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书可以全面认识第一次世界大战?

关注者
702
被浏览
168,427

33 个回答

了解一战,看这100本书


2018年11月11日,一战——这场耗时4年之久的人类史上的浩劫停战满一百年整。这场战争毁灭了几乎整个欧洲,6500万人参战,约2000万人受伤,超过900万军人和700万平民丧生。人类的战争首次进入了你死我活的零和博弈般的总体战时代。


一战的影响和意义极其深远,亚欧大陆上的四个大帝国接连覆灭,民族国家在此之后纷纷独立,或是陷入一场又一场的纷争之中。欧洲的荣光逐渐消退,英镑的世界金融霸权被美元逐渐取代和消融,美国逐渐建立起了直到今天的世界霸主地位。令人欣慰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终于在历经19世纪的多次磨难和挫折之后取得了首次成功;而让人不寒而栗的是,法西斯主义的阴影已经在世界的各个角落里开始秘密积聚着邪恶的力量,在那二十年以后,它将会给人类带来一场空前的灾难。


但是我们也不得不铭记,一战的结束推动了全球政治和社会意义上的公平和正义,教士和国王们不可能再像以往一样将“灰色的牲口”般的平民轻而易举地推进战争的绞肉机,他们以往的“正义,光荣”的口号也变得格外失色。现当代政治学意义上的人人生而平等在这时才逐渐被各国在法律层面上落实,战后女性地位提高,妇女获得了选举权;法律上的普选在各国相继建立了起来。无产阶级首次看到自己当家作主的可能性,而受压迫多年的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自决”的精神也发端于这一时期。我们更要铭记的是,如果没有一战中十月革命的一声炮响,如果没有一战后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引发的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和之后席卷全国的大革命,如果没有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各族各阶层革命者们前仆后继的不懈奋斗和壮烈牺牲,我们今天社会主义中国的美好图景,将全都是妄想。


因此,借着纪念一战停战100年的契机,我们为您整理了100本专以一战为主题的中文书籍,让读者朋友们以史为鉴,充分地了解一战以及世界政治经济的变迁,同时也能体味到和平,来之不易;幸福,需要自己争取。


文学类:


1. 《好兵帅克历险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作者:(捷克)雅·哈谢克

一句话:奥匈帝国就是这么亡国的,一战就是如此荒唐和令人作呕。捷克作家哈谢克的名著,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作,杰出的政治讽刺作品。奥匈帝国的落后腐朽,一战时帝国上层的狂妄自大,世事的荒诞离奇,都在作者的笔下如同报刊漫画一般幽默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这个认真的“举栗子大王”像堂吉诃德一样对抗着整个专制而虚伪的奥匈帝国体制。最终,帅克成为了捷克的国家形象代表,被后世的读者们深深铭记。

2. 《昨日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奥地利)茨威格

在这部作品里,茨威格用他尤其擅长的中短篇小说和人物传记的笔法回忆了从他少年时期开始的个人精神历程,他怀念一战前欧洲50周年的相对和平,又深深地反思带给全欧惨痛经历的两次世界大战。在他的笔下,罗曼罗兰,维尔哈伦、麦绥莱勒、高尔基、里尔克、理查施特劳斯、赫尔策尔等文化界人士的故事被娓娓道来,活生生的一幅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众生相

3. 《战时笔记》

商务印书馆

(奥地利)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

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在一战期间应征入伍,这本小册子一部分是他当年的哲学思辨,另一部分是他在战壕中作为普通一兵的私人生活的忠实描写。作为参战时刚满的25岁的年轻人,他的日记里作为普通士兵的心情记录实是不可多得的一手资料,而另一半的思辨部分或许也可以看作《逻辑哲学论》的试水。

4. 《人类群星闪耀时》

人民文学出版社

(奥地利)茨威格

本书是茨威格的中短篇人物特写代表作,满篇洋溢着对欧洲对历史的自豪和热爱。当然和一战有关的是其中三篇特写 《争夺南极》《密封列车》《威尔逊的失败》。《争夺南极》说的是英国和挪威在1912年争夺发现南极点的故事,要理解当时的民族主义和国家主义的影响,这个故事可以作为不错的参考。《密封列车》指的是列宁领导的十月革命,这是一战中最重要的故事之一,一战为后世留下的重要遗产——苏联的故事也从此开始了。《威尔逊的失败》指的是一战后巴黎和会上,美国总统威尔逊力主建立国际联盟和《凡尔赛条约》故事,侧面反映着西方理想主义的失败。

5. 《西线无战事》

外国文学出版社

(德)雷马克

这本书既不是一种谴责,也不是一份表白。它只是试图叙述那样一代人,他们尽管躲过了炮弹,但还是被战争毁掉了。 ——[德] 埃利希·玛利亚·雷马克

真实的故事,细腻的情感,残酷的命运,小人物的悲哀和无奈,都浸润在这部已经经历了近百年的文学名著之中。一战之后的反战文学的代表作,书写战争,仇恨,死亡对善良的普通人的精神摧毁,信仰的崩塌。正如雷马克在书中所说,“死者的遗嘱不是说要报仇,而是说永远不再有战争。”用文学艺术作品的力量重新唤醒对生命的思考和同情,反思和平的珍贵。

6. 《日瓦戈医生》

人民文学出版社

(苏)帕斯捷尔纳克

以赛亚·伯林是如此评价帕斯捷尔纳克的:“帕斯捷尔纳克拥有一种超过他所有同代作家的天赋,那就是他能将他所创造的世界中每个人物身上的鲜活的品质和生命的律动生动地传达给读者。没有哪位艺术家比他更生动地诠释了文艺复兴的艺术家理论,即认为艺术家是可与大自然本身相匹敌的创造者。”

爱情和婚姻在世界大战和大革命中是何等的渺小?作为个体的孤独的灵魂怎么在岁月和历史的洪流里得以保存?这本书歌颂了在那个年代珍贵的人道主义,在一战前到国内革命时期的俄国大地史上书写人生理想和现实的残酷差距。

7. 《永别了,武器》


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海明威

海明威的代表作之一,一部“没有多少战争,却又地地道道是部反战小说”的作品。一个美国青年在一战后期参战中爱情和战争的二重唱,战争的残酷和冷漠和纯粹的爱情的对比让人格外动容。

8.《智慧七柱/沙漠革命记》

(英)汤玛士·爱德华·劳伦斯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这是一本文学性很强的自传,天才的劳伦斯从一个下级军官做起,他凭借着内心的信仰和超人的能力,在中东掀起了一场影响至今的大革命。理想与现实,信仰与身份的诸多对立在这个年轻人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而奥斯曼帝国的解体衰亡乃至于今天中东的种种乱象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根源。(以本书改编的《阿拉伯的劳伦斯》曾经获得奥斯卡奖,而读者朋友们也可以选择翻译家吕叔湘节选翻译的《沙漠革命记》)

9. 《太阳照常升起》

[美] 欧内斯特·海明威

人民文学出版社

美国青年巴恩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脊椎受伤,失去性能力,战后在巴黎任记者时与英国人阿施利夫人相爱,夫人一味追求享乐,而他只能借酒浇愁。两人和一帮男女朋友去西班牙潘普洛纳参加斗牛节,追求精神刺激。夫人拒绝了犹太青年科恩的苦苦追求,却迷上了年仅十九岁的斗牛士罗梅罗。然而,在相处了一段日子以后,由于双方年龄实在悬殊,而阿施利夫人又不忍心毁掉纯洁青年的前程,这段恋情黯然告终。夫人最终回到了巴恩斯身边,尽管双方都清楚,彼此永远也不能真正地结合在一起。

