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哔哩哔哩董事长陈睿?

关注者
2,352
被浏览
2,681,220

257 个回答

黎万强成为今天的黎万强,是在2009年某个阴云密布的寒冷冬天。那年他三十二岁。当时他已经在金山工作了十年,准备换一个方向。

辞职前他和雷军约饭,在奥体中心一家叫“胖胖”的韩国料理。吃饭时雷军问他辞职后什么打算,黎万强说,自己一直都喜欢摄影,准备开个影棚。雷军一听就笑了,说:“你别扯淡了,跟我干吧。”

随后,黎万强以联合创始人的身份随雷军一同创办了小米科技,九年的摸爬滚打,为小米立下了汗马功劳。

2014年,黎万强早年在金山的另一个同事陈睿也准备换方向,跟黎万强的情况有些类似,不过陈睿的爱好是动漫二次元。

当时陈睿已经经历过金山和猎豹移动的两次上市,心态轻松,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他先找了雷军,雷军这次倒是支持。又找了黎万强,黎万强却表达了不同意见:“你如果去做动漫,就跟以前的朋友没有共同语言了。”

陈睿说:“好可怕啊。”然后以董事长的身份,全职加入了哔哩哔哩。

01

2011年春,22岁的徐逸和三个同事挤在杭州一间租来的民房里,吃喝拉撒睡以及B站的运营,都发生在那一间屋子里。

事实上可能也谈不上什么运营,当时的B站连公司都还没有注册,网站收入主要来自搜索引擎的广告,一个月也就几万块钱,而每个月网站的维护成本超过10万,处于赔钱的状态。

当时徐逸收到了一封邮件,内容写着“我是陈睿,对你们这个网站很感兴趣,我们能不能见一见?”陈睿没有把自己的title拿出来吓唬徐逸,但这带来了另一个问题,徐逸压根没有听说过陈睿是谁。

好在徐逸没有把这封邮件当作垃圾信息随手丢掉,他在网上搜索“陈睿”的微博,看见一个账号,留的邮箱与发给自己的那封邮件地址一样。这个微博上的陈睿,自称是金山网络的副总裁,发的内容都是那种“很行业很精英的”的感觉,但是头像怪怪的,是个动画。这种违和感引发了徐逸的好奇,觉得“这人有点意思”,要见一下。

第一次见面时,徐逸处处都感觉到一种违和感,而在陈睿问出那句“选择bilibili这个名字,是不是因为《某科学的超电磁炮》里的炮姐?”时,这种违和感达到了巅峰。

《某科学的超电磁炮》是当时很火的一部动漫,bilibili是主角炮姐用超能力时发出的声音。

那是他们第一次见面,二人在民房里聊到了深夜。穿着睡衣的徐逸坐在床上,对面是穿着西装手持可乐的陈睿。

怎么看都是行业精英的家伙,一本正经地猜测着二次元圈内深埋着的梗,最神奇的是,他还给猜对了。这一切都让徐逸觉得,真的是“很有意思”。

B站最开始进入广大群众的视线范围时,是以“弹幕”这一新鲜形式作为主要卖点的。对此,多年后已经是B站大佬的陈睿谈到:

弹幕产生的文化背景是因为孤独,它来源于爱好的孤独感。兴趣上的共鸣是人的刚需,这也是弹幕的本质。B站最早能够吸引到一批忠实用户,就是因为它让小众人群产生了独一无二的感受。

这样的说法以及陈睿的身份,很容易使大伙儿觉得此人就是弹幕文化的最早发起者。

但熟悉二次元文化的朋友们都知道,国内弹幕网站的鼻祖,是创办于2007年的AcFun(A站)。很长一段时间被称作“A站的后花园”的B站,则是徐逸在2009年创办的,当时他还在上着大学。

