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朱复

北京昆曲研习社会员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朱复,男,昆曲票友。号离山堂主人。北京昆曲研习社会员。祖籍天津,后久居北京
本    名
朱复
离山堂主人
出生日期
1945年
民    族
汉族
祖    籍
天津
笔    名
学昀
性    别

目录

简介

播报
编辑
少年时迷恋昆曲艺术,以著名曲家袁敏宣周铨庵叶仰曦为师,唱法遵循俞氏父子。曾谒俞振飞张伯驹许姬传、俞平伯、赵景深、夏承焘等诸先生。唱法遵古,且能曲甚多,是当今为数不多的古法研究家。又搜集京昆唱片,藏有多种罕见之品。著有《中国昆曲艺术》第三、第四章及昆曲论文多篇。有女公子朱佳,亦能歌唱,常演出《游园惊梦》等昆曲名剧,且擅长京腔,尤爱程派,可谓承父之业。
朱复先生2008年春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昆曲大典》项目撰:
【按】本人数十年来热心昆曲。近年愤于文化主管部门政策措施根本错误,使昆曲事业在国内、国际南辕北辙,传统艺术遗存,因之泯灭殆尽,势已不可挽回。自述(2008)云云,亦是意决淡出曲界、独善其身,自我了结之作。

生平

播报
编辑
朱复(1945-),笔名学昀,业余昆曲爱好者,汉族。
祖籍浙江会稽。十一世祖朱建侯公携子宋威服贾津门,遂卜居焉。故宅朱寿恺堂在天津老城鼓楼北大街路西,已圮。
伯父朱崇儒(经畲)(1910-1991),任教于河北师范学院中文系,讲授元明清小说戏曲。雅好昆曲,曾组工商曲社,师王益友,习老生、红净。曾彩串《弹词》、《刀会》等剧,著有《近百年天津昆曲史略》、《余叔岩艺事年谱》等,是天津昆曲研究会顾问。
朱复生于天津,定居北京,出身职员,成分学生,北京广播电视大学机械设计专科毕业。1965年任职于北京市汽车配件厂,工程师,2001年退休。受家世影响,自幼酷爱传统皮黄和昆曲艺术。因悖于戏曲改革潮流,斋名“离山堂”,取“离山窎远”意。
少年时起,为保留前辈名家古调遗音,几十年间不断搜求京剧、昆曲老唱片,得收藏家钱顺明、李承煊、吴小如、吴恩裕、陆萼庭、郁念纯之助,入藏甚富。主张私人收藏用于公益。部分珍品唱片借陈于北京戏曲博物馆(湖广会馆文昌阁)供参观;提供谭鑫培全部真本唱片出版《谭鑫培》CD唱盘传世(1997);为北京音像公司提供大量原版唱片,出版《京剧百年音萃》(2005);向《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天津卷、河北卷、江苏卷提供大量昆曲唱片资料;为戏曲家翁偶虹(1908-1994)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讲《梨园夜话》提供配套的京昆音响资料;为南京甘熙故居纪念甘贡三曲家诞辰110周年出版《友恭堂》纪念册而撰写《甘贡三先生昆曲唱片赏析》(2000)。1974年撰《离山堂昆曲唱片目录》,广泛请益昆曲前辈,几经增补,分别刊载于《中国昆剧大辞典》(2002)、台湾中央大学昆曲研究资料索引》(2002)和天津市艺术研究所《唱片研究与存目》(2004)。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始观摩北京昆曲研习社清唱和彩串活动。随同邑曲家苏锡龄(1909-1966)和伊克贤(1904-1966)习昆曲。越丙午,师皆罹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得曲家李伯琴与友人崇光起荐,复向俞派唱法在北方的典型传人曲家袁敏宣(1909-1974)学曲,工官生、巾生。师感其诚,乃冒风险为字斟句酌、纠正舛误,以《长生殿·闻铃》等剧授之,遂得窥俞派清曲唱法门径。袁师复荐往谒俞平伯(1900-1990)曲家请益。甲寅师殁,挥泪撰《袁敏宣师小传》。遵袁师嘱,长期追随曲家周铨庵(1911-1988)度曲,十余年间得授生、旦剧多种。总结习曲中对俞派各腔唱法的领会,撰《俞腔表解》(1975),经许姬传(1900-1990)先生转达,昆曲大师俞振飞(1902-1993)阅后颇为重视,掷书往还,愿为指导,乃得俞师亲自指授《辞朝》和《闻铃》念白等,后俞师将《表解》荐与1991年“上海俞振飞艺术研讨会”发表。1986年夏,以清唱《闻铃》【武陵花】一曲,获首届北京市京剧昆曲业余爱好者电视大选赛小生组第一名。复于1988年中秋苏州虎丘曲会以《闻铃》【武陵花】第二支和《辞朝》【入破第一】两曲夺魁。
