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帛书老子出土快50年了,却还没有取代通行本成为共识?

关注者
2,517
被浏览
3,189,730

204 个回答

这个题目多次修改,下面的回答和现行题目不完全匹配了,但写的字太多了,不方便修改,只能如此了。

不知为何,很多人似乎对「学界」、「专家」有一个奇怪的心理画像,以为他们都是抱残守缺的老顽固,死抱着通行版不放,不肯接受新出土的帛书本。这个画像符合部分人对所谓「砖家」、「学阀」的心理预期,但与事实存在很大差异。你不知道这些高校的小老头看到出土《老子》有多高兴,前段时间海昏侯竹简一出来,好多人去问有没有《老子》?(现在看来应该是没有~)

下面我来回答一下题主的疑问~

一、为什么《道德经》出土快50年了,却还没有修改通行本?[1]

用「修改」这个词显得有点蛮横,换成「校订」就好多了。这种书不但有,而且可以说非常多。现在常见的《老子》整理版有几类型:

  1. 列出不同版本,择优而从,如《老子古本合校》、《老子古今》。
  2. 以出土本为底本整理。如《帛书老子校注》、《老子帛书校注》、《人往低处走》等以帛书本为底本整理;《北大汉简老子译注》以北大本为底本整理;《《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以敦煌想尔注本为底本整理。
  3. 以传世本为底本整理,如《全本全注全译老子》、《老子全译》、《老子译注》等。

我读《老子》的顺序和大家不太一样,从小读的就是山西古籍出版社的蓝皮小册子。内容主要是帛书本,征引了很多中国、日本学者的注解。所以在我的思维中,「道可道也,非恒道也」比「道可道,非常道」顺畅多了。书中也有帛书本和通行本的对读,我感觉帛书本更绵柔,更有老子的风味。通行本少了些虚词,读起来就显得硬邦邦的了。

二、出土《老子》有几种?长什么样?

出土《老子》大致分为:

  1. 郭店楚简本(甲乙丙三种)
  2. 马王堆帛书本(甲乙两种)
  3. 北大汉简本
  4. 敦煌写本(数量众多,有50多种)

我曾写过一篇文章可以参考:

摘录其中一部分,建议阅读全文。

①郭店楚简本

【图版】

【释文】

  • 绝知弃辨。民利百倍。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绝伪弃虑。民复季子。
  • 三言以为使不足。或命之或乎属。
  • 视素保朴。少私寡欲。

②马王堆帛书甲本

【图版】

【释文】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 见素抱……

③马王堆帛书乙本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整理之时,已经有部分帛书文字风化,漫漶支离,幸亏有早年拍摄的黑白照片,可惜清晰度有限,下图黑白处即是。

【图版】

【释文】

  • 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 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④北大汉简本

【图版】

【释文】

  •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此三言。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
  •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⑤敦煌・老子想尔注本

敦煌有五十多个版本,系统不一。其中包括老子想尔注本。第一图第一行倒数第三字起,第三图最後一行第六字止。

  • 绝圣弃知,民利百倍。
    • 谓诈圣知耶文者。夫圣人天所挺,生必有表,河雒着名,然常宣真,不至受有误。耶道不信明圣人之言,故令千百岁大圣演真,涤徐耶文。今人无状,载通经艺,未贯道真,便自称圣。不因本而章篇自揆,不能得道,言先为身;不劝民真道可得仙寿,修善自勤,反言仙自有骨录;非行所臻,云无生道,道书欺人,此乃罪盈三千,为大恶人。至令后学者不复信道。元元不旋,子不念供养,民不念田,但逐耶学,倾侧师门,尽气诵病,到於穷年。会不能忠孝至诚感天,民治身不能仙寿,佐君不能致太平,民用此不息,倍城邑虚空,是故绝诈圣耶知,不绝真圣道知也。
  • 绝仁弃义,民复孝慈。
    • 治国法道,听任天下仁义之人,勿得强赏也。所以者,尊大其化,广闻道心,人为仁义,自当至诚,天自赏之;不至诚者,天自罚之。天察必审於人,皆知尊道畏天,仁义便至诚矣。今王政强赏之,民不复归天。见人可欺,便诈为仁义,欲求禄赏。旁人虽知其都交,见得官禄,便复慕之,诈为仁义,终不相及也。世人察之不审,故绝之勿赏,民悉自复慈孝矣。此义平忤俗夫心,久久自解,与道合矣。人君深当明之也。
  • 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 耶巧也,所得财宝也。世不用之,盗贼亦不利也。
  • 此三言为文未足,故令有所属,见素抱朴。
    • 三事天下大乱之源,欲演散之。亿文复不足,竹素不胜矣,受故令属此道文,不在外书也,揲说其大略,可知之为乱原。
  • 少私寡欲。
    • 道之所说,无私少欲于世俗耳。