《太阳照常升起》是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小说出版后,“迷惘的一代”这一说法立即流传开来,且越传越广,继而演化为一个概念化的文学术语——它既代表着战后年轻一代作家的主要创作倾向,也成为指称这一代人的思想情绪的标记语。

10.《静静的顿河》


(苏)米哈依尔·肖洛霍夫

人民文学出版社

问世90年的肖洛霍夫的《静静的顿河》,无疑凭借着史诗般的叙事,宏大的历史背景,众多生动而又特色的人物形象观照历代人的生活。对人生在时代和命运的洪流中的裹挟,对生命和善良逝去的妥协和悲哀,全都浸润在流淌在俄罗斯广袤的大地上的顿河里。肖洛霍夫用他那淡淡的南方色彩,描绘了从第一次世界大战到苏联国内战争期间顿河两岸哥萨克人的生活画卷。

11.《骑兵军》


(俄)伊萨克・巴别尔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一战之后的政治遗产苏俄波兰战争的纪实,三十六个小片段或是纪事,或是写人,或是描摹风情世态,或是转述异事奇闻,各以其独立的内涵,镶嵌于整体格局之中,展现着战争生活的各个侧面。

12. 《名著名译丛书插图本——城与年》


(苏)费定

人民文学出版社

白银时代优秀的长篇小说。书中描写主人公安德烈是一位心地善良、感情丰富,曾留学德国的青年知识分子,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和德国爆发战争时,他动摇、徘徊,显示出其软弱的一面,走过了一条曲折的生活道路,最终悲剧性地结束了自己的生命。(这本名著名译插图本的插画是鲁迅的收藏品)

13. 《巨人的陨落》

[英] 肯·福莱特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每一个迈向死亡的生命都在热烈地生长——威尔士的矿工少年、刚失恋的美国法律系大学生、穷困潦倒的俄国兄弟、富有英俊的英格兰伯爵,以及痴情的德国特工… 从充满灰尘和危险的煤矿到闪闪发光的皇室宫殿,从代表着权力的走廊到爱恨纠缠的卧室,五个家族迥然不同又纠葛不断的命运逐渐揭晓,波澜壮阔地展现了一个我们自认为了解,但从未如此真切感受过的20世纪。

14. 《一生的故事:第二卷 动荡不安的青年时期》

(苏)帕乌斯托夫斯基

河北教育出版社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文笔是温柔细腻的,在《金蔷薇》里,他笔下的俄罗斯总是那么深情脉脉,他的回忆总让人对俄罗斯大地对乌克兰对黑海和里海心存向往。这本书是他的回忆录的第二卷,主要讲述的是他正逢一战,十月革命和内战时期的青少年时代。年轻人是如何在这动荡不安的时局中走过该是什么样子,那个年代的俄罗斯究竟如何充满传奇,都可以在这本书里面寻找到答案。

15. 《火线:一个步兵班的日记》

人民文学出版社

(法)巴比塞

巴比塞靠着这部作品拿了龚古尔奖,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他思想发生深刻变化,写了两部著名的反战小说:《火线》(1916)和《光明》(1919)这部副标题为《一个步兵班的日记》的小说,并非一个完整、连贯的故事,而是以日志的形式交待了一个步兵班的战争经历。这个班的战士来自社会的底层,他们身不由己地被征发,在一次穿越“三不管地带”的冲锋中几乎全员战死。小说中的战壕寒冷泥泞,战地医院惨不忍睹,战场更是血肉横飞,而后方城市却被描绘得安逸舒适,对比看似光荣的“义战”,有着深刻的揭露和讽刺。

传记类:

16. 《安德鲁·卡内基自传

(美)安德鲁·卡内基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世界钢铁大王”卡内基的自传,微观评价一战前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当时盛行的资本主义精神,以及19世纪末20世纪初西方经济金融界的状况,这本书可以作为重要的参考图书

17. 《丘吉尔传》

(英)诺曼·罗斯

人民文学出版社

丘吉尔不仅活跃于二战,一战时他就是海军大臣,他的传记和回忆录对研究一战很有价值。他生于显赫的政治世家,年轻时性格古怪,行为乖张,在军队里却异常活跃,还是一名成功的战地记者。作为政客,他鲁莽而暴躁,却成功地担任过一些重要的政府职务。1940年他成为英国首相,领导英国浴血奋战,度过了他最为黑暗的时期。他跨越了两次世界大战,经历了维多利亚大英帝国的兴起与衰落。他的去世标志着不列颠时代的结束和美利坚时代的开始。

18. 《金与铁:俾斯麦、布莱希罗德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美] 弗里茨·斯特恩

四川人民出版社

本书聚焦新德意志帝国建立,一个更广泛的新精英阶层逐渐崛起,政治家俾斯麦与金融家布莱希罗德的关系成了这种重组的缩影。本书是对一系列事件和促成这些事件的利益与情感的当事人的记录,有益于读者深入认识和理解从普鲁士强盛到德意志崛起过程之中,俾斯麦和布莱希罗德这两个历史人物对德国乃至欧洲历史的塑造作用,以及政治和经济如何左右历史的发展。

19. 《阿拉伯的劳伦斯战争、谎言、帝国愚行与现代中东的形成》

[美]斯科特·安德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一部“阿拉伯的劳伦斯”的传记,斯科特·安德森通过这部书告诉读者,当前中东的局势,是经由欧洲列强发动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塑造的,这其中英法这两个老牌帝国主义国家应负主要责任(美国在当时的作用仅局限于一系列的“如果”)。 这是一部可读性很强的书。如果有人要想了解当今中东阿拉伯地区格局的由来,且又不想读太枯燥的专业史书的话,斯科特这本书是个不错的选择。实际上,相较于现有的那些专业史书,它的资料性和学术性也毫不逊色。当然,若要说能够深刻理解作者所要讲述的全部内容,没有一定程度的历史背景知识,也不是那么容易的。

通俗读物类:


20. 《八月炮火》

(美)塔奇曼

上海译文出版社

这本让塔奇曼首度获得普立策奖的畅销书也许并不足以为读者提供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全貌。但是,它从观察关键决策者的角度进场,栩栩如生的呈现了重要历史转折点上,主要行动者的主观意图、他们所面对的选择,以及彼此间的相互计算。让我们准确的掌握到,是什么样的政治谋略与战争准备机制,可以让一场应该可以避免、也没有一方真正希望发生、而且绝大多数人都认为不可能会发生的全面性战争,可以由一个偶发的政治暗杀事件所引爆。

21. 《一战秘史:鲜为人知的1914-1918》

(美)梅尔

新华出版社

介绍一战史最好的通识读物之一,详细描绘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发展进程,及其背后鲜为人知的历史,尤其对历史人物的思维活动和决策有着比较精彩的讲解。

