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视衰败的原因是什么?

当年“僵尸”年代曾经叱咤一时甚至能与TVB媲美的亚视为何沦落至今?
关注者
290
被浏览
194,301

25 个回答

以下内容转自公众号:一个赛艇--- 2016-04-02

-------------------------------------------------------------------------------------------------------------------------------------

以下为正文:

屹立香港59年,排名第二的免费电视台亚洲电视(然而香港只有两间免费电视台)于2016年4月1日凌晨11点59分59秒正式倒闭。本公众号对亚洲电视的倒闭表示沉痛哀悼。

(请注意:虽然是4月1日,但此新闻并不是愚人节玩笑,必须明确这一点。)


【此部分已被删除】

很多人都把这家拥有近60年历史的电视台的覆亡归咎于王征。王征在2010年入主亚视时雄心勃勃,打算用20年时间,把亚视打造成“亚洲的CNN”,做香港最有良心的电视台。在王征的构想中,亚视会以新闻为主、发展新媒体,深耕大陆珠三角和澳门地区,要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革。



可现实很骨感,亚视做出来的新闻却是这样的:

鼓励幼稚园提供全日性服务。


连长者都敢黑,现在梁先生当特首,亚视怎么能不黑特首。


加上误报长者死讯那段无中生有的大新闻,进一步使亚洲电视的公信力跌至谷底,节目质量不断下降,后来干脆连电视剧都不拍了,收视率不断创新低。香港电视业从双雄争霸渐渐变成TVB(无线电视)一台独大的局面。香港电视业也因缺乏竞争,甘于现状而逐步走向衰落。前几年香港政府为改变香港免费电视竞争格局,决定增发免费电视牌照时,担心在激烈竞争中被淘汰的王征还一度组织亚视员工在香港政府总部示威阻止政府增发免费电视牌照,并亲自领舞,跳起了江南style,在亚视上直播。成功令亚视成为香港人茶余饭后的笑话。


中间穿西装跳舞的人为王征。摩擦摩擦,在光滑的地面上摩擦。


经过一系列的折腾,王征也只好灰溜溜地出售亚视。此后亚视管理层变动不断,多次传出倒闭清盘的消息。但却总有一些敢于冒险的内地金主愿意充当白武士“接盘”,令亚视得以苟延残喘,如同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断断续续地续了几年。于是擅长恶搞的香港网络电视“毛记电视”还恶搞了张学友的首本名曲《爱是永恒》,把它改编为《亚视永恒》。

识得广东话的同志请看:勁曲金曲優秀選2015 河國榮《亞視永恆》


虽然亚视在主观上想再续多500年,但是在亚视56周年台庆弄出来的logo却是.......

这个“56”是不是很像一个“死”字?更讽刺的是,亚视在2012年曾决定以《大侠霍元甲》主题曲《万里长城永不倒》作为台歌,但霍元甲最后却被毒死......看到这里,你会不会有一种硬点和内定的感觉。


亚视这一两年亏损严重,拖欠员工工资,甚至将自己经典的剧集卖给老对手TVB来获取资金续命。所以香港政府最后也不想再让亚视给香港电视行业的形象抹黑,去年4月1日决定不向亚视续发免费电视牌照,只剩下一年命。因亚视这次真的续不动了,迎来了最后一天。很多香港乃至珠三角的观众都依依不舍,特地前往位于香港大埔工业邨的亚洲电视台门口拍照留念。但是有更多图样图森破的香港观众在猜测亚视在4月1日倒闭后会出现什么画面。


注:


Colar bar是收台后电视彩条图;


鱼乐无穷则是亚视深夜收台后取代彩条图的循环片段,

内容为鱼缸里的鱼在游动,是亚视的经典之一;


张家辉整(修理)天线这个梗则是来源于电影《赌侠》1999。

张家辉当时说了一句对白:“仆你个街,亚视嚟既喂!”(妈的,怎会是亚视!)

成为港人揶揄亚视的经典对白。



但据说最后的画面是这样的:



永 别 了,亚 视.....


---------------------------------------------------------------------------------------------------------------------------------



科普时间:

虽然上文呈现了亚视这些年的昏招迭出,但其实亚视也有过辉煌的历史,收视率、影响力在巅峰时期与香港第一大台TVB不相伯仲。亚视曾制作出无数经典剧集,至今仍被许多观众津津乐道。亚视在造星能力上,虽不及TVB,但亚视及前身丽的开设的艺员训练班也培育出了如汪明荃、李司棋、刘松仁、黄秋生、张敏等知名演员。也有以叶玉卿为代表,通过选美平台打造的“亚洲小姐”,一代巨星张国荣亦通过亚洲电视举办的亚洲歌唱大赛而进入演艺界。张家辉、甄子丹、米雪、伍咏薇等知名演员都在亚视发迹。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亚视的历史行程吧!

