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新社整理2021年十大要聞!疫情、極端氣候都上榜 | 國際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聽新聞
0:00 0:00

法新社整理2021年十大要聞!疫情、極端氣候都上榜

2021年全球仍深受疫情影響。(示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2021年全球仍深受疫情影響。(示意圖/路透社/達志影像)

從COVID-19疫情肆虐、到塔利班奪回阿富汗及極端氣候,以下是法新社整理的2021年10大事件。

●COVID-19(2019冠狀病毒疾病)疫情揮之不去

儘管全球施打超過850億劑疫苗,仍有超過500萬人因為這個病毒病歿,窮國依舊苦於疫苗不足。

各國重新開放邊界的步伐遲緩,延宕一年的東京奧運則在空蕩蕩的場館中進行。

隨著高傳染力的Omicron變異株以空前速度傳播,全世界在歲末又迎來了一波疫情。

最初施打的疫苗免疫力逐漸衰退,各國為了遏制疫情推出追加劑,並重新實施防疫限制措施。

●美國:國會大廈之亂

元月6日,大批美國前總統川普支持者闖入國會聯席會議,試圖打斷議員認證民主黨籍的拜登在2個多月前贏得2020年總統大選。

川粉最後沒有成功阻撓拜登入主白宮,拜登在2個多星期後宣誓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川普則拒絕出席就職大典。

美國聯邦眾議院以煽動叛亂為名,對川普提出彈劾,並於2月13日表決通過,川普成為美國史上第一位2度遭到彈劾的總統,但在參議院共和黨議員團結力挺下,川普最終獲判無罪,兩度脫身彈劾案。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入獄

克里姆林宮最著名批評者、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遭毒害險喪命,前往德國醫治5個月後,1月17日回到莫斯科,隨即被捕。

他指控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是毒害他的幕後主使。莫斯科當局否認涉案。

2月,納瓦尼被俄國法院以他在德國期間違反過去犯行的假釋條件為由,判他入獄2年半。他稱這是出於政治動機。

●充滿政變動盪的一年

緬甸文人政府領袖翁山蘇姬2月1日在軍方政變中被捕,這場政變也終結了緬甸僅維持10年的民主實驗。

緬甸自此陷入動盪,大規模示威遭到血腥暴力鎮壓,造成超過1100人喪命,數以千計民眾被捕。

翁山蘇姬12月被依煽動群眾及違反防疫規定罪名判處4年徒刑,之後減為2年。如果她被指控的其他多項罪名均成立,可能面臨長達數十年的牢獄之災。

5月24日,西非國家馬利的軍事強人戈伊塔上校(Colonel Assimi Goita)發動10個月內第二場軍事政變。

突尼西亞總統薩伊德(Kais Saied)7月開革總理麥奇齊(Hichem Mechichi)、凍結國會,政敵稱之為政變。

幾內亞總統康得(Alpha Conde)在9月5日的軍事政變遭推翻。

在蘇丹,軍方10月奪下政權,總理哈姆杜克(Abdalla Hamdok)雖然於11月恢復總理職務,但軍方已經獲得進一步掌控。

●哈瑪斯與以色列戰事

5月3日,東耶路撒冷的希克加拉(Sheikh Jarrah)社區爆發衝突,引發以色列與巴勒斯坦交戰。以色列屯墾民長年來希望接管這個社區。這個社區有許多巴勒斯坦家庭在纏訟已久的官司中面臨遭驅逐的命運。

衝突隨後蔓延至耶路撒冷艾格撒清真寺(Al-Aqsa Mosque)以及以色列占領的約旦河西岸(West Bank)。

衝突發生一星期後,統治加薩走廊的巴勒斯坦武裝組織哈瑪斯(Hamas)朝以色列發射火箭,以色列反擊,雙方激烈交火長達11天,造成260名巴勒斯坦人身亡,以色列有13死。

6月13日,以色列強硬派新總理班奈特(Naftali Bennett)上任,終結尼坦雅胡(Benjamin Netanyahu)長達12年的執政。

●塔利班奪回政權

美軍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部隊撤出阿富汗後,20年前被美國所領導盟軍趕下台的塔利班(Taliban)展開閃電攻擊,8月15日攻佔首都喀布爾(Kabul),重新掌握政權。