至于陈睿,2007年时他还在金山毒霸事业部做着总经理,2009年时则正忙着贝壳安全的创业工作,直到2010年,他才第一次真正接触到B站,以及弹幕这种形式。

那时的陈睿刚刚把公司并购给猎豹移动,担任着联合创始人的他每日奔波于猎豹移动的各类事务,顶着巨大的业绩压力。经朋友介绍接触到B站以后,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除了每天工作,就只有上B站这么一点乐趣。

而另一边,由于对炮姐的喜爱,徐逸任性地把网站的名字从MikuFans,改成了bilibili。

2011年初春,已经是B站铁杆用户的陈睿,联系上了B站的创始人徐逸。

至此,22岁的草根创业者,与33岁的职业经理人,相遇了。


02

成都七中是个了不起的学校,1990年的综合数学实验班里更是狠人辈出。这个班级入学考试时的第一名叫王小川,今天是搜狗的CEO。第二名叫庄莉,今天是蔚来汽车的技术VP。除此之外这个班里还有腾讯的COO任宇昕,以及蓝标的COO熊剑等。

之所以说起这个,是因为王小川当时的同桌就是陈睿。而B站的董事长,就是来自于这样的一个班级。

关于陈睿,王小川有两个印象非常深刻。一个是大家都讲四川话,而陈睿讲普通话,讲话慢斯条理,让人觉得很有特点。另一个就是有钱,陈睿的父母都是航空公司的,据王小川说,陈睿家是班上最早买奔腾电脑,用正版软件的。

陈睿也不回避有钱这个事。那时候盗版的漫画1块9一本,一套七龙珠有100本,陈睿集齐了。还有圣斗士、城市猎人、乱马1/2,这些都在他书架上。

就是因为这个,王小川觉得陈睿比较穿越,“他打小就离现在的消费群体比较近,所以更容易和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产生共鸣。”

而陈睿出发去见徐逸之前也曾找王小川聊过。他问王小川说:“知不知道B站?我也想做个类似的视频网站。”

王小川说:“虽然我不知道B站是什么,但还是觉得不好。这个东西既然已经存在了,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去投资它。”

“你想啊,百度1999年就起来了,要是我早有做搜索引擎的想法,早年有机会投它就投它了。实在不行我再做一个。”

多年来,搜狗一直搜索引擎上使劲,当时的王小川正筹备着“输入法-浏览器-搜索引擎”的三级火箭战略,心心念念想的全是搜索的事,本能就拿百度举例子。

听了王小川的话陈睿觉得颇有道理,于是就给徐逸发了那封邮件。第一次见面后过了两周,陈睿又飞了一次杭州,向徐逸明确表达了投资意愿。但徐逸属于不敢拿人钱的那种,拒绝了。

后来聊起这个事徐逸还说道:“当时B站属于个人站点,什么证都没有,用户数也只有几十万。钱投进来亏了怎么办?”

可是当年年中,新番很给力,用户数再次激增,徐逸需要钱买新的服务器,最终还是接纳了陈睿的投资。

因此在B站,陈睿的第一个身份是天使投资人。而后来A轮和B轮的时候也都有跟进,把能动用的钱全都投进去了。

与此同时,另一边的徐逸也逐渐感到了独木难支。大概在2012年左右,徐逸就开始反复游说陈睿加入公司。陈睿提出希望像雷军和求伯君那样,大家在股权上比较平均,而徐逸回复没有问题,如果陈睿对公司的贡献更大,股份比自己多都可以。

“用最大的诚意拉动比你专业的人”,这个道理在他很小的时候就懂了。

终于,在2014年猎豹上市之后,陈睿决定正式全职加入B站。

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这是陈睿最快乐的一个决定。有天晚上,不知是瞭望星空带来的感慨,抑或是红酒和音乐所启迪出来的人生感悟,陈睿给王小川发了一条微信,写着:

