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雕塑給廢鐵續命 - 東方日報

    盆景雕塑給廢鐵續命

    說到藝術修為,若然閣下愛以一句「識條鐵咩」來自嘲,那麼林佑森的雕塑,你定能解讀!

    現於Grotto Fine Art舉行的藝術展《瞳‧綠》,帶來多件林氏精心雕琢的「盆景」,不但體現了中國畫「氣韻生動」的特質,細心留意,更會發現當中的根莖枝葉均以舊金屬零件塑造,背後的用意着實值得觀者慢慢深究。

    自小接觸電子

    本地雕塑家林佑森跟電子及工業原料的淵源甚深,早於小學六年級,已經可以自行將不同電子產品拆件再重新組裝!「舅父是電器維修員,主要維修鐘表、電視等電子產品。從他身上,我學識許多電子、器械的組裝知識,對相關物料也變得特別敏感。」林佑森表示,在資訊科技發達的年代,電子產品不斷推陳出新,過時的零件也與日俱增,於是他開始思考怎樣為這些「廢料」尋出路,並想到將它們融入藝術創作,以延續它們的生命。

    善用回收物料

    「這些年,我在鴨寮街收集了不少物料,好友又不定期送贈回收所得的五金材料、拖板、電線等,凡此種種都成為我的創作素材——試過將銅線盤繞成柳樹般的形態,再接駁到電腦顯示卡的散熱器,只須插上火牛,垂下的柳葉會隨散熱器釋放的微風輕輕擺動;又如作品《鐵樹之四》,木底座是媽媽從辦公室拾回來的,上面搭上舊式電視膽機,我再用銅鐵扭成樹狀,結果發現三者配合得出奇地相襯……」

    靈感來自街頭

    其實林佑森於對上一個展覽「山水融城」,已試行將電腦底板立體化,駁上銅線扭成的樹木形態,藉此塑造出宛如山水畫的藝術品。《瞳‧綠》可說是《山水融城》的一種延續,只是靈感來自城市橫街窄巷的景觀。「平日穿梭大街小巷,不難發現鋼筋石屎塔建而成的建築物,常長出一小撮植物。路邊的銅喉經氧化生銹,又會呈現一種銹綠色。被這種景致啟發,我在銅線上不定時噴上鹹水,使零件能夠營造出相似縮影。至於展覽以《瞳‧綠》命名,乃取其銅鐵氧化的諧音,期望大家可多留意鬧市中的自然景致。」

    Profile

    生於中國,2010年修畢澳洲皇家墨爾本理工大學藝術學士課程,同年獲得藝術公社《出爐2010》「傑出藝術新秀獎」。出道5年間,參與了多個大型藝術展覽,包括邁阿密亞洲藝術博覽會2010(Art Asia Miami 2010)、香港國際古玩及藝術博覽會2010~2014、香港巴塞爾藝術展2014~2015等。

    撰文:林慧敏

    攝影:陳世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