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信學校轉回粵教中 讓學生在熟悉語境下寫作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親子 - 親子資訊 - D170829

德信學校轉回粵教中 讓學生在熟悉語境下寫作

親子 17:52 2017/08/29

分享:

分享:

「勤而樂」是油尖旺區老牌天主教男校德信學校的校訓,針對男孩子好動愛體驗的特質,循情境教學、跑出課室、電子學習3大方向,打造愉快校園培育小君子。學校2018年起更由普教中轉用粵教中,讓學生在熟悉的語言環境下,進一步加強情境式寫作。

醫學會前會長史泰祖、理大校長唐偉章、九倉董事局主席吳天海、國際巨星李小龍等……都是德信學校的舊生,對母校感情濃厚,經常參加學校活動及籌款等,其中1959年畢業的歌手林子祥更因母校將兒子取名為「德信」。

除了盛產名人校友,升中派位理想亦是德信深受家長愛戴的另一原因。2016/17年度,125位參加升中派位的學生,9成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6成獲派首志願,當中13人獲派華仁書院(九龍),考入其他較受歡迎學校包括香港華仁書院、聖保羅男女中學、皇仁書院、拔萃男書院等。

德信學校校長郭超群認為學懂感恩尤其重要,老師感恩,可用生命影響生命;家長感恩,孩子健康;學生感恩,有個愉快學習環境。(黃建輝攝)

學校每年6月底都會舉辦幼稚園體驗日,由學生一人一票選出的四社社長帶領參觀,校長郭超群說,今年有一位家長問道:「你哋學校中文科,下學年會用哪種語言教學?」他答會轉用粵語,那位家長興奮不已:

好呀,我等咗好耐,如果普教中我會好擔心,我個小朋友(生活環境中)基本上無語境,返到屋企、呢個社會全部都用粵語的!

郭校長直言,學校轉用粵教中,獲教師、家長「拍爛手掌」支持。他解釋,學校幾年前因應教育趨勢普教中,但礙於課堂時間有限,加上不少家長反映自己不懂說普通話,只能用粵語與子女溫習,缺乏語境下,學生讀音未夠標準,成績也有所退步。「現時不少研究,包括語常會、教大報告指出,在成績表現方面,普教中的反而低落了。」

他補充:

升中面試主要圍繞英文、粵語提問,而德信本身也有普通話課,學生可在課堂上更專注學好普通話。我們的普普角亦很受歡迎,學生經常投稿分享因普通話讀音而鬧出笑話。

經常有人強調普教中可訓練學生「我手寫我口」,如用粵教中會否影響寫作能力?郭校長認為,一篇好文章,最重要是內容豐富,讓學生跑出課室,善用情境、五感學習,如到校內廚房親手整湯丸、包餃子,即煮即食,累積多一點感受來寫作,效果更好。

中文科以外,學校在各科課程,以至品德教育上均絞盡腦汁增添趣味,誘導愛手作、經歷、體驗的男孩子,發揮活潑個性積極學習,跑出課室,包括舉辦「數學遊蹤」,着學生游走學校角落應用數學解決問題;又會善用油尖旺區配套,帶着iPad到博物館、九龍公園參觀做記錄,然後一齊分享,學習頓時有趣起來。

至於差不多每間學校都有的閱讀計劃,德信會因為「男仔會以自己是勇士為榮」,而設計不同級別獎狀:勇士、將領、皇室、總統、超級勇士,當中可能多個盾牌、換上盔甲、可策騎馬匹,恍如打機收集武器般,提升學生閱讀興趣。

品德教育方面,「德信仔」可以儲品德貼紙,然後透過扭蛋機換領如海洋公園門票、甜品班名額等禮物。

現在不可以單單送文具、貼紙,無吸引力,而獎勵不一定是物質的,甜品班或與校長一齊食早餐的名額也大受歡迎。

去年12月,全體六年級學生到台灣展開環保科技考察之旅,體驗廢塑料分類。(受訪者提供圖片)

香港長遠需要科技人才,而學生透過STEM又可以學到解難能力。

加強電子學習也是「德信」的一大方向,學校會在數常科加入科技、探究課,發展STEM,但常識科主任梁老師強調:「這類科技增潤課程,絕非為IT而IT,老師會配合課題引入。」

採訪當日,正值「與詩人王維有個約會」,學生利用學校自行研發的App,在操場大玩古詩遊戲儲書籤;走進電腦室,一班5年級學生科用之前在智能家居比賽贏來的3D打印機,設計可放在保溫杯內煮雞蛋的簡單杯子;今年6月又舉行5日4夜的日本機械人科技之旅,加強學生對科研的興趣。

德信推崇古詩欣賞,郭校長指用粵語朗讀古詩,平仄、聲韻全部也很動聽。圖為「與詩人王維有個約會」活動。(受訪者提供圖片)

而男孩子愛跑跳,亦非常重情義,訪問期間,郭校長帶記者走到操場一隅,有個綠色小信箱,「不是犯了事才要見校長,是可以傾計。」

郭校長說這個「校長信箱」很受歡迎,一星期少則收到十數封信,黃金期可收到60多封,學生大小事情都會與校長分享,曾經有個學生說媽媽是女巫,在讀書方面很苛刻,即使很努力也達不到媽媽的要求:

我回覆學生說,天父創造每一個人都是獨特,可能你的能力不是讀書,不妨從畫畫、田徑或音樂等方面發掘,但男孩子有唔開心,要有勇氣告訴媽媽有何心底話。

我在家長會的親子講座,也着媽媽回憶當初在醫院看到嬰孩出生時,第一個願望是甚麼?家長一定回答身體健康、四肢健全。為何孩子現在身體健康,卻要將壓力強加到他們身上?何不嘗試聆聽、關懷孩子?

郭校長又會定期與學生午膳約會,受歡迎程度不遜明星簽名會,學生積極睇書期待入選,每次都「爭崩頭」!

新增刊物「德訊」除了每期直擊校園最新消息,更有教師分享日常點滴,包括他們子女的近照、有何興趣等,拉近家校距離。

校長與家長早晨茶聚亦報名踴躍,反映家校合作無間。郭校長歸功茶聚打開互信的渠道,「家長不是洪水猛獸,他們提出意見,校方即使未能即時解決,也可面對面解釋。」學校放學前增設30分鐘導修課,正是家校溝通的成果,學生做功課速度快了,回家親子時間多了。

而學校每級都有自己的家長教師會(PTA),可以專為該級學生設想,又有獨立資源安排,提供更多活動名額,有助增強家長歸屬感,建立龐大的義工團隊,「一呼百應,可以協助老師帶隊外出,或舉行家長學堂,學生有更多機會參加活動,又可減輕老師工作。」

男孩子愛吃也愛動手煮,家長義工舉行甜品班教整蛋糕大受歡迎。(受訪者提供圖片)

另外,要培育勤、樂、仁、勇的小君子,亦不可忽略健康,眼見校園被便利店、食肆包圍,學校只是提供清水,無小食部,無汽水機,發現Junk Food、快餐一律沒收,又將每個星期一、二定為水果日,多次獲衞生署健康飲食優質認證。

【其他熱話】 9月文昌開筆禮  開學帶文具淨化求考第一

【其他熱話】 開學扭計有法寶 柳俊江氹囡囡:放學一齊食雪條

【其他熱話】 K3女孩操練太多反常「賴尿」 心理學家教KO開學症候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