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国荣的唱功算是好的吗?

这个问题纯属讨论唱功,不懂唱功的粉丝请绕道,我不想在答案里见到「天赋」、「努力」、「有魅力」、「打动人」这种词汇,我非常尊重张国荣先生,欣赏他的为人及…
关注者
487
被浏览
778,535

136 个回答

我以前觉得张国荣唱功属于优秀一批,直到我听到最冷一天这首歌。我觉得在西方文化里来说他可能只算优秀或中等以上,但在中国文化里来说他是顶级。因为西方文化通常用“标准”来衡量,而中国文化讲的是“意境”。笑傲江湖看过吗?华山派里有剑宗和气宗。张国荣80年代的时候练的是剑宗,后来他发现做偶像没意思,改练气宗。不得不说他真的是聪明,只练剑宗的话他也就到头了。说说最冷一天为什么让我惊讶。一开始是拒绝的,我觉得他唱得很失水准,和我印象中谭张争霸时的实力很不相衬。于是我听第二遍,然后抓住了这个“冷”字,你就会发现他在唱这首歌的时候,声音里的不稳定是一种诠释,好像他自己一边冷得发抖一边在唱一样。基本上他所有的歌,听到第二遍能听懂的话,就是可以无限循环不会腻的那种,这种功力流行歌手里我还没找到第二个。好多人觉得你们干吗把张国荣捧那么高,不就一歌手或者一演员吗,唱功和演技比他好的不要太多,谁谁谁blabla,其实是因为你没get到他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张国荣是个特别精致的人,他拿到台面上来给你们看的所有东西都不是“制作完成”,而是“精雕细琢”,至少要琢到他自己认为是完美的,至于你觉得好不好,八十年代他应对市场,到了九十年代后期他已经不考虑这种问题了。就像扬雄扬子云一样,懂我你就来读我,不喜欢或不懂就算了,没有在追求市场,只追求精神上的共鸣。特别可惜的是,他的粉丝里面懂他的人其实不怎么多,比如《我》这个歌,几乎都是以为意思是勇敢面对自己并且爱真实的自己(虽然他自己是怎么说的),但其实这个歌唱到最后是一种“老夫聊发少年狂”“高处不胜寒”的意境,至少热情live最后安可的那一版是这样。林夕做这个词给他的时候,他的确是欣赏歌词的本意(做自己爱自己),但唱多了以后他就升华(到了最后那一版)。这也是我最佩服他的地方,就是理解力和表达力递进得太牛了,也就是前面说的气宗。中国文化里的意境,非气宗不能达到。比如说,苏东坡的字比起米芾来说其实真的差远了,趴手趴脚跟螃蟹似的,为什么会受人追捧?因为他写的不是字,是他本人的风骨。西方人喜欢标准和白描,托尔斯泰写树林可以给你写十几页,换中国人来,就一句“城春草木深”,五个字够了。一切尽在不言中,必须意会,不能衡量。如果说唱功是一种标准的话,那么张国荣就是不能用唱功来衡量的,因为他身上带有那种中国文化的古典诗意。再给说个例子,就是程砚秋。程砚秋的(京剧)唱功好不好?在当时,他的嗓音条件是属于最糟糕的那种,俗称鬼嗓,十几岁以后照理就不能唱了,结果他到处拜师博采众长,创造出独特的唱腔,一开始戏迷是不能接受的,后来越听越有味道,地位直追梅兰芳(以标准来说最好的),为什么?靠的就是一个意境。现在没有人评论程砚秋的唱功好不好,只有程派,他本人都成了所谓标准。可以说,只要华夏文化没有消失,在泛华语区,意境是绝对高于标准的,当然了你首先得基础打得牢靠才能出招,而高招就是无招胜有招。练完剑宗练气宗,打架不会输。

——分割线——

看见有些评论在误解我的回答,不得不做些补充。以情入歌和意境是两回事,但可以说以情入歌是构建意境的一种方式。所谓意境,有点接近西方所说的美学,和情感没有必然的联系。比如张国荣在最冷一天里表达如坠冰窖的冷,在最爱里用吟唱的波动表达将湖水吹皱,在why里用奇怪的咬字语调表达的奇诡。感情是人与人直接的传递,而意境是他构建的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秘境,听众或者观众必须走进去才能明白或理解。一首歌可以既寄托感情也构建意境,比如最爱,当然也可只取其一。善于以感情唱歌带动听众的歌手很多,而有能力构建意境的则相当少,这些少数里面能跳tone构建差别大类型多的不同意境的就更少了,张先生就是这种少数中的少数。也就是以情动人是具有主动性和压迫性的,而意境这种东西基本上非常被动,只有跟他同频的人才能get到,这也是为什么喜欢的人喜欢到恨不得天天让张先生晚上入梦来聊聊人生,而不喜欢的则无论如何也无法理解。那么肯定又有人要说了,张国荣有那么厉害吗,别人也可以blabla。肯定是大写的NO。首先意境这个东西不仅仅是演唱者的表达(以流行乐坛来说),必须有好的歌词和好的音乐相配。比如最爱的国语版里没有将湖水吹皱这一句,所以档次立刻下降了。郑国江这句神来之笔来自哪里呢?冯延巳曾经做诗“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李璟调戏他“吹皱池水关你啥事?”(意思就是为什么要这样写要表达什么意思)冯延巳不敢犯上所以没有回答而是说我的诗当然不如您写得好了。郑国江加在这首歌里的这句像湖水吹皱,实际上是他自己对风吹春水干卿底事的一种回答,即明明相爱却未得相伴,如风吹湖水所起的波澜虽然总不能平复但又不可得,风和水怎么能在一起呢。这首歌的音乐和国语词已经非常动人,潘越云和杨宗纬唱起来更是增色加分不少,尤其是杨版非常抓人心(以情入歌)。但粤语词更高一筹,而张国荣也能捉住最有意境的吹皱湖水,通过缓缓的一波高过一波但却最终又沉寂(沉寂非常重要如果拉高音必然破坏意境)的吟唱将这个意境完美构建。由此可见歌词的重要性,但有几个歌手能将歌词理解得如此透彻?我相信这首歌要唱出感情很多人做得到,但唱出吹皱湖水的意境那可就难了,这不仅要文学素养,还要美学素养,不是有唱功就行的,正好这两样东西是张先生兼具的。由此可见词曲对歌手的重要性,所以收歌也是一门学问啊,且这也印证了我之前所说的张身上具有一种古典的诗意。

