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智慧製造新趨勢論壇】台灣中小企業如何面對全球競爭賽局? | TechOrange 科技報橘
Search
Close this search box.

【後疫情時代智慧製造新趨勢論壇】台灣中小企業如何面對全球競爭賽局?

首圖來源:Unsplash

台灣是全球製造重鎮之一,2020 年剛開始,全球就陷入 COVID-19 風暴,嚴重衝擊經濟活動,此時如何應對全球供應鏈斷鏈危機、5G 商機發展挑戰,就會是未來台灣中小製造業須思考的關鍵問題。

面對此變局,台灣業者必須密切觀察產業趨勢變化,並積極轉型提升自身企業價值。在 6 月 12 日由經濟部中小企業處所舉辦的後疫情時代,智慧製造新趨勢線上直播論壇中,中國生產力中心、波士頓顧問公司、富鴻網、研華等國內產學專家,深入剖析後疫情時代的產業趨勢,並對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提出建議。

中國生產力中心副總經理陳詩龍:政府推動「精實智造」計畫,導入新科技協助企業應用數據

中國生產力中心副總經理陳詩龍分析後疫情時代,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三大趨勢。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中國生產力中心副總經理陳詩龍在「新精實智造驅動世界 迎接新市場價值」演講中指出,在美中貿易戰與疫情衝擊下,全球製造業供應鏈已開始轉變,在後疫情時代中將會有三大趨勢。

首先是引用「中央銀行」的資料,指出各國企業會重新檢視生產風險管理。多元生產基地不僅會成為重點,建置速度也會加快。其次是為了強化關鍵零組件的掌握度,此類元件在母國生產的比重會逐漸升高,並啟動雙源採購(Dual Sourcing),確保供貨無虞。第三是台商將會加速尋找新的生產基地與供應鏈夥伴,並在多元產區與市場布局,此外自動化與數位轉型的速度也會加快。

為協助台灣企業轉型,中國力生產力中心也積極展開動作,推動精實智造 LSM(Lean Smart Manufacturing)計畫。此計畫主要是透過智慧驅動力、智慧製造力、組織策略力、創新價值力等四力評量,藉由各種新科技的導入應用,協助企業在數據、製造、經營與價值等四面向完成創新。

陳詩龍表示,智慧製造基礎是生產力與精實成果延續而成,而其成果實現關鍵則來自生態系的建構,在IT、ICT、IoT等新技術的靈活應用下,中小企業可打造全新商業模式從容面對無煙硝味的第四次工業革命。

台灣目前有 80 多家市佔率全球第一的中小型製造業,推動世界領先產業。例如川湖科技是世界第一大導軌廠、宏正自動科技為全球第二大 KVM 電腦切換器廠、中磊電子為亞洲第一的小型基地台廠。為了打造持續強盛的中小型製造業,政府將協助企業做接班傳承,並提供創新產業加速器、智慧應用的工具,協助年輕世代加入,提升整體台灣產業競爭力。

波士頓顧問公司合夥人馮博堅:善用數字,管理者可強化決策、加快危機反應

波士頓顧問公司合夥人馮博堅分析疫情階段,建議企業管理層應用數位科技強化決策。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延續陳詩龍對台灣中小企業轉型看法,波士頓顧問公司合夥人馮博堅在「正面迎戰後疫情挑戰 無痛銜接數位化供應鏈趨勢」演講中,進一步剖析後疫情時代企業將面對的難題,並提出因應建議。

他首先將疫情分為抗疫期、波動期、後疫情期等三個階段。抗疫期間,部分企業關閉,波動期間,企業則恢復適度經濟活動,到了後疫情階段,經濟則會全面復甦。

目前全球仍處於第二階段的波動期,在此期間,供應鏈仍受疫情影響,既有的管理方式面臨挑戰,不過在數位科技的協助下,管理者可強化決策能力,加快危機反應速度,從而創造長期競爭優勢。他建議,管理階層應該為企業盡速部署此一能力,創造即時效益。

中小企業轉型第一步,該如何選擇關鍵技術?

在科技的快速發展下,各種新技術紛紛問世,每一種技術都會對企業帶來助力,例如工業 4.0 中有九大會影響營運的技術,中小企業該如何選擇?

