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汉语文字)_百度百科

[wēi]
汉语文字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微,汉字常用字(一级字 [1]),读作wēi,形声字,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2]。本义是隐蔽、隐匿。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思。
(信息栏使用参考资料: [2]
中文名
拼    音
wēi
注    音
ㄨㄟ
部    首
总笔画
13
繁    体
异体字
𢕧㣲𣁋𧗬
笔    顺
3322521353134
五    笔
tmgt
字形分析
左中右结构
字    级
一级字 [1]
平水韵
五微平声 [3]
统一码
基本区 U+5FAE
仓    颉
hounk
四    角
28240

字源演变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
形声字。甲骨文字形从攴、声。右旁从“攴”,攴为打击,於此表示修剪整理。字形相合表示修剪整理头发。金文字形有的承袭甲文的结构,另外也有将“攴”省变为“又”,左旁又增“彳”形。战国文字形体略有省变。至篆文,则将头上发形改作斜笔的“山”形,并分歧成两字:一字是从彳、声的“微”,另一字则是保持甲骨文。隶书则定为从彳、从攴,并改发形为“山”。现代汉语楷书则据篆文之形定作“微”。在六书中属於形声兼会意。规范字作“微”。
《说文·人部》:“散,妙也。从人,从支,岂省声。”高鸿缙《散盘集释》:“敞应从支、长会意。长为髲字最初文……鬈既细小矣,支之则断,而更微也。”微本义为隐蔽、隐匿。《说文》:“微,隐行也。”《左传·哀公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杜预注:“微,匿也。”孔颖达疏引郭璞曰:“微谓逃藏也。”引申有秘密地、侦察、精妙深奥、昏暗不明、细小、少、衰落、无等意义。也常作副词,表程度,相当于“稍微”。或表示否定,相当于非,不是。或通“徽”,义为善。又或通“尾”,交尾。 [4]

详细解释

播报
编辑
拼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wēi
动词
通“尾”。
“日中,星鸟,以殷中春。其民析,鸟兽字微。”——《史记·五帝本纪》
“乳化曰字。《尚书》‘微’作‘尾’字。《说(文)》云‘尾,交接也。’”——裴骃集解
藏匿,隐蔽。
hide
“其徒微之。”——《左传·哀公十六年》
“微而臧。”——《礼记·学记》
“朴露径尽,质在中诚,失在不微。”——三国魏刘劭《人物志·体别》
伺察,侦察。
spy
“顺于天,微度人。”——《管子·势
“使人微得赵绾等奸利事,召案绾臧,绾臧自杀。”——《史记·孝武本纪》
“江阴城陷,微戮抗命者。”——清周亮工《书戚三郎事》
微捕
衰微,衰落。
decline
“固以微矣。”——宋· 苏轼《教战守
“禄之去公室五世矣,政逮于大夫四世矣,故夫三桓之子孙微矣。”——《论语·季氏》
“周室既微,载籍残缺。”——《汉书·艺文志》
无,没有。
have not
“一朝辞汉,曾微恋旧之情。”——《晋书·列女传论》
“增冰为积水所成,积水曾微增冰之凛。”——南朝梁萧统《〈文选〉序》
微时
非,不是。
no,not
“虽微晋而已。”——《礼记·檀弓下》
“微我无酒,以敖以游。”——《诗·邶风·柏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左传·僖公三十年》
“神农黄帝,犹有可非,微独舜汤。”——《吕氏春秋·离俗》
小腿生湿疮。
“既微且尰。骭疡为微,肿足为尰。”——《尔雅·释训》
“微,字书作癓,《三苍》云:足创。” —— 陆德明释文
通“溦”,谷与渎沟通。
“《尔雅》曰:‘水草交曰湄,通谷者微。’”——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济水二》
形容词
小;细;少。
minute;tiny
“微,小也。”——《广雅·释诂二》
“叶公子高微小短瘠。”——《荀子·非相》。注:“微,细也”。
“名微而众寡。”——《三国志·诸葛亮传》
“微风鼓浪。”——宋· 苏轼《石钟山记》
微恙、微行、微雨、微蔑
卑贱。
humble
“虞舜侧微。”——《书·序》
“刍荛之微。”——清· 刘开《问说》
“不在朝廷谓之侧,其人贫贱谓之微。”——孔颖达疏
“两人所出微,不可不为择师傅宾客。”——《史记·外戚世家》
微时、微介、微名、微门
指日月亏损不明。
wane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诗·邶风·柏舟
“彼月而微,此日而微,今此下民,亦孔之哀。”——《诗·小雅·十月之交》
精深;奥妙。
elegant;exquisite
“口多微辞。”——《登徒子·好色赋》
“诸侯有能微妙以节。”——《荀子·议兵》
“道靡远而不究,言无微而不研。”——晋葛洪《抱朴子·任命》
通“徽”。美,善。
“慝亡迥而不泯,微胡琐而不颐。”——《后汉书·班固传》
“微读曰徽,《尔雅》曰:‘徽,善也。’《立政》:‘予旦已受人之徽言。’《汉石经》徽作微。是微与徽通……言恶者无远不灭,善者无小人不养也。”——王念孙《读书杂志余编·后汉书》
副词
暗暗;悄悄。
clandestinely
“微视其睡。”——唐· 柳宗元《童区寄传》
“于此微缺。”——清· 袁枚《祭妹文》
“微闻有鼠。”——《虞初新志·秋声诗自序》
微伺、微攻、微逆、微知
稍微,稍稍。
slightly
“但微颔之。”——宋· 欧阳修《归田录》
“土膏微润。”——明· 袁宏道《满井游记》
“他觉得口干,便走去拿茶壶,倒了杯微温的白开水来喝。”——巴金《寒夜》二七
微闻、微露
要没有,要不是。
but for;if it were not for
“微斯人,吾谁与归。”——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仅,不独。
“此罪至重,微我难解脱,即释迦牟尼,亦无能为力也。”——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名词
通“徽”。标志。
词头。表示主单位的百万分之一。
古代极小的量度单位。一寸的百分之一,或一两的百万分之一。
“忽,十微。微,十纤。”——《察微算经》
角度、弧度的单位,一秒的六十分之一。
古代表示气象、节令变化的时间单位。五日为一微。
“天气三微而成一着,三着而成一体。”—— 《易纬干凿度》卷上
古诸侯国名。
Wei state
殷代畿内之封地。
“帝乙长子曰 微子启。”——《史记》
殷周时西南夷之国。
“及庸、...… 微、...…人。”——《书·牧誓》
词头。表示微小、短。
词头。表示极其灵敏。
姓。
微虎
参考资料: [2] [5]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隐行也。从彳声。《春秋传》曰:“白公其徒微之。”无非切 [6]

