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改革”惠及“大民生” 綿陽構建便民利民健康服務“生態圈” - 新浪香港

“微改革”惠及“大民生” 綿陽構建便民利民健康服務“生態圈”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王祥龍

“‘先診療、後付費’,不用排隊繳費,就醫更方便。”近日,綿陽上線四川省首個區域性“信用就醫”項目。項目實施一個多月來,減少了患者就醫過程的來回奔波,提高了就診效率。

近年來,綿陽市從群眾“身邊小事”入手,持續深化醫療衛生體制改革。探索實施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信用就醫、健康服務等便民惠民“微改革”服務、“微創新”舉措,全方位滿足群眾醫療服務需求,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啟動“信用就醫”項目 讓群眾便捷舒心就醫

6月5日,綿陽正式上線四川省首個區域性“信用就醫”項目。該項目以“政府+醫療機構+銀行”聯動的方式,為全市參保群眾提供“先就醫、零排隊、後付費”的信用就醫結算服務。

近日,綿陽市民蔣媛紅帶父親到綿陽市腫瘤醫院複查,“用我的手機給父親掛號、繳費,既省心又方便。” 蔣媛紅在手機上操作信用就醫“親情付”,其父親直接拿醫保卡在醫院就醫。

“腫瘤醫院使用的‘親情付’,是在‘信用就醫’基礎上拓展出來的。”綿陽市衛健委負責人說,“親情付”服務人群覆蓋到0~18歲的未成年人、60歲以上老人。可以幫助所有年齡段的患者實現免預交充值、自費部分免現場結算,享受“先診療,後付費”待遇,減少患者就醫過程的來回奔波,且能離院結算,提高就診效率。

“信用就醫”和“親情付”一經推出,便備受關注。“不低於3000元門診信用額度”,不再只是一個單純的數字,它體現的是政府為老百姓辦實事的“幸福額度”,更是群眾檢驗政府是否作為的“信任額度”。

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 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前不久,綿陽市出台《綿陽市全面推進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工作實施方案》,互認項目由107項增至157項,確定3至15天互認參考時限,細化10項不予互認情形。丙型肝炎病毒抗體(HCV-Ab)、結核分枝杆菌核酸(TB-DNA)等多項醫學檢驗項目和人體多個部位的增強CT、核磁共振檢查項目被納入互認範圍。

一個《方案》出台,看似簡單,實則不易。部門之間需溝通協調,城市之間需形成政策合力,基層醫技人員需加強培訓提升技能,市級質控中心需確定技術標準、質控標準,醫療機構需嚴格按照互認規則及標準開展互認……只有多方使力、精準發力,才能真正提高醫療資源利用率,降低醫療費用,提升診療效率,實實在在減輕群眾就醫負擔。

截至目前,綿陽市積極推進醫療檢查檢驗結果互認,力爭在7月底實現二級以上公立醫療機構全覆蓋。全市線上線下累計互認檢查檢驗結果10萬餘人次,直接節省醫療費1200餘萬元,群眾人均就醫時間縮短2小時以上。

“微改革”惠及“大民生” 打造健康服務生態圈

今年以來,綿陽市結合省級安排部署的“萬名醫護走基層”活動,創新開展“一村一月一義診”行動,堅持“一季度一主題”原則,實現全市1582個建製村義診全覆蓋,促進優質醫療資源下沉,農村群眾在“家門口”便可享受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基本醫療衛生服務。

同時,綿陽市在主城區升級打造的首批40個健康便民服務驛站,為居民就近免費開展自主健康管理服務提供了“陣地”。健康驛站可以進行身高、體重、體溫血壓、血氧等檢測,免費自助服務讓“10分鍾”城市健康服務圈變成現實。

在線回應網民關切也是“微改革”內容之一。綿陽市建成“綿州論健”小程序平台,自2023年2月20日上線以來,平台累計訪問超45萬人次,在線回應網民關心的“健康證辦理、疫苗接種、費用報銷、醫院管理”等事項330餘條次,群眾建議吸納轉化為工作措施2個。

一項項醫療“微改革”“微創新”,為健康綿陽建設、成渝醫療副中心建設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綿陽市積極探索實施健康惠民服務舉措,讓老百姓享受到更貼心、更具體的醫療服務,進一步增強幸福感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