⑥敦煌・老子道德经河上公注本

⑦对读

选自《北京大学藏西汉竹书(二)》(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2)附录,为了排版美观作了修正。

通过对读可以看出:出土本和传世本的文本有差异,出土本和出土本、传世本和传世本的文本也有差异。特别是出土汉代帛书、竹简本以及後来的版本都提出「绝仁弃义」,但最早的战国楚简本却没有这句。

三、《老子》全文分享

郭店楚简本《老子》释文(友人制作)

郭店楚简本《老子》逐字截图:

敦煌多版本对勘:

马王堆帛书本《老子》两种:

李零以马王堆帛书为底本,参考传世本和郭店楚简本校订:

陈剑或陈徽以传世本为底本,参考郭店楚简本、马王堆帛书本、北大汉简本校订:

四、《老子》版本推荐

1、裘锡圭《老子今研》

《老子今研》一书是裘锡圭先生近年来研究传世本《老子》及出土四古本老子成果的汇总,列为“中国古典学的重建丛书”之一。裘先生长期致力于中国古典学的重建工作,尤其对传世经典《老子》一书着力颇多,成就斐然。该书既有对马王堆帛书甲乙本、郭店本、北大本等四出土古本的深入研究,又包含对传世本《老子》文本校正、成书年代、篇章分合、流传过程等的全面探讨,力图恢复《老子》文本原貌,探索老子思想本质。对于《老子》研究、出土文献整理、传统文化的传承等均具有重要价值。

2、宁镇疆、赵争《考证与释义 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

本书《考证与释义:出土四古本<老子>综合研究》是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宁镇疆和历史系讲师赵争合编的一部研究论文集,收录专业学术论文17篇,对迄今出土的四古本《老子》,即郭店楚简《老子》、帛书本《老子》、北大汉简《老子》进行了细致的考证与比较,着重研究这些《老子》“早期传本”的分章、章次、分篇、篇次等结构方面的表现形态及演变。 以《老子》一书为个案,深化了对古书形成的认识,是一部优秀的古代文献专业研究论文集成。

3、汤漳平、王朝华《全本全注全译老子》

旭按:以传世本为底本,重要异文以注释的形式补充在原文下。

4、张景、张松辉《全本全注全译道德经》

旭按:和上一版同为三全本系列,侧重不同。

5、吴文文《北大汉简老子译注》

书稿属于语言文字学和文献学两个学科的交叉研究,从文字、音韵、训诂等传统语文学角度,对北大藏汉简《老子》中的关键字、词、句进行了校勘、考证和注释,以此为基础,对汉简《老子》义理进行探讨,对每一章的主题进行了概括。综合运用传统小学工具和现代语言学方法释读北京大学藏汉简《老子》,以译注的方式将研究成果融入其中,是书稿的一个鲜明特点。

