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首度大規模新冠檢測!彰化萬人篩檢會改變台灣防疫戰略?|天下雜誌

全國首度大規模新冠檢測!彰化萬人篩檢會改變台灣防疫戰略?

再過兩個月,彰化將有一萬個縣民完成新冠肺炎血清抗體檢測,以釐清究竟是否曾發生社區感染。為什麼這個一度被視為「逆時中」的措施, 可能影響台灣未來的防疫策略?

新冠肺炎-抗體-血清檢測-疫苗-彰化-陳時中-普篩 彰化進行全台首個萬人新冠血清檢測,能否證明沒有出現社區感染?圖片來源:劉國泰攝
    其他

33歲的傅文艷,是從北京嫁來彰化社頭的陸籍配偶。6月中的週末早晨,她抵達彰化社頭國小的臨時採檢站,坐定後伸出手臂,由護理師抽出一管血液,準備檢測她是否有新冠肺炎抗體。

若驗出陽性反應,代表她可能曾經感染新冠肺炎,但因症狀輕微,而未察覺。

今年1月初,傅文豔赴北京探親,一開始中國幾乎沒有疫情消息公開流傳,有一天卻突然變的戒備森嚴,社區門口有保安看守,禁止人員進出。

2月初返台,傅文艷因來自疫區,被要求居家檢疫14天之後才解禁。

現在,她名列台灣第一個大規模血清抗體檢測的首批採檢者。她一接獲通知就依約前來抽血採檢,「配合政府做事,我們習慣了,」傅文艷說。

當天結合彰化社頭鄉的健檢活動,共採檢31人的血清樣本,傅文艷就是之一。

萬人血清檢測,會改變台灣防疫策略嗎?(劉國泰攝)

關鍵研究,釐清台灣有沒有社區感染

現在這個由台灣大學公衛學院與彰化縣衛生局合作的「彰化萬人檢測」,已是眾所矚目,成為釐清台灣究竟有無社區感染的關鍵研究。

過去一段時間,儘管民間呼籲聲浪不斷,但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始終定調,不需以「普篩」方式,找出潛在感染者

廣告

6月初,與中央唱反調的彰化萬人檢測首度公開時,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一度認為,萬人檢測作用不大,不會影響未來的防疫措施。

「我們祝他成功,」衛福部長陳時中在記者會說。

然而,在日籍女學生在台染疫疑雲之後,對於台灣究竟有無發生過社區感染的質疑聲再起之後,風向已經變了。

指揮中心發言人莊人祥也在最近鬆口,表示,將視彰化萬人血清檢測結果,與專家討論擬定防疫策略。

為什麼要做萬人檢測?

然而,為何是彰化,這個百萬人口的農業縣?

首先,這裡其實一度是疫情重災區,曾發生震驚全國的白牌車司機染疫案,引發社區感染疑慮。加上台商、外籍配偶眾多,自國外返台的居家檢疫、居家關懷對象,在彰化有5000多人。

廣告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推估,這群人不像醫護有良好防護,可能是無症狀感染、抗體陽性率最高的一群。

無症狀感染是新冠肺炎一大特色,即便通報採檢仍可能有漏網之魚,得靠血清抗體調查。

葉彥伯以腸病毒為例,過去研究顯示孩童染病後,家中兄弟姊妹即便沒症狀,抗體陽性率仍高達7成,顯示傳染早就在家戶內發生。

彰化縣衛生局長葉彥伯。(劉國泰攝)

彰化縣衛生局與台大公衛學院合作萬人健檢多年,今年因應新冠肺炎疫情,再度攜手進行萬人血清抗體檢測,檢測試劑由台大公衛學院專案輸入提供,衛生局提供經費與人力採檢。

完成抽血採檢後,檢體將送往醫院實驗室,以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法分析,其靈敏度比常見的ELISA血清抗體試劑高出50至100倍,每小時可檢驗170件檢體。