“感谢你,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简直神经病。

03

君联资本的董事总经理靳文戟,在2014年先后两次考察过B站。第一次没有看懂,第二次依然没有看懂。

但他还是决定要投。

“陈睿做的哪怕不是B站,是C、D、E、F站,我们都投。”靳文戟说道。

过去的十几年里,陈睿的经历分别是金山软件的89号员工,做过雷军的助理,也是猎豹移动的3号员工,担任副总裁。中间还创业了贝壳安全,被猎豹收购。他是投资人最愿意投的那类创业者。

2014年陈睿加入以后,B站开始公司化运作,并展开商业模式的探索。2016年,B站代理的一款名叫FGO的游戏火了,在iOS畅销榜上,一度超过了王者荣耀。游戏成了B站最大的收入单元,2017年占比达到83.4%。

因为没有贴片广告收入,B站不需要像传统视频网站那样,购买的版权越来越头部,烧钱也越来越多。它的成本结构里,只有13.6%来自于内容和版权。在B站的整体视频播放量里,85.5%来自于PUGV,即专业用户创作视频。也正是因为此,业内评论称“B站是目前国内最接近YouTube的网站。”

极高的用户忠诚度,更愿意付费的用户群体,直播,增值服务,广告游戏所带来的强大现金流,这些都是B站面向未来时手中的筹码,而这样的护城河构成下,使得用户体验变得尤为重要。

此前,陈睿曾半开玩笑说过,只有行业里的人才把B站看作是一家视频网站,其实它的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圈子,更像一个年轻人的文化品牌和生活方式。

这话其实一点都没错。现如今B站已经上市一年,根据其最近发布的Q4及全年财报显示,其月活用户(MAU)已经达到了9280万,眼瞅着就要破亿了。


据了解,在管理层的预计中,2019年B站的MAU将达到1.1-1.2亿,2020年MAU将达到1.4-1.5亿。

看上去,这是一个相当保守的增速预估。作为一家有钱有知名度也有一定影响力的社区型网站,如果B站真的想不顾一切去刷MAU,其实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情——知乎在去年就做出了很好的示范。但正如陈睿所说,由于其核心竞争力是“文化和圈子”,那么“社区氛围”就是他们所必须考虑的事。

对于此,陈睿也有着清醒的认识,早在2015年他就曾公开说过:

无论是从情感上还是从理性的公司经营上,我们当然希望B站用户越来越多,但问题是,我们也希望用户都拥有一个很好的体验。当人数过多时,我们不确定还能不能达到这种体验,所以只能选择让一部分人特别满意。其实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因为B站是一个基于兴趣的社区,用户之所以聚在这里是因为周围的人和你有相同的兴趣和文化共鸣,假如这种共鸣消退了,那就不是B站了。

据艾瑞数据,全国泛二次元人群3.4亿,其中核心人群9100万,如果单以这一人群为目标考量,那么2020年达1.5亿的月活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目标——天花板使然。

对此,陈睿有一个故事,他总是喜欢拿出来跟大家分享。

在很早的时候,陈睿曾经问过新浪的朋友,说“腾讯能做起来吗?”新浪回答说“当然不行,QQ都是小孩子用的。”

当时陈睿觉得好有道理。但许多年后陈睿反思这件事,他说新浪忽视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小孩都会长大的。从大家开始用QQ到大家都用QQ只用了三年。所有的流行产品一开始都是小众产品。

而B站就是小众产品。

陈睿讲这个故事的立场和心态是什么,想必大家都是看得出的。

就我个人而言,这个故事所透露出的所有信息,诸如“年轻人代表着未来”,“年轻人迟早会拿到足够的话语权”,“二次元终将从亚文化变为主流”等,对于这些我都表示同意和认可。事实上正是由于B站所代表的“未来”是那样的难以估量,以至于行业内每每谈起这个还在亏损的企业,心中都不敢小觑。

但是,凑近了看,有一些实实在在的现象,使得我个人对于B站能否在未来长成QQ,表示一定的存疑。

“低龄化严重”的问题,最近在B站一直被他们的用户反复提出。

在外人看起来这似乎有些好笑:一群小屁孩,不愿意跟另一群更小的小屁孩玩,而更小的小屁孩则表示,who care?