工昆曲老生则师从“京朝派”曲家叶仰曦(1902-1983),随其精研《长生殿·弹词》唱法,得悟红豆馆主“京朝派”唱法遗风三味。又承叶师传授《望乡》、《寄子》等剧,体会到标准南派唱法与“京朝派”同源同理。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曾为录制《弹词》唱念片段并播音介绍(1996)。2002年,撰成《纪念著名京朝派曲家叶仰曦先生百年诞辰》文发表。
研讨曲韵曲律又师从川籍曲家何静源(1893-1976),1975年曾随何师曲叙于其挚友夏承畴词宗寓。丙辰何师逝世,为整理遗稿《昆曲的特具各腔》(未刊)。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许雨香弟子张琦翔(1922-1982)为拍授《赏荷》、《亭会》诸曲。经张引荐,得识京昆名票张伯驹、昆弋前辈韩世昌等,曾面聆韩说《痴梦》。1996年纪念韩世昌逝世二十周年,撰《韩世昌先生二三事》;1998年为其百年诞辰撰《韩世昌赴日本演出始末》。
1979年加入恢复活动的北京昆曲研习社,在同期组、研究组和宣传组担任工作,负责组织清唱同期、学术讲座和展览、编辑《社讯》等(1979-2004)。曾撰《不寻常的历程——北京昆曲研习社四十年简述》(1996)。1985年起,任社务委员会委员。
因自幼右腿残疾(脊髓灰白质炎后遗症),中度跛行,故不谙舞台彩串,转而业余从事戏曲史料和艺术遗产的整理和研究,秉承“述而不作”的宗旨:不搞自我创作,只为他人服务。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得戏曲研究家景孤血(1910-1978)辅导指授,确立严谨翔实的研究风格。景师逝后,为其整理遗述,陆续发表《刘赶三何曾嘲讽李鸿章》(1981)、《戏曲史料札记二题》(1982)、《读〈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札记》(1982)、《精忠庙首琐谈》(1984)、《杨小楼艺术道路的启示》(1994)等篇,1993年为纪念景师逝世十五周年,撰《回忆景孤血先生》长文。又得戏曲史家王芷章(1903-1982)指导,重视档案等第一手史料的使用。师故后为撰《徐小香何时南返?——戏曲史家王芷章先生遗述纪略》(1985)。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起,感北方昆弋史料之湮没,乃越俎代庖,相继为昆弋名净侯玉山(1893-1996)整理撰写艺术专论《我演〈钟馗嫁妹〉》(1983)、《北昆重排〈金不换〉感怀》(1986)、《昆曲〈千金记·别姬〉的演出和特点》(1992)以及昆弋史料回忆录《北方昆弋渊源述略》(1985)等。为昆弋名旦马祥麟(1913-1994)整理加工《昆曲〈棋盘会〉的演出和特点》(1986)。另撰《也谈北方昆弋和〈丑思凡〉——北昆“三老”访问综述》(1984)。为昆弋前辈刘韧(1904-?)记录整理《北方昆弋琐谈》(1985)、《〈怡志楼曲谱〉纪略》(1985);为北昆艺术家侯长治(1934-)整理《我为刘巍排〈夜奔〉》(1997)。此外有北方昆弋专述《昆弋庆生社第二度在天津的演出》(1984)、《北方昆弋(河北部分)概述》(收入《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河北卷》),为陆萼庭(1924-2003)先生主编《中国戏曲精编·昆曲卷》撰《北方昆弋老艺术家》(1988),另昆弋传记、班社、子弟会、术语等条目多种*。
1983年,为南方“传”字辈艺术家王传蕖(1913-2003)记录整理回忆录《苏州昆剧传习所始末》,得著名戏曲研究家赵景深(1902-1985)赞许并亲撰《评语》(1984)。应赵景深先生主编《戏曲论丛》之邀,为撰《谁最早在京演〈贵妃醉酒〉?》(1986)。扬州曲家郁念纯(1912-1997)病笃时,为代撰《王正来〈九宫大成〉译注·序》。香港曲家顾铁华(1937-)创编《合纱泛舟》和《顾曲周郎》,观后撰评论《昆曲创编剧目的“移步不换型”》(1997)。又为顾铁华先生记录整理专论《昆腔水磨调和俞派唱法》(2000)。