“哥哥”张国荣曾于1977年参加亚视举办的歌唱大赛而入行。


在上世纪50年代,英国“丽的呼声”总公司在香港开设“丽的呼声”电台频道,1957年香港政府发出执照,香港第一家商业电视台便于同年5月29日正式成立,取名为“丽的映声”,也就是亚洲电视的前身。但在当时因为是有线广播,提供的是收费服务,需要付费才能观看。

由于1967年成立的免费电视台TVB有强大的收视号召力,丽的在1979年转为免费电视台,才正式开始了两大免费电视台数十年的龙虎斗。但因为进入免费电视市场较1967年成立的TVB晚,观众已经形成了收视习惯,亚视未能在市场上占领更多份额,收视率一直低于TVB。


亚视logo演变


后来远东集团于1982年收购丽的,将其改名为“亚洲电视”。在转型初期,亚视捉住TVB于晚间八点至九点档播放散的单元剧这一弱点,在同时段播放长篇连续剧《天蚕变》,打得TVB措手不及。使TVB改变了以往的播放模式,变成每晚播放两线剧集,这一模式一直沿用至今。

亚视也通过不断创作一大批如《大地恩情》系列、《大侠霍元甲》、《再向虎山行》、《少年慈禧》等精品优质剧集吸引观众,努力使市场份额与TVB接近,《大地恩情》甚至使得TVB被迫史上首度腰斩现播剧,推出新作品应战。

上文提及的《大侠霍元甲》也是亚视剧集经典中的经典,并于1983年引进至中国内地,是内地首部引进的港剧。当时在广东电视台首播,之后在中央电视台以及各地电视台播放。每周播出之时收视率极高,盛况空前。它的播出掀起了内地的武侠文化热潮和学习粤语的热潮。


1989年香港商人林百欣向远东集团董事长邱德根购入亚视30.83%的股权,成为亚视董事局主席,正式开启香港电视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电视大战。电视大战挖人的主要利器就属“银弹”与“情义”。幕前台柱都由林百欣之子林建岳亲自出马做说客,沈殿霞、曾志伟、何守信、郑少秋、黄日华、任达华等重量级明星在TVB签约时都未有如此受重视过。

而且TVB旗下艺人的薪酬低廉是外界都知道的,当时亚视下足本钱,开出优越条件,所以一一被银弹与诚意击中,前往亚视效力。因过档艺人过多,TVB长寿节目《欢乐今宵》班底在亚视重击下被打散。


综艺节目大胆“不设防”在综艺节目方面,香港三大才子黄霑、倪匡、蔡澜联手炮制访谈节目《今夜不设防》,在节目中各位巨星卸下平日的谨慎,与三位主持在节目中喝酒抽烟,开怀大谈娱乐圈趣事,于现在是极难见到的画面,连发达国家电视从业人员看完节目后都惊叹香港的电视节目尺度之大。

在节目中,张国荣带着醉意对着镜头说:“同行中人多多少少都虚荣”,周润发在电视上大谈性事这些更是罕见,嘉宾们所谈论的秘史也极少向人袒露,是八卦界非常珍贵的资料。


此阶段,亚视上下齐心协力创作了《银狐》、《戏王之王》、《僵尸道长》、《精武门》、《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等经典剧集,市场占有份额与TVB数度拉近至4:6(一般情况下亚视与TVB的市场占比为2:8),成为一代人的心中经典,幕前幕后的努力付出都得到观众的认同。


宇宙最强的甄子丹当年在亚视拍摄的剧集《精武门》,也成为一代经典。


《我和僵尸有个约会》系列是不少珠三角地区80、90后的少年和童年回忆。


林百欣退出亚视历史舞台后,内地企业家吴征入主亚视,新官上任推出了一系列新政策,其中包括大量买入外购剧,缩小开支、减少自制剧,剧集外判给制作公司生产等。1999年《还珠格格》风潮席卷亚洲,香港也没有幸免。亚视购入《还珠格格》,首播只有12点收视,随着口碑的积累,收视基本处于隔几日就有3个点的增长。因为增速过快,TVB只能手忙脚乱的临时调阵迎战,使两台市场占比一度持平,亚视偶尔在收视上还反超TVB,赢了漂亮的一仗。亚视高层在《还珠格格》中尝到了甜头,同期播出的外购剧《雍正王朝》也收视报捷,更加坚定买入外购剧的政策,之后的外购剧《少年英雄方世玉》等都取得了不错成绩。


