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4-01-05 09:09:50| 人氣15,903| 回應946 | 上一篇 | 下一篇

中共的國企社保與醫保改革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你的題目搞錯了吧!中共的國企改革1與社保2醫保3改革何干?
  大大地有關,習李三中全會4後、除了決定改革國企破除壟斷之外,還從國企這隻肥鵝5拔毛:2014年開始央企紅利上繳由現行的10%-15%上調至30%-35%,以補貼社保醫保之虧損。
  那不是要重回改革開放前的吃大鍋飯、吃垮國企?從朱榕基改革國企,十年來好不容賺錢(相對於台灣公營企業改革有成6)!
  吃垮應不致於,但兩岸百姓都有想占公家便宜之心態,除了人性共有的「公有地悲劇」和「搭便車」之外,還有中國的「患寡不患均」。只是彼岸肥鵝尚有毛可拔,可惜此岸肥貓已被打成瘦馬!
  啥占公家便宜?公家更貪!要不然三中全會後,中共會馬上公布「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取消一般公務用車只保留省部級以上官員專車」,就為平貪腐之民怨7嘛!
  公官之貪易除,私民之貪難去,這由兩岸百姓都想要由公家負担社保醫保費用8看出。中共應以台灣的健保9為鑑、別以為健保績效世界第一、民粹10就會滿意,這好比即使國企改革績效世界第一、糞青11還是噴糞。
  旣然如此,那就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之「健保邏輯」「考績邏輯」「社福邏輯」,趁國企還有賺錢、社保醫保還不像台灣將破產,趕快改革吧!
  相關資料
1.詳參【圖博館】:《中國國有企業改革》  
2.詳參【圖博館】:《中國社會障制度改革》  
3.詳參【圖博館】:中國醫改革
4.詳參【圖博館】:習李三中全會 
5.詳參【圖博館】:瘦馬與肥貓  
6.詳參【圖博館】:《公營企業改革》 
8.詳參【圖博館】:兩岸社保險  
9.詳參【圖博館】:末代健保  
10.詳參【圖博館】:民粹
11.詳參【圖博館】:海龜與烏龜
  相關新聞
陸6大賺錢行業 將開放民營
國企改革 進一步破除壟斷
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
我國將取消一般公務用車 省部級以上官員專車保留

從中國年金制度看台灣國民年金 by李筱翎

  三、 潛在問題 
  (一)、制度面 
  1.過度分割使中國缺乏一套統一的養老制度 
中國在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制度的改革上採取試點的方式,各地區及部門在實行上自行訂定法規,造成各地的發展不平衡,且在管理上有很多的漏洞。管理層次低且分散也導致基金管理成本較高,進一步導致農民參與的意願低落。
  2.雙軌制的問題 
公務員、國有企業及事業單位員工的退休金,財源來自政府直接的財政補助,所以不但不需要像一般民眾繳納保費,且其退休金的所得替代率(80%~90%)遠高
於一般民眾(45%),這也造成了公平性的爭議。 
  3.城鄉養老銜接問題 
城鄉在社會保障制度上有相當大地差異,且因為戶籍制度的限制,勞動力無法自由轉移,造成的問題除了城鄉的工作者在養老保險上的不公平外,城鄉間養老保險要如何銜接,也是一個困擾工作者以及政府相關部門的問題。而如何提升在城鄉間流動的工作人口之納保率 ,是一個主要目標。 
  4.農村保障水準低落 
由於農村經濟水準較差,農民的可支配所得也較城市居民及工作者低,為了提高納保率,保費設計上也配合農民的經濟條件而較低,但這帶來的問題則是:農民在老年時可領取到的保險金很少,並不足以維持其老年生活。 
  5.第二支柱覆蓋率不足 
針對前述所提及的:第一支柱比重遠高於第二支柱的企業年金,中國政府在
國家"十五"發展計畫綱要裡,也明確地把發展企業年金作為社會保障體系改革的目標。具體方法有:提高辦理企業年金的稅賦優惠,以鼓勵企業參與。 
   (二)、資金面 
  1.資金的財務運用 
目前養老基金在運用上,是以銀行利息收入為主,雖然風險較低,也確保了基金的安全性,但隨著經濟快速成長,物價成長高於銀行利息,這使得基金實際收益率為負值,長期下來對造成保障不足的問題。所以有人認為,目前中國股市正在成長,是否可以改變養老基金的投資方式,投入較高收益的股票市場,但其中的風險該如何評估,是基金運用上的另一個難題。 
  2.空帳問題與資金缺口 
自 1997 年中國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帳戶以來,因轉型期間的成本沒有資金
來源,所以個人帳戶的資金被用來支付當期養老金,造成個人帳戶 15 年來基本是空賬運行,亦即在帳面上有記錄,但實際上這些錢早已被以 PAYG 的方式來支付之前退休者的養老金。針對這些資金缺口的問題,目前有被提出的解決方案討論如下: 
  (1)延後退休 
私部門與公部門對於延遲退休的看法不同,私部門的員工,特別是工人,多半對延遲退休抱持著反對的態度;而公部門的員工,傾向於贊成延遲退休,這之間的差異來自於他們工作性質的不同。反對者認為延遲退休將擠占年輕人就業機會; 贊成者則認為:依照國際慣例,其它國家多半在 65 歲退休,且未來當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人力資源短缺現象將會加重,延遲退休有助於緩解人力資源短缺的現象。 
  (2)國有企業的國有股權提撥 
目前也有建議提出:國有企業的股權,可以提撥入養老基金,以解決空帳所帶來的資金缺口問題。 
  四、 台灣可借鏡之處(楨:難兄難弟!) 
台灣和中國一樣,都必須面對政府以財政大量補貼公務人員退休金所帶來的財政負擔,與一般勞工的反彈,所以要如何做到公平性,以及提高軍公教人員之外的一般勞工、農漁民、國民年金的所得替代率,也是台灣年金制度未來改革的一個重要議題。 另外台灣有公保、軍保、勞保、農保、國民年金等不同制度,和中國的年金體系一樣,因不同身分別而有不同的制度與管理單位,且管理單位過於零碎,造成管理成本的增加,該如何減低管理成本,以因應未來可能產生的資金缺口,是兩岸都必須要面對的。 