从数据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B站的用户年龄层的确是在逐步降低的。其中的原因,或许与移动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有关。相比过去,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有机会接触到网络并且把网络变成生活的一部分。

关于“低龄化”是不是一定导致“社区氛围降低”的讨论,我并不打算展开,相信每个人对此都有着自己的认识。

我倒是更愿意从产品定位的角度来探讨此现象。

很久之前就曾听过一种说法,是用来评价创作者的。

说创作者分为两种,一种是“面向年龄段”的创作者,比方说我就很了解12~17岁青少年的心理及审美特征,那么我创作出来的作品这一年龄段的受众就会一直很喜欢。但是他们长大之后,可能就会有其他的审美需求,那么没关系,他们可以离开我,我还有新的12岁的青少年再次补充进来。代表人物为郭敬明。

而另一种则是“成长型”创作者,他们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跟自己的读者受众一起成长,他最初圈到的那批受众会较长时间持续跟随着他,而新一代年轻人可能只会对他的早期作品更感兴趣。代表人物为韩寒。

前者更稳定,更可复制,更固态,但将持续处于亚文化的地位。而后者则更动态,更独特,更需要随着自己的用户一同成长。

我不知道B站到底希望在未来怎样,但如果诚如数据显示“B站的用户永远14岁”,那么当第一批年轻人长大并拿到话语权后,又会和它有什么关系呢?

在B站内部,对二次元人群有过一句总结性描述,叫“追求个性的离心力和害怕孤独的向心力”,是一种微妙的中和状态。他们希望被理解,也愿意张扬个性,但又始终要确保自己的小世界不被打扰。

害怕孤独,是每个年龄段都存有的心结。但追求离心力,则更契合处于青春期时期的少年心态。

而就B站来说,期望随着用户一起长大,和一直服务青春期的少年,这两个目标,其实是矛盾的。

结语

尽管,B站在战略上所体现出的矛盾让这家企业的前途看起来有些扑朔迷离,但没有任何人可以否认,B站依然是现阶段中国互联网行业中面向“未来”时,最有底气的企业。它仍旧是目前最年轻的,高质量的用户群体,最大的聚集地。

而说到未来,那就不得不谈理想。作为一家以UGC为主要内容提供的平台,陈睿对于文化创作也总是充满期望。在B站上市的时候,陈睿在自家的专栏上发出过一封公开信,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

我们的理想不变。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中国原创的动画、游戏,受到世界范围的欢迎;我相信有一天,我们将看到世界各国的网民,为咱们中国人的文化创意赞叹不已。

这正切中了B站存在的最大意义。

事实上,早在16年的时候陈睿就在网络上表达过对中国动画的信心,并被人断章取义为“陈睿声称5年内中国将诞生EVA”,被全网耻笑。

说真的,别人说这个话确实有些好笑。但陈睿这样讲,我多少是有些愿意相信。

如果不想失望,那就别抱有希望,并且嘲笑它。这样当真的结局失望时,你会显得很有先见之明。

这个道理,聪明人都知道。

但对中国少年有着巨大影响的陈睿,他不这样想。


他说,

作为一名喜欢动漫26年的大叔,对于国产动画,我经历过比大多数人更失望的时代,我也曾郁闷过、吐槽过。但后来我想明白了,如果要做好国产动画,只能靠我们这些喜欢动漫的人。如果我们自己不行动起来,怨天尤人也没意义。至少,不要把我们喜欢的世界,让给那些我们鄙视的人。

他说,

哔哩哔哩 - ( ゜- ゜)つロ 干杯~




本文来自公号互联网圈内事(quanneishi),作者:贾琦

看了许多高赞答案,很多看法都是陈睿嘴上大谈acg情怀,却在行为上露出了自己的商人嘴脸恰烂钱。诚然,这些看法并非完全没有道理。目前看来,陈睿确实为了b站流量和收益而做出了很多有争议的事情。

