娱乐性的辩论节目是辩论之祸吗?

关注者
1,039
被浏览
223,373

67 个回答

从反面来提供些看法。

娱乐性辩论节目是可以有害于辩论发展的。不过这与辩论的娱乐化没有关系。你觉得娱乐节目里的辩论不太专业,但是它在娱乐上可以很专业啊。

真正的问题是,娱乐性辩论节目如果过于成功,容易形成辩论发展模式上的一种路径依赖。而从过往的历史来看,辩论作为一种相对小众的活动,它的路径依赖是非常强的。

仅以大型辩论赛事的主办来看,大陆的中文辩论大概经历了四个阶段:电视台主办阶段(国辩、全辩、民校杯等)、官方机构主办阶段(海峡杯、版权杯、世博赛、税务赛等)、贵族联盟主办阶段(名辩盟)、大佬+在地资源主办阶段(近年来的各种大型比赛)。

从时间上来说,这四个阶段是存在交叉的,甚至其中一些赛事和我列举的顺序还存在相反的状况。但大致上可以这么总结,而总结的角度就在于,主办这些赛事的各种资源是怎么来的。

可以发现的是,除最后一个阶段外,之前的每一种大型赛事的举办模式,对于办赛资源的路径依赖都非常强,每一个赛事的成功举办都可以说是源自某种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相对于大陆的整个中文辩论圈来说不具有太强的复制和推广的可能性。

而对于最后这个阶段来说,“大佬”本身也是一种具有特殊性的“资源”。首先是老僵尸、老恐龙这个级别的大佬毕竟有限,不可能稍微有点规模的赛事就靠他们来撑台。其次这种“资源”不仅稀缺,而且具有一定的垄断性,使用不慎反而可能在一些方面阻碍赛事的举办和发展,比如因地域性差异而导致辩论评价标准僵化的问题。

所以如果娱乐性辩论节目发展得过于成功,至少可能引起三各方面的路径依赖的问题。

首先是办赛资源上,因为娱乐业作为一种相对成熟的产业,可以给辩论赛事提供不少资金、平台方面的支持,而考虑到其市场化的特质,在很多时候它比来自官方或准官方的渠道更具有吸引力。由此可能引起的一种后果是,具有娱乐性背景的辩论活动,将比其他的辩论赛事具有更大的影响力,并因此导致马太效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这其实是电视台主办模式的死灰复燃。

其次是校园辩手的出路上,因为辩论能力的培养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参与娱乐性辩论活动是把这种能力“兑现”的一种有效途径,所以,对于那些最优秀的校园辩手来说,借助娱乐性辩论活动来展示和证明自己,可能会比通过学术性竞赛或其他实用性平台更容易、效果更明显。这有些类似于若干年前,将保研等行政性利益介入到辩论中,它并不一定有利于辩手的发展,也有可能在整体上限制这一群体发展的可能性。

最后是受众的审美趣味上,娱乐性辩论节目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扩大了辩论活动的受众面,但也同时加深了辩论活动在“娱乐”方面的属性——而这种属性恰恰是后国辩时代的辩论人想要极力避免的问题之一。换言之,虽然娱乐性辩论活动为较严肃的辩论活动的推广提供了可能,但也同时提供了相当大的挑战——如何扭转人们对辩论的这种娱乐性的定位认识?

甚至于,这种审美上的路径依赖还会影响到辩论人对自身的认同和评价——它提供了一种假象,让我们觉得打辩论也可以是很帅很受欢迎的,误认为自己在周围人的评价中就会高起来。但事实上人家只是喜欢马薇薇的女王范,喜欢如晶宝贝的可爱而已。对于大部分热衷辩论活动的孩子来说,最好还是意识到自己没有那份反差萌比较好。你喜欢何以琛,并不会导致你在生活中碰到其他律师的时候不觉得他们是讼棍。

所以,这种可能产生的“有害”,不是针对辩论这件事整体的,而是针对其某一部分的——即那些更严肃的、实用化的辩论,如学术性辩论活动。当前中文辩论在总体上,发展的目标和自身定位都不甚明确,在一些诸如精英化、学术化的议题上还处于争执不休、尚无行动的阶段。此时,娱乐化辩论活动的极大成功,很难说是提升了其它形式、目标的辩论活动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还是压抑了它们。

而以上,还主要是围绕活动的举办这个角度来进行的讨论,还没有进一步讨论到辩论理论的研究、辩论训练的科学化和体系化这些方面。毕竟,这些方面对于娱乐性辩论活动来说,没有直接的投资价值——对于娱乐媒体来说,不必要承担这些理论研究、辩手培养的前期成本,而只要在果子成熟的时候第一个冲上前出高价买下来就行了。

就好比拿科学研究来举例子,科学元素更越来越多地进入娱乐领域,比如生活大爆炸这种专门讲述科学怪胎的美剧受到追捧。但娱乐化是否真的能为科学知识的普及和科学自身的发展提供什么特别有力的支持,对此我只能持相对不太乐观的态度。

最近事态终于逐渐平息,那我就来说说我眼里的奇葩说给辩论圈带来的改变。

今年四月世锦赛,林正疆学长、周玄毅学长和我一起聊过这件事。当时他们半严肃地说:“今天(4月11号)来南审的是辩论粉,明天来南审的则是社会粉,他们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群体。”