養老金制度_百度百科

  基本類型
世界各國的社會發展水準和經濟制度各不相同,按照籌資機制和待遇水準,其養老金制度主要表現為以下四種:
1、以德國、美國、日本為代表的“傳統型”。這一類型堅持“選擇性”的保障原則,即對不同的社會成員適用不同的保障標準,保障費用由國家、雇主和雇員三方負擔,待遇保障的給付標準同勞動者的收入和交納社會保險稅(費)相掛鉤,強調勞動者個人應承擔的責任。
2、“福利型”,主要實行於英國、瑞典等西歐國家。這一類型制度堅持“普遍性”的保障原則。保障基金主要來源於國家稅收,保障的範圍包括“從搖籃到墳墓”的各種生活需要,保障待遇水準較高,國家負擔過重。
3、“國家型”,前蘇聯以及東歐等國家都曾實行這類制度。它堅持“國家統包”的保障原則,保障費用由國家和用人單位負擔,職工個人不必繳納保障費用,保障的範圍包括了職工的基本生活需要。這種制度的弊病主要是國家和企業負擔過重。
4、“儲蓄型”,主要被新加坡、馬來西亞等新興市場經濟國家採納。這類保障制度實行“個人帳戶積累”的原則,保障費用由勞資雙方按比例交納,以職工個人名義存入個人帳戶,在職工退休時,將該費用連本帶息以一定形式發給職工個人。這種制度有利於樹立職工自我保障的意識,具有較強的激勵機制,但同時也存在著難以兼顧社會公平的缺陷。
http://baike.baidu.com/view/2180484.htm

養老金虧空:個人賬戶空賬已突破兩萬億2012-12-18 京華時報 
  
  昨天,“社會保障國際論壇暨《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2》發布會”在京召開。報告統計,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有14個,收支缺口達到767億元。此外,在報告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排名中,北京位列第一。  
  個人賬戶空賬已突破兩萬億
  這份由中國社科院發布的報告顯示,2011年城鎮職工養老金收不抵支省份達14個,收支缺口達767億元,高于2010年。
  報告顯示,在32個統籌單位中(31個省加上新疆兵團),如果剔除財政補貼,2010年有17個收不抵支,缺口達679億元;2011年收不抵支的省份雖然減少到14個,但收支缺口卻高于2010年,達到767億元。
  報告顯示,2011年記賬額達到24859億,空賬額達22156億。個人賬戶空賬額繼2007年突破萬億大關後,再次突破2萬億。  
  養老金缺口  如何形成
  中國勞動學會薪酬專業委員會常務理事呂井海向本報記者解釋,養老金空賬的成因主要有幾方面。一方面我國社保制度建立較晚,很多以前退休的人員根本就沒有繳費並參保。早期養老保險制度的設計就是依靠在職職工的繳費來負擔已退休職工的養老金,即當時在職職工的個人繳費無法全部進入自己的個人賬戶,被部分拿去給退休者發養老金,這就使在職職工個人賬戶出現空賬。
  另外,近年來國家連續以每年10%左右的幅度提高養老金,現在很多人的養老金水平都已經超過了每月2000元。這種養老金支出的巨大變化,使得國家財政只能優先爲退休者發放養老金,而無法在短期內解決空賬問題。
  對策與建議
  根本出路是實現全國統籌提高養老險財務支付能力
  “基本養老金的平衡問題和赤字問題,不僅關系到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平穩運行,更關系到社會的和諧穩定。”財政部社會保障司副司長符金陵指出,對于養老金收支失衡問題,中央財政將從兩個方面做好工作。一方面是進一步調整財政支出結構,加大對基本養老保險的補助力度。另一方面將配合人力資源部和有關部門加強頂層設計。從宏觀方面推動制度化改革。同時要推進全國統籌,研究制定基礎養老金全國統籌的思路和方案。此外還將建立企業職工基本養老金的正常調整機制,使養老金的水平與物價指數、與工資增長水平相適應,能夠反映出物價變動情況和改革發展的成果。
  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指出,中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財務狀況存在巨大差異性,是由于各省之間不同的曆史債務、制度贍養率、經濟發展水平、勞動流動空間分布4個因素共同作用的結果。而地區間養老保險制度卻潛伏著財務失衡的巨大風險。
  專家提出,在一定時期內,解決這些省份收不抵支的辦法只能是依靠財政轉移支付,同時提高這些省份養老保險的財務支付能力。比如,擴大覆蓋面,加強征繳力度,控制提前退休人數規模等。而解決收不抵支狀況的根本出路在于實現全國統籌。
  養老金占GDP總量僅爲2%可劃撥央企利潤彌補缺口
  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會上說,當前我國養老金儲備規模占GDP總量比例太低,僅爲2%。養老金儲備占GDP的比例最高的是挪威,爲83%左右,日本是25%,美國是15%,中國只占到GDP的2%。
  目前,我國養老金存在很大的缺口。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在會上透露,到2011年底,全國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爲2.5萬億,但是個人賬戶實有資金2703億元,空賬金額高達2.2萬億元。
  養老金是老百姓的保命錢,有這麽大的缺口該怎麽補?戴相龍建議劃撥央企利潤來彌補養老金缺口,爭取到2020年做實個人賬戶。他建議劃撥利潤制度化,實行分成制,中央企業上交利潤的20%劃撥到社保基金。
  制定個人賬戶投資辦法可以承諾給予一定回報
  目前,社保基金一共32000億,城鎮職工養老保險有兩萬多億,這筆龐大的資金該如何管理?戴相龍說,按照以前的規定,只能存在銀行,只能買國債,十年的回報率低于通貨膨脹率。戴相龍說,應該建立社會統籌和個人賬戶相結合的制度,爭取2020年做實個人賬戶。
  戴相龍說,我們國家的養老金個人賬戶有2億3000萬,一個人平均只有一萬塊錢,委托出去顯然不現實,很分散,數額很小,風險很大。所以可以制定一個個人賬戶投資辦法,廣泛征求群衆意見,如果集中了以後,還可以承諾一定的回報,比如略高于通貨膨脹。但是以後再過十年,個人賬戶多了,也可以不委托。
  >>收小于支省份
  ◎遼寧和黑龍江的缺口均超過100億元;
  ◎天津、新疆兵團和吉林缺口均在50億-100億元;
  ◎河南、陝西、江西、湖南、廣西、上海、海南和重慶的缺口均在10億-50億元;
  ◎河北的缺口達1.62億元。
  >>收大于支省份
  ◎廣東高達519億元;
  ◎浙江、江蘇、北京和山東在200億-300億元。
  □其他報告內容
  北京成唯一及格城市
  根據中央“廣覆蓋、保基本、多層次、可持續”的“十二字”方針,報告將其拆分和量化,設計出一套“養老金發展指標體系”,並據此推出了“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目的在于衡量社會保障制度各項指標建設,爲決策部門社會保障改革項目優先排序預設一個參照系。這一體系包括四個一級指標,若幹個二級指標。據此,中國養老金發展指數的前十名省份分別是:北京、上海、廣東、遼寧、海南、山西、新疆、黑龍江、天津和寧夏。北京位居榜首。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保障實驗室執行專家高慶波介紹,這一排名顯示中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發展很不平衡。在“廣覆蓋”方面取得舉世矚目成就;在“保基本”方面,養老金支出占職工平均工資比率和占GDP比率穩步提高;但是“多層次”方面表現非常糟糕,在四個指數中最差;在“可持續”方面存在較大隱患,地區間發展極不平衡。
  據介紹,這套體系參照歐美標准,要求很高。專家分析,從分項指標上看,北京無論是“廣覆蓋”還是“多層次”均居全國第一。滿分10分,北京得分6.42,從某種角度上說,北京成爲唯一“及格”的城市。單就“保基本”一項來看,北京位列第十。
  高慶波分析,從“保基本”一項來看,青海、寧夏、甘肅的排名比北京要靠前,看似令人意外,這是因爲它們的經濟發展較爲落後,但其平均替代率就被“拉”上去了。由于同樣的原因,發達省份的平均替代率被“拉低”了。高慶波指出,造成發達地區社會平均替代率水平較低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流動人口較爲集中是一個重要的原因。因爲他們只是制度的繳費者,但很少在當地領取養老金。
  高慶波指出,和其他地方一樣,北京“多層次”指標不盡理想。這是受到全國企業年金等情況的影響。比如北京的企業年金基金累積額占GDP比重分值爲0.01,成爲明顯的短板。
http://news.sina.com.cn/c/2012-12-18/043925834224.shtml