曾担任曲家王守泰(1908-1992)教授所主编的理论巨著《昆曲曲牌及套数范例集》南北套编写组成员,在北京为编写工作公关,并撰《昆曲〈牧羊记·望乡〉曲牌联套艺术赏析》(1987)。曾担任《中国戏曲音乐集成·北京卷》昆曲部分编写组成员;《中国戏曲志·北京卷》编委;南京大学出版社《中国昆剧大辞典》领衔撰稿人;台湾中央大学《昆曲辞典》主要撰稿人;主撰曲家传记、曲社条目等(1992-2002)。与钮骠傅雪漪等合著《中国昆曲艺术》(1996,撰《昆曲的支流》、《昆曲对其他剧种的影响》章)。为北京戏曲研究所主编《北京戏剧通史》(2001)三卷本撰《民国时期北京的昆曲》章。他如纪念俞平伯先生百年诞辰时撰《俞平伯生平昆曲活动与研究》(2000);纪念苏州昆剧传习所创办85周年时撰《苏州昆剧传习所师生与北京曲家、曲社的渊源》(2006)。浙江杭州高永华先生主编《百戏斋》月刊,开辟【浙江著名业余昆曲家介绍】栏目,为推荐和亲撰浙江籍业余曲家传记近百人(1997-2008),以尽桑梓之情。
《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昆曲部分收入朱复清唱《闻铃》【武陵花】和弹词【一枝花】录音乐谱,纽约海外昆曲研习社2005年为保留昆曲资料,出资录制朱复清唱曲目《弹词》、《辞朝》、《闻铃》、《八阳》(片断)、《折柳阳关》(与欧阳启名合录)CD两盘。
纪念徽班进京二百周年活动期间,在北京京剧史研究会年会上发表《应该重视徽班进京初期史料的研究》专论(1990)。同年,在北京昆曲研习社讲座主讲《徽班进京与昆曲》。在北京电视台“戏迷天地”栏目播讲《昆曲清唱的特点》(1996)、《北京高腔钩沉》(1998)。在苏州市苏昆剧团讲《我之京剧昆曲比较观》(1997)。多次主讲《白先勇版〈牡丹亭〉之得失》(2004-2007)。应邀任课于中国传媒大学,为2003-2007届戏剧戏曲学研究生讲授《昆曲清唱研究》、《京昆艺术比较》、《戏曲艺术专题》等课程,并穿插为度曲《游园惊梦》、《折柳阳关》、《寄子》及散曲曲牌若干。自1979年以来,曾随其度曲者略有:严渭渔、居思凭、张仕君、徐鹏(美国)、马磊、陶金(英国)、樊暮雪(美国)、王夏薇、王鹏、宇文若龙、赵文林(苏州)、田丹丹(南京)、洪巍(上海)、陈春苗(香港)、廖雪云(香港)、张惠玲(香港)、刘骏业(香港)等。
为《昆曲辞典》、《中国昆剧大辞典》、《中国戏曲志·北京卷》、《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江苏卷》、《昆曲艺术大典》和《中国昆剧志》撰写条目综录:
【源流曲派】北昆、京昆、京朝派、昆曲、川昆(含:昆曲在四川、川剧中的昆曲)、川剧中的昆曲剧目、滇昆(含:昆曲在云南、滇剧中的昆曲)、滇剧中的昆曲剧目、四川昆词乐班、京剧中的昆曲、京剧中的昆曲剧目、河北梆子中的昆曲、河北梆子中的昆曲剧目、陜西梆子中的昆曲、山西梆子中的昆曲、上党梆子中的昆曲
【剧目介绍】昭君出塞、女弹
【术语】外写、打冻(搭洞)、耍笑戏
【昆曲、昆弋科班戏班】王府班(王府新班、王府大班)、萃庆班、大成班、裕庆班、馀庆班、保和班(保和文部、保和武部)、成王府小祥瑞科班、恭王府全福昆腔科班、醇王府安庆班、醇王府恩庆班、醇王府小恩荣班、庆寿班、肃王府复出昆弋安庆班、昆弋庆长班、恩庆班(马村)、和顺班、元庆班、和丰班与和翠班(丰翠合)、德庆和班、同庆班、益合科班(益合班)、昆弋同合班、基顺合班、荣庆昆弋社、宝山合班(宝庆和班、宝立社)、束鹿祥庆社、庆生社、北京祥庆昆弋社
【昆弋子弟会】同乐会(安新县马村)、耕读会(霸县下王庄)、深县北街昆弋子弟会
【业余曲社】言乐会(1907-1933,含兰闺雅集、成乐曲社、陶和社)、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昆曲组(1917)、肄雅社、珠萦社、醉韶社、清华大学谷音社(1935-1937)、后谷音社(1947)、潜庐曲社(1936-约1946)、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昆曲组、北京国剧学会昆曲研究会(1938-1943)、北京大学艺文研习会昆曲组(1939-1946,含倚声社、藕香社)、中国大学国学系曲学研究会(1939-1944)、辅仁大学女院昆曲社(1940)、北平昆曲学会(1945-1953)、怡志楼昆曲研究社(1925-1937、安国县)、重庆曲社(1941-1947,含渝社)、昆明三大学昆曲研究会(1942-1947)