廣告

檢測抗體已隱然變成國際趨勢。美國、英國、西班牙、法國、荷蘭、日本等,都有血清抗體調查進行。

中國針對武漢、重慶、廣州等7大城市共1.7萬人進行血清檢測,最早爆發疫情的武漢,陽性率介於3.2%至3.8%間。

疫情指揮中心過去一直宣稱,國內感染率極低,普篩沒有必要,而且會有反效果。

但學界持不同看法。

防疫成果要有科學實證

「就像考大學明知會上第一志願,但沒去考,怎麼知道會上?」台大公衛學院副院長陳秀熙比喻,防疫成果要有科學實證。

台大醫學檢驗暨生物技術系教授張淑媛先前也建議,居家檢疫結束後應採血檢測抗體評估,「任何政策決定,都要科學佐證,」她說。

台大教授張淑媛。(黃明堂攝)

葉彥伯解釋,彰化萬人血清檢測並非全然普篩,而是鎖定接觸者、居家檢疫、醫護等高風險族群,可凸顯不同的暴露風險,目前已有1300多人採檢。

廣告

「這是有目標的血清學調查,」台大公衛學院院長詹長權表示。

感染新冠肺炎後,抗體能存在多久、是否具保護力,迄今仍莫衷一是。檢出抗體不等於免疫,但對於流行病學卻有其意義。

而抗體檢測也關乎疫苗開發。中研院基因體中心特聘研究員謝世良指出,檢出抗體陽性但沒症狀,代表接觸病毒量不高,但確實刺激免疫系統,產生類似接種疫苗的效果。陳秀熙說,若抗體持續愈久,代表未來疫苗發展可能性愈高。

事實上,不僅是彰化縣,部份醫學中心也低調進行院內血清檢測,以釐清究竟有無出現院內感染。

台大、長庚都在做血清檢測

台大醫院7月起,針對院內疫病門診、急診、加護病房與負壓隔離病房醫護,以及自國外返台、曾在該院接受核酸檢測陰性者,經同意後採血檢測抗體。長庚醫院則將募集院內醫護與確診病患家屬等接觸者自願採檢。

廣告

「病毒無所不在,」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薛博仁說,檢測抗體並非確診,檢驗抗體陽性大多不具傳染力,目的是釐清感染狀況,釐清院內是否有感控措施是否有破口,「魔鬼都在細節裡,」他強調。

謝世良提到,醫護人員有良好防護措施,理應不致感染,但若檢出抗體陽性,代表院內感控需要更加強,以防未來有更強病毒侵襲。

即便檢測作業順利進行,但後續仍得面臨難題:檢出陽性,該如何解讀?

「這有很多眉眉角角,」薛博仁說,檢測方式或儀器不同,結果可能有落差,另也有偽陽性問題,台大醫院曾檢測200多件血清,新冠病毒抗體陽性率竟高達1%,進一步追查,多是巨細胞病毒感染引起,九成以上國人體內都有抗體。

邊境開放的挑戰

此外,隨著邊境逐步開放,若出現繼中國、歐美返台潮後的第三波疫情叩門,對抗體檢測也是一大挑戰。

薛博仁提到,目前觀察發病21天後才能偵測到抗體,若為近期感染,抗體來不及產生,檢測陰性反成防疫漏洞。

檢測結果如何解讀公布,葉彥伯態度趨於謹慎。採檢結果雖會個別通知,但整體結果,得等到全數採檢完畢分析,陽性檢體會交由中研院等單位比對,預計9月統一對外公布,以免誤導。

國內首次大規模新冠病毒血清檢測,即將可得知社區感染狀況,也是驗證防疫成績,是否真有破口的好機會。(責任編輯:洪家寧)

相關熱門主題
延伸閱讀
你可能有興趣
#廣編企劃|調和工藝的極致展現–皇家禮炮 24 年干邑桶威士忌鉅獻亞洲!
最新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