22. 《乌克兰:沉重的历史脚步》

赵云中

华东师大出版社

一本不错的通识小册子,可以看作“乌克兰史”,对沙俄末期到一战乃至俄国内战时期的乌克兰地区的历史讲述的很仔细。

23. 《战略二十讲》

时殷弘

天津人民出版社

很薄的一本小册子,分析国际关系和一战时的政治局势的入门读物。适合需要简单了解国际关系和国际政治的读者们阅读,从这本书出发再去读本书单中的其他专著,会比较易于理解当时的国际局势。

24. 《夹缝中的六国》

(英)艾伦.帕尔默

商务印书馆

奥匈帝国和现代东欧各国的关系在这本小册子里讲述的很不错,书中详细地叙述了保加利亚,捷克斯洛伐客、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和南斯拉夫六国自1815年维也纳会议以来的战后1968年的历史。东欧斯拉夫人的历史在一战中具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这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东欧各国的恩怨情仇。

25. 《梦游者: 1914年,欧洲如何走向“一战”》

[英]克里斯托弗·克拉克

中信出版社

非常详尽的一本书,作者认为,1914 年的这些主角们就是一群梦游者,他们悬着一颗心,但又视而不见,他们被自己的梦困扰着,却没有一个人睁开眼去看看,他们将带给这个世界的是一场怎样的灾难。

26. 《奥斯曼帝国的衰亡:一战中东,1914—1920》

[英] 尤金·罗根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栩栩如生地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东,描写奥斯曼帝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扮演的角色。中东是地缘政治的关键,奥斯曼帝国得到德国金钱、武器和军事顾问的支持,向英法俄军队开战。土耳其人在加利波利、美索不达米亚和加沙,给协约国以决定性的打击,然而战局逆转。巴格达、耶路撒冷、大马士革相继陷落。战后胜利者瓜分奥斯曼帝国,种下了现代阿拉伯世界永无止境的冲突根源。

27. 《哈布斯堡的灭亡: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奥匈帝国的解体》


[美] 杰弗里·瓦夫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配合《好兵帅克》看非常有意思

作者首先介绍了战前奥匈帝国在政治结构、军事实力和民族构成等方面的现状,皇储弗朗茨·费迪南大公遇刺的原因,奥匈帝国的反应,仓促、轻率做出的开战决定,以及对战略目标的选择等。

然后,作者重点介绍了奥匈帝国在第一阶段的战斗历程,详细描述了南线开展的三次塞尔维亚战争,东线在加里西亚地区、伦贝格重镇以及喀尔巴阡山一线与俄军开展的几次重大战役。

最后,由于第二阶段的奥匈帝国作为配角仅起从属作用,作者只是对后续几年的战事、帝国的结局做了简单的梳理,没有展开作详细的介绍。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奥匈帝国其实有两次机会,能够以很好的条件结束战争,但最终没有抓住机会,而是继续追随德国,由德军接管奥军的指挥权。

28. 《缔造和平:1919巴黎和会及其开启的战后世界》


[加]玛格丽特.麦克米伦

中信出版集团

国际关系史家玛格丽特•麦克米伦用小说笔法,借助海量文献呈现了巴黎和会的真实历史。麦克米伦用丰富的细节和辛辣的文笔,为我们展现了缔造和平者的群像,将他们的个性、理想与偏见都表现得淋漓尽致,对于她的曾外祖父劳合•乔治也不留情面。她告诉我们,巴黎和会不只是被世人诟病的《凡尔赛条约》和国际联盟,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也不该归因于此。不过,与会者决策失误,也难辞其咎,他们本想缔造和平,却为更大规模的战争、更多的冲突埋下了种子。

29. 《美丽与哀愁:第一次世界大战个人史》

[瑞典] 皮特·恩格伦

中信出版集团

《美丽与哀愁:第—次世界大战个人史》是瑞典作家皮特•恩格伦的非虚构文学力作,也是一部战争史书,它发源于一个问题:战争是怎样的感觉?皮特•恩格伦无意复述将帅们的功绩,他将全部目光投向那些被遮蔽的小人物——他选择23个来自不 同阶级、国家、阵营的普通人作为主角,由他们的生命史抵达“真实”的战争。

30. 充满幻觉的轻浮时代-巴黎日记(1919.7.14-1929.10.30)》

[法]莫里斯·萨克斯

三联

两战之间的巴黎文化艺术圈是怎样的一种生态?这本书以一个布尔乔亚青年在巴黎的日记为起点,讲述了战间期旧巴黎的远去和艺术的黄金时代。 本书开始于1919年7月14日这一天,法国在一战后首次欢度国庆,街头巷尾充满了欢乐的人群。之后断断续续记载了此后的十年,正是法国社会充满疯狂激情的年代,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为它画上了句号。

31.《不曾结束的一战:帝国灭亡与民族国家兴起》

Robert Gerwarth罗伯.葛沃斯

时报文化

本书对世界大战后动摇欧洲所有战败国的动乱所做的一流研究。葛沃斯在这份调查范围广泛、笔调明快的报告中,探讨了整个中欧地区的政治与军事动荡。充分解释民族主义者与法西斯团体之所以兴起、为第二次世界大战搭好舞台的原由。

32. 《1917年,革命中的俄罗斯》

[法]尼古拉·韦尔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很小的书,在这部生动而又清晰的著作中,尼古拉·韦尔特再现了紧张激烈的1917年。这一年承载着宏传的希望、正义和自由,同时也展现着人类历史上第一场社会主义革命——“伟大的十月革命”——所制造的误会与神话。

33. 《战败者:两次世界大战间欧洲的革命与暴力 1917-1923》

【德】罗伯特·格瓦特

译林出版社

《战败者》是一部极具创见性和扣人心弦的历史著作,既具有很强的可读性,又不失学术的严谨性,作者在二者之间实现了较好的平衡。作者通过多个语种的丰富史料,展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波及欧洲多个国家的暴力冲突的完整图景。

34. 《大战的起源》

(美)戴尔·科普兰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大战为何发生?国际体系为何总是从相对平静走向这样一个转折点—各国不得不展开体系规模的战争或采取甘冒这种战争之险的行动?作者提出动态差异理论,其核心是“体系中的力量动态差异”。

35. 《巴尔干五百年 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到21世纪》

[英] 马克·梅佐尔(Mark Mazower)

中信出版社

这是一本简介巴尔干历史的精练小书,由专注巴尔干历史研究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撰写,这是一部文明冲突、强权政治、民族独立斗争交织而成的启示录。近代这500年以来,巴尔干半岛成了亚欧政治动荡的一个缩影——从16、17世纪土耳其帝国进攻欧洲的几次尝试,历经19、20世纪英国、俄国、奥地利、土耳其之间的帝国主义争夺,再到世界大战和冷战,巴尔干都处于政治和军事风暴的中心。《巴尔干五百年》深挖历史,引领我们反思政治动荡与苦难的根源。

36. 《大流感:最致命瘟疫的史诗》

(美)约翰·M·巴里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大流感指的是一战后1918—1919年横扫世界的那次流感大流行,过去估计全球死亡人数约2000万,最新的权威估计数字为5000万-1亿。这个数字不仅高于历年来命丧艾滋病的人数总和,更远超中世纪二黑死病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大流感—历史上最致命瘟疫的史诗》作者依据大量的历史资料和数据,重绘1918年的惨状,为我们再现了这场最致命瘟疫发生、发展及其肆虐全球的过程。

