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大選變數多 五大看點一次讀懂

人氣 293

【大紀元2021年09月26日訊】(大紀元記者張婷綜合報導)選情膠著的德國大選週日(9月26日)正式登場,誰將接任默克爾的總理職位備受關注。這次大選競爭激烈,保守派政黨與社會民主黨勢均力敵,被視為是德國近期歷史上最難以預測的大選之一。

綜合媒體報導,現任總理默克爾所在的基督教民主黨(簡稱基民黨)正在努力不被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擊敗,而綠黨也在爭取能在新的執政聯盟中分得一定權力。

這場劃時代的選舉標誌著默克爾16年掌權的結束,也關係到這個歐洲最強大經濟體在後默克爾時代將會走向何方。在這個擁有8300萬人口的國家中,約有6040萬人有資格選舉新議會,而新議會將決定誰將成為下一任政府首腦。最近的民意調查顯示,默克爾所在的基民盟(CDU)及其巴伐利亞姊妹黨基督教社會黨(CSU),簡稱聯盟黨(CDU/CSU),與社會民主黨之間的競爭勢均力敵,後者略微領先。

以下是有關這次大選需要關注的五大點:

默克爾為何選擇不再連任?

2018年,默克爾所在的基民黨在兩次地方選舉中接連慘敗,雖然該黨依然是第一大黨,但兩地的支持率都跌落超過10個百分點。

同年10月,默克爾宣布不再爭取續任基民黨黨魁,目前的第4任總理任期將是她的「最後一任」。

大選結果難料定 保守派是否會喪失執政權備受關注

這次大選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在選舉前期,超過三分之一的選民仍然無法決定該把票投給誰,儘管有創紀錄的選民已經郵寄投票。

從近幾個月來的民調可以看出,民調結果一直搖擺不定。BBC稱,保守的聯盟黨(CDU/CSU)最初處於領先地位,綠黨一度領先,但隨後奧拉夫·舒爾茨 (Olaf Scholz)領導的社會民主黨支持率激增。

最新民調顯示,聯盟黨(CDU/CSU)支持率約22%。這將是德國戰後保守派表現最差的一次選舉。

保守派在2017年上次大選時是由默克爾領導,當時得票率為32.8%。

媒體分析指出,若民調準確,聯盟黨可能丟掉總理大位,甚至變成在野黨,成為2005年以來首見。

中間偏左的社會民主黨現在的支持率約25%,正盼望拿下總理位置。這次大選,新總理的職位競爭主要集中在社民黨總理候選人舒爾茨(Olaf Scholz)和聯盟黨候選人拉謝特(Armin Laschet)之間,綠黨的總理候選人貝爾博克(Annalena Baerbock)排在第三位。

民意調查顯示,預計沒有任何政黨在大選中會獲得30%的支持率。

新政府恐短時間難出爐

如果最新民調結果準確的話,這樣的得票結果可能會引發對新執政聯盟的數週甚至數月的討論。在新政府到位之前,默克爾將繼續執政。

德國多年來都是兩黨組成政府,但這次極可能出現三黨組閣。

BBC稱,這就是德國人談論「交通燈」的原因。其中,紅、黃、綠三色,指社民黨、自由民主黨和綠黨組閣;「牙買加聯盟」(牙買加國旗為黑、綠、黃三色),指基民盟和基社盟、自由民主黨和綠黨組閣或「肯尼亞聯盟」(肯尼亞國旗為黑、紅、綠三色),指基民盟、社民黨和綠黨組閣,這反映了潛在參與方的不同配色方案。

如果是中間偏左獲勝,可能會尋找紅色、黃色和綠色組閣;如果是保守派勝出,它可能是黑色、黃色和綠色。

大選後首次會議

一旦大選結果公布,組閣談判將隨之展開,各黨將相互探索彼此的紅線,研究是否可能合作。

中央社稱,選舉結束後,各黨將在週一(9月27日)召開領導階層會議。各黨新當選的議員也將在下週舉行首次會議,社會民主黨和基民/基社聯盟都計劃在28日召集會議。

新選出的國會必須在選後30天內,也就是10月26日之前舉行就職儀式。

新政府外交路線如何?

德國外交政策的面貌會依新政府最終黨派組成而大相逕庭。如果是出現包括社民黨與綠黨組成的聯盟,德國會比保守派與自由派掌政下更傾向支持歐洲財政團結。

綠黨承諾過要改變德國外交政策。多位綠黨領導人表示,德國為了維護有利可圖的貿易關係或地緣政治協議,對中國(中共)、俄羅斯、伊朗和土耳其等國過於親密。他們還表示,德國的外交政策過多地受到國家貿易利益的驅動,他們希望德國政府能更多地關注人權和跨大西洋聯盟。

如果新政府納入極左的左派黨(Die Linke),德國與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關係可能變緊張,因為左派黨希望廢止這個跨大西洋聯盟。

責任編輯:李緣 #

相關新聞
中共對港人粗暴引歐洲民意反彈 歐盟轉強硬
統領德國16載 「鐵娘子」默克爾謝幕(上)
不滿停辦啤酒節 慕尼黑人抗議過嚴防疫措施
報告:華爾街將數十億資金引入黑名單中國公司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或資料給大紀元,請進入安全投稿爆料平台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