至少12萬3000名外交人員、外國人與阿富汗人,在混亂的撤離行動中逃離阿富汗。殿後的部隊在8月30日離開,戲劇性終結美國歷時最長的戰事。

●歐洲動盪

英國在元月1日離開歐元區單一市場,由於勞工短缺,尤其是貨車司機短缺,面臨貨架上空蕩蕩,以及燃油荒危機。

脫歐令北愛爾蘭緊張情勢升高,英國也和鄰國,尤其是法國,因為漁權與移民議題關係緊張。

德國總理梅克爾(Angela Merkel)在執政16年後下台,社會民主黨(SPD)的蕭茲(Olaf Scholz)和綠黨及自由民主黨結盟,於12月8日就任總理。

●極端氣候事件

世界發生多起極端氣候事件,從德國與比利時洪患,到美國、俄羅斯、土耳其、希臘、西班牙與阿爾及利亞野火肆虐。

加拿大與美國西部6月發生「熱蓋現象」(heat dome),造成數以百計民眾身亡。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第26次締約方會議」(COP26)11月在蘇格蘭格拉斯哥(Glasgow)召開,訴求是加強對抗日益升高的氣溫,然而達成的協議內容,與科學家所稱控制危險氣溫上升所需的行動相距甚遠。

美國6個州12月遭遇數十個龍捲風侵襲,造成至少88人身亡。

●波蘭與白俄羅斯移民危機

11月,數以千計主要來自中東地區的移民,在酷寒氣溫下於白俄羅斯與波蘭交界處紮營,企圖從白俄羅斯越境進入歐盟。

西方國家指控白俄羅斯刻意策劃移民危機,以報復2020年「歐洲最後的獨裁者」、白俄總統魯卡申柯(Alexander Lukashenko)暴力鎮壓示威者而遭到西方制裁。

白俄羅斯與俄國都否認挑起移民危機,反咬歐盟國家不願意接納移民。

根據援救組織統計,波蘭與白俄羅斯邊境都有至少數十名移民身亡。西方國家延長對白俄制裁。

●稅制大改革

二十國集團(G20)10月替一項「歷史性」全球稅改協議背書,廣泛支持針對跨國企業巨擘課徵最低15%稅率。

約136國簽署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斡旋達成的全球稅改協議,以更公平地對跨國企業課稅並實施最低15%全球企業稅。前述國家加總起來代表逾90%全球國內生產毛額(GDP)。

擅長在低稅率國家設點的美國網路巨擘,像是Google、亞馬遜公司(Amazon)、臉書(Facebook)與蘋果公司(Apple),尤其受到這項最新全球性稅改衝擊。

●重回通貨膨脹

供應鏈緊繃,以及半導體等基本材料的全球性短缺,推升2021年消費者物價指數。

美國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6.8%,創下39年新高紀錄。受能源價格飆升影響,歐元區11月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4.9%,創下30年來最高水平。

●美中對峙

面對中共軍機持續侵擾台灣防空識別區,美國總統拜登示警:華府堅決反對「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的行為」。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11月警告拜登,台海局勢「面臨新一輪緊張,原因是台灣當局一再企圖倚美謀獨,而美方一些人有意搞以台制華。這一趨勢十分危險是在玩火」。

美國、加拿大、澳洲與英國12月初宣布,基於中國侵犯人權,尤其是對新疆地區的少數維吾爾族,將外交抵制2022年2月舉辦的北京冬奧。

●烏克蘭情勢升高

俄羅斯在烏克蘭邊界附近部署數以萬計大軍。拜登12月警告蒲亭,俄國若入侵烏克蘭將面臨空前經濟制裁。

歐盟與北約也發出警告:俄國若入侵烏克蘭,將面臨「嚴重後果」。蒲亭則要求烏克蘭永遠不得加入北約。緊張情勢升高,導致天然氣價格攀升至歷史新高。(中央社巴黎27日綜合外電報導)

中央社

大數據推薦
熱銷商品
直播✦活動
三立新聞網三立新聞網為了提供更好的閱讀內容,我們使用相關網站技術來改善使用者體驗,也尊重用戶的隱私權,特別提出聲明。
了解最新隱私權聲明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