6、陆建华《先秦诸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先秦老学思想研究》

《先秦诸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先秦老学思想研究》主要研究先秦诸子中的庄子、慎到、尹文子、鹖冠子、韩非子、《黄帝四经》的作者、《管子》四篇的作者、《吕氏春秋》的作者等对《老子》文本的注解、注解《老子》所使用的《老子》版本、注解《老子》所表达的老学思想以及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兼及先秦儒家、名家、墨家以及商鞅思想中的老学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子》版本的复杂性,《老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深刻影响。

7、朱谦之《老子校释》

8、陈剑《老子译注》

此本也并非以出土文本为主,仅在非常重要的异文处加了注释。部分重要的文本根据出土文献做了修正。此书每章後的【述评】部分写得极好。

9、楼宇烈《老子道德经注校释》(繁体)/《老子道德经注》(简体)

旭按:此本主要是整理王弼的注。书中提到某些王注无法与原文完美对应,却能和帛书本吻合,这是值得注意的。

10、李若晖《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

《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拟厘清《老子》(第一章)的相关问题。作者搜集《老子》版本注释四百余种,旨在完成以下两项目标:
1.考辨章句。《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不为汇校,而是致力于将异文分期别系,进行系统整理,得出《老子》文本的演变史。《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亦不单纯堆砌旧注,而是对诸家校注加以辨析,努力恢复《老子》早期文本与注说之面貌,探求《老子》之阐释史。
2.明晰章旨。《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仿赵岐《孟子章句》之例,在每一章之后,附以章指,对全章做一总体解说,试图打通文献考据和哲学思辨,为“老子哲学”之建构打下基础。因此《老子集注汇考(第一卷)》对于旧注之编排方式,将不同于以往集解体之按时代罗列,而是根据其内容观点,分门别类,依分章、解题、总论、逐句考辨、韵读等编排,为读者了解《老子》流传、版本等提供基本资料。
旭按:本书900多页,内容仅为《老子》第一章。

11、杨丙安、杨雯《老子古本合校》

《老子古本合校》是对《 老子》一书几种重要古本的全面校勘,以王弼注本为 底本,校以楚简本、帛书甲乙本、河上公本、傅奕本 、景龙本、范应元本,并参订历代重要注本及其他有 关文献资料五十余种,相互比勘,审其优劣,辨惑显 真,予以写定,以“新校”列于诸本之后,行款上逐 字逐句对应,异同毕显。并有详细校勘记,综合运用 文字音韵训诂、他书征引及义理分析,着重辨析对文 意理解有所影响的重要异文,以求疏通《老》义,最 终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新校本。

12、李水海《帛书老子校笺译评》

《帛书老子校笺译评(上、下)》,本书是一部研究《老子》的专业化学术作品,作者以500余种《老子》版本、注本为参考,对帛书《老子》进行校勘、考辨、笺释、疏证、译评,揭示考古传本及道家早期传本文字之原貌及其本义,又对帛书《老子》古韵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并加以阐述,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是目前研究《老子》的一部不可多得的巨著。

13、樊波成《老子指归校笺》

《老子指归校笺》作者此次整理,取《道藏》本所收《老子指归》为底本。《道藏》本相对于其他诸本,保留了严遵此书的原貌。从两汉时期章句体式来看,作者认为,严遵所作,当称为《老子章句》。今《道藏》本所附《老子》经文及注文,即严遵本《老子》及《隋书·经籍志》《经典释文序录》所录严遵《老子注》,及后人腰斩《章句》之"句"。《指归》即《章句》之"章指"。在整理过程中,作者参考多种《老子》经注,充分利用各类出土文献、秦汉文献流传和音韵学知识,尝试复《老子章句》之旧,将今本《老子指归》整理成为一部条例清晰的读本,并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辑佚,为《老子》学史和简帛《老子》的校勘提供一个有参考价值的文本。

