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商品的定价都以9.9或者99结尾,而不是直接凑成整数?

关注者
23
被浏览
36,853

9 个回答

为什么商品的标价通常都是9.9,或者99结尾,而不是直接凑成整数?


行为经济学已经证明了为什么,这个叫“左侧数字偏见(left digit bias)”


地球上大多数人的阅读习惯都是从左到右阅读,而人们的注意力又是极其有限的,特别是现在能逐字逐句阅读的人越来越少,所以人们一般看到左边数字就有了印象。9.9比10让人心理上感觉更便宜。


另外如果你注意商家的标价方式,第一个数字很大,第二个尾数都是放右上侧,偏小,也是为了让大家重点关注第一个数字,忽略尾数。整数就无法这么标记了。


顺便说下,建议从商的人都关注下行为经济学。人们通常觉得经济学都是客观理性的,其实不然。人也是一个非理性动物。行为经济学是心理学和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帮助我们理解为什么现实中有很多人的经济行为是不理性的。它对我们理解企业的组织行为学,消费者行为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的商品数据分析课已开启第2期报名【上海线下】。该课程适合所有与消费品采购及商品运营管理相关的工作人员,能帮助线上线下工作人员3天掌握商品数据分析核心内容。欢迎点击下方文章了解更多课程详情

为什么现在的商品定价很少有整数了?



先来给大家一个算术题(别跑,不用你真算,凭感觉就行...1*2*3*4*5*6*7*8=?不用计算器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预估结果可能不会超过1000。




好,现在忘了刚才发生了什么,看下面这道题:8*7*6*5*4*3*2*1=?大部分人的结果可能都会超过2000。




这个结果不是大人凭空猜的,而是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丹尼尔·卡内曼通过很多随机问卷得出的结论。其实这俩题没啥区别,只是顺序不一样,正确答案是40320。它证明第一个接收的信号会影响我们大脑的认知判断能力,第一个数字越小,对最终结果的预估就越小,相反则越大。




在消费心理学上叫“第一视觉效应”,就是我们第一眼看到信息会影响后面的判断力。¥99.99和¥100虽然只差了1分钱,但是说起来,一个¥90多,大头就两位数,一个¥100多,三位数,感觉像差了¥10那么多。虽然理智告诉我们它们并没差多少,但是当数字越来越大,需要做的判断越来越多时,冲动就会盖过理智。




此外这样精确到1毛钱或1分钱的标价方式,还会给人一种商家算的商品价格公正、严谨、“诚不欺我”的错觉。比如去买菜,一家称出来直接说10块,咱就会觉得他是不是9块多直接喊成10块了?如果他说10块零6毛,给10块吧,咱们就觉得挺高兴。





商家如何让你自愿买贵的东西?


大家买视频会员的时候有没有发现现在会有两套不同的会员,比如下边这个,能用在电脑、手机、iPad上的包年是¥198,咋一看挺贵。




打开另一组会员,除了上面的3个适用产品,还多了个电视,但是价格差很多,这么一对比瞬间觉得¥198挺合适啊!




后面那类会员虽然多了个电视,可仔细想想喜欢登录视频网站的人都会看电视吗?

平台很清楚视频网站的主要用户都是重度网民,主动选择看电视的并不是它的主要用户,比如老年群体,大部分用户还是会付¥198包年。




而后面那组价格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根本就不会选,既然如此,为啥要放出来呢?这就是消费心理学上的“诱饵价格”,这个价格在我们看来根本没用,但是有了这个对比,咱们就会选那个自认为“更划算”的。它可以说是“锚点价格”衍生出来的更高级的玩法,复杂点的比如拼夕夕、游戏充值、双十一这些,商家一套组合拳下来,会把人绕得亲妈都不认识。




面对这种情况,打工人还能挣扎一下。就是当你看到一组价格里有一个特别傻的选项的时候就把它剔除出去,然后就对比那俩不太傻的,看你到底需要哪一个,这时候你的选择就理智很多。另一种套路是“加X元换购”,也让人很难拒绝,比如:鞋子¥399,加¥1就送一双原价¥30的袜子。

这双鞋子就是“诱饵”,¥399和¥1的对比如此明显,袜子原价可是¥30 ,这么看自己好像赚了,其实这正是商家想要卖给咱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