37. 《年代四部曲-帝国的年代》《年代四部曲-极端的年代》

[英] 艾瑞克·霍布斯鲍姆

中信出版社

《见识丛书·年代四部曲》(套装共4册)是公认的“现代世界史的最佳入门读物”,史学大师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历30余年而成的心血巨著,全面展现了从1789年至1991年的世界历史。艾瑞克•霍布斯鲍姆是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享誉国际、备受推崇的近现代史大师。这套书共四册,是享誉世界的史学名著之一。和一战相关的是《帝国的年代》和《极端的年代》,可以作为相应的历史参考书。

38. 《1913:世纪之夏的浪荡子们》

(德)弗洛里安·伊利斯

译林出版社

一本一战前最后一年的各个文学,哲学,政治,艺术界等名人的人物群像面面观,很适合阅读,从生活的细枝末节中展现战前最后一年的欧洲的纷繁复杂的图景,就是实在琐碎,而且需要有一定的文学基础,才会在各个奇奇怪怪的名字中找寻所需的信息而不至于被绕晕。

39. 《耶路撒冷三千年》

[英] 西蒙·蒙蒂菲奥里

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耶路撒冷曾被视为世界的中心,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圣地,是文明冲突的战略要冲,是让世人魂牵梦绕的去处,是惑人的阴谋与虚构的网络传说和二十四小时新闻发生的地方。

西蒙•蒙蒂菲奥里依年代顺序,以三大宗教围绕“圣城”的角逐,以几大家族的兴衰更迭为主线,生动讲述了耶路撒冷的前世今生。以客观、中立的角度,透过士兵与先知、诗人与国王、农民与音乐家的生活,以及创造耶路撒冷的家族来呈现这座城市的三千年瑰丽历史,还原真实的耶路撒冷

这本书在对一战前后巴勒斯坦和中东地区的介绍和叙述在通俗读物中很细致专业,在别的作品中较少提到,而提到的往往又没有这本书这么明确地通过时间线来讲述中东的地方史,可以作为一战时期近东和中东地区的参考书。

40. 《1918无人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最后一年》

(美)约翰.托兰

新华出版社

可读性很强,整本书从多个角度进行描写,搜集了大量的资料,上至协约国的将军、首相,德国的威廉皇帝、兴登堡元帅,下至普通的军官、士兵,本书从不同人的立场和观点上对于这次战争进行了大量的描述。这本书可以让你了解到1918年协约国高层到底是怎样玩勾心斗角的。黑格、福熙、贝当、潘兴,这些都是协约国方面最优秀的将领。而本书会让你看到,这些最优秀将领之间那糟糕的关系。使读者感觉阅读的就像是一部丰富的历史小说。

41. 《下一次大战? “一战”的根源及对中美关系的启示》

[美] 理查德·罗斯克兰斯 / [美] 史蒂文·米勒

新华出版社

当年挺火的一本书,作者和编者都是大牛,作者认为,战前频繁爆发的危机不停地修正各国的相关信念,强调敌意的认知、积累,以及单个国家或领导人的行为。一句话概括本书结论:要想办法处理好每一次小危机,才有更大的可能避免大战。比起修昔底德陷阱,这种认识更可信,也更能得到中国欢迎。

42. 《春之祭: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现代的开端》

[加] 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春之祭》匠心独运,用诙谐而敏锐的手法发掘已被历史抹去的图案,探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影响和余波——从1913年斯特拉文斯基和尼任斯基的芭蕾舞剧《春之祭》的首演,到1945年希特勒的死亡。在这本极为出色的书中,莫德里斯·埃克斯坦斯基借助于普通人的生活和言论、文学作品以及诸如林德伯格越洋飞行和现代第一部畅销书《西线无战事》的出版之类的事件,记述了那场大灾难所造成的人们观念的急剧转变。

43. 《一战中的华工》

徐国琦

上海人民出版社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

44. 《长长的阴影》

(英)大卫·雷诺兹(David Reynolds)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长长的阴影》讲述了一战对整个西方世界的震动。不仅仅是二战,也不仅仅是被人忽视的20、30年代,而是贯穿整个20世纪——冷战、东欧剧变等,均可追溯至一战。作为西方文明史上特别惨烈的战争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却逐渐淡出了西方人的视界,似乎只存在于久远的记忆中,仅仅作为二战的序章而为人所识。

45. 《无畏之海:第一次世界大战海战全史》

章骞

山东画报出版社

国内少见的由国人所著的一战海战专著。对于想详细了解一战战史的读者蛮有价值的.

46. 《骄傲之塔:战前世界的肖像,1890-1914》

[美]芭芭拉·塔奇曼

中信出版社

又是塔奇曼的著作,塔奇曼在这部作品中将视线集中于“一战”爆发前25年的西方社会,以艺术家般的手法再现了彼时的思潮与理想,遽变与纷争:“八月炮火”轰响之前,英国的贵族世界开始倾塌,权力转向新的阶层,热血的无政府主义者畅想着一个和谐世界,帝国主义情绪爬上新大陆,美国海军悄然崛起,德雷福斯事件掀起一场法国人内部的激烈对峙,施特劳斯的音乐与尼采的思想影响着德国……在繁荣的表象之下,旧世界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47.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士兵的日常生活》

[法]雅克·梅耶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14—1918年,大约800万法国人应征入伍,实际参加战斗的士兵超过 400万,其中三分之一的人在前线牺牲。本书描述的正是这些没有特权、生命得不到保障的普通士兵的战地生活。他们除了面临死亡的威胁,还要忍受饥渴、疾病、严寒酷暑、孤独和恐惧。作者雅克·梅耶从亲身经历出发,同时援引了许多战友的书信、感想和回忆录,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幅真实而悲惨的战时生活场景。

48. 《齐默尔曼电报》

[美]芭芭拉·塔奇曼

中国青年出版社

依然是塔奇曼的著作,非虚构历史写作的范本,正如网友所言“历史总是被这样那样的小事而改变——不是一根脱落的马掌钉,就是一封截获的电报。”这封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由德国外交部长发给驻墨西哥大使,提议和墨西哥结盟进攻美国的绝密电报文的泄漏,导致了德国一直力图避免的情形迅速发生,恪守中立的美国加入敌方阵营对德宣战。美国如何加入一战?在塔奇曼笔下,这是一个悬念丛生、曲转婉回的故事。

地图类:


49. 《泰晤士世界历史地图集》

主编:杰弗里·巴勒克拉夫

三联书店

国内最好的世界历史地图册之一,一战时期的地图不仅丰富详尽,而且还有大段讲解,很好很强大。本书不仅仅是个地图册,而且可以看作是世界史带图大纲,新版是由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泰晤士世界历史》。

50. 《世界现代史地图集(1900-1991)》

主编:王春良

中华地图学社

一本比较好找的国内编写的地图册,专门了解20世纪的世界政治历史变迁,可以和上面的泰晤士综合使用。

51. 《世界历史地图集》

张芝联,刘学荣主编

中国地图出版社

这是现在国内最容易找到的世界史地图,由于年代比较新,有些新的史学观点和评价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同时细节和读者阅读感上也做得比较完善,无论是研究一战史亦或是其它需要,这本书都可以作为不错的参考书。