14、张觉《老子古本探赜正解》

本书以接近于马王堆汉墓出土之帛书《老子》而又便于现代读者阅读的唐代太史令傅奕校定的《道德经古本》为底本,根据帛书甲乙本、郭店楚墓出土之竹简本、河上公章句《老子道德经》、严遵《道德真经指归》、王弼《道德真经注》、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等进行汇校,并取资古籍引文加以校正。每一章节既有概括阐发其主旨的提要述评,又有实事求是、通俗平易的注释、义疏。其说以信、达为原则,本着“以老解老”的精神,尽量用《老子》书中类似的文字内容去探求《老子》原文的本义,以求获得确诂而阐明《老子》之真意。

15、李若晖《老子异文总汇》

《老子》在两千余年的流传中,形成了大量异文。虽然现在已有郭店、马王堆、北大诸种早期简帛文本,可以据以探寻《老子》文本的早期面貌,但是后起异文曾在《老子》的思想效果史与文化影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许多在中国思想史上占有一席之地的思想家、学者,往往是依据后起异文来阐释老子思想的。此外,《老子》异文谱系的梳理,也具有重要学术价值。中华典籍虽浩如烟海,但亡失亦甚。《老子》是唯一具有完整历代实物线索的先秦元典。因此全面系统整理历代《老子》异文,不仅在于整体把握《老子》异文谱系,更在于由此为全面把握中华典籍异文发生演变的谱系与规律提供坐标系。

16、徐志钧《老子帛书校注(修订本)》

《老子帛书校注(增订本)》以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乙本为底本,以帛书甲本、郭店楚简、王弼注本等为校本,详加校注,时出新意;同时广泛征引人类学、考古学观点,对传统的误读进行驳正,是马王堆老子帛书研究又一新的成果。此次增订,对原书《引言》、《老子六》《十》、《十七》、《十八》、《三十》、《三十五》、《三十八》、《四十三》、《四十五》、《六十五》、《六十六》、《六十九》、《七十四》的校注及义述部分,增加作者新的论述,补充一些新的材料,并订正个别错字。

17、刘笑敢《老子古今:五种对勘与析评引论》

本书将《老子》竹简本、帛书本、傅奕本、河上本、王弼本按八十一章顺序逐句对照排列,通过对勘举要从字词、句式、韵式、修辞、语义、结构等方面著手分析该书两千年来的演变,揭示其中版本歧变和文本趋同、古本原貌与理想文本的辩证关系,立前所未立之例,见前所未见之实,不仅对老子研究,而且对於重新认识文献演变的规律和训诂校勘的常规策略亦有啓示意义。
析评引论部分在文献研究的基础上深入发掘天道、人道、辅万物之自然、无为而无不为等概念和命题的历史意含与现代形式、对知雄守雌、小国寡民、战胜举丧、无事取天下等命题做了新的考辩和诠释,并对老子思想与马斯洛、霍布斯、蒂利希、魁奈等人之学说的微妙关系做了新的探索,发前所未发之言,倡前所未倡之旨,所论涉及女性主义、环境保护、宗教信仰、区域冲突、科学与民主等现代议题。
本书下册是五种版本相对照的逐句逐字通检,颇便研究者使用。

18、彭裕商、吴毅强《郭店楚简老子集释》

《郭店楚简老子集释》是校释和研究郭店楚简《老子》的集大成之作,作者在广泛采纳前贤时人之说的基础上,对郭店楚简《老子》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探讨,释出或隶定了一些难字,对一些简文提出了新的解释,对简序也作了一些调整,并由此探讨了《老子》故书的原貌,分析了各种异文形成的原因,评述了前贤时人的工作。对研究《老子》、老学和道家思想,具有重要的意义。