亚视引进《还珠格格》,在香港掀起了一波“格格热”,一度将TVB打得溃不成军。


剧集外判政策在《纵横四海》播出期间也得到了非常优越的成绩,当时最热门的话题莫过于“吴征加王晶能否救亚视”,这部由亚视外判给王晶制作的剧集,最终没令亚视高层失望,成为了全城热话,收视稳步上扬。之后王晶还为亚视合作拍摄了《影城大亨》、《纵横天下》、《美丽人生》系列、《情陷夜中环》系列等剧。在经过新世纪最后的高潮之后,亚视的外判剧与外购剧都未能再次引起收视热潮,同时因为过度依赖外购剧,自制剧的质量也大幅下降,由此,亚视的整体状态开始不断下滑。


在亚视经营状态每况愈下时,上海商人王征于2010年3月透过亲戚黄炳均购入亚视52.42%股份。王征上台之后停止剧集生产,推出艺员再培训与减薪政策,变相逼迫员工离巢,使本就一蹶不振的亚视更加雪上加霜。之后发生的事情上文已经提及,不再叙述了。


亚视和TVB几十年的龙虎斗,有点像美苏冷战美国最终击败苏联一样,既有苏联自己的小气候,也有外部的大气候。亚视的小气候我们已经提及很多,是灭亡的根本原因。但是TVB对亚视不遗余力的打击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举个栗子,在90年代初期,亚视引进了台湾的《包青天》系列,集集精彩,收视飙升,掀起全香港的“包公热”。当时TVB为了应对亚视的《包青天》,也拍起了自己的《包青天》,令当时香港两个电视台都在播放《包青天》。久而久之,观众便产生了厌倦,TVB由此化解了亚视的凌厉攻势。2001年,亚视引进了英国综艺游戏节目《百万富翁》,由亚视著名演员陈启泰主持,大获成功。TVB见状,故技重施,拍摄了一堆类似的节目,令观众对这类节目产生厌倦。相比起财大气粗的TVB,亚视没有更多的资源制作优质节目,所以很快被打趴下。



亚视由盛转衰至灭亡告诉我们了一些人生经验:一个电视台的命运,当然要靠志我奋斗,但是也要考虑到历史的行程。搞文化产业的人必须要有自己的原创和经典作品,但不能抱残守缺,不思进取,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在弱肉强食的商业世界中生存。(完)

亚视的衰败,根本就不是这五六年的事情,亚视这几十年来,根本上大部分时间都在被打压的低谷中,偶尔一个剧一个时段与无线可以与无线平起平坐,但从来没有一个时期,哪怕是一个星期,它的整体收视率可以与无线打平,即便《天蚕变》《大地恩情》时代也是如此。就是说,偶尔一个小高峰,但这个小高峰都从来没超越无线的低谷。

亚视的衰败,关键不在于自身之弱,而在于对手之强,而且其强之持久。

无线创办时就免费,且率先使用彩色,一开始收视率就将收费且黑白的亚视远远抛在身后,而当亚视醒悟过来也免费之时,不久无线就进入邵逸夫时代(他是创办者之一,1980年成最大股东)。邵逸夫一手将当年如日中天的邵氏电影终结,将所有资源都转投无线使用,无论是明星/培训制度/管理制度,甚至是全亚洲首屈一指的邵氏影城都成了无线的有力后援,这样的巨无霸别说是香港,在亚洲都是实力顶尖的。

而邵逸夫之长寿在影视界已成传奇,由1980-2010,整整30年,无线都由财力雄厚/经验丰富/精力充沛的邵逸夫一手掌控,管理风格统一,公司制作有延续性,不要说亚视,全世界也没几个电视台可以做到。

因此,在如此一个极少犯错的巨无霸身后,亚视只能是永远的老二,无论他如何努力,尝试在弯道超车,但无线只要稍稍加加油,换换胎,就又将他抛到九霄云外。然后亚视不断换老板,期待新老板会注入新生命,但只换来风格的不同转变,员工和观众的无所适从。无线的稳定性又将他抛离得更远。

长期弱势老二的危险是,他不但失去了大部分市场份额(两台的收视率比长期是1:4,而收入估计连无线的十分一都没有),而且一不小心就会成为老三老四,随着香港有线电视的兴起,近年网络的侵蚀,这个曾经香港人的第二选择已经成为第n选择了,在香港这个狭小市场中,只能选择消亡。

亚视之衰败,其实证明的是邵逸夫的伟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