【昆曲、昆弋演员笛师】高腔刘家(咸、同、光朝)、刘长喜(1837-1889)、惠成(1837-1890)、纪长寿(1838-1911)、白永宽(约1835-1910)、盛庆玉(1857-1936)郭蓬莱(1859-1920)、徐廷璧(1870-1935)、陶显庭(1870-1939)、郝振基(1871-1945)、陈荣会(1873-1925)、李益仲(1878-1936)、王益友(1880-1945)白建桥(1881-1943)、许金修(1883-1939)、侯瑞春(1885-1951)、马凤彩(1888-1939)、侯益隆(1889-1939)、侯玉山(1893-1996)、田瑞庭(1897-1961)、韩世昌(1898-1976)、邱惠亭(1898-1987)、张文生(1899-1969)、白云生(1902-1972)、朱小义(1904-1941)、庞世奇(1910-1942)、侯永奎(1911-1981)、马祥麟(1913-1994)、王鹏云(1916-)、陶小庭(1917-1999)
【拍曲子先生(曲师、拍先)】何金海(约1871-1933)、陈延甫(1874-1938)、朱以庄(1875-约1945)、徐惠如(1893-1959)、李金寿(1893-1966)、高步云(1895-1984)
【业余曲家、曲友】赵子敬(1857-1924)、许之衡(1877-1935)、童曼秋(1880-1964)、许雨香(1881-1959)、刘富梁(1875-1936)吴承仕(1884-1939)、褚民谊(1884-1946)、包丹庭(1884-1954)、许士箴(1888-1936)、曹仲陶(1888-1970)、戴夏(1889-1963)、袁寒云(1890-1931)、项远村(1892-1964)、陆剑霞(1894-1964)、许宝驯(1895-1982)、李福谦(1897-1965)、项馨吾(1898-1983)、杨荫浏(1899-1984)、俞平伯(1900-1990)、许姬传(1900-1990)、唐兰(1901-1979)、王西澄(1901-1988)、叶仰曦(1902-1983)、韩子和(1902-1983)、陈盛可(1902-1989)、杨文辉(1903-1961)、谢锡恩(1903-1993)、汪健君(1903-1999)、浦江清(1904-1957)、陈竹隐(1904-1990)、许宝騋(1905-约1997)、陆宗达(1905-1988)、曹安和(1905-2004)、张元和(1906-2003)、庄一拂(1907-2001)、沈有鼎(1908-1989)、袁敏宣(1909-1974)、张允和(1909-2002)、华粹深(1909-1981)、张兆和(1910-2003)、朱经畲(1910-1991)、许宝騄(1910-1970)、马珏(1910-1996)、周铨庵(1911-1988)、谭其骧(1911-1992)、周瑞深(1912-)、张充和(1913-)、陶光(1913-1961)、袁薇(1913-1997)、张宗和(1914-1977)、朱家溍(1914-2003)、刘欣万(1914-)、李体扬(1920-1998)、胡忌(1931-2005)、顾铁华(1937-)
浙江杭州《百戏斋》月刊1997-2008年刊载【浙江著名业余昆曲家介绍】名录:周瑞深、许雨香、朱家溍、徐炎之、徐凌云、徐子权、徐韶九、庄一拂、徐朔方、徐仲山、戴夏、许姬传、陆宗达、刘欣万、洪炳文、陈栩、魏熙元、李慈铭、俞樾、褚民谊、俞平伯、王欣甫、周紫垣、陈少岩、谢绳祖、赵景深、陆萼庭、叶长海、许伯遒、陈从周、胡忌、许鸿宾许宝驯、许宝騋、许宝騄、唐兰、汪健君、谭其骧、陈延甫、刘富梁、许之衡、包丹庭、曹仲陶、谢锡恩、薛仲斗、朱经畲、王国维、宋春舫、郑振铎、钱南阳、胡士莹、董每戡、马珏、戴不凡、项远村、陈伯平、张长、蒋鹿山、俞庆曾、张文田、顾家相、朱孝臧、王鹏运、钱锡采、何墉、朱冠瀛、徐家礼、吴宝镕、潘祥生、张宗祥、蒋复璁、许闻佩、周妙中、吴世昌、朱以庄、徐调孚、谢佩贞、许茹香、孙从音、宋云彬、冯梦祯、张元济、王季思、徐致靖、张岱、平步青、余秋雨、伊兵、郭汉城、郑西村、戈宝栋、李冰、沈沉、唐湜、洛地、齐森华、徐斯年、侯百朋、胡雪冈、徐希博、黄源、姚雅扶、陈禹莲、刘之屏、汪以钫、费松年、汪仁溥、黄殿章、陆蔼章、陈祖东、朱复
出生:1945年,农历乙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