52. 《俄国历史地图解说:一千一百年来俄国疆界的变动》

爱伦·F·丘

商务印书馆

95年出版的小册子,这本地图册以疆域变化为纲,讲述了俄国历史的发展,可以作为研究一战和之后俄国东欧政治的参考书。

学术专著类:


53:《西方的没落》

(德)斯宾格勒

商务印书馆

在《西方的没落》的一书中,斯宾格勒大胆地提出了研究人类历史与文化发展的新学说,从宏大的文化比较形态学的角度,通过对西方文化的精神逻辑和时代症状的描述,预言西方文化终将走向没落。作者说他于1911年已构思此书,当时他已感觉到世界大战已迫在眉睫。大战的爆发和进展使他的心灵受到震撼,促使他深深地思考现时代人类的生活,尤其是西方文化与历史的命运。

54.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匈牙利)卡尔·波兰尼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本书从货币金本位的变迁的角度和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角度看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和一战的原因,卡尔·波兰尼以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过程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亦即19世纪西方文明的崩溃。

55. 《历史研究(上下卷)》

(英)阿诺德·汤因比

上海人民出版社

一本相当有名的学术巨著。在本书中,汤因比列举了世界历史上的二十余种存活或已经死亡的文明形态,并对它们的各自发展作了综合比较,他认为,文化是通过对环境的“挑战”的应战所遭受的考验而产生的;文化的生长是由那些“退隐”和“复出”的少数伟大人物的历史活动所决定的;文化的衰落来自于少数创造者丧失了创造能力,多数人相应地不再支持与模仿,整个社会失去了新的应战能力;文明的解体在于社会体系和灵魂的分裂。本书破除了西方中心论和单一历史线性发展的史观,在西方历史哲学著作中具有崇高的地位。

56. 《总体战》

(德)鲁登道夫

解放军出版社

一战德军最重要将领的军事著作,他提出一战不是传统上的战争,到了一战时期,人类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总体战时代,是全民族的战争,不仅战争已扩展到参战国的全部领土,卷入战争的人员也由军队扩大到全体民众。在这种情况下,“战争和政治都应服从于民族生存,但战争是民族生存意志的最高体现。因此政治应为作战服务。

57. 《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美)拉斯韦尔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拉斯韦尔的博士论文,现代新闻传播学的鼻祖,历史上最早使用定量研究分析传播效果的作品。对人类首次“总体战”一战中英、法、德、美等主要交战国的宣传策略及其效果进行了全面和高度理性的分析。《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对充满着谎言和欺骗的战时宣传的揭示最初甚至引起了学界和公众的恐慌,有评论家称之为“一本马基雅维利式的教科书”,呼吁“马上予以销毁”。如今,历史已经赋予它美国传播学开山之作的不朽地位。

58. 《制空权》

(意)杜黑

解放军出版社

一战留给后世最重要的军事著作之一,通过对一战战争的分析,作者认为,飞机在战争舞台上的出现,彻底改变了以往战争的面貌。未来战争将出现一个与陆上战场、海上战场并列的空中战场

59. 《英国和阿拉伯人:五十年情况研究 1908-1958》

(英)约翰·格拉布

世界知识出版社

这本书是一位参加英国中东殖民的陆军中将所编写,从英国殖民者的角度讲述一战和一战后分崩离析的奥斯曼帝国遗产——中东的状况,具有相当的史料参考价值。

60. 《想象的共同体》

(美)本尼迪克特·安德森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这本书在学术史上的地位不用过多赘述,研究民族和民族主义的重要参考书,作为工具书从作者的眼光看一战,则奥匈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就会变得非常明显和有价值。

61. 《世界主义与民族国家》

[德] 弗里德里希·梅尼克

上海三联

一本了解普鲁士和德意志近代历史的读物,讲述了文化共同体和民族何以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一战前德国的崛起和德国近代历史的发展可以参考这本著作。

62. 《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国际关系》

[英]E.H.卡尔

商务印书馆

《二十年危机》的姊妹篇,卡尔的这部作品充分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优秀的国际战略家和国际关系学者的能力,而这本书则是非常好的历史学著作的典范,客观的陈述史实,对人物的精彩评介,让这本小册子很是值得一读。

63. 《美国货币史 1867—1960》

[美] 安娜·J·施瓦茨 / [美] 米尔顿·弗里德曼

北京大学出版社

《美国货币史(1867-1960)》以货币存量为主线,研究了美国1867—1960年近一个世纪的货币发展历程,及其对美国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的影响。作者通过对货币供应变化和通胀水平的因果关系的细致描绘,证明了货币政策对于一国经济运行的深远影响,尤其是货币在稳定经济周期中的重要地位。在理解英镑霸权逐渐被美元所取代以及自由贸易理论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一本一战及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优质参考书。

64. 《理解国际冲突:理论与历史》

[美] 小约瑟夫·奈

上海世纪出版集团

一本深入浅出的好书,本书为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小约瑟夫·奈(Joseph S. Nye Jr.)教授为学习国际政治学生而作的教科书,文字浅显易懂,但内容却丰富全面。本书的副标题“理论与历史”简要地概明了本书的基本框架结构:通过第一、二章的理论介绍和第三、四、五章对一战、二战、冷战的历史分析尝试去解答第六、七、八、九章反映出来的时下的国际冲突问题。

65. 《民族-国家与暴力》

[英] 安东尼·吉登斯

三联书店

本书是吉登斯著作中最具有历史社会学特色的一部作品。其理论思路源于《社会的构成》中有关社会转型的论点,以全球社会变迁的历程为叙述框架,力图通过建构社会转型的一般模式,阐明塑造现代社会的力量。作者本人则宣称,本书的目的主要在于以系统的方式勾勒出世界史的粗线条。本书内容极为丰富,充满复杂性和说服力。

66. 《俄国外交政策的一世纪 1814-1914》

[美] 巴巴拉·杰拉维奇

商务印书馆

一本比较早的书,精细地阐述了1814年到1914年俄国的外交政策,简明扼要提纲挈领的外交史著作,这一段这一块该点的因素值得注意的问题都讲解得当,而且说的准确清楚有条理,每章最后的总论尤其精辟。配的几幅地图也很到位。

67. 《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

邓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与唐启华的《巴黎和会与北京政府的内外博弈》注重挖掘新外交档案不同的是,这本书着重从政治派别与大国外交两个角度来分析中国为何在巴黎和会失败。

68. 《合约的经济后果》

(美)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华夏出版社

1919年,凯恩斯参加了巴黎和会,身份是英国财政部的首席代表和首相劳合·乔治的顾问。他曾试图减少协约国对德国的巨额赔款要求,遭到失败后辞职并撰写了本书。书中,凯恩斯对《凡尔赛和约》给德国及世界所造成的影响进行了杰出的、预言性的分析,对劳合·乔治、乔治·克雷蒙梭、伍德罗·威尔逊作了细致深刻的描绘,因此,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本政治经济学巨著,它把人们对经济学的认知和接受程度提高到了一个更新和更高的水平。

69. 《争夺欧洲霸权的斗争1848-1918》

(英)A.J.P.泰勒(Allan John Percivale Taylor)