養老金改革的首要任務是“並軌”2013-10-14中評社

  據媒體報道,機關事業單位社會保險制度改革,將實行單位與個人繳費、統賬結合的基本制度;建立基本養老金待遇與繳費期長短掛鈎;實行適合機關事業單位特點的補充養老保險辦法。 
  現行養老金制度有幾大屢遭詬病的痼疾——養老多軌制、社保賬戶資金窟窿、全國不是一盤棋。然而,從目前透露的養老金改革的風向來看,有關方面似乎更在意通過什麼手段來填社保窟窿的問題。這也是延遲退休政策為何會如此炙手可熱的原因。 
  如果公務員不納入養老金制度,那麼我們就不知道,社保賬戶的窟窿規模究竟有多大。儘管現在全國社保賬戶的窟窿規模仍然沒有確切的說法,但是如果加上公務員以及農民等,這個窟窿規模肯定要更加巨大。 
  文章認為,養老金制度改革只有以並軌為首要任務,才會啟動後繼各項相應的解決方案。也正是因為並軌所需要的資金規模,才有足夠的壓力和動力讓國有資產補充社保基金。國有企業等國有資產人人有份,理應用於全國統一的養老金制度的建立。 
  延遲退休固然也是解決窟窿的辦法,但是如果在此之前,不窮盡一切手段,不加大財政投入,不提高國企分紅比例,不加大國資劃撥的力度,國民幾十年積累的財富不用於完善養老金制度,靠延遲退休,讓民眾自己來買單,總有些說不過去,顯得不公平。 

 “免費”?想占國家便宜很難

當十一期間很多人在免費通行的高速公路上叫苦不迭時,一則關於俄羅斯全面實行“免費醫療”制度的新聞又引起眾人對中國“免費醫療”的憧憬。很多經歷過上世紀50年代至80年代的人,依然會懷念起當年的“大鍋飯”。那麼,老百姓真的能從“免費”中得到實惠嗎?所謂的“免費”是真的不花錢嗎?
  在我國,陝西省神木縣也曾試點過“全民免費醫療”模式,但因財政收入連年減少而岌岌可危。在實施的過程中,神木也出現了“有病的住不進去,治好了的不出院”的情況。
  我國正在實施的高速公路免費政策,也在實施之初就顯露出弊端。節日期間原本出行的車輛就比較多,實施免費後更加劇了擁堵。
  說到底,任何政府施予所謂的“免費”,其實都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本身不創造財富,政府所花的任何一分錢都是通過民眾創造的稅收而來。政府所提供的“福利”,只不過是用民眾的錢來“服務於”民眾而已。當越來越多的“免費”出現時,政府也自然有理由增加稅負。
  就全世界的經驗來看,“全民免費的醫療、教育”等高福利做法正在導致經濟發展出現困局。從這一點來看,“全民免費”不僅不是免費的,而且是高成本的。一方面,高福利會使人形成凡事依靠政府的習慣,懶於工作,扼殺人的工作積極性;另一方面,高福利的國家,必然或者是高稅收的國家(如北歐的瑞典、挪威等國),或者是高負債的國家(如希臘、西班牙等國)。
  中國民眾對於“免費”的期待,其實可以理解為:民眾認為政府在民生方面的財政投入還不夠多。
  其實,在過去5年,中央財政用於民生的支出累計16.89萬億元,年均增長21.1%,所占比重也始終穩定在三分之二以上。在稅收增速進入下行通道的情況下,能維持這樣高的民生投入增速就顯得更加不易。但個人感受與資料統計之間存在落差也是客觀事實。民生支出“出力”但沒“落好”,根源何在呢?
  最易明瞭的是,雖然我國民生支出規模大、增速快,但由於基礎薄弱、人口眾多,分攤到每個人身上就相對有限。
  其次,部分財政支出落實不到位,也使民生支出效果大打折扣。一些財政資金可能沒有用到最薄弱的環節,導致效果大打折扣。由於對財政支出的監管措施還不到位,支出方向就可能發生偏差。特別是一些以民生財政為名的項目,實則為“形象工程”,佔據了財政支出的相當一部分。
http://news.sina.com.cn/newobserv/gjpy/