说文解字注

(微)隐行也。
训眇。微从彳、训隐行。叚借通用微而?不行。邶风。微我无酒。又假微为非。
从彳声。
无非切。十五部。
《春秋传》曰:“白公其徒微之。”
左传哀十六年文。杜曰。微、匿也与释诂匿微也互训。皆言隐、不言行。之叚借字也。此偁传说叚借。 [7]

康熙字典

《唐韵》《集韵》《韵会》《正韵》无非切。音薇。《尔雅·释诂》:幽,微也。《易·系辞》:知微知彰。《书·大禹谟》:道心惟微。
又《广韵》:微,妙也。《礼·礼运》:德产之致也精微。
又《说文》,隐行也。《史记·秦始皇纪》:微行咸阳。
又《广韵》:细也。《孟子》:乃孔子则欲以微罪行。
又《玉篇》:不明也。《诗·小雅》:彼月而微,此日而微。
又《韵会》:衰也。《诗·小雅》:式微式微。笺:微乎微者也。《史记·杞世家》:杞小微。
又《韵会》:贱也。《尚书序》:虞舜侧微。
又《尔雅·释诂》:匿,微也。注:微,谓逃藏也。《左传·哀十六年》:白公奔山而缢,其徒微之。注:微,匿也。
又《尔雅·释诂》:蔽,微也。《晋语》:公子重耳过曹,曹共公闻其骈胁,谍其将浴,设微薄而观之。注:微,蔽也。
又杀也。《礼·檀弓》:礼有微情者。疏:微,杀也,言贤者丧亲,必致灭性,故制使三日而食,哭踊有数,以杀其内情。
又伺察也。《前汉·郭解传》:使人微知贼处。注:微,伺问之也。
又《尔雅·释训》:骭疡为微。注:骭,脚胫。疡,疮也。《诗·小雅》:旣微且尰。
又《韵会》:非也。《诗·邶风》微我无酒。
又《韵会》:无也。《礼·檀弓》:齐饿者,不食嗟来之食。曾子曰:微与。注:微,犹无也。
又国名。《书·牧誓》微卢彭濮。传:微在巴蜀。
又《尔雅·释山》:未及上,翠微。疏:未及顶上,在旁陂陀之处,山气靑缥色,故曰翠微也。
又紫微,太微,少微,星名。《晋书·天文志》:紫微垣,十五星,在北斗北,一曰紫微,天帝之座也。天子之常居也。太微,天子庭也。五帝之座也。十二诸侯府也。少微,在太微西,士大夫之位也。明大而黄,则贤士举也。
又三微。《後汉·章帝纪》:《春秋》於春每月书王者,重三正,愼三微也。注:三微者,三正之始,萬物皆微,物色不同,故王者取法焉。十一月,时阳气始施於黄泉之下,色皆赤,赤者阳气,故周为天正,色尚赤。十二月,萬物始牙而色白。白者隂气,故殷为地正,色尚白。十三月,萬物莩甲而出,其色皆黑,人得加功展业,故夏为人正,色尚黑。
又姓。《左传·哀八年》:微虎。注:鲁大夫。
又微生,复姓。《论语》微生高。 [8]
《说文解字》书影
《说文解字注》书影
《康熙字典》书影
参考资料: [9-11]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
中国台湾
中国香港
日本
韩国
参考资料: [2]

书法演示

汉字微的书法演示

书法欣赏

隶书 [12]
楷书 [13]
行书 [14]
草书 [15]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字形
韵书
声调
韵目
字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次浊
无非切
mjuəi
集韵
次浊
无非切
ɱiəi
韵略
无非切
增韵
无非切
中原音韵
阳平
齐微
次浊
ʋui
中州音韵
齐微
无非切
洪武正韵
次浊
无非切
ɱie
参考资料: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