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中,翻译推理有没有什么简单的方法解决?

书上讲的太烦琐了,推来推去的搞不懂,请大神赐教
关注者
19
被浏览
55,139

7 个回答

翻译推理,一个让很多人望而却步的模块,大家都表示题目特别绕,解题耗时耗力,结果做完一看答案竟然还错了……

其实,翻译推理试题作答的问题在于对题目的理解,所以,我们是可以通过去梳理题目的常见句式以及11条规则,让做题速度和准确率将会得到大大的提升。

首先来看一道国考真题吧~

记者采访时的提问要具体、简洁明了,切忌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采访技巧》一书中尖锐地剖析了“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弊端,认为这些提问实际上在信息获取上等于原地踏步,它使采访对象没法回答,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由此可以推出( )。

A. 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具体、简洁明了,就不会给采访对象带来回答的困难

B. 采访对象如果没法回答提问,说明他没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

C. 采访对象只有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才能回答“您感觉如何”等问题的提问

D. 诸如“您感觉如何”这样的问题,只能使采访对象抓不住问题的要点而作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

这是一个典型的考查条件命题的翻译推理题。做对的前提是先正确翻译。

题干中比较显眼的条件命题是必要条件命题:除非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否则无法回答。翻译出来是: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标为①。

另外还有个不太显眼的充分条件命题:记者采访时的提问如果空泛、笼统、不着边际,那么采访对象将无法回答。

翻译出来是:提问空泛、笼统、不着边际→无法回答。标为②。

A项,根据②,显然犯了否前否后的错误。

B项,根据①,显然犯了否前否后的错误。

C项是一个典型的必要条件命题,翻译出来是:回答→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的话来应付。与①相同。

D项,说因为采访对象抓不住要点而做泛泛的或言不由衷的回答,原文说的是采用含混不清或枯燥无味,不等同于泛泛或言不由衷,属于概念的偷换。

故答案为C。

对于条件命题, 小伙伴们最大的困难是不知道该怎么翻译。这是表象,说到底是汉语理解能力太差。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充分条件命题和必要条件命题。

充分条件命题,全称是充分但不必要条件命题:有条件,就一定有结论;没有条件,也有可能有结论。

必要条件命题,全称是必要但不充分条件命题:没有条件,就一定没有结论;有条件,不一定有结论。

下面将常见的句式做个总结通过举例+翻译句式的引导,相信很多同学都能够理顺思绪了。

(双击看大图并保存)

10条必须掌握的破题规则

结合上面的句式,我们再进行细分,其实就不难发现,行测逻辑判断中翻译题干中有这10条规则:


1.充分条件命题(A→B),都可以改写为“如果......那么”的句式。

充分条件的关联词很多,若不能确定一个句子是否为充分条件,可试一下是否能写成“如果......那么”的句式。写成后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就是充分条件。

2.必要条件命题(A←B):都可以改写为“只有......才”的句式。

必要条件的关联词很多,若不能确定一个句子是否为必要条件,可试一下是否能写成“只有......才”的句式。写成后不改变句子原意的,就是必要条件。

3.否一推一原则:“除非A,否则B“的翻译规则是“否一推一”,否定其中一个,就可以推出另外一个。例:-A→B,-B→A。

4.逆否原则: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的逆否命题等价于原命题。

即:A→B等价于-A←-B;A←B等价于-A→-B。(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其中,逆的意思是指箭头相反,否的意思指并非。

5.串联原则:如果在一个题目的题干中出现多次推论,可以通过箭头将其串联起来,串联之后仍可用逆否原则。例如:

(1)已知A→B,B→C,则有A→B→C;

(2)A→B→C等价于-C→-B→-A;

(3)已知A→B,C→-B,因为C→-B等价于B→-C,故有A→B→-C;

6.“有的”互换,不可逆否原则:

“有的”互换指的是“有的A是B”等价于“有的B是A”,即A、B互换位置(但要注意“有的不”不能互换)。不可逆否指的是“有的A→B”不能使用逆否原则,即:有的A→B≠有的-B→-A。

7.“有的”开头原则:1个逻辑串只能有1个“有的”,并且“有的”只能放在最开头。

例如:公司高层都是男士,有的男士是博士,博士都很有学问。

符号化:①高层→男士;②有的男士→博士;③博士→有学问

以上判断中②③可以串联:有的男士→博士→有学问;但是①②不能串联成:高层→有的男士→博士,“有的”不能放在中间。

8.相同概念串联原则。

在进行推理串联时,位于中间的概念必须是同一概念,不能偷换概念,否则不能串联。例如:青年人是朝气蓬勃的;羚羊老师是青年人;所以羚羊老师朝气蓬勃。

如果我们使用串联原则,可得:青年人→朝气蓬勃,羚羊老师→青年人,羚羊老师→青年人→朝气蓬勃,即:羚羊老师朝气蓬勃。

但是此推理是错误的,原因是两个“青年人”不是同一个概念,不能串联。

9.条件命题变选言命题原则:箭头变或者,否前或肯后。即(A→B)=(-A或B)。

10.矛盾命题全变原则。

找一个命题的矛盾命题,只要将原命题的各部分全部变化即可,即:“A”变“-A”,“且”变“或”,“全部”变“有的”,“必然”变“可能”。例如同学们比较难理解的充分条件命题的矛盾命题:如果A作案,则B作案。

符号化:A作案→B作案,根据条件命题变选言命题的口诀:箭头变或者,否前或肯后,可得“-A作案或B作案”,然后根据矛盾命题全变原则“-A”变“A”,“或者”变“且”,“B”变“-B”,得:“A作案且B不作案”,即为原命题的矛盾命题。


行测判断推理的必考规律完整版已出,同时配备思维导图梳理+100+真题巩固,共计75页。需要可看我简介联系。

  •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之翻译推理题:
  1. 推理思路
    1)翻译
    ①如果…那么…,只要…就…→前推后;
    ②只有…才…,除非…否则不…→后推前;
    ③或者…或者…→否定一个必然肯定另一个。
    2)推理
    ①A→B 等价于 -B→-A (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
    ②-(A或B) 等价于 -A和-B
    ③-(A和B) 等价于 -A或-B
  2. 推理规则
    1)递推规则
    A→B,B→C;
    A→B→C或A→C
    2)逆否命题
    A→B -B → -A

公务员考试练题或模考或用中公题库,比如,2020省考线上模考