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清东晋南朝的历次土断?

关注者
35
被浏览
5,450

1 个回答

东晋南朝见于记载的土断一共是十次。

“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为长城人。”——《南史·陈本纪》

“先是,尚书令沈约以为晋咸和初,苏峻作乱,文籍无遗。后起咸和二年,以至于宋,所书并皆详实,并在下省左户曹前厢,谓之《晋籍》,有东、西二库。此籍既并精详,实可宝惜,位宦高卑,皆可依案。宋元嘉二十七年,始以七条征发。既在此科,人奸互起,伪状巧籍,岁月滋广,以至于齐,患其不实,于是东堂校籍,置郎、令、史以掌之。”——《南史·王僧孺传》

这是有史籍记载的第一次土断,发生在晋成帝咸和年间,主要目的是整理由于苏峻之乱损毁的户籍,估计规模不会太大,所以在《晋书》中并未记载。




“诏实王公以下至庶人皆正土断、白籍。”——《资治通鉴·晋纪十八》

“三月,庚戌朔,大阅户口,令所在土断,严其法制,谓之《庚戌制》。”——《资治通鉴·晋纪二十三

“太尉裕上表曰:‘大司马温以‘民无定本,伤治为深’,《庚戌》土断以一其业,于时财阜国丰,实由于此。自兹迄今,渐用颓弛,请申前制。”于是依界土断,唯徐、兖、青三州居晋陵者,不在断例;诸流寓郡县多所并省。”——《资治通鉴·晋纪三十八》


咸康土断自王公以下始,庚戊土断大阅户口,还出台了《庚戊制》。义熙土断除徐、兖、青三个侨郡外都有涉及,可以看出东晋年间的土断规模较大。




“丘巨源,兰陵兰陵人也。宋初土断属丹阳, 后属兰陵。”——《南齐书·丘巨源传》

“元嘉八年,更以江北为南兖州,江南为南徐州,治京口,割扬州之晋陵、兖州之九郡侨在江南者属焉”——《宋书·州郡志》


第五次土断大体发生在元嘉八年后,根据这次州郡割属的范围,可以判断元嘉土断的范围大约为南徐、南兖、扬三州。




“雍州所统多侨郡县,刺史王玄谟上言:“侨郡县无有境土,新旧错乱,租课不时,请皆土断。”秋,七月,辛未,诏并雍州三郡十六县为一郡。”——《资治通鉴·宋纪十》

“孝武大明中,又分实土郡县以为侨郡县境”——《宋书·州郡志》

第六次土断发生在大明元年,总体规模较小,集中于雍州一郡。




“洎金行委御,礼乐南移,中州黎庶,襁负扬越,圣武造运,道一闳区,贻长世之规,申土断之制。而夷险相因,盈晦递袭,岁馑凋流,戎役惰散,违乡寓境,渐至繁积。宜式遵鸿轨,以为永宪,庶阜俗昌民,反风定保。”——《宋书·后废帝纪》

“冬,十月,癸酉,割南兖、豫州之境置徐州,治钟离。”、“冬季,十月,癸酉,刘宋分割南兖州、豫州若干郡,设立徐州,州府设在钟离。”——《资治通鉴·宋纪十五》

“周盘龙,北兰陵兰陵人也。宋世土断,属东平郡”——《南齐书·列传第十》


第七次土断发生在元徽元年,主要集中在南兖州、豫州、徐州。




“虏寇边,上遣安国出司州,安集民户。诏曰:郢司之间,流杂繁广,宜并加区判,定其隶属”——《南齐书·列传第十》

“上欲土断江北,又敕世隆曰:“吕安国近在西,土断郢、司二境上杂民,大佳,民始无惊恐。近又令垣豫州断其州内,商得崇祖启事,已行竟,近无云云,殊称前代旧意。”——《南齐书·列传第五》

“又敕世隆曰:吕安国近在西土断郢司二境上杂民”——《册府元龟·卷二百》

“建元四年,罢北淮阳、北下邳、北济阴、东莞四郡”——《南齐书·州郡志》


第八次土断发生于南齐建元二年,实施范围为郢、司、豫州



“改南东海为兰陵郡。土断南徐州诸侨郡县。”——《梁书·武帝本纪》

第九次土断,梁武帝天监元年,范围较小。




“乙卯,诏曰:“自顷丧乱,编户播迁,言念馀黎,良可哀惕。其亡乡失土,逐食流移者,今年内随其适乐,来岁不问侨旧,悉令著籍,同土断之例。”——《陈书·世祖本纪》  

第十次土断:侨旧著籍诏,陈文帝天嘉元年,“不问侨旧”,范围较广。

———————————————————————————————————————————

南朝土断和东晋的土断是不同的,东晋时期的土断,主要是为了解决黄白籍的问题,南朝时期的土断则着重于侨置郡县的管理。

总体来讲东晋时期由于流亡人口较多,再加上东晋政府本身实际上是北人在南方建立的寓居政权,所以历次土断都致力于理清户籍,清点人口。

南朝统治阶级已经土著化,再加上东晋数次土断的前车之鉴,认识到土断的前提就是整理侨置政区,所以南朝土断的重心主要在这一点上。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