我國編織起世界上最大全民醫保網 2012-08-22人民日報 

  病有所醫,是中國人千百年來的夢想。10年來,我國編織起世界上最大的全民醫保網,城鄉居民看病告別“自費時代”。
  醫療保障制度設計是世界公認的民生難題,也是社會政策的“珠穆朗瑪峰”。作爲世界人口第一大國,中國僅用10年時間,就實現了全民基本醫保,被國際社會譽爲“中國速度”。截至目前,全國參加基本醫保的人數超過13億,基本醫保覆蓋率超過95%。
  衛生部統計數據表明,我國個人衛生支出占衛生總費用的比重,已由2001年的60%下降到2011年的35%。這說明,政府醫療衛生支出大幅增加,群衆看病負擔相對減輕,醫療衛生服務的公平性顯著改善。
  2009年4月6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正式公布,一場惠及全民的新醫改拉開序幕。3年來,我國堅持把基本醫療衛生制度作爲公共産品向全民提供的基本理念,堅持保基本、強基層、建機制的基本原則,堅持統籌安排、突出重點、循序推進的基本路徑,著力建設覆蓋城鄉居民的基本醫療衛生制度,探索醫改這一世界性難題的中國式解決辦法。
  世界衛生組織認爲,中國衛生體系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世界著名醫學雜志《柳葉刀》評價,中國醫改的目標和總體戰略是值得效仿的,中國在爲全民提供平價且公平的基本醫療服務方面已經取得了巨大成就。
  基本醫療保障惠及13億人
  3年前,家住四川省中江縣太安鎮保安村的小學四年級學生蔣浩,患上急性淋巴細胞白血病。他先後在華西第二醫院住院治療18次,醫療費達11萬余元。爲了治病,父親蔣雄軍幾乎借遍了親友的錢。2010年,四川省將兒童白血病納入大病保障範圍,新農合爲蔣浩報銷了8.14萬元,民政部門又給了1萬多元救助,家裏的經濟負擔一下減輕了。“像這樣的大病,如果沒有政府撐著,我們這個家早就垮了,根本沒法醫治娃娃……”蔣雄軍激動地說。
  中國是一個農業人口大國。10年前,看病報銷只是少數人的“福利”,8億農民和城鎮居民基本沒有醫療保障。“得了闌尾炎,白種一年田;救護車一響,一頭豬白養。”這句民謠真實地反映了農民看不起病的狀況。據2003年第三次國家衛生服務調查顯示,全國有45.8%的患病農民應就診而未就診,30.3%的患病農民應住院而未住院,其主要原因是經濟困難。
  2002年10月,中共中央、國務院決定,逐步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2003年,新農合制度試點在全國陸續展開。2008年,新農合制度覆蓋超過8億人。到2011年底,全國參加新農合的人口達到8.32億,參合率達到97%,農民徹底告別了“小病拖、大病扛”的曆史。
  新農合制度的一大特點是政府承擔主要籌資責任。2003年,各級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標准爲每人每年20元,農民個人繳納10元,人均籌資標准爲30元。到2012年,各級政府對新農合的補助標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農民個人繳納50元,人均籌資標准達到290元。2011年,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醫藥費用補償比例達到70%,農民住院實際報銷比例超過50%。
  從2010年開始,我國啓動農村兒童先天性心髒病、急性白血病等重大疾病醫療保障試點工作。2011年,尿毒症等6類新增疾病納入重大疾病保障試點。2012年,肺癌等12類大病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截至2011年底,全國有超過23萬重大疾病患者受益,其中有近3萬名先心病患兒康複。
  10年來,以城鎮職工基本醫保、城鎮居民基本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爲主體的全民基本醫保制度體系初步形成。目前,全國參加三項基本醫保的人數超過13億,全民基本醫保惠及95%以上的人口。
  外國媒體評論稱,中國的醫療保險就數量而言,堪稱人類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福利計劃。
  基本藥物制度覆蓋鄉村
  近日,安徽省蕪湖縣陶辛鎮陶辛村村民張翠英到村衛生室看病。她患有慢性胃炎,經常腹痛。醫生給她開了1盒枸櫞酸鉍鉀片、1盒多潘立酮分散片、兩盒阿莫西林分散片,藥費共28.8元,門診報銷50%,自付14.4元。張翠英說:“過去鎮裏的藥店很多,現在很多都關門了,因爲村衛生室的藥品銷售不加價,有的藥甚至比藥店便宜一半多。”
  據悉,蕪湖縣118個鎮級和村級醫療機構全部配備了基本藥物,實行零差率銷售。安徽省的基本藥物目錄共有584種,通過全省統一招標采購,藥品銷售價格大幅降低,平均降幅達37.2%。
  建立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一項重大制度創新。2009年8月,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正式啓動,共遴選出307種國家基本藥物,各省平均增補210種。到2011年7月底,基本藥物零差率銷售在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覆蓋。
  國務院醫改辦主任孫志剛說,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建立後,按照新辦法實施招標采購和取消藥品加成,基層醫療機構藥物價格平均下降30%左右,藥價虛高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門診費、住院費相應降低。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切斷了“以藥補醫”的利益鏈條,推動了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維護了公共醫療衛生的公益性。
  基本醫療服務體系“強筋健骨”
  2001年,貴州省從江縣雍裏鄉大塘村沒有衛生室,村民看病都要翻山越嶺。李春燕嫁到大塘村後,自辦了第一個村衛生室,但由于資金困難,藥品和設備都很短缺。2009年後,縣政府不僅撥了專項經費,還配置了基本設備和藥物,村衛生室面貌一新,村民有病再也不犯愁了。
  大塘村的變化,是我國加強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建設的一個縮影。3年來,中央投資430億元,支持了2233所縣級醫院、6200多所中心鄉鎮衛生院、2.5萬多所村衛生室的建設,投入160多億元用于縣鄉村三級醫療衛生機構設備購置,重點投向中西部地區和邊遠地區的農村。在城市,中央投入41.5億元,支持了2382所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建設。
  硬件是基礎,軟件是根本。我國實行基礎設施建設和人才隊伍建設兩手抓,加快醫師隊伍培養。統計資料顯示,2001年末,全國每千人口醫師數爲1.32人;到2011年末,每千人口執業(助理)醫師上升到1.85人。從2010年開始,國家連續3年在高等醫學院校爲中西部地區免費培養醫學生,這些學生畢業後定向到中西部地區農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工作。
  全科醫生是居民健康和醫療費用的“守門人”。醫改3年,我國啓動了全科醫生培養基地建設專項規劃,首批支持127個基地建設,3.6萬名基層醫療機構人員進行了全科醫生轉崗培訓。
  2012年,全國18個省份311個縣(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全面啓動,中央財政按每縣(市)300萬元的標准安排補助資金。
  城市公立醫院改革是社會關注的焦點,也是醫改的重要風向標。目前,全國2000多家城市公立醫院改革試點穩步推進。北京市積極探索公立醫院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的有效形式。2012年7月1日,北京友誼醫院改革試點啓動,1500余種藥品全面取消藥品加成,同時推出醫事服務費,提高醫療技術價值。一個月後,次均醫療費用由450元下降到380元,次均藥費降幅達30%以上。患者負擔減輕,醫院收益增加,實現了醫患雙贏。
http://news.sina.com.cn/c/2012-08-22/041425010585.shtml