19、郑良树《老子新论》

《老子新论》主要内容包括: 非常道;天地始;常无、常有;此两者;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故有无相生;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等。《老子新论》分上下两编:上编为老子新校。是在郑良树七十年代发表于台湾《大陆杂志》的《老子新校》的基础上,参考七十年代以来两岸三地的各种《老子》新校新注加以审定改写而成的,广涉《老子》历代传本、帛书本及今人著作,对校众本,不逐句出校,遇有重要异文,方悉心校录。下编为《老子论集》,本次整理出版的《老子论集》,主要收录作者在七八十年代撰写的有关《老子》版本研究的四篇重要论文。他依据当时的条件,对马王堆帛书本、严遵《指归》本及敦煌诸写卷本《老子》的版本状况作了详尽的描述和细致的研究,有很高的校勘学价值。尤其是《敦煌〈老子〉写本考异》、《敦煌〈老子〉写卷探微》二文,在80年代初大型敦煌文献尚未集结出版、敦煌《老子》资料分散难见的情况下,搜罗、汇集了当时能够经眼的几乎所有敦煌《老子》文献,与今本进行对勘,这对于敦煌《老子》写卷的刊布、流传,方便学者的研究使用,无疑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此外,书后所附的附录——《七十年代出土竹简帛对古籍之影响》一文,是国内外较早地对简帛文献的文献学价值加以系统性总结的文章,可与大陆裘锡圭先生一系列此类文章合观。

20、沙少海、徐子宏《老子全译》

21、任继愈《老子绎读》

本书是任继愈先生对中华民族重要的经典——《老子》的注解和阐释。 作者在《老子》原文的每章前,撰写了高度概括性的内容提要和中心思想;对原文中的重点和难懂词句,逐一校注,并附有历代名家的校勘成果;译文精确、流畅、规范、易懂。作者译注《老子》始于1956年,他曾在50年间四次翻译和注释《老子》,期间不断修订与完善,足见其治学之严谨,研究用力之深。本书集作者半个多世纪研究《老子》的大成,也是《老子》问世2000多年来的新研究成果。 本社和作者都力图使该书成为传统经典研究既有学术性又能走向大众化的尝试。
2015年,时值任先生诞辰99周年,为缅怀先贤,传承文化,我社决定再次出版《老子绎读》一书。本书是其最后一次译注的成果:以王弼本为底本,参以帛书本、竹简本校之,配以简明的释文,精炼的题解,寥寥数语,尽显大家风范。2006年,我社首次出版此书,距今已近1 0年。之后虽四次加印,均已销售一空。恰逢任先生之女任远教授翻译本书英文版时,发现原稿中存在些遗留问题,本次再版对这些问题一一进行了修订,并重新设计了封面和开本。希望新版的《老子绎读》,能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也能为广大的《老子》爱好者与研究者提供参考。

22、尹振环《重识老子与《老子》: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

《重识老子与<老子>:其人其书其术其演变》具体包括了:老子术产生的历史背景、时时提醒自己的无德与不善、“可以有国”是靠重农富民还是靠吝啬精神、《老子》对《孙子兵法》的借鉴等内容。
该书是作者前作《帛书老子与老子术》(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出版)的修订再版。书中据老子世系与楚简《老子》重写老子其人,并重释帛书《老子》,重写老子之术。共有五篇。第一篇,老子其人;第二篇,帛书《老子》考释;第三篇,老子术;第四篇老子术之源流;第五篇,老子与《老子》之演变。

23、高明《帛书老子校注》

1973年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帛书《老子》甲、乙本,较多地保存了《老子》的原貌。该书以王弼《老子注》本为主校本,另取敦煌写本、道观碑本、历代刊本共计33种为参校本,考校详细,目的是依据帛书《老子》甲、乙本勘正今本讹误,澄清其中是非,以恢复《老子》经文真旨。该书按照帛书《老子》篇次,《德经》在前,《道经》在后,参照今本章次,依次按照帛书甲、帛书乙、王本的顺序分句段抄录,以便互相勘校和比较。《帛书老子校注(套装上下册)/新编诸子集成》在勘校文字之余,还对异文进行辨证,对经义进行解释。