但这些都只是表象,我觉得我们更应该关心的,是背后的缘由。为什么陈睿手里的b站口碑会变成这样。



首先,陈睿对acg是真爱的,最初的他确实是一个对acg怀有梦想的人,不然他当初就不会踏足b站。你可以说他不够懂宅圈文化,说实在的他也确实不太懂。但当下国内没几个人比他更懂中国acg产业。经历过的人应该都知道,十年前宅圈里的acg文化确实是放不上台面的东西。陈睿想做的,是让大众真正接受acg,让acg成为大众文化,就像电影小说一样。



梦想是好的,但现实远没有那么简单。问题的关键在于:

国内acg这个圈子里的爱好者,究竟有多少?



陈睿自己可能都想不到,b站的发展会这么快,快到真正的acg爱好者产生的速度远远不及b站体量增加的速度。3亿泛二次元群体?9100万核心粉丝?真好笑啊,这是把打开过b站首页的人都算做泛二次元群体,把看过多啦A梦的人都算做acg核心粉丝吗?

真正的在acg圈内的爱好者,是会去了解acg文化的人。不是每季度简单追几部番剧就算爱好者,这些只能叫泛二次元群体,你见过看了几部电影就自称电影爱好者的吗?那些只刷b站视频却不看动画漫画,和acg不沾边的广大普通用户,更是连泛二次元都说不上。



因此,国内acg核心圈子里的实际人数其实非常少。有多少?Anitama算是国内最大的由资深动漫爱好者组成的专业媒体,2015年开始在b站投稿第一个视频,目前专栏文章1700多篇,视频160多个,粉丝数量才多少?15万。这还是在b站的助力推广下的结果。就在前段时间Anitama还濒临解散,最后和b站谈妥了才留了下来,为什么?维持不下去了啊。相比之下,十几二十万粉丝的营销号大有人在。

再举个例子,国内这两年引进的日本动画电影,票房过5000万的一只手都数的过来。然后再去看看国内动画漫画行业的那些为我们造梦的业界人士,了解了解他们的现状。国内真正的acg市场有多大,那些投资人们心里都门儿清,陈睿心里也门儿清,而且比在座的所有人都要门儿清。



在这个流量至上的时代,市场小,没有流量,就意味着没有资本。国内的acg产业才刚刚开始走上正轨,正是需要资本的时候。电子竞技当年是王思聪的强势加入才有了今天,他们很幸运。

可acg呢?傻坐着等下一个王思聪吗?

因此陈睿大量吸引流量是必然的结果,而要这么做就必然会引入非acg爱好者,一时间鱼龙混杂,难以管制,必然会降低平台的口碑。目的就是为了创造更大的市场。

所以说到底就是为了钱,没有钱,怎么创造梦想?用爱发电?当今的中国动漫产业,用爱发电的人还少吗?他们都在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以前我认识的某个朋友本来是学动画相关,但之后转去了游戏行业。我问他为什么?他说没办法呀,没有前途,在这个行业可能饭都吃不饱,这就是现实。了解他们的现状后,扪心自问,我们真的能够心安理得地去享受着他们用纯粹的爱为我们构筑的梦想吗?



陈睿的野心很大,他的目标从来就不是把b站弄成宅圈那一套,他知道再怎么样那也是圈地自萌,上不得台面。他要将acg推广出去,推广给所有人。但是步子太大,不免扯着蛋。大量引入流量,必然会对原有圈子造成冲击,管理难度上升,一旦管制不利,口碑就会立即下滑,这就是为什么许多人批判b站变质了,陈睿露出了恶心的商人嘴脸。


可陈睿没有办法,与在座的我们不同,他是为数不多的有能力改变国内acg产业的人。他必须面对现实,面对市场。一颗赤子之心当不了饭吃,不做个商人,哪来的钱去创造梦想?谁又不想当好人呢?但现实就是必须有人去弄脏自己的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