馮博堅認為,企業應該先設立目標,再從目標反推,尋找合用的工具,如果對工具與情境仍有疑慮,也可善用外部資源。例如波士頓顧問公司應新加坡政府之邀,協助該國中小企業轉型。

透過中國生產力中心、波士頓顧問公司這類機構的專業協助,中小企業可讓有限資源用發揮最大效益,順利踏出轉型的第一步。

富鴻網總經理邱登崧:5G 潛力雄厚,企業導入可強化競爭力

富鴻網總經理邱登崧建議中小企業,可以採用漸進式,局部導入新技術。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除了善用外部專業、釐清企業目標外,企業在數位轉型時,也必須強化產業敏銳度,了解市場新技術的發展動向,讓轉型事半功倍。

富鴻網總經理邱登崧在「開啟 5G-IoT 關鍵商機 產線部署力如何預備?」議題中指出,多數人認為大型企業才有能力以 5G、IoT 等先進科技打造智慧製造系統,但其實這些新技術的應用多元,即便是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也可以針對自身需求,局部導入應用,一樣能有自己的智慧製造架構。

邱登崧進一步分析 5G 在製造現場的應用。他表示,過去無線通訊易受金屬、電磁波的干擾,因此目前絕大多數的產線設備仍以有線方式連結,而在相關難題的逐步突破下,不受實體線纜影響的無線通訊漸受製造業者重視,再加上5G的高頻寬、低延遲與大連結等特色是,可為製造業者打造機台聯網監控、廠房資產管理、倉儲物流搬運等智慧化功能,因此未來發展備受期待。

隨著各國頻段的陸續底定,5G 落地將會加速,包括鴻海在內的大型製造業都已著手布局。邱登崧最後指出,近幾年是製造業的新一波升級潮,為避免被邊緣化,企業應該加快轉型腳步。

5G 雖在發展初期,相關解決方案也未標準化,但觀察整體趨勢,這必然會是製造系統未來的重要通訊技術,業者仍應密切關注,並適時導入應用,以強化自身競爭力。

研華代表張敏忠:製造業的生產基地已從集中走向分散

研華代表張敏忠表示,台灣製造業應導入自動化、IoT、AI等技術,以填補逐漸短缺的人力資源。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在智慧製造中,5G 只是眾多技術的一環,要落實工業 4.0 願景,需要全面整合廠房中的各種系統。

研華工業物聯網事業群資深協理暨海外新興市場行銷總經理張敏忠,在「陪你打造智慧工廠 整合IT/OT管理秘訣」演講中,首先剖析製造業近年來所面臨的全球產業變動。

他指出,製造業的生產基地已從集中走向分散,在此同時,台商過去倚重的中國,現已成為高製造成本國家,在此態勢下,製造業離開中國已是不可逆的趨勢。對此,他建議台灣製造業應擺脫過去的勞力密集生產模式,導入自動化、IoT、AI等技術,以填補逐漸短缺的人力資源,同時為自身企業升級。

為了協助製造業者佈局已然到來的智慧化趨勢,研華自身也不斷進化產品策略,從最早期的純硬體產品提供,到後來整合軟硬體架構,以硬體設備搭配研華的雲端平台 WISE-PaaS,打造出各種產業專用的物聯網產業解決方案(SRP)。最近研華則是再進一步聚焦領域,推出工業物聯網行業解決方案(I.App),並與DFSI(Domain Focus System Integrator)密切合作,協助製造業者轉型。

對於資源有限的中小型製造商轉型困擾,張敏忠指出,智慧製造的第一步是整合 IT OT 兩大系統,不過系統的整合工作十分龐雜,走錯路再修正所耗費的資源非常龐大。透過有經驗的 DFSI 協助會是最佳方式,這也是研華近年來積極推廣共創概念的主因。希望在不同領域的業者的攜手合作下,能大幅降低製造業智慧轉型的門檻,為即將到來的製造新世代做好準備。

高峰座談:企業如何掌握外部資源?