24、国学典藏 老子

《老子》,又称《道德经》,是道家学派的开山作,也是中国古典思想的基本经典之一。《老子》历来受到重视,在传统时代某些时候甚至超过六经。进入现代,《老子》成为哲学研究的热点,更进入世界经典系列,为其他文化所了解。短短五千言的《老子》,浓缩了中国人深层的经验和智慧,是我们了解自己的一个通道。此次整理,收入了汉河上公的《老子河上公章句》、汉严遵的《老子指归》和三国魏王弼的《老子注》。
旭按:这个版本旨在整理三种古注,部分文字使用出土《老子》更正。

25、陈徽《老子今释新译》

本书脱胎于作者的另一部著作《老子新校释译》。《老子新校释译》以通行本即王弼本《老子》为底本,结合新近出土诸简、帛本,考订其文、辨察其字、疏通其义、演绎其理,力求准确、深入地呈现《老子》思想的基本内容及其运思特点。以此为根据,作者删繁就简,略去了大量的引证和考辨,撰成本书。虽然是简本,但原书的特点——对《老子》经文的校订,仍被继承了下来。而且精简篇幅之后,《老子》蕴含的义理更显豁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26、李零《人往低处走:《老子》天下第一》

本书是一部简明而精要的《老子》新读本。《老子》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形式上、内容上、叙述逻辑上、文学手法上都很有特点。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精准而少障碍地阅读并理解《老子》文本,真切地感受古典时代的人文气息,从而深入领悟和吸纳先秦子学的思想智慧。《老子》是我非常喜欢的书。我喜欢它,睿智深刻,篇幅很短,意境很深,特别是其消极无为,飘然出世,被庄子发挥的一面。《老子》给人神秘感。很多人迷的就是这种神秘感(包括西方读者),但我们不必把它神秘化。《老子》的另一面是帝王术。它也提倡复古,它也崇拜圣人,它也主张愚民,念念不忘天下。愚民的伎俩更狡猾,也更高明。它的“道”,更像一只看不见的手。
旭按:此书以帛书本为底本整理。

27、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参照简帛本最新修订】

本书以王弼通行本为底本,大量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并根据作者个人多年研究提出了不少新的见解。篇首“老子哲学系统的形成和开展”对老子哲学作了全面的介绍,显出作者的学术功力。“注释、今译与引述”构成本书的核心部分,《老子》为道教主要经典之一,为我国重要文化遗产。本书在大量吸收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根据个人多年研究心得,对《老子》作了全面介绍。以《老子》原有篇章为顺序,每章先引原文,再加注释,而后是今译,最后是引述。

28、陈鼓应《老子译注及评介》

《老子注译及评介(修订增补本)》吸收了历代研究《老子》的成果,对《老子》作了详细的注释与分析,并加以今译,对前人的《老子》注疏也给予了评介,书后附录长沙马王堆汉墓帛书《老子》甲、乙本的释文和《老子》校定文以及参考书目等有关资料,是阅读和研究《老子》的重要参考书。
旭按:和《老子今注今译》区别不大。

29、范应元《宋本老子道德经》(《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征引古本及前人音训注释凡四十余家,附以范氏本人的见解,其内容体现由精气至性命,最后归结为修心的解《老》思路。此书道藏失收,焦竑《老子翼》采摭亦不及,洵为道家之佚典。此书在范氏生前曾经付梓,又,书中讳字两见,“敦”、“慎”缺笔,可证其确为宋本,或即此书之初刻本亦未可知,书中钤有“陈汝言印”、“陈惟允印”等印记,可知此本自元末即由名家收藏,今归国家图书馆。今据此本影印,以饷广大读者。

30、栾贵明《中国古典数字工程丛书·老子集》

本集得異文19870字;新輯老子語文15970字。又有《太上老君說常清靜妙經》《西昇經》《顯道經》《太上老君內觀經》《太上老君內丹經》《太上老君養生訣》等六種作為附錄,集中存錄了許多老子遺句,計達17000字。以上共計52840字,已達傳統所云五千言的10倍。此當為研讀探討大哲學家思想的重要資料。這些資料,對於研究老子和老子的時代、老子的貢獻,不可或缺。