商务印书馆

如同茨威格在《昨日的世界》中所说的一样,他怀念欧洲战前50年的相对和平。但是,十九世纪末的民族主义思潮,世界各国的实力变化,列强的政治角逐将欧洲推向了战争的火坑。本书以“势力均衡”为主题,评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七十年中欧洲英、法、德、奥、意、俄等国武装冲突,特别是运用外交计谋争雄称霸的情况。

70. 《论俄国革命》

[德] 马克斯·韦伯

上海三联

马克斯·韦伯是德国的政治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他被公认是现代社会学和公共行政学最重要的创始人之一。韦伯最初在柏林大学开始教职生涯,并陆续于维也纳大学、慕尼黑大学等大学任教。他对于当时德国的政界影响极大,曾前往凡尔赛会议代表德国进行谈判,并且参与了魏玛共和国宪法的起草设计。本书是其研究“俄国革命”的论文集。

71. 《论俄国革命 书信集》

(德) 罗莎·卢森堡

贵州人民出版社

另一本论俄国革命的著作,不过这本书信集的作者不是社会学家,而是著名的德国工人运动领袖卢森堡的《论十月革命》及近 200封书信的合集,体现了一个革命家的宏伟的战略思想和博大的人文关怀。

72. 《政治学:谁得到什么?何时和如何得到?》

【美】拉斯韦尔

商务印书馆

传播学大师拉斯韦尔的另一本著作,以经验主义内容分析的方法对政治的社会表达与接受做出了社会学经验式的“对权势和权势人物的研究”,在政治学内部,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作为一战及其后的政治学分析极具价值。与《政治学》相同的是Who, What, When, How,增加那个 “(by)Which(means)”正是拉斯韦尔在《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中关注的核心。

73. 《欧洲政治思想史——从十五世纪到二十世纪》

(意)萨尔沃・马斯泰罗内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欧洲政治思想史》是一本大学教学用工具书,具有方法论的普遍性。作者阐述了从15世纪到1945年的欧洲政治生活的社会环境,研究了每个重要阶层(僧侣、贵族、第三等级、平民阶级)的集体心态的反映,以及各个不同时代的政治学说和国家模式。这部结构上有着有机联系和原创性的著作详细和平实地论证了几个世纪以来欧洲的各种政治和社会思想,展示了它们形成和引起争论的历史氛围。

74. 《缔造战略:统治者、国家与战争》

[美] 威廉森·默里 / [英] 麦格雷戈·诺克斯 / [美] 阿尔文·伯恩斯坦 编

世界知识出版社

《缔造战略》是多位著名的战略史家“对军政领导人在回应外问挑战时逐渐形成和明确表达战略的方式”进行了历史的考察和展示。在所有战略研究论著中尤为出类拔萃的是,本书涵盖了多个历史时期和多种国家实体,或者说以异常广阔的时空视野涉及了近2500年的人类战略经验。本书自1994年问世以来,已成为大战略和战略研究领域主要的新经典之一。(注:一战时期分析英法德意美等大国战略几乎是每个国家都有专门章节,很良心啊啊啊)

75.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起源》

[美]弗,S.B. (Sidney B.Fay)

商务印书馆

很重要又很老的一部大部头,很厚,分析的也很透彻,换言之就是很碎很细致,从19世纪末的国际局势慢慢讲一直到七月危机最后到大战爆发,侧重于国际关系,很不错的一本著作。

76. 《大外交》

(美)亨利·基辛格

海南出版社

《大外交》是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先生最新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著作。作者凭其致力于外交事务的亲身体验,以其丰富的历史知识、智慧和幽默的文笔,展示了自黎塞留以来特别是二战后几十年世界外交政治的诸多重大事件,在一战前后的外交政治和国际关系很有见地。

77. 《脆弱的崛起-大战略与德意志帝国的命运》

徐弃郁

新华出版社

国内为数不多的一本从大战略角度专讲德意志帝国的著作,文笔和观点都非常出彩,在研究一战史时很有价值。

78. 《1914-1945年的海上战争》

伯纳德·爱尔兰

上海人民出版社

作为一本海战史的名著,本书不是罗列各个时期明星舰艇的吨位火力和装甲给那些舰艇恋物者,也不是把“提督”们的作用拔高到了小说家的水平,抑或强调战争的戏剧性和沉浸在波澜壮阔的画卷里。相反,作者很平实的从战争前的战略的形成开始,把大量的精力用于描述战争进程的逻辑,用数据揭示那些往往被爱好者们所忽略的那些决定战争结果的最重要战略因素。

79. 《公众舆论》

(美)李普曼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和拉斯韦尔那本同被认为是传播学学科的开山之作之一,本书论述了由于信息不全,个人成见等原因,个人无法认清真相,而领导者操纵、控制、利用舆论,报纸(媒体)由于自身局限性成为引导舆论的工具,对于我们审视一战史和一战期间的新闻舆论传播有着相当的参考价值,毕竟作者也是1922年写就此书,曾任美国陆军部部长助理的他对于一战中的舆论宣传颇有见地。

80. 《第三共和国的崩溃:1940年法国沦陷之研究》

(美) 威廉·夏伊勒

新星出版社

要了解一战史,一定要了解法兰西第三共和国。这个建立于普法战争之后的政权结束了自法国大革命以来一直动荡不安的政治态势,一直到1940年二战才宣告结束,而造成日后一战,凡尔赛乃至二战最终亡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早已在这个政权建立之初便已存在,这本书就很好地为我们梳理了这些历史条陈。相较于德意志第二帝国和纳粹帝国,对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研究国内译著一直较少,但这本的确不可多得。

81. 《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

[英] 爱德华·卡尔

世界知识出版社

一本很老的国际关系学术专著了,被视为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在书中,爱德华•卡尔基于两次世界大战之间出现的国际危机,如: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联的困境和最终失败、国际安全等机,分别从乌托邦主义和现实主义两个角度尝试提供解释。书中提出的基本论点,诸如国际体系处于无政府状态,权力在国际关系中具有重大的作用,国家之间存在根本的利益冲突等,都成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核心命题。《20年危机(1919—1939):国际关系研究导论》是里程碑式的经典理论著作,引发了国际关系学的第一次学理论战,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定的基础。至今,这部著作仍然是国际关系专业学生和学者的必读书。

82. 《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

弗里茨·费舍尔

商务印书馆

(很早的一本书了,略难找,但很有价值)这本也算是巨著了,据说评价不错。不同于研究一战的很多学者认为一战是两大集团互动所导致的双方并不希望见到的结果,费舍尔认为一战的爆发是德国有蓄谋的外交政策,走向战争是德国政府在面对着国内外压力之下的外交选择,德国对于一战的爆发负有主要责任。

83. 《《克劳备忘录》与英德对抗》

吴征宇/编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是一本有关《克劳备忘录》的读本,包括《克劳备忘录》的全文翻译文本,以及欧美学界有关克劳、《克劳备忘录》、英德海军对抗的研究性文章。《克劳备忘录》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外交部高级职员艾尔•克劳向国会提供的一份战略报告,该报告极具说服力地分析了德国的崛起与野心勃勃的战略目标,英德冲突必不可免以及英国的应对策略。恰如美国国务家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所言,《克劳备忘录》对当下中国关系的发展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84. 《法西斯主义的兴起》