实名反对李如春博士的观点 @李如春博士

我在知乎上搜了一下这个人,争议非常大,其音乐水准,水分很大。

大家不要看到什么博士的头衔就吓怕了。



如这个回答


【如何成为像李如春博士那样的人?】邓柯:@李如春 老删别人评…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7463075/answer/38428713?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网)

这个人在知乎上基本上一直抵触流行音乐,周杰伦、李宇春都被他嫌弃过。

其次,对张国荣的唱功评价之简单粗暴,让人非常怀疑他是否认真听过张国荣的歌。看他评论区,回复荣迷们的疑问 支支吾吾,几乎没答到点上。

在评论区,他居然认为黄霑不懂作曲。

还删除质疑他的评论

那我呵呵了,黄霑是整个香港港乐革新的中坚人物。电影《倩女幽魂》、《青蛇》都由黄霑负责配乐。 而黄霑去世前不久写了一篇博士论文,细述港乐发展过程,关乎唱腔变更,非常专业。可见其声乐知识之扎实。 对于黄霑音乐成就论述见这篇文章: mp.weixin.qq.com/s/bcby 他是三口不离黄腔的鬼才,它代表香港电影配乐最高成就

博士说黄霑不懂音乐,好奇的我去网易云搜了一下博士的音乐,并没觉得比黄霑好啊。

再说张国荣: 已经有很多答主从技能方面分析了张国荣的唱功,也就是说张国荣的技巧并不赖。


对比齐豫现场版《月亮代表我的心》和张国荣现场版《月亮代表我的心》、程晓东版《倩女幽魂》和张国荣现场版《倩女幽魂》,都可以听出前者有明显的换气声,而张国荣现场版基本听不到换气声的;

在声音控制力上,《明星》高低音交替,游刃有余。

张国荣的后期唱法,就像印象主义的肖像画,不再按照古典油画刻板的线条、明暗的法则。其中些线条还有些变形,但正是这些变形,重剑无峰、大象无形,乍一听有些涩味,却因为处在了规矩之外,却是最值得回味的。

(上面截图见回答区:【张国荣的唱功如何?】匿名用户:彭佳慧,铁肺女王,翻唱过《…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04195/answer/128721847?utm_source=com.miui.notes&utm_medium=social (分享自知乎网))

张国荣后期的歌曲是有话要说的,关乎几个主题:性别模糊、人性异化、自恋情结、禁忌之恋。 这使得他后期的音乐乃至舞台表演,往往挑战着当时的意识形态。这几乎是我最喜欢的部分,后期的音乐,张国荣团结了一批音乐界的精英,如编曲Gary tang、C·Y Kong;填词林夕、陈少琪、周礼茂;编舞朱永龙等等,每张专辑的每首歌都由这个音乐班底精心设计。 与前期迎合市场潮流相比,更注重艺术理念的表达。后期的音乐才是真正走向adult contemporary 。很多编曲至今听来仍不过时。 后期演唱鲜有炫技,并不是不用技巧,只是技巧藏匿于歌声之中,被外化的情感所包容。引用郑帅回答: “如《身边有人》最末的LA…LA…LA…,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平均音调高于他的最舒适音高,他利用气息前置的基础,发展为声音在鼻腔的共鸣,以此达到顺滑的过度。”

(郑帅的回答见连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0904195/answer/123706655?utm_source=wechat_session&utm_medium=social&from=groupmessage)

《偷情》、《红》注重尾音处理,前者故意尾音拖长,后者用适当的颤音,都是在增加演唱的诱惑力;《路过蜻蜓》点到为止的咬字仿佛也在模仿蜻蜓点水的形态。

总体上,后期发声轻盈,轻得如同低语,有种举重若轻的感觉。

但是在戏剧演绎上,他唱得最好的是后期和汪明荃一起演绎的《帝女花·香夭》,眉目之间的情绪传递非常到位。而且演唱上,一改后期唱歌的轻柔,变得劲道十足。他在这个粤剧选段里扮演驸马,其中“将柳荫当作芙蓉帐”气势骤然昂扬,将驸马周世显赴死前的坦然无悔表现得淋漓尽致,而随后的“明朝驸马看新娘,夜半挑灯有心作窥妆”沉顿下去,对着帝女花,似在诉说着款款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