31、谢㑉霓《郭店楚简《老子》训诂疑难辨析(增订本)》

32、邢文《郭店老子与太一生水》

33、陈锡勇《郭店楚简老子论证》

34、廖名春《郭店楚简老子校释》

35、丁原植《郭店竹简《老子》释析与研究(增订版)》

36、魏启鹏《楚简《老子》柬释》

37、刘信芳《荆门郭店竹简老子解诂》

38、张艳《帛书《老子》词汇研究》

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在上世纪70年代出土的甲、乙两种帛书写本《老子》。是当时所见《老子》写本中错误较少,後人改篡最少,内容最优的版本。能够帮助我们修正通行本《老子》中的许多错误。此稿即研究其中的新词新义与楚简、帛书、传世本的异文。

39、丁四新《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

《郭店楚竹书<老子>校注(繁体版)》是“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之一。“楚地出土战国简册研究”共10册,是“十一五”国家重点图书,是国家教育部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楚简综合整理与研究”的重要成果。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即通常所说的“楚简”,内容丰富,价值重大,涉及众多学科,具有广泛的国际影响。这套书分地理、习俗、、文字、语言、思想和《老子》、《周易》、《缁衣》等专题展开探讨,体现了楚地出土战国简册文本复原和内涵探究的新思考和认识,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40、张鸿恺《先秦至汉初《老子》思想之发展与变迁》

41、朱大星《敦煌本《老子》研究》

  • 第一章 敦煌本《老子》叙录
    • 第一节 白文本
    • 第二节 注疏本
    • 第三节 其它相关写卷
  • 第二章 敦煌本《老子》的文本特征
    • 第一节 纸张行款
    • 第二节 书法字体
    • 第三节 抄写符号
  • 第三章 敦煌本《老子》的传本系统
    • 第一节 篇章
    • 第二节 字数
    • 第三节 传本系统
  • 第四章 敦煌本《老子》注疏
    • 第一节 《老子河上公注》
    • 第二节 《老子想尔注》
    • 第三节 李荣《老子注》
    • 第四节 其他《老子》注疏
  • 第五章 敦煌本《老子》的流传
    • 第一节 敦煌写卷的来源
    • 第二节 敦煌本《老子》的流传
    • 第三节 敦煌本《老子》与《十戒经》
  • 第六章 从敦煌写卷看《老子》的成书
  • 余论
  • 附录
    • 附录一 敦煌五千文本《老子》(甲本)
    • 附录二 BDl4677、BDl4738写卷录文

42、尹振环《今本《老子》五十七个章节中的模糊点—帛书《老子》今译》

43、北大《古简新知:西汉竹书《老子》与道家思想研究》

出土文献的出土丰富和推进了传世文献的研究。北大藏西汉竹书本《老子》的发现,极大的丰富了《老子》的版本,推进了《老子》相关问题及道家思想的研究。《“简帛〈老子〉与道家思想”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汇集众多名家的论述于一书,涉及的问题包括北大汉简《老子》的学术价值、《老子》文本演变过程和规律、新出简帛文献对道家思想研究的意义等方面,势必深入《老子》及道家思想的研究。

44、陆建华《先秦诸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先秦老学思想研究》

《先秦诸子<老子>注研究:兼及先秦老学思想研究》主要研究先秦诸子中的庄子、慎到、尹文子、鹖冠子、韩非子、《黄帝四经》的作者、《管子》四篇的作者、《吕氏春秋》的作者等对《老子》文本的注解、注解《老子》所使用的《老子》版本、注解《老子》所表达的老学思想以及他们自己的思想与老子思想的内在关联,同时,兼及先秦儒家、名家、墨家以及商鞅思想中的老学因素。由此也可以看出,《老子》版本的复杂性,《老子》对先秦诸子思想的深刻影响。