大陸醫生全球最低薪 需靠回扣補償?【台灣醒報2013.05.24 

大陸醫生的收入世界最低!醫學畢業生每月2,394元人民幣,更是各科系畢業生中最低。在住院和門診人數成長近2倍的情況下,工時長、風險高和薪水過低,加上政府壟斷醫療市場,醫生收受回扣文化嚴重,造成醫療體系和患者間嚴重的不信任感,也是民眾擔心醫療品質下降的隱憂。
  中國青年報報導指出,有調查資料顯示,2012年將近80%的畢業生薪資不到5,000元人民幣,其中以醫學畢業生的平均薪資最低,每月僅2,394元人民幣。相較於2011年醫院門診看診總人數已是2005年的1.5倍,共62億人次;住院人數更從7,000萬增加到1.5億,成長超過兩倍。
  這顯示醫生的所得與付出越發不成正比,調查指出,時下醫學生願意到醫院就業的意願僅有50%。
  有醫生吳帥投書中國人民網,談為何醫生的薪資如此之低說,公立醫院佔70%,病床數高達90%,因此醫生普遍待在大醫院,薪水固定、人才也難以流動,形成人力與待遇雙凍。
  如果開設私人診所呢?吳帥說,即使符合條件,政府也可能會以私人門診過多為由婉拒,不發給營業執照,無疑造成一種變相的「壟斷」,除了壓低政府辦醫成本,也使民間辦醫更為困難。
  「中國醫生收入世界最低。」有調查數據指出,美國、加拿大、日本的醫生收入是中國的40倍以上,香港是中國的22倍,台灣則是14倍。北京協和醫院醫生尹佳也在中國媒體和訊網上直言,公立醫院的醫生收入甚至比公務員、教師要低,再怎麼調薪,也不過是公務員薪資水平。
  5月份內蒙古有7名醫生因收受藥品回扣達200萬元人民幣被扣押,不過這並不是單一事件。中國人民日報報導,醫生為了彌補收入不足的現象,開始尋找「潛規則」,從收受各種藥品和醫療器材回扣中得到部分的「心理補償」。這種印象讓中國民眾把醫生「妖魔化」,認真看診的醫生也逐漸不被信任。
  中國政府2011年平均花在每個醫學生身上14,000元人民幣,但這並不能滿足畢業後學生對於高專業、高工時的薪資需求,醫生無疑是被壓榨的另類勞工。如何能杜絕這樣的現象?有醫生受訪時指出,政府需要進行醫療改革,讓人民所繳的稅反應在醫療品質上,也需要給醫生合理的薪資水平跟市場機制,否則透過法律規範,仍然很難遏止這種「灰色行為」。