(英)卡斯顿

商务印书馆

这本薄薄的陈旧的小册子很系统的解释了法西斯主义从一战前就开始在欧洲的上空徘徊,最终到二战总爆发,为人类之后的悲剧命运埋下了沉重的伏笔。可以作为研究一战前后反犹,法西斯主义的小参考书。

85. 《巴黎和会与中国外交》

唐启华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这是民国外交史权威学者唐启华教授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百年之际,奉献给读者的一本力作。作者利用大量第一手外交档案,尤其是从“驻比利时使馆保存档案”发现的《陆总长在和会专电》,即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收发电原件,重建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历史。对“北京政府对和会有无准备”“山东交涉失利与亲日派之关联”“如何看待中国在和会外交的失败”等问题做出了新的阐释。

史学著作:


86. 《第一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英)丘吉尔

南方出版社

作为一战期间的英国海军大臣和二战期间的英国首相,丘吉尔对于过往重大历史事件的回忆往往具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而他实际指挥参战的经历,也为这几卷书增添了相当多的微观和细节描写。而丘吉尔本人的文笔确实也相当了得,他精通于传统欧洲世界观下的史学视角和很独特的人物描写,让这本书具有了相当的可读性。

87.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12-世界力量对比的变化》

(英)莫瓦特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一本跨学科性的庞大的历史著作,作为一战时期历史参考书是再好不过了。

88. 《西洋现代史》

(美)罗伯特•帕克斯顿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这本书是“美国眼中的欧洲”,作者从美国的角度,对美欧之间自一战以来到如今的纠缠不断纷繁复杂的关系有着独到的见解,可以作为一战及其之后的国际关系部分的参考书。

89. 《现代世界史》

[美]帕尔默 科尔顿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从通史的角度来讲,这本书是相当不错的通史教材。历史学家帕尔默从“现代化”的角度为读者解读从1876年后讲起,整段近现代世界史逐渐有条理地呈现在读者的眼前。正如作者所说,“本书并不自命为是一部世界史,也不自认为能像一部世界史那般有价值。它的计划主要是聚焦于西方的发展,直至在较近的过去,独特的现代经济、社会和政治体制的传播在较近的过去日益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从而让读者看到作为20世纪早期世界格局的中心——欧洲,是怎么一步步崛起的。

90. 《德意志史·第四卷》

【联邦德国】卡尔·迪特利希·埃尔德曼

商务印书馆

历史系最重要的课本之一,四卷本的巨著,这里选择了埃尔德曼的第四卷,广度和深度都远超其他作品,算是现在翻译作品中最全面和细致的德国历史学研究著作了。第四卷从一战前的德国内外政治外交国际关系局势讲到二战后德国分裂成东西德,横跨50年的时间长度将每一个历史事件都讲得头头是道,非常优秀的一本著作。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把这本《德意志史·第四卷》和费舍尔的《争雄世界:德意志帝国1914-1918年战争目标政策》做对比,看看对同一事件的不同观点是怎么碰撞的。

91. 《牛津欧洲史 3 1890-1945 危机与冲突》

(美)罗宾·W.温克//R.J.Q.亚当斯|主编

吉林出版集团

这是一本既不失历史原貌,又穿透表象探究历史价值的优秀著作。该书主要论述了1890—1945年间欧洲存在的重大危机和由此引发的大规模冲突与战争。虽然是历史著作,作者却不局限于历史本身,而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期的人类文明谈起,向我们展示了一幅人类文明发展的多彩画卷,然后才分析这一时期欧洲主要国家的国内政治、社会状况及其相互关系。这种对比首先让我们对繁荣表象下潜伏的危机产生了一丝寒意。接着,作者详细解读了两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过程和重要影响。这种解读有机贯通了体系、国家和个人不同的层次,涉及了政治、经济、社会等不同领域,全面再现历史的同时又留给我们很多现象背后的思考。

92.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兴衰史》

楼均信 主编

人民出版社

一本有些年头的国内研究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著作,第三共和国的成就和灭亡与一战密不可分,作为一战时期的主要参展国,第三共和国的研究很有参考价值,而在国内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研究又并不是很多,这本书则是其中很优质的一本读物。

93. 《俄国革命史》

(俄)托洛茨基

商务印书馆

史学名著,托洛茨基不仅仅是个革命家,同时他的文笔也很不错,书中包含对俄国“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极为详实的记录。作者试图“绝对不依赖个人回忆写成”,尽可能客观具体地描述革命自身的进程,同时将用活生生的场景写成革命历史的特长发挥到了极致。

94. 《欧洲史 下卷》

(英)J•M•罗伯茨

东方出版中心

剑桥世界历史文库丛书之一,中规中矩的欧洲史,以编年体的形式,为欧洲过去的历史提供了一个轮廓。既介绍了欧洲的形成过程,也介绍了基督教的历史,同时还描述了从1500年开始到冷战结束后的欧洲,尤其是欧洲历史对整个人类历史的影响,可以作为一本相关的通史参考书。

95. 《中華民國史》

張玉法

聯經出版事業公司

本书的史学评价早已有了公论,但在研究和了解一战前前后后乃至于五四运动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和影响,就需要有一本提纲掣领的图书作为研究的指路牌,翔实的史料,较为中肯的立场,和徐中约的《中国近代史》相互参照地来看,就可以对这段历史有简单的了解了。

96. 《东欧史》

(英)罗伯特•拜德勒克斯 / 伊恩•杰弗里斯

东方出版中心

本书主要对东中欧和巴尔干的政治、社会和文化变迁的形成过程进行了专题的历史考查与分析,涵盖的地域空间包括易北河以东和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以西的国家,以及巴尔干半岛国家;涵盖的历史时段起于公元前3000-1450年左右在克里特出现米诺斯文明,迄于作者搁笔的2007年。本书作者都是长期研究相关国家和地区历史、现状的专家。原书最早于1998年以英文出版,质量有相当保证,引进其中译本有利于我国读者增进对东欧国家和地区历史的了解。

97. 《中东史》

戈尔德施密特 / 戴维森

东方出版中心

一本很好的中东历史书籍,从伊斯兰教产生一直记录到二十一世纪反恐战争,中东国家宗教和民族冲突的历史渊源分析详实清楚,同时在更深层次上揭示了中东国家在宗教束缚下走向现代化的困境。

98. 《帝国史译丛:德意志帝国》

(德)Hans-Ulrich Wehler

青海人民出版社

《德意志帝国》是德国批判史学派的代表作之一。作者认为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只是通过军事性的“上层革命”建矗起来的国家。通过全面的剖析,作者指出德意志帝国虽然在经济领域实现了现代化,而社会和政治领域却只是部分地具有现代性,政治上仍足一个贵族阶级占据统治地位的国家。政治与经济发展之间的这种不协调给其发展带来诸多矛盾。统一后的德国在政治上仍然保持着前工业社会权力精英的独裁统治的社会特征,传统的权力精英们为了保持自己的特权和利益,竭力维持各种反民主、反半等和反现代的价值体系、教育制度、官僚制度、政党制度和思想意识。正是传统权力精英的这种政策使德国在发展进程中背上了沉重的历史负担,导致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魏玛共和国的失败和纳粹统治这些对德意志民族是灾难性的历史事件的发生。