45、陈梦家《老子分释》

《老子分释》是陈梦家作于1938年的一部小册子,是陈先生西南联大时期的重要著作。本书采用文字训诂的方法,从“常”“玄”“玄牝”“玄同”“混”等二十二个要点对《老子》进行分释,角度别出心裁,对前人的句读及解说皆有所取舍和辨证,可为《老子》研究提供一些新的启发。书后附录王弼《老子道德经注》及陈梦家先生用分释方法研究《孟子》的《孟子养气章的几点解释》一文,以供读者参考。

46、黄怀信《老子汇校新解》

本次整理以《四部丛刊》影汉河上公章句《老子道德经》宋刻本为底本,以光绪浙江书局重刻明华亭张子象本王弼《老子道德经注》、明正统《道藏》本傅奕校定《道德经古本》、马王堆帛书《老子》、郭店楚简《老子》、唐景龙二年易州龙兴观道德经碑5种版本为主要参校本。通过对《老子》原文的重新校勘和注训,《子海精华编:老子汇校新解》一方面尽可能的恢复其文本的旧貌,一方面很大限度的揭示其文辞的本义,从而更好地去发现其所蕴含的哲学思想。

47、朱怀清《老子楚简本、帛书本和王弼本之异文研究》

48、李水海《老子新考论》

49、刘昭瑞《《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

《<老子想尔注>导读与译注》为“中国龙虎山道教文化丛书”之一。敦煌所出《老子想尔注》(S.6825)是一著名道经写卷,自该写卷面世以来,受到海内处学者及道教界的广泛关注,人们常常将之与《太平经》、《周易同契》并列,视为早期道教的三大经典,而《老子想尔注》又是道家哲学到道教神学转化的关键著作。由于《老子想尔注》的写卷文字简朴而文义缴绕,向称难读。本书稿的“导读”部分,目的在于使《老子想尔注》的读者能够较为全面地认识该写卷的基本面貌;而“译注”部分,则对写卷做了详尽的注释和现代汉语翻译。为方便对该写卷的后研读之用。书末有仅附有《老子想尔注》写本图片,还附有考古发现的不同时期的《老子》白文文本及海内外研究《老子想尔注》的主要论著目录。

50、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历代文史要籍注释选刊」系列

  • 《王安石老子注辑佚会钞》[北宋]王安石著,罗家湘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二卷[宋]范应元撰,黄曙辉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吕惠卿注》[北宋]吕惠卿著,张钰翰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翼》三卷[明]焦竑著,黄曙辉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通证》冯振著,刘桂秋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本义》[清]魏源著,黄曙辉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道德经解》[明]释德清撰,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道德真经注》[宋]苏辙著,黄曙辉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 《老子鬳斋口义》[宋]林希逸著,黄曙辉点校,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五、如何看待《老子》的异文?

传世本虽然不古,不代表没有价值,传世本在一代代人层累地发展中不断经典化,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古人的价值观。老子原文并不长,我的建议是能多看就多看几个版本,从《老子》的演变还可以看出古人价值取向的变化,再加上历代的老子注,都是中国思想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用辩证地眼光看待异文,而不是带着情绪作判官,把不合自己心意的异文视为洪水猛兽。

以前我就曾以《老子》为例,思考什么样的古籍才是真的古籍。有兴趣可以看看。

参考

  1. ^这是本回答针对的问题,有疑问请查询问题日志。

只能另发新版,不能改。


很简单,古人看到的、评述的,本来就是通行本或其它相近版本;改了,唐宋以来诸多名家的评述就落了空,反而造成极大混乱。


正确的做法是根据新的资料订正后另刊新版。比如我invalid参考网上流传的上古版修改后搞了个发行版,就可以叫invalid版——就好像红楼梦的程甲本(1791)、程乙本(1792)、梦稿本、藤花榭本(1818)、王评本(1832)、妙评本(1881)、王姚合评本、金本(1884)以及有脂砚斋评文的甲戌本、庚辰本、靖藏本、己卯本等等版本一样。


有争论就订正刊行自己支持的版本,而不是气势汹汹的统一思想,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正确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