醫院潛規則,不合情卻合理(詳參【圖博館】:百大  白色巨塔謊言

  醫生“腐敗”的合理性
可能你也有這種經驗,家人或好友生了大病重病,此時的第一反應是找找關係,好醫院和床位和主治的好醫生,全是稀缺資源,靠排隊得到的概率太低。
好,這符合你的直覺。再提供一個鮮活的案例給你:
  “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不管你是發燒、拉肚子、咳嗽或者是手足口病,都要等6到8個小時!如果你能等,就掛號,不能等請去其他醫院!” 
  撇開感情因素,我們再細細咂摸,其實紙片上的內容都是些大實話。
雖然醫院不少,但相對于患者的人數依然顯得捉襟見肘,醫護人員除了超負荷地工作,患者除了等待之外,還有其他選擇嗎?事實上,我們並不希望每個醫護工作者一直都在“忍辱負重”下去工作,畢竟,這樣既無法保障看病的品質,更不符合社會發展和文明要義。每天面對“看見看不完的病人”,甭說做醫生的,換做任何人心理都會煩躁不已,長此下去,出現心理疾病也未可知。(趙國旗)
  假設,貼上面這條告示的醫生一個月賺二十萬,他會不會抱怨了?不會!如果醫生月薪二十萬,讓他把家安在醫院都樂意!
  “我們作為基層醫務人員,與漲工資無緣,與節假日無緣,但仍屬於低工資人群,我們也需要改革,也需要有人來為我們切身想一想。”
  沒有人切身替他們想。所以,他們就得自己為自己著想了——從藥商手裡拿回扣和收受病患私下的贈予,就是彌補其收入不合理的途徑。
  以上這些,全算是“腐敗”。
所以,中國的醫院還能發展,其實靠的就是醫生的“腐敗”,它間接行使了市場功能,如果這條路徹底掐死,可以想見,接下來醫療資源更加匱乏,病人更加沒有希望,醫生改行的也會增多,醫學院也招不到好生源。如此惡性循環,醫院的普遍衰敗,就是必然的。
  像老大哥一樣嚴密監視,發動各種舉報和群眾運動,盡力把醫生的收入釘死在工資條的數字上,這就相當於設定了最高工資,原本月薪兩萬留得住人才,你讓人最多拿五千,結果只能是人才的供給不足。
  許多人有天真的願望,認為醫生是救死扶傷的高尚職業,所以不該談錢,他們得像天使一樣,看著流血流膿的傷口,在手術臺一站數個小時,聽著病人的呻吟哭喊,然後拿著可憐的薪水。如果醫生走進飯店,說,我是醫生,然後吃飯不要錢;開車進4S店,說,我是醫生,然後修車不要錢,社會像天使一樣對他們,那才有理由要求他們成為天使,可並不是這樣,所以我們要允許醫生談錢,好醫生的收入越高,我們的病情才越有希望。
  為了我們生大病時還能找到好醫生,就別折騰他們了。
醫療行業的本質,其實是資訊服務業。一個醫科畢業生要學五年,要想進大醫院,起碼得是碩士,需要8年,這反映出一個醫生需要掌握的資訊,屬於現代生產中的最高層次。吸納了這麼多資訊自然是為了在工作時判斷資訊——從中醫的望聞切問、因人施治、對症下藥到西醫的B超、CT檢查、血液檢測、診斷、會診、治療方案選擇,字面意義背後,暗示的都是資訊兩個字。所以,從資訊的角度來看,醫生的職責就是利用自己掌握的資訊,借助現代科技,説明患者發掘資訊,理解資訊,判斷資訊,並做出正確的選擇。
  在每一樁具體的醫療服務中,醫生和患者的資訊是不對稱的。醫生天然具有資訊優勢,掌握更多資訊,而患者處於一個資訊不透明的狀態。另一方面,雖然技術不斷發展,但科技水準仍有局限,因而醫療資訊通常都存在模糊性,在一些前沿診治中,更是如此。
  長期以來,出於對知識的輕視,中國的診療費嚴重偏低。在醫療改革過程中,相關部門並沒認識到醫療行業的資訊本質。沒找准方向,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造成問題。現在,醫療行業可以說市場化了,但醫生的勞動卻未市場化。醫生價值沒有得到市場化的體現,自然會利用自己的資訊優勢,讓自己的收入途徑走到暗處去。這個暗處就是紅包與回扣。
  實際上,當李莊救一個人可以獲取數萬,數十萬,甚至百萬的時候,為什麼一個醫生救一個人,按專家號200元計算,前後診斷30次,才能獲取幾千元的診療費?所以,醫生的市場化才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當醫生的價值評估放到市場中去,競爭自然能夠擠壓出更對稱的資訊。
  僅憑上述這些,就能平復病人心中的戾氣嗎
  不能。
因為醫生解釋再多,病人都聽不進去。醫生解釋得越多,病人越焦躁,越想問:你只是抱怨窮而已,我是抱怨沒錢保命啊!
  所以,我們總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在日本不存在看病難問題,除流浪者之外,很少有無錢治病、有病硬挺的現象,原因是日本的國民健康保險制度為全體國民提供了醫療保證。每一個日本國民和在日本居住一年以上的外國人,都要加入國民健康保險,交一定數額的保險費,領取國民健康保險證。有病到醫院就醫,交30%醫療費即可,剩下的70%由醫院和居民所在的地方政府結算。”(何德功 新華網)
“擁有約1.9億人口的南美大國巴西,是世界上貧富差距最大的國家之一。為了讓所有人都能得到醫療服務,巴西建立了統一醫療體系,實行以全民免費醫療為主、個人醫療保險為輔的醫療制度。雖然人人都可以到公立醫院免費看病、拿藥,但是由於到公立醫院看病要排長隊,因此經濟條件好的人都自掏腰包買私人醫療保險,到私立醫院看病。巴西有2000多家經營醫療保險的公司,3700萬人接受私人醫療保險服務。”(楊立民 新華網)
  同時,我們也會遇到這樣的文字:
“以前有很多走街串巷的藥販子,喊著"藥水藥片有伐?"向老百姓收購藥片。因為這些人看病不要錢,單位都能報銷,所以就拼了命地去看病,就算沒病也盡可能往醫院跑,就是為了配些免費的藥,醫生自然也很樂意,要知道賣藥是醫生主要的收入來源。他們配完藥,自己自然不吃,於是都賣給藥販子。藥販子拿了藥就賣到農村或不發達地區,由此可見所謂計劃經濟體制下,基本解決所有社會成員基本醫療衛生服務是不可信的,因為很多地方的人要吃藥竟然得通過藥販子。”(端宏斌《東方今報》)
  免費不等於即刻免費,免費可能失效。就像手機能接收CMCC的WIFI,但慢得根本上不去一樣。任醫改千改萬改,我們就要份實打實的保險。
  在醫改真正成功以前,寧可排隊等號,不肯給醫生紅包,有病幹熬那是傻。若醫改市場化已經來臨,仍懷念中國幾十年前的“公家報銷”“免費醫療”“上醫院開藥如取自助餐”的人,則不是傻————他們是愚弄人傻。
http://news.sina.com.cn/z/xgchongbao/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維基百科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簡稱「新農合」)為中國內地自2004年針對農村與農民推行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1],到2011年,新農合參保人數達到8.32億,參合率超過96%。新農合系由政府組織、引導、支持農民自願參加,個人、集體和政府多方籌資,以大病統籌為主的農村居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2]。該項制度於2003年正式啟動試點,2008年基本實現全覆蓋。2011年政府補助標準達到每人每年200元,政策範圍內的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0%,超過85%的統籌地區開展了門診統籌。2012年,新農合補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240元,全面推開尿毒症等8類大病[3]保障,將肺癌等12類大病[4]納入保障和救助試點範圍。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6%B0%E5%9E%8B%E5%86%9C%E6%9D%91%E5%90%88%E4%BD%9C%E5%8C%BB%E7%96%97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_百度百科