果然,12号的表演赛,原本下午五点半的活动,中午十一点半开始,南审的千人报告厅门口就自发排起了长队,驱也驱不动。下午两点多开始南京下起了大暴雨,这些粉丝无论是否有伞都继续排队,雷打不动,这把我们校领导吓坏了,立刻印了排队号发给了所有排队的同学。许多没拿到号的同学依旧不肯走,在雨中一直从下午两点多等到了六点多表演赛结束。中间由于江苏广电的工作失误,一些江苏广电的观众无法入场,还发生了观众在雨中冲击会场和保安搏斗的可怕场景。

那天的表演赛,南审全部的保安、校领导,南京公安局乃至国安局都来了,都是怕人太多出事。虽然以前几年的表演赛也很火爆,但去年的火爆程度,大概是以往的5倍。观众主要以薇薇姐的粉丝为主,有人专门从韩国飞来。当时陈铭和周帅等还未正式参加奇葩说,否则估计人数会更多。

正式比赛的时候,每逢有颜如晶、姜思达的比赛,场外的观众要排队接近一小时。由于我是马来亚大学的评委,我在人人网上发了一张比赛照片,配图原文是“你们要的网红的照片”,立刻有我的学妹兼颜如晶的粉丝回复我说:“请尊重我们的如晶宝贝”,不过后来她立刻自己删了回复。

楼上有人说请评委的费用会比以前高,这倒没有,薇薇姐并不缺钱而且对学生辩论活动一向很支持,09年以来也从没对南审开过一次价,我们给她的依旧是以往的标准。不过由于比赛期间她多次被各大媒体滋扰(这些媒体两头骗,比如和我们说和薇薇姐说好了,和薇薇姐说和南审说好了),我们不得不安排了一辆车作为她往返赛场和宾馆的专车。所以我们并没多花钱,反过来因为奇葩说,我们的赞助比以前好拉了很多,以前我们的比赛可谓一穷二白,今年江苏广电光是冠军奖金就赞助了一万;以前我们的比赛新闻最多上江苏教育,今年上了江苏卫视,这里区别极大。

基本上以上就是我作为一个辩论比赛的主办方对于奇葩说开播后对辩论比赛影响的直观感触。

世锦赛的示范赛,原本我出的是另一个辩题,娱乐化辩论那个辩题是半决赛中山大学VS香港大学的辩题(那场也很推荐看一下,池也VS刘冬舒)。后来黄执中学长和胡渐彪学长看半决赛后很有感触,临时决定把示范赛的辩题也改成“娱乐化辩论对辩论发展利大于弊/弊大于利”,正方是艺人明星队,反方是陈以拓、徐卓阳、胡渐彪、黄执中。在那场比赛尤其是赛后的阐述中,黄执中和胡渐彪两位前辈都表达了两层意思:1、他们确实从娱乐化中受益良多,辩论也在娱乐化中备受关注,从这个意义上看确实有很大的益处;2、但娱乐化带来了很多不好的现象,也让他们非常隐忧。

具体的详见下面两场比赛的视频,一场是颜如晶、老僵尸的视角;一场是辩手的观众视角。

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示范赛 娱乐化辩论节目是辩论之福/祸—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Q2MTE3NDcy.html?from=y1.7-1.2第五届世界华语辩论锦标赛半决赛《中山大学VS香港大学》娱乐化辩论节目是辩论之福/祸—在线播放—优酷网,视频高清在线观看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UwMjEyMjUy.html?from=y1.7-1.2

对了,我代表君和思辩社就安排不善向

@小青年包江浩

再次表示歉意,虽然我知道他并不在意。

我说了这么多,一直想表达的意思是:其实老僵尸也好、老恐龙也好,或者是王梅、胡天语、陈咏开这些参加奇葩说而出名的辩手,其实对于现在身上带的光环一直很清醒,甚至很警醒。前几天看到有人担心他们被粉丝吹捧而迷失,其实完全没有,或许他们的微博带了一些娱乐化,但是生活中的他们依旧是原来的样子,完全没有收到奇葩说的任何影响。比如我在陈咏开初中的时候就认识他了,他一直就是这么一个可爱的样子,现在还是,从没因为出名而有什么改变。我生活中的朋友王梅等人,该怎么活还是怎么活,早就恢复了日常的模样。真正有改变的,估计只有薇薇姐这些正式踏足综艺圈的少数人,希望她一切顺利!而僵尸和恐龙,二十年来始终被粉丝包围,更不会因为粉丝更多了一些而有什么变化。

所以大家不用担心他们迷失,反过来,这些辩手出名后,有了更好的资源后更进一步的反哺辩论,把辩论的影响力推动得比以前更好了,比如颜如晶和她的星辩。

但坏的方面也随之出现,比如最近的这一系列事件。当我们不得不在娱乐版看到那些原本只属于辩论圈的前辈的新闻,而且还是负面新闻,不知道有多少人和我一样有一丝苦楚和哭笑不得。

而由于严肃辩论比赛对选手和观众的高要求,实际上奇葩说的粉丝转化成正经的辩论粉丝的数量有绝对有,但也并不多。我更担心的是,多年后奇葩说影响力减弱,又有多少“社会粉”会愿意坚守。

所以我一直认为,娱乐化辩论节目对辩论圈整体是利大于弊的,但我们要随时谨慎甚至警惕,不但因为这种利益随时会散去,更因为凡是美丽的玫瑰,一定都会带着刺。

就说这么多了,祝大家七夕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