在精采的演講後,與會的專家隨即互相討論,對中小企業的轉型提出各種建議。觀察產業現況多年的陳詩龍發現,多數企業主忙於經營企業,對相關資訊與資源的掌握度不足。

四位講者與主持人共同探討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政策。Credit:TechOrange 科技報橘,攝影師:邱如仁。

對此他指出,經濟部對中小企業的數位轉型推動已有完整政策,過去一段時間舉辦了各種研討會與說明會,強化業者數位意識,同時也有團隊協助評估企業轉型的問題所在,並提供各種協助。

經濟部近期就協助十多家業者,每家帶動 4 家以上作為一個體系擬定轉型計畫,並由業者自行負擔很低的成本,由中小企業處提供輔導輔助,在一年內完成數位化建置,接下來將逐步推動數位優化與數位轉型。

陳詩龍表示,中小企業處積極進行微型企業的育成,希望解決國內業者的轉型挑戰,其資源相當豐富,各企業可善加利用。

審慎觀察全球市場:中美陣營變化

除了外部資源掌握,中小企業也必須審慎觀察全球市場變化,尤其在美中貿易戰與 COVID-19 疫情的衝擊下,全球產業環境已出現長久性變化。

馮博堅表示,美中兩大陣營的對抗越來越嚴重,未來台灣企業必須準備兩道營運模式,分別對應中國與非中國兩大市場。在此之前,企業也要先行盤點手上的產能、IP 等各種資產,並做出適地性規劃,讓資源的應用最佳化。

了解自身需求,別被 5G 限制了想像

邱登崧也贊成企業必須先盤點內部資源的看法,他表示要導入智慧化系統,必須先一步釐清自身產線架構,先找出痛點後,再逐步規劃導入步驟。

他特別提醒中小企業主,不要被 5G 限縮了智慧製造的技術想像從發展軌跡來看,5G 仍處於初期,但現在市場上已有多種成熟的無線通訊技術,包括 4G、WiFi、藍牙…等,在製造現場中,這些技術都有可用之處,不過前提仍是製造業者必須先了解本身的需求,才能找到最合適的用法。

尋找適合「中小企業」導入的智慧化系統

釐清自身需後的下一步,就是著手導入智慧化系統。張敏忠表示,即便同是製造業,不同產品的生產方式也各有差異,例如科技業與傳統製造就大不相同,因此在製造業中,DFSI 的重要性非常高。

透過 DFSI 的專業,業者才能縮短導入時間,打字出合適的智慧化系統。他舉了研華最近的兩個案例,其一是國內紙業大廠永豐餘,在研華與 DFSI 的協助下,順利導入機聯網系統,其二是台中的手工具製造商,也是透過研華與 DFSI,完成廠內的工作站建置,為接下來的智慧製造踏出第一步。

智慧化不是未來,而是現正發生的趨勢

觀察整體產業發展,四位與談者都指出,智慧化不是未來,而是現正發生的趨勢。陳詩龍表示,現在台灣多數業者裹足不前的原因,大多是難以確定投入後的效益是否會一如預期浮現,但只要有意願,即便是老舊機器也可以先以機聯網方式取得數據,先投入有限的資金取得初步效益,再評估接下來的動作就可以踏出穩健的第一步,他呼籲業者「免驚,向前走」,先做就對了。

邱登崧與張敏忠也表示,資金方面經濟部已有補助,技術部分業界也有完整方案,而且無論是富鴻網或研華,所輔導的業者都已交出漂亮成績單。在市場已有實證下,企業可以安心投入。不過在投入時,馮博堅特別提醒企業主,必須下定決心,從上而下貫徹轉型意志,同時引進新的人才與技術,為企業注入活水,如此轉型之路才能順利,企業自身的競爭力也可提升。

參加下一場活動 ➡️ 新世代智造企業見學
報名連結

你可能有興趣

◊  CONNECT 製造 to the Future!看這三家台灣新創如何讓「智慧製造」完美落地?
【台商再起故事特輯】工研院與微軟合推智慧製造,不用自行整合技術省去 IT 人員負擔
◊ 【智慧製造最新應用】高科技台廠導入 NEC 人臉辨識系統,訪客「刷臉」就可開卡進入廠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