  存在問題
  社會滿意度低
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農民不滿意主要是因為保障水準低,參加和辦理報銷的程式繁瑣等。
  保障水準低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以大病統籌兼顧小病理賠為主的農民醫療互助共濟制度。這個定義顯示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救助農民的疾病醫療費用的而門診、跌打損傷等不在該保險範圍內,這項規定使得農民實際受益沒有預想的那麼大。
  合作醫療宣傳
現有的宣傳多集中在介紹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給農民帶來的表面好處上,沒有樹立起農民的風險意識,也沒有體現出重點,沒有對那些不參加的農民進行調查,使得宣傳大多停留在形式上。
  合作醫療制度
首先,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登記程式繁瑣。 其次農村合作醫療的報銷程式也很繁瑣。各地方交費數額不統一、交費時間不統一、收費人員不統一、收費時是否告知不統一、收費時是否簽合同不統一、報銷起付線不統一、封頂線不統一、報銷比例不統一、報銷專案不統一、不予報銷的專案不統一、報銷所需證據不統一、轉院制度不統一等。
  內部醫療需求
一,就小病而言,當農民經常不生病時,覺得個人出資的那部分浪費掉了,於是會逐漸喪失參加合作醫療的動力。
二,從大病來說,由於農村內部也存在著較大的貧富差距,那些貧窮的家庭一旦得了大病,即使去醫院就診,能夠報銷一部分,但剩下的一部分他們依然無力償付,所以這些貧困的家庭依然看不起病。當然對於那些富裕的家庭而言,這是給他們提供了實在的優惠。所以從大病的角度來看,不但新型合作醫療沒有解決農村內部貧困家庭的醫療問題,反而使得他們與富裕農民家庭的差距變得越來越大,進一步加劇了農村的貧富差距。
三,農村呈現的狀況是大部分的青年或中年的勞動力外出打工,農村呈現出大量的空心村。當這些農民工外出打工時,如果在外地生小病,他們只能在打工所在地看病,這樣來說,他們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就沒有得到實惠,這會降低他們的參與熱情。當他們得了大病時,由於打工所在地路途遙遠,甚至有些急性病時,他們去大型的醫院就醫,也無法享受到新型合作醫療的優惠。
  內部醫療供給
一,供方誘導需求突出。具體的講就是在醫患資訊嚴重不對稱的情況下,相當一部分定點醫院對病人診治時,並不是按照最有利的方案去開展,普遍存在開大藥方,多開藥,開貴藥,過度消費醫療服務的現象。這不但增加了合作醫療服務的支出,也增加了農民的負擔,使新型合作醫療沒有真正發揮作用。
二,長期以來,農村衛生基礎設施滯後,鄉鎮衛生院房屋破舊,一些貧困地方的衛生站甚至存在危房,醫務人員短缺,且整體素質不高,長期得不到培訓,技術骨幹嚴重流失,很難滿足農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的醫療需求。甚至在農村出現到縣,鄉鎮醫院看錯病,導致死亡的案例發生。另一方面,如果農民不去這些縣,鄉鎮醫院,而去省或者市一級的好醫院,他們面臨的又是天價的醫療費用,使得他們在一定程度上望而止步。所以從這點來看,也嚴重制約了新型合作醫療的有效運行。
http://baike.baidu.com/view/229771.htm

    健保邏輯:邏輯邪63/66

人的健康私欲無限
醫技愈進步醫費愈貴
公營績效一般不如私營
即使健保績效依國際專業評比:官優(如行政費比)民劣(如醫療浪費)。
台灣健保不論如何開源節流,絕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俗夠大碗。
除非末代健保(錢還保戶自管,看不起病者才由健保負担)其餘只能苟活

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
這回絕非戲(謔評)論
而是有理性專業事實之依據

不信,瞧下阿楨如何看美國公視(PBS)製作的【評鑑全球健保】節目:

臺灣:台灣健保的行政管理成本全世界最低、不到2%,是國際公認小而美的模範,也是各國來考察取經的對象。但考察者多不知,雖有健保IC卡管控,仍有全球最嚴重的醫療浪費,而且是無藥可救的民粹型浪費! 

美國:健保私營,有四千七百萬人沒有醫療保障,每年還有數十萬人因醫療費用破產。但全球最昂貴的醫療系統,卻產生全球最進步的醫療科技,又迫使各國健保因醫技愈進步而醫療費用愈貴! 

英國:健保費大概是美國的一半,全民都有健保,但是醫療等待時間過長!

日本:健保用了國內生產毛額的8%,日本人平均壽命全世界最長,嬰兒死亡率則是全世界最低。但日本醫生和臺灣一樣,都因待遇低、過勞和訴訟風險而出走!

德國:人人享有健保。健保制度不光是涵蓋基本醫療,還包括心理衛生、牙科費用、視力矯正等,甚至還有另類治療的給付,德國人做水療可由政府買單!但德國健保不是台灣的中央統一健保制,而是俾斯麥式傳統的產業工會制,較能兼顧公營和私營之利!可惜理盲又濫情的呆歹灣人,缺乏德意志人之理性意志,只會兼得公營和私營之弊!人人多想貪健保便宜、少繳健保費,搞到二代健保,不易收到利息、股票股利、租金、兼職、執行業務收入等所得之補充保費!(即使有「家戶總所得」制度,也會像避稅一樣逃費),只能苟活、屆時又要再搞三四代。

    社福邏輯:邏輯邪66/66

人的社福私欲無限
人口愈老化社福愈貴
公營績效一般不如私營
社保基金操作優於國內外指數,但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高績效。
台灣社福不論如何開源節流,絕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俗夠大碗。
除非末代社保(錢還保戶自管,無法生活者才由公費負担)否則只能苟延

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
這回也絕非戲(謔評)論
而是有理性專業事實之依據

不信!瞧下,聯合報2012.10.04薛承泰示警:三大德政將拖垮政府  行政院政務委員薛承泰昨天報告指出,70年代的18%、80年代開跑的敬老福利津貼、90年代的廣設高中、大學等三大政策,當初制定政策時,因忽略人口因素,三大政策都將面臨拖垮政府及承擔大學關門的惡果。至於健保,他表示,2000-2010年間,65歲以上人口數成長近三成,若以2010至2011年醫療費用成長率1.5%推算,2025年健保醫療費用將高達2011年的兩倍。