99.《Yugoslavia as History :Twice There Was a Country》


John R. Lamp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东方出版中心

书本身非常好,专门讲南斯拉夫巴尔干半岛的历史,对于了解一战前巴尔干半岛的恩恩怨怨很有帮助,有中文版,和前面的东方出版中心的那几本是一起的,但据说翻译一般,这里给出了原文书名,需要的可以买中文版。

100. 《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史》

(英) 李德·哈特

上海人民出版社

最好最权威的一战战史,作者李德·哈特是现代著名军事理论家,参加过一战,这本书详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整个过程与各方战略战术的运用,是李德·哈特的重要代表作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深远地影响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则影响了整个20世纪的国际格局与冷战二极化的世界形成。

很长时间没来回答问题了真是不好意思,毕竟毕业以后就是各种事情加上自己偶尔懒癌发作不想回答问题,当然最重要的一点是刷微博时间嗖的一下就没了,以后要少刷微博了。

好了不多说了正式开始答题,相比于国内纷繁复杂的二战断代史史书有关一战的断代史史书可以用稀少来形容,再加上本人算是个精装版强迫症患者买的这方面的书就更少了。下面推荐一下收集的几本个人认为值得一读的一战断代史史书:

由汉唐阳光出的这本《第一个纳粹》以德国军需总监鲁登道夫为主角,讲述了他在一战时期的种种所作所为和一战结束后沉迷于政治斗争并成为了希特勒上台的推手之一的事。这也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讲述鲁登道夫的传记。老实讲作者的观点实在是太过于偏激,把鲁登道夫的描写成了一个丧心病狂,内心扭曲,冷血无情,草菅人命,极度仇恨犹太人的疯子,如果说一战和二战时的德国竟然被两个神经病控制着不知道德国人心里怎么想。不过书里面关于鲁登道夫的那些拉拢中国、墨西哥参战的狂想计划和帮助列宁回到俄国引发革命最终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结束东线战争的过程倒也颇为有趣,值得一看。


由甲骨文图书出的《哈布斯堡的灭亡》也是很少见的从奥匈帝国的角度讲述一战的图书。作者是美国奥地利移民,因此对奥匈帝国这个陨落的老大帝国有一种爱之切恨之深的感觉,整篇书都在拼命的黑着奥匈帝国的指挥官们。奥匈帝国这个自中世纪以来靠着巧取豪夺婚丧嫁娶拼凑起来的二元君主制国家在近代民族主义冲击面前已经愈发危险,而腐朽的官僚制度,落后的军事体系以及日益离心离德的军队也让其在大规模战争中显得不堪一击。最终随着萨拉热窝的一声枪响斐迪南大公夫妇双双殒命街头,老迈昏庸的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在中二病皇帝威廉一世的煽动下对塞尔维亚宣战,整个欧洲都莫名其妙的卷入了这场战争中。

而内部内讧不断,士气低落,后勤差到极点的奥匈帝国军队也显露出来其外强中干的本质,在损失惨重后仍未拿下塞尔维亚,在东线与俄国的作战中几乎崩溃,最终靠着德国在坦伦堡击败俄国才勉强稳住阵脚。但随着战事的日益吃紧,大规模的强征壮丁和搜刮民财导致逃兵不断,在占领区的暴行也激起了塞尔维亚人民的反抗,而那些名字里戴着冯的王公贵族帝王将相们却在维也纳的宫殿与城堡中纸醉金迷,一副何不食肉糜的态度。最终在俄国发动勃姆希洛夫攻势后打的奥匈军队溃不成军,老皇帝也郁郁而终。新上任的卡尔一世完全成为了德国的傀儡,奥匈帝国这个早已衰败不堪的国家完全被绑到了德国的战车上,最终随着革命的爆发灰飞烟灭。


甲骨文图书出版由陆大鹏老师翻译的《阿拉伯的劳伦斯》也绝对值得一看,本书虽然在名义上是一部关于英国冒险家劳伦斯的传记但也从支线讲述了德国间谍普吕弗,美国业余间谍耶鲁和犹太人带路党亚伦森为了各自的利益在这块遍布黄沙与戈壁的世界中或多或少的影响了历史的行程的事。

本书对于劳伦斯心理刻画不算太多,但比较突出的一点是劳伦斯在被土耳其人俘虏后遭受到的侵害,从现有的资料上看基本上可以认定劳伦斯遭到了鸡奸,而在他的回忆录《智慧的七柱》中却戴着SM色彩的描写出了自己遭受到的凌辱。虽然最后劳伦斯逃了出来但也让他性格大变有些冷酷无情充满了复仇之心,在其后不光带兵回来屠村报复还多次屠杀俘虏,不过更令他羞耻的是他竟然对遭受到的凌辱产生了快感,从侧面上证明了劳伦斯是个同性恋加受虐者,这对一个高傲的人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好事。

在遭受到凌辱后劳伦斯只得把帮助阿拉伯人打倒土耳其人争取独立作为自己的信念,但他没想到一个来自英国的花花公子赛克斯竟然靠着手中的铅笔和他那夸夸其谈的舌头就和法国外交家皮科划定了直到近些年才被打破的中东地区的势力范围线,也就是《赛克斯-皮科条约》。劳伦斯和哈希姆家族的费萨尔原本设想的大阿拉伯国家被划分成了外约旦、叙利亚、伊拉克、汉志等多个区域,劳伦斯效力的国家就这样眼也不眨的出卖了自己的盟友阿拉伯人。

最近由理想国译丛出版的最新一本书《奥斯曼帝国的衰亡》可以看作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的宏观补充,因为海军大臣丘吉尔的贪婪昧下了土耳其原本订购的2艘战列舰,最终德国人的投怀送抱让土耳其加入同盟国对协约国宣战。在战争一开始协约国从四面八方对土耳其发动进攻,土耳其疲于奔命,屡战屡败,在高加索和海湾地区接连丢掉地盘。

在革命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陆军大臣基钦纳和丘吉尔被冲昏头脑,竟然选择直接进攻土耳其的首都君士坦丁堡,且不说自君士坦丁在修好此城后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无数政权势力都曾兵临城下而不得,1600年的历史中仅被攻陷2次的记录可不是吹的。而且对于这次奇袭几乎是一拍脑子就决定下来的。

在几乎没有装备的情况下来自世界各地的英法军队被困在加利波利海滩旁的几个登陆点上苦苦支撑不能前进,基钦纳和丘吉尔为了不丢面子陆续将50万人填入了这个无底洞中。这些可怜的士兵只得在艰苦的环境中努力奋战,白天冲锋挨子弹,敌人冲上来拼刺刀,晚上睡觉还怕被敌人放冷枪。最终在继续待下去意识到得不偿失的丘吉尔和基钦纳只得撤军,撤军时没有任何损失也算是丘吉尔在一战时期的亮点处,就像在25年后他着重描写敦刻尔克撤退那样。

在加利波利登陆战失败后土耳其人乘胜追击将在伊拉克的英军打的损失惨重并将其一部包围,并且对于一直不太安稳的什叶派打出了为阿里而战的圣战口号。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最终选择与哈希姆家族的谢里夫联手对抗土耳其,在谢洛夫以先知穆罕默德的后代的名义对土耳其发动圣战后原本待在后方郁郁不得志的劳伦斯成为了谢洛夫的儿子费萨尔的联络官,而他也开始了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自己浓重的一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