列顛空戰開打,繼之對包括倫敦在內的城市密集大轟炸。

那是島國英國本土,最危險、最艱困的時刻。


在如此背景之下,前英國國王愛德華的表現 ---

1939年9月英國因納粹軍越界侵入有攻守同盟的波蘭,而對德宣戰後,英國政府隨即派蒙巴頓伯爵,以軍艦將定居在法國的愛德華,接回英國。

那次他的國王弟弟喬治邀請他在白金漢宮見了一面,然而仍並未邀請愛德華的太太。在被描述是純粹公事公辦的氣氛當中,喬治當面告知,英軍授予愛德華將級頭銜 (Major-General),並會將他配屬在英國駐法國的軍事代表團。

第二年,1940年年初,納粹公開聲稱,曾從愛德華獲得英、法的作戰計畫。這遭愛德華否認。

1940年5月,法國戰事一起,見法軍在北部戰場潰敗,愛德華先是避到法國南部。

6/22日,法國新總理貝當( Philippe Pétain)的政府代表,在巴黎北方,希特勒所指定的貢比涅森林(這正是1918/11/11日,德法英簽停火協定的地點),簽署停火協定。德、法兩國恢復友好和平。希特勒式的和平。

在那第二天,愛德華再往南,於6/23日抵達馬德里,避到雖是中立國,但與納粹交好的弗朗哥政權的西班牙。愛德華在西班牙期間,納粹雖有與西班牙聯絡,希望能將他留置,但當時仍不好強留。愛德華在西班牙待了一個多禮拜,七月初,就轉而前往也是中立國,但更中立的葡萄牙。

見機得晚,讓愛德華去到了葡萄牙,納粹德國為了挽救狀況,另外找人,包括委請弗朗哥政府請前西班牙王室成員也是愛德華的朋友,前去勸說他回到西班牙。而在獲得英國政府對於愛德華的巴哈馬總督派令的情報之後,更指派指示一批專人,若在必要時,可將愛德華夫婦強行綁架到西班牙。

與愛德華有私人情誼,而且先前在辛普森夫人婚姻事件當中曾表示支持的邱吉爾,當時已經是戰時首相。

而七月上旬,納粹已經征服整個西歐,北從北極圈,南至法西邊界,僅隔一道海峽,面向不列顛群島的歐洲大陸的大西洋岸這一整片,都在納粹掌握之下。做為海外孤島的英國本土,孤立無援。

而納粹戰機已在英國本土上空肆虐,在為兩岸和平盡力。

當時鼓舞英國軍民士氣民心,呼籲堅忍並奮力抵抗的首相邱吉爾,是被希特勒,被納粹同一口徑,宣傳指控為破壞跟阻礙兩岸和平的元凶。

就在那最艱困、最危險的時期,邱吉爾政府便有派令,要愛德華前去位在美國佛羅里達外海,英國的海外領地巴哈馬群島擔任總督,遠離大陸,以免遭納粹宣傳利用。而納粹至晚在7/11日,卻便就從愛德華口中獲得這個情報。

在英國最黑暗的那段時刻,愛德華卻在葡萄牙里斯本,跟希特勒的特派人員吃飯喝茶,高談闊論,並預言英國即將慘敗。

另一方面,愛德華卻也跟英國政府談條件。其中,對他來說有一個最重要的條件,是要英國政府代為向英國王室要求,准許他太太能使用跟他一樣的榮銜(後來降低要求,要國王至少允諾正式接見愛德華夫婦倆,即便半個小時也好)。這是王室的家務事,也是屬於王室的權力,但王室卻不答應,英國政府亦無可奈何。

然而,不論愛德華是否有其他企圖和想法,做為前國王,是更為動見觀瞻的人物,在自己國家危急存亡之秋,卻是不謹言不慎行,且以家務事,以這些種種,來表現不顧大體。

如此三、四個禮拜,愛德華一直在葡萄牙逡巡,觀望,未有決定動身。邱吉爾見若有遲延,一旦愛德華落入納粹手中,後果恐不堪設想。便一再傳話要求愛德華離開大陸,前去巴哈馬就任。不果。

希特勒的和平戰火,已經持續從空中在燃燒英國本土。見事態緊急,邱吉爾甚至威脅,若愛德華繼續拒絕,就會將仍有軍職在身的愛德華,送交軍事法庭裁處。近七月底,英國政府派愛德華的一個好友,親自到里斯本軟硬兼施要他成行。

1940年8月1日,愛德華總算搭上英國政府預作安排的一艘美國客輪,先直航巴哈馬,才到該艘船的其它目的地。愛德華就擔任遠離歐洲大陸的巴哈馬群島總督,一直到戰爭結束。

英國不只撐了下來,還是戰勝國。而囂張的希特勒,倒是落得自殺,納粹黨跨台,德國無數人民跟著陪葬。得存活者,也眼見家園殘破不堪,還要仰人鼻息。

戰後,愛德華回到法國定居。剩下的故事,除了媒體猜測探究他在巴哈馬期間,是否仍通敵,不然就是小報喜歡的王室八卦消息,無關宏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