呆歹灣人想要的德政豈只三種,瞧瞧中國時報2012-10-21退休保險基金缺口逾9兆 根據統計,截至2011年,三大退休保險基金都出現龐大財務缺口,其中勞保應計給付現值約6兆8,508億元,只提存責任準備金5,377億元,今年擴大到7.3兆,財務缺口最大。退撫基金約2兆3,919億,只提存4,794億。國保基金約2,779億,已提存1,422億。總計三大退休保險基金,未提列的責任準備即超過9兆。退休保險基金出現財務困境,主因為各基金應收取的最適費率與實際收取的費率差距太大,給付比例又太高(以勞保年金的所得替代率為例,台灣超過70%,相較之下,日本34%、德國40%、法國51%、韓國67%,唯一比台灣高的只有破產的希臘93%!),以致入不敷出。勞保基金的最適費率應有27.84%,現行費率只有8.5%;退撫基金的軍、公、教分別應有36.74%、40.66%、42.32%,只有12%;國保應有21.16%,只有7%。農保更慘,74年開辦時,費率定為6.8%,1995降為2.55%。農民個人負擔三成,每人每月僅需擔78元,遠低於最近十年平衡費率4.38%,累計虧損1368億。 

台灣快破產了,該怎辦?
涼辦唄!依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之戲論
所有退休基金都該「繳多少、領多少」「成立個人帳戶、自負盈虧」。

愛說笑,呆歹灣人,呆到不知快破產了、歹到不願多繳一毛,連以下「多繳、少領、晚領」都不同意了,還「繳多少、領多少」呢!

行政院會2013.04.25拍板依循「多繳、少領、晚領」等原則訂出的勞、軍、教年金改革方案,連同日前考試院會通過的公務員年金改革案,四大改革案全出爐,將交由立法院審議,力拚本會期過關(結果當然沒過關)。依政院版方案,勞保平均月投保薪資,將從現行加保期間最高60個月,改為逐年增加12個月、最高144個月計算;月投保薪資3萬元以下仍維持1.55%;逾3萬元部分微調、按1.3%計算。勞委會估算,平均投保薪資3.5萬者,將少領375元。保險費率每年調0.5%、2021年達到12%時,將啟動評估精算機制;如精算結果是未來20年保險基金不足以支應給付,再每年繼續調0.5%,但以18.5%為上限。另為讓勞工朋友安心,政府負最終給付責任條文確定入法,規定政府須擬分年撥補計畫,第一年至少撥補200億;基金運用績效方面,則由現行精算報告假設為3%,提高目標至4%以上。勞委會主委潘世偉表示,此次改革可確保基金30年運作。

    考績邏輯:邏輯邪65/66

公務員制度屬官僚制度
官僚制度是理性的依法行政和保障
但官僚制度會異化成官僚心態和鐵飯碗 
公營績效正常下不如民營,反之則特例(如威權之星港)。
在應付考績下,愈多考績反而愈無效率(如極權之蘇聯)。
台灣公務員不論如何考績,絕不可能滿足民粹所幻想的高績效,和貪腐一樣,頂多比上(如星港)不、足比下(如菲馬)有餘。即使健保績效/保費是全球最高/低、油電績效/保費是鄰國較高/低,呆歹灣人也不會滿意(雖然「不滿」已是全球公民尤其中產和年青人之運動,但台灣更加理盲濫情到,明明各項國際幸福指數評比,台灣多是東亞之冠,可是呆歹灣人卻自認東亞之末!)。
【文官制度:邏輯邪】旣然已依理性專業事實戲(謔評)論出:官僚統治和官僚作風是無可避免,那麽台灣人就別再呆歹,回到古典自由主義大屍Smith在《國富論》認為政府只能從事基本建設及維持國家社會順利安全運行之工作吧!其餘比如油電…等都要自由化民營化。

西方資本主義理想出的民主政治和自由經濟、都純屬幻想了,現實政治是民粹(尢其20世紀初經濟大蕭條後、百姓要求大政府解決問題,更遑論21世紀初金融大海嘯後)。更何況台灣還有中國的民本和父母官傳統,呆歹灣化的結果便是更加理盲濫情之民粹:啥問題都要父母官解決的靠爸族和媽寶,平時父母不能管其權利、出事父母則要負責擦屁股。呆歹灣人怎可能讓油電民營化,民營化了,政客如何卡油(用預算卡住官員)?百姓如何偷電(政府倒貼電價)?員工如何摸油(摸魚打混也不會被辭)?

難怪當考試院提出「公務員考績法3%考丙」,馬上反彈:第一,各機關百分之三丙等,是齊頭式平等;第二,打考績的首長就像擁有一把刀,「良善的人披荊斬棘,惡質的人誅除異己」;第三,首長怕被批厚此薄彼,輪流考丙(烤餅)的結果,公務員多有鐵飯碗吃、不會遭淘汰。第四,……………

哎呀!談個它一千零一夜也彈不完,對民粹談理性專業事實,還不如對牛彈琴能增產牛奶。呆丸之島追殺高薪肥貓的運動,使得工研院變成其他國家任意取用的人才庫。工研院就表示,台灣打肥貓打到人才流失,「工研院都快解體了」;特別是與台灣同文同種,語言、文化無障礙的大陸,近年各省紛紛仿效工研院成立其本身的產業研究院,也對準工研院大挖人才。業界流傳的說法是「台幣換人民幣」;一個年薪一百五十萬台幣的人員,對岸往往就以一百五十萬人民幣挖角,薪資相差四、五倍之多。 

又難怪會如【台才中用】詩所諷:

奇怪耶
自古以來
人才高處爬
古代封建中國
南蠻楚材被晉用
現代民主美國
全球人才被美用
為何自由中國的台才
反被共產中國所用呢

李陳二位總統鎖國了廿年
由上而下的台獨民粹
驅使台才被中用
兩岸開放後
由下而上的紅眼民粹
見不得人好的紅眼症
殺紅了紅眼島的肥貓
逼使台灣人才往中逃

所言極是
流浪博士眼紅其指導教授
占著茅坑不拉屎領雙份薪
名教授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健保病患眼紅其主治醫生
動不動控告醫生醫療糾紛
名醫也只好到中領五倍薪
………………………

台長: 阿楨
人氣(15,903) | 回應(946)|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社會萬象(時事、政論、公益、八卦、社會、宗教、超自然) | 個人分類: 時評中國 |
此分類下一篇:ABC在中國失寵了?
此分類上一篇:果然是疆獨幹的

顯示全部946則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