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夏日祭典有感!淺論中國與日本之傳統文化根源 | All About Japan

東北夏日祭典有感!淺論中國與日本之傳統文化根源

節日 深度日本 夏日活動 在日生活 夏日東北 秋田 青森 東北地區
東北夏日祭典有感!淺論中國與日本之傳統文化根源

身穿浴衣參加花火大會是日本夏季風物詩之一,這在來日本之前就知道。不過說起來慚愧,來日本快1年了,還沒有正兒八經看過一次「祭り(matsuri)」,日本的節慶活動(主要是本人懼怕人多擁擠)。去年夏天有機會去東北參加了幾次節日慶典,近距離感受日本文化自然不用多說,但是更重要的是,那幾天我一直在思考一個問題:作為有很多相似文化傳統的中國,為什麼我們沒有這樣的活動?

共同的根源,失落的傳統

共同的根源,失落的傳統

中國與日本擁有許多相似的文化根源和傳統。日本的七夕其實正源自於描述戀人跨越銀河相會的中國傳說,中國與日本的端午節也十分類似。但遺憾的是,這些傳統正逐漸從中國消失。

雖然少見,但中國的節慶有時也成為貪腐蠢動的機會。一些傳統節慶是以食物為核心,在特殊場合吃東西成為了某種娛樂消遣。但這成為人們賄賂官方人員的主要機會,將金錢藏在食物盒包中。這種腐敗奪走了節慶中大眾歡慶和活動的核心概念。

很遺憾的,在中國現在已經很少能看到遊行或人們共襄盛舉了,雖然有共同的傳統根源,在日本卻很普遍。

政治風氣

政治風氣

https://flic.kr/p/pcff4d

造成傳統根源保存差異的其中一項因素是政治。在文化大革命期間(1966 - 1976),傳統和宗教習俗在中國受到重創。由於擔心引起麻煩,在公共場所大規模聚集也不受鼓勵,除非是國慶遊行或其他重要場合的軍事遊行。但即使是這些由政府主辦的大型集會活動也限制一般大眾在電視上觀看,只有國家的最高領導人們得以參加。反之日本仍鼓勵大規模的公眾集會,讓大眾能夠繼續慶祝共同的傳統節慶。

中國的都市化

中國的都市化

https://flic.kr/p/anuP3r

學者們認為,由於中國是個廣大的國家,全國各省分和村落之間的差異相當大。也有人觀察到以各村落為本的在地文化相當強烈,若村落被摧毀,相關文化也隨之而逝。

過去三十年來,中國各地的急遽都市化導致小型村落的摧毀。大型城市所提供的希望和可能性讓既有村落中的人們大規模湧入都市,追求更好的前途。這些湧入都市的人們通常未受到熱情歡迎,造成在都市中對「民工」歧視的嚴重問題。而隨著村落毀滅或人們離開自身土地前往大城市,在地文化也隨之凋亡。由於現存的歧視,這些文化也並未融入大城市。造成了我們如今在現代中國中所看到傳統根源保存不足的現象。

社群精神

社群精神

https://flic.kr/p/8pxeze

中國都會中對「民工」的歧視意味著這些人們從來沒有真正融合在新的社群中。雖然政府近年來有意識地採取行動復興中國文化及傳統,但在大都市生活的人們缺乏社群精神,讓維護儀式及延續傳統顯得十分困難。

相對地,日本強烈的社群意識確實讓國內傳統得以保存。舉例來說,這些活動通常是由當地鄰里委員會、旅遊局或商會所主辦。許多公司或協會甚至會在某些節慶派出自己的團隊或表演者進行表演,在事前數個月前就進行排演。這是向他人展現謝意並讓公眾留下印象的機會。

另一方面,對當地人來說,參加祭典不僅是觀看一場表演。參與的人仍感覺身為活動的一份子,因為他們所認識的人 – 朋友、鄰居或小孩 – 有可能也正參加遊行。當地居民從早上就開始在人行道上佔位置,希望能取得欣賞晚間遊行的好位置。他們帶著相機在人行道上等待,有認識的面孔經過時便高呼對方名字,熱情揮手並拍照。表演者也會暫時脫離「表演模式」並報以微笑。

與中國相似,日本也經歷了急遽的都市化,且發生得比中國還早。但這並未摧毀日本普遍的社群意識。無所不在的神社以及行政單位組織性管理社群的努力,可能也有助於在都市化的同時保存在地儀式和傳統。而面對快速的現代化,也有意識地探索日本歷史,尋找真正的文化根源。日本歷史性及其現代化社會的結合,促成了某些半個世紀前才開始的現有祭典。這也吸引了大批遊客,對當地經濟有所助益。

顯然,日本強烈的社群精神確實促使其歷史性根源保存至今。

日本祭典

日本祭典

今年夏天我有機會欣賞到東北地區的幾個祭典。這不僅是與日本文化的迷人近距離接觸,也讓我有機會反思為什麼傳統文化在日本和中國會有如此不同的命運。

對外國遊客而言,日本祭典的規模讓人印象深刻。數以千計的各年齡層人們身著傳統服飾走在街頭,隨著太鼓聲高聲詠誦。但對許多日本人來說,祭典有更深的意涵。我在不同場合不斷聽到「如果沒有祭典,就不像夏天了。」的說法。

日本大部分的祭典都與神道有關。據說神祇會在特殊場合走出鄰里神社,在街道上巡行供人們膜拜慶祝。並非所有祭典都有強烈的宗教或神聖色彩,但它們的娛樂性往往大於其他一切。儘管如此,祭典背後的故事和傳說卻最為吸引我。

神話和傳說

神話和傳說

https://flic.kr/p/9M5EGV

岩手縣的三颯舞祭典(さんさ踊り)源自古代的傳說。有惡鬼在當地村落作亂,因此人們向神明祈禱,神明回應了人們的祈求,讓惡鬼發誓不再作亂。作為立誓的象徵,惡鬼在巨石上留下了手印。這也就是岩手縣的名稱由來,如字面上的岩石上手印之意。當地居民開心地圍著岩石跳舞,因此有了現今的三颯舞祭典。一位曾參加過八年舞蹈的年輕女子告訴我,這個地區的每個人都從小就知道這個傳說。

某些儀式也成為了一種代代相傳的民俗藝術,這是傳統文化得以延續的方式。在秋田縣的竿燈節(秋田竿燈まつり),會將竿燈(燈籠)綁在由竹竿橫豎交叉構成的架構上。最大的竿燈有 12 公尺高,由 46 個燈籠構成,重量約 50 公斤。在祭典期間,參與的當地人會用自己的額頭、肩膀或甚至臀部承負竿燈的重量,這可不是一項容易的技藝!雖然許多人失敗了,但大家都堅持不懈,甚至可以看到有年輕孩子也在祭典中表演,十分啟發人心,讓在地傳統文化在未來世代中延續。

然而有些祭典的來源較不明確。秋田的竿燈節和青森的睡魔祭(ねぶた祭り)都是以稻米豐收為基礎,但也有說法認為是驅邪及除去盛夏疫病的儀式。

睡魔祭和竿燈節都與中國大陸農曆一月十五的元宵節十分相似。這是中國新年節慶的最後一天,人們會在當天欣賞裝飾精美的紙燈籠,並進行猜燈謎活動。這些活動如今已鮮少舉行,氣氛也與日本的祭典遊行大為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