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的民眾都不想要老後成為家中負擔,且社會上不時聽到一些長照需求不足而衍生的辛苦故事,令愈來愈多民眾關心長照議題。

根據2020年內政部統計處數據,臺灣人平均壽命81.3歲,但健康期平均僅72歲,代表大部分的民眾晚年有近9年的時間需要旁人照護。

長照險在未來將愈來愈重要。隨著高齡社會的到來,臺灣需要長期照護的人口正以每年2~5萬人的速度增加。

不過,據壽險公會統計(截至今年6月底),長照險有效契約為84萬張。對應臺灣總人口數,投保率仍不到4%,算是推動進展相對緩慢的險種。

 

臺灣失能人口中有62%為青壯年

除去價格因素,許多民眾認為長照險是晚年才會需要,這也是推廣不如預期的原因之一,然而不是只有老年人才會有長期照顧需求。在臺灣需要被長期照顧的失能人口中,65歲以上的老人約只占了38%,相當於有62%失能者是青壯年或是年輕學生族群,由此可知疾病、車禍、勞動災害所致的失能才是最不容忽視。

「身為保險業務人員,我們能做的是,帶著愛與承諾的角度出發,持續給予民眾保險觀念。」南山人壽鑫新通訊處區經理陳駿豪舉例,自己曾幫一位轉介紹客戶做保單健檢時,發現該客戶長照及意外等保障缺口嚴重不足,也不夠瞭解長照保障的重要性。

陳駿豪與同為夥伴的妻子林玉秀便適時提醒客戶:身為經濟支柱的重要性和不可取代性,在意外或疾病和不可抗拒因素發生時,另一半就必需放下手邊工作來陪伴照顧,一個人發生事故,導致二個人的收入中斷,更有可能影響上一代的爸媽和下一代的孩子。

經過溝通後,此客戶表示認同長照險的重要性,但是因為預算因素而無法補足(終身)長照保險缺口。陳駿豪便向他建議:「若是預算考量,可以先以(定期)長照保險來做補強,先將目前肩負撫養下有子女,上有年邁父母,生活在兩代之間『三明治爸爸』的重大責任風險,轉嫁給保險公司,之後若是調薪或晉升再來補足(終身)長照保險」,後來客戶依照自己目前經濟狀況及可負擔的保費下,為自己投保了(定期)長照保險。

因客戶是以摩托車做為每天的通勤工具,在一次騎車上班前往公司的途中,遭後方汽車追撞,發生嚴重車禍,經專科醫師診斷判定,符合下列之生理功能障礙(長期照顧狀態,持續狀態達90天)。

回想起這個例子,陳駿豪表示客戶因為愛與責任,規劃了長期照護保險,在長照狀況發生時,就有保險金來支付日常基本開銷,不會因為需要被長期照顧而影響了上一代爸媽的退休生活或是下一代孩子的課業學習,這筆長照理賠金,依保單條款約定最多可以給付16年。無疑能拯救此時身陷經濟壓力的妻子所背負的重擔,也能守護孩子,使其